CN207854956U -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54956U CN207854956U CN201721654531.8U CN201721654531U CN207854956U CN 207854956 U CN207854956 U CN 207854956U CN 201721654531 U CN201721654531 U CN 201721654531U CN 207854956 U CN207854956 U CN 207854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 steam
- drying
- dryer
- g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44000269722 Thea sinensi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5000009569 green tea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5000013616 t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413 amino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8442 polyphenol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824 polypheno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进料机构、蒸汽杀青装置、冷却机、振动槽、动态烘干装置、第一揉捻机、第二揉捻机、接料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第三烘干机和提香机,其中各相邻机构之间由传送带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上均连接有通风风机;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内部设有杀青输送带,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上部中间设有蒸汽喷板,所述蒸汽喷板的下部设有若干蒸汽喷嘴。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制得的绿茶外观亮泽艳绿,口感浓香不涩,茶色绿润清澈,极具辨识度,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面上出售的许多浓香型绿茶由于制作工艺不过关,致使加工的茶叶色、香、味造成损伤,品质较差,甚至降低茶叶中的可溶性内含物茶多酚、氨基酸等有益物成分的含量。此外,市面上也存在一些品质优良的绿茶,其通常含有独特的香味,但是由于受到生产方法的影响,其生产工艺往往过于复杂,现有的浓香型绿茶一般主要有手动炒制、半机械加工以及全机械加工几种形式。其加工工艺一般分为摊凉、杀青、揉捻、解块、做形、干燥等步骤,再经过多道提香工艺才能得到浓香型绿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进料机构、蒸汽杀青装置、冷却机、振动槽、动态烘干装置、第一揉捻机、第二揉捻机、接料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第三烘干机和提香机,其中各相邻机构之间由传送带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上均连接有通风风机;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内部设有杀青输送带,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上部中间设有蒸汽喷板,所述蒸汽喷板的下部设有若干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板的上部连接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下部设有除湿装置,所述冷却机设置在蒸汽杀青装置的右侧,所述杀青输送带贯穿蒸汽杀青装置和冷却机设置,所述冷却机的上部设有冷风机;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内部设有热风箱,所述热风箱的内部中间设有烘干输送带一,所述热风箱的上部设有若干烘干孔,所述热风箱的下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右侧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外侧设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的上部设有烘干进料斗,所述进料箱与进料口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一热风炉,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上部连接有热风管一,所述热风管一的另一端与第一热风炉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下部连接有热回收管一,所述热回收管一的另一端与第一热风炉的进风口连接;所述振动槽的上部设有振动进料斗,所述振动槽的下部设有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的上部设有振动筛盘,所述振动筛盘倾斜设置,所述振动筛盘的下部设有振动发生器;所述第一揉捻机与第二揉捻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揉捻机、第二揉捻机均包括揉捻支架以及安装在揉捻支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筒、端盖、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所述端盖安装在揉捻筒的上部;所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和第三烘干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第三烘干机均包括烘干箱、左支撑箱和右支撑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有若干烘干输送带二,所述烘干箱的外侧设有第二热风炉,所述烘干箱的上部设有进风箱,所述进风箱的内部设有若干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上部连接有热风管二,所述热风管二的另一端与第二热风炉的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烘干箱的下部左侧设有出料斗,所述烘干箱的下部右侧连接有热回收管二,所述热回收管二的另一端与第二热风炉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烘干箱的左侧设有上料槽,所述上料槽的内部设有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与最上部所述烘干输送带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热风炉的前部中部设有控制箱。
