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2607U -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2607U
CN207842607U CN201820063578.5U CN201820063578U CN207842607U CN 207842607 U CN207842607 U CN 207842607U CN 201820063578 U CN201820063578 U CN 201820063578U CN 207842607 U CN207842607 U CN 207842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energy
solar energy
solar
defr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35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35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2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2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2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太阳能除霜系统包括:太阳能除霜玻璃、与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信号连接的电源控制模块和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和/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透明胶膜。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减小汽车的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除霜对于汽车的安全驾驶具有重大意义。在寒冷季节,由于外界气温较低,车辆的挡风玻璃和后视镜上都会产生霜雾,这些霜雾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从而造成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
传统车辆玻璃除霜技术,主要为汽车车窗玻璃中嵌入加热丝进行加热,去除玻璃中的冰霜,加热丝来源为车载蓄电池,长时间使用会加速蓄电池寿命的衰减,增加汽车耗油量,无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节能环保的作用。如果利用太阳能来解决除霜,能增加车载蓄电池寿命,同时减少燃油消耗的问题,因此,汽车太阳能除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解决现有汽车除霜需要耗费车载蓄电池和汽车燃油,存在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能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减小汽车的安全风险。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包括:太阳能除霜玻璃、与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信号连接的电源控制模块和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
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和/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透明胶膜;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
优选的,太阳能除霜系统还包括:储能电池;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池相连,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汇集和调压输出;
在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汇流,并对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优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的外界环境温度并输出给所述微处理器。
优选的,太阳能除霜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车门把手、车门、后备箱、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或雨刷供热;
在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微型电加热丝。
优选的,太阳能除霜系统还包括光照传感器;
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的环境光照度并输出;
在所述环境光照度小于设定照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储能电池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成矩形排列的多个电池芯片,所述电池芯片之间通过柔性导线串联。
优选的,所述电池芯片的宽度为5~15mm,和/或所述电池芯片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通过太阳能除霜玻璃,在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接通太阳能除霜玻璃的正负电板,使太阳能除霜玻璃加热除霜,解决现有汽车除霜需要耗费车载蓄电池和汽车燃油,存在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能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减小汽车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玻璃
2 太阳能电池板
3 透明胶膜
4 第二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汽车玻璃除霜常采用加热丝加热,易造成蓄电池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增大的问题,本实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通过太阳能除霜玻璃,在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接通太阳能除霜玻璃的正负电板,使太阳能除霜玻璃加热除霜,解决现有汽车除霜需要耗费车载蓄电池和汽车燃油,存在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能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减小汽车的安全风险。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包括:太阳能除霜玻璃、与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信号连接的电源控制模块和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和/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透明胶膜。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
具体地,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第一电极相连,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第二电极相连,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其中第一电极为正电极,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如图2所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1与所述第二玻璃4之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与所述第一玻璃1和/或所述第二玻璃4之间设有透明胶膜3,比如,采用PVB胶膜。在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使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发热除霜。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电极可作为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正电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负电极可作为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负电极。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稳压电路、开关电路和汇流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输出电流,所述汇流电路用于对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进行汇流,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可通过继电器或其它开关元件实现。
进一步,太阳能除霜系统还包括:储能电池。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池相连,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汇集和调压输出。在外界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汇流,并对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此时太阳能电池板转换的电能已完成对玻璃除霜所需要的消耗。多余的电能可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
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的外界环境温度并输出给所述微处理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该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车门把手、车门、后备箱、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或雨刷供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可通过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控制。在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使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需要说明的是,当环境温度太低,仅通过太阳能除霜玻璃自身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对玻璃除霜,此时需要加热装置对玻璃进行加热除霜。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微型电加热丝,可通过与空调送风系统相配合,将电加热丝产生的热量送到车门把手、车门、后备箱、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或雨刷处,实现供热。
进一步,太阳能除霜系统还包括光照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的环境光照度并输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光照传感器的输出端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在所述环境光照度小于设定照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储能电池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供热。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车辆停在车库内,且光照太低,此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太小不足以对玻璃加热除霜。因此需要由储能电池对加热装置或其它加热设备进行供电加热。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选用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GaAs薄膜太阳能电池。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供电量,可以在车顶加装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成矩形排列的多个电池芯片,所述电池芯片之间通过柔性导线串联。所述电池芯片的宽度为5~15mm。例如:5mm、6mm、6.5mm、7mm、10mm、12mm、13.5mm、14mm、15mm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所述电池芯片之间的间距为10~15cm。例如:10cm、12cm、13cm、14cm、15cm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上述汽车可以为电动车,也可以为汽油或柴油车,这里就不再意义赘述。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通过太阳能除霜玻璃,在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接通太阳能除霜玻璃的正负电板,使太阳能除霜玻璃加热除霜,解决现有汽车除霜需要耗费车载蓄电池和汽车燃油,存在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能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减小汽车的安全风险。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除霜玻璃、与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信号连接的电源控制模块和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
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一玻璃和/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的透明胶膜;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除霜玻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电池;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池相连,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汇集和调压输出;
在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汇流,并对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的外界环境温度并输出给所述微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车门把手、车门、后备箱、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或雨刷供热;
在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微型电加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照传感器;
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的环境光照度并输出;
在所述环境光照度小于设定照度阈值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使所述储能电池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成矩形排列的多个电池芯片,所述电池芯片之间通过柔性导线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片的宽度为5~15mm,和/或所述电池芯片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除霜系统。
CN201820063578.5U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07842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3578.5U CN207842607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3578.5U CN207842607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2607U true CN207842607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4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3578.5U Active CN207842607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26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3306A (zh) * 2022-03-31 2022-08-19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太阳能热阻丝除霜器及除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3306A (zh) * 2022-03-31 2022-08-19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太阳能热阻丝除霜器及除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7859A (zh)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440235U (zh) 一种可调节车内温度的机动车
CN109774628A (zh) 一种汽车太阳能应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78994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汽车降温装置
CN207842607U (zh) 一种太阳能除霜系统及汽车
CN203438959U (zh) 一种汽车用温控太阳能散热装置
CN201802257U (zh) 薄膜太阳能窗及具有薄膜太阳能窗的汽车
CN208134011U (zh) 一种车内温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CN111376855A (zh) 汽车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CN205573576U (zh) 带电子遮阳帘的太阳能汽车天窗
CN205706054U (zh) 遥控控制太阳能供电汽车空调系统
CN201268205Y (zh) 车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
KR101225568B1 (ko) 차량용 태양전지 시스템
CN2646870Y (zh) 太阳电池天窗
TWI485079B (zh) 結合車外軌道滑動太陽能面板的充電蓄電裝置
CN208343897U (zh) 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半导体制冷加热汽车车窗恒温系统
CN206436957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太阳能供电定时除霜系统
CN202259337U (zh) 柔性太阳能电池遮阳板
CN206217816U (zh) 自动调节汽车车内温度的节能型装置
CN204821042U (zh) 车载太阳能制冷系统
CN218021504U (zh) 一种超疏水除雾汽车玻璃
CN110549811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汽车空调供电系统及车辆
CN209581384U (zh) 一种汽车太阳能控制电路
CN209562222U (zh) 一种发电装置
CN108681354A (zh) 一种基于自然光能的车载环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ngchang East Street 7 hospital 6 Building 3001 room.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ngchang East Street 7 hospital 6 Building 3001 room.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7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A,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ngchang East Street 7 hospital 6 Building 3001 room.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7

Address after: No.66210, 3rd floor, Pudong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Building A,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