作为优选:所述揉捻盘的下部设有揉捻调速器,所述揉捻调速器与动力机构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槽的内部设有振动调节装置,所述振动调节装置与振动发生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槽的下部设有茶叶回收箱。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斗的下部设有出料筛网。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箱的下部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经过多道烘干程序提高茶叶的香味,制得的绿茶外观亮泽艳绿,口感浓香不涩,茶色绿润清澈,极具辨识度,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该装置具体实施时,将待加工的茶叶放置在进料机构上,通过传送带依次传送经过各个机构进行加工,通过通风槽与通风风机配合能保持进料机构内空气流通;茶叶经过蒸汽杀青装置,蒸汽杀青装置内部的蒸汽喷板和蒸汽喷嘴喷出高温蒸汽对茶叶进行蒸汽杀青处理;茶叶经过冷却机,冷风机运行并产生冷风对茶叶进行及时冷却,防止茶叶在高温环境下持续氧化而影响茶叶质量,并通过冷却机下部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记录茶叶温度,调节冷风机的运行参数,提高冷却效率;
茶叶经过振动槽,茶叶从振动进料斗落至振动筛盘表面,振动发生器产生震动,茶叶中的杂质和灰尘从振动筛盘的缝隙中掉落,起到除杂的效果;
茶叶经过动态烘干装置,热风从烘干孔进入热风箱内部对茶叶进行初步烘干,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动态调节烘干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影响茶叶质量;
茶叶经过依次第一揉捻机和第二揉捻机,动力机构控制曲柄摇杆传动机构带动揉捻筒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多台揉捻机依次对茶叶进行揉捻,多重揉捻使茶叶揉捻更加均匀;
茶叶依次经过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和第三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茶叶从上料槽加入,沿着上料输送带向烘干箱内部传送,第二热风炉内部的热风从热风管二通入烘干箱内部对茶叶进行加温烘干处理,经过多道烘干输送带二迂回传送大大延长了茶叶的烘干时间,烘干时的余热从热回收管二进入第二热风炉内部进行回收,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烘干后的茶叶从出料斗流出,最后经过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提升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态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揉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料机构;2、蒸汽杀青装置;3、冷却机;4、振动槽;5、动态烘干装置;6、第一揉捻机;7、第二揉捻机;8、接料台;9、第一烘干机;10、第二烘干机;11、第三烘干机;12、提香机;13、传送带;14、通风槽;15、通风风机;16、第一热风炉;17、第二热风炉;18、杀青输送带;19、蒸汽喷板;20、蒸汽喷嘴;21、蒸汽管;22、冷风机;23、除湿装置;24、热风箱;25、烘干输送带一;26、烘干孔;27、温度控制装置;28、热风管一;29、热回收管一;30、进料口;31、出料口;32、进料箱;33、烘干进料斗;34、振动进料斗;35、弹簧支架;36、振动筛盘;37、振动发生器;38、揉捻支架;39、揉捻盘;40、揉捻筒;41、端盖;42、传动机构;43、动力机构;44、烘干输送带二;45、左支撑箱;46、右支撑箱;47、出料斗;48、出料筛网;49、进风箱;50、热风机;51、热风管二;52、热回收管二;53、控制箱;54、上料槽;55、上料输送带;56、茶叶回收箱;57、烘干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进料机构1、蒸汽杀青装置2、冷却机3、振动槽4、动态烘干装置5、第一揉捻机6、第二揉捻机7、接料台8、第一烘干机9、第二烘干机10、第三烘干机11和提香机12,其中各相邻机构之间由传送带13连接;所述进料机构1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槽14,所述通风槽14上均连接有通风风机15;所述蒸汽杀青装置2的内部设有杀青输送带18,所述蒸汽杀青装置2的上部中间设有蒸汽喷板19,所述蒸汽喷板19的下部设有若干蒸汽喷嘴20,所述蒸汽喷板19的上部连接有蒸汽管21,所述蒸汽管21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蒸汽杀青装置2的下部设有除湿装置23,所述冷却机3设置在蒸汽杀青装置2的右侧,所述杀青输送带18贯穿蒸汽杀青装置2和冷却机3设置,所述冷却机3的上部设有冷风机22;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内部设有热风箱24,所述热风箱24的内部中间设有烘干输送带一25,所述热风箱24的上部设有若干烘干孔26,所述热风箱24的下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装置27,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料口30,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右侧下部设有出料口31,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外侧设有进料箱32,所述进料箱32的上部设有烘干进料斗33,所述进料箱32与进料口30之间通过传送带13连接,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外侧设有第一热风炉16,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上部连接有热风管一28,所述热风管一28的另一端与第一热风炉16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动态烘干装置5的下部连接有热回收管一29,所述热回收管一29的另一端与第一热风炉16的进风口连接;所述振动槽4的上部设有振动进料斗34,所述振动槽4的下部设有弹簧支架35,所述弹簧支架35的上部设有振动筛盘36,所述振动筛盘36倾斜设置,所述振动筛盘36的下部设有振动发生器37;所述第一揉捻机6与第二揉捻机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揉捻机6、第二揉捻机7均包括揉捻支架38以及安装在揉捻支架38上的揉捻盘39、揉捻筒40、端盖41、传动机构42和动力机构43,所述动力机构4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2与所述揉捻筒40连接,所述端盖41安装在揉捻筒40的上部;所述第一烘干机9、第二烘干机10和第三烘干机1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烘干机9、第二烘干机10、第三烘干机11均包括烘干箱57、左支撑箱45和右支撑箱46,所述烘干箱57的内部设有若干烘干输送带二44,所述烘干箱57的外侧设有第二热风炉17,所述烘干箱57的上部设有进风箱49,所述进风箱49的内部设有若干热风机50,所述热风机50的上部连接有热风管二51,所述热风管二51的另一端与第二热风炉17的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烘干箱57的下部左侧设有出料斗47,所述烘干箱57的下部右侧连接有热回收管二52,所述热回收管二52的另一端与第二热风炉17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烘干箱57的左侧设有上料槽54,所述上料槽54的内部设有上料输送带55,所述上料输送带55与最上部所述烘干输送带二44连接。所述第二热风炉17的前部中部设有控制箱53。所述揉捻盘39的下部设有揉捻调速器,所述揉捻调速器与动力机构43电性连接。所述振动槽4的内部设有振动调节装置,所述振动调节装置与振动发生器37电性连接。所述上料槽54的下部设有茶叶回收箱56。所述出料斗47的下部设有出料筛网48。所述控制箱53的下部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
该装置具体实施时,将待加工的茶叶放置在进料机构1上,通过传送带13依次传送经过各个机构进行加工,通过通风槽14与通风风机15配合能保持进料机构1内空气流通;茶叶经过蒸汽杀青装置2,蒸汽杀青装置2内部的蒸汽喷板19和蒸汽喷嘴20喷出高温蒸汽对茶叶进行蒸汽杀青处理;茶叶经过冷却机3,冷风机22运行并产生冷风对茶叶进行及时冷却,防止茶叶在高温环境下持续氧化而影响茶叶质量,并通过冷却机3下部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记录茶叶温度,调节冷风机22的运行参数,提高冷却效率;茶叶经过振动槽4,茶叶从振动进料斗34落至振动筛盘36表面,振动发生器37产生震动,茶叶中的杂质和灰尘从振动筛盘36的缝隙中掉落,起到除杂的效果;茶叶经过动态烘干装置5,热风从烘干孔26进入热风箱24内部对茶叶进行初步烘干,通过温度控制装置27动态调节烘干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影响茶叶质量;茶叶经过依次第一揉捻机6和第二揉捻机7,动力机构43控制曲柄摇杆传动机构42带动揉捻筒40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多台揉捻机依次对茶叶进行揉捻,多重揉捻使茶叶揉捻更加均匀;茶叶依次经过第一烘干机9、第二烘干机10和第三烘干机11进行烘干处理,茶叶从上料槽54加入,沿着上料输送带55向烘干箱57内部传送,第二热风炉17内部的热风从热风管二51通入烘干箱57内部对茶叶进行加温烘干处理,经过多道烘干输送带二44迂回传送大大延长了茶叶的烘干时间,烘干时的余热从热回收管二52进入第二热风炉17内部进行回收,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烘干后的茶叶从出料斗47流出,最后经过提香机12进行提香处理,提升茶叶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包括进料机构、蒸汽杀青装置、冷却机、振动槽、动态烘干装置、第一揉捻机、第二揉捻机、接料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第三烘干机和提香机,其中各相邻机构之间由传送带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上均连接有通风风机;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内部设有杀青输送带,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上部中间设有蒸汽喷板,所述蒸汽喷板的下部设有若干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板的上部连接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蒸汽杀青装置的下部设有除湿装置,所述冷却机设置在蒸汽杀青装置的右侧,所述杀青输送带贯穿蒸汽杀青装置和冷却机设置,所述冷却机的上部设有冷风机;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内部设有热风箱,所述热风箱的内部中间设有烘干输送带一,所述热风箱的上部设有若干烘干孔,所述热风箱的下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左侧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右侧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外侧设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的上部设有烘干进料斗,所述进料箱与进料口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外侧设有第一热风炉,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上部连接有热风管一,所述热风管一的另一端与第一热风炉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动态烘干装置的下部连接有热回收管一,所述热回收管一的另一端与第一热风炉的进风口连接;所述振动槽的上部设有振动进料斗,所述振动槽的下部设有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的上部设有振动筛盘,所述振动筛盘倾斜设置,所述振动筛盘的下部设有振动发生器;所述第一揉捻机与第二揉捻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揉捻机、第二揉捻机均包括揉捻支架以及安装在揉捻支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筒、端盖、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所述端盖安装在揉捻筒的上部;所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和第三烘干机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烘干机、第二烘干机、第三烘干机均包括烘干箱、左支撑箱和右支撑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有若干烘干输送带二,所述烘干箱的外侧设有第二热风炉,所述烘干箱的上部设有进风箱,所述进风箱的内部设有若干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上部连接有热风管二,所述热风管二的另一端与第二热风炉的热风出口连接,所述烘干箱的下部左侧设有出料斗,所述烘干箱的下部右侧连接有热回收管二,所述热回收管二的另一端与第二热风炉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烘干箱的左侧设有上料槽,所述上料槽的内部设有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与最上部所述烘干输送带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热风炉的前部中部设有控制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揉捻盘的下部设有揉捻调速器,所述揉捻调速器与动力机构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振动槽的内部设有振动调节装置,所述振动调节装置与振动发生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上料槽的下部设有茶叶回收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出料斗的下部设有出料筛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箱的下部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54531.8U CN207854956U (zh) | 2017-12-02 | 2017-12-02 |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54531.8U CN207854956U (zh) | 2017-12-02 | 2017-12-02 |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54956U true CN207854956U (zh) | 2018-09-14 |
Family
ID=63468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5453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54956U (zh) | 2017-12-02 | 2017-12-02 |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5495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3558A (zh) * | 2021-07-15 | 2021-10-08 | 袁意聪 | 一种茶叶加工用揉捻烘干装置 |
CN115005296A (zh) * | 2022-06-27 | 2022-09-06 | 浙江朝雾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仿人工型茶叶加工揉捻装置 |
-
2017
- 2017-12-02 CN CN201721654531.8U patent/CN2078549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3558A (zh) * | 2021-07-15 | 2021-10-08 | 袁意聪 | 一种茶叶加工用揉捻烘干装置 |
CN115005296A (zh) * | 2022-06-27 | 2022-09-06 | 浙江朝雾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仿人工型茶叶加工揉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04893A (zh) | 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系统 | |
CN207854956U (zh) | 一种浓香绿茶的生产线 | |
CN104904892A (zh) | 一种绿茶的生产工艺 | |
CN207688596U (zh) | 一种节能网带烘干机 | |
CN109944006A (zh) | 一种用于面料后整理的定型机 | |
CN105941686A (zh) | 一种ctc红碎茶加工工艺 | |
CN207461346U (zh) |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筛分装置 | |
CN103504450B (zh) | 脱除花生红衣的方法及塔式花生调质机 | |
CN208549845U (zh) | 一种绿茶生产线 | |
CN208987686U (zh) | 一种茶叶快速萎凋机 | |
CN107262370A (zh) | 一种豆类除杂筛选装置 | |
CN207688584U (zh) | 一种网带烘干机 | |
CN207854955U (zh) | 一种高效率茶叶生产线 | |
CN204317460U (zh) | 大豆干燥脱皮装置 | |
CN203467649U (zh) | 提高烟丝吸收热能和料液效率的烟丝加料处理装置 | |
CN109463794A (zh) | 一种提高打叶工序出片率的悬浮式润叶装置和方法 | |
CN207692874U (zh) | 一种微波茶叶杀青加工装置 | |
CN209489480U (zh) | 一种提高打叶工序出片率的悬浮式润叶装置 | |
CN207870223U (zh) | 一种日铸茶生产线 | |
CN208549846U (zh) | 一种日铸茶生产线 | |
CN207784196U (zh) | 一种金银花杀青烘干系统 | |
CN208080473U (zh) | 一种香茶生产线 | |
CN105076515A (zh) | 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工艺 | |
CN206160671U (zh) | 一种新型高效干燥装置 | |
CN108576267A (zh) | 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