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0715U -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0715U
CN207820715U CN201820051299.7U CN201820051299U CN207820715U CN 207820715 U CN207820715 U CN 207820715U CN 201820051299 U CN201820051299 U CN 201820051299U CN 207820715 U CN207820715 U CN 207820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bag
note
agaric
spike pull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12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小方
王威
谭善水
梅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 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 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 A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512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0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0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0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包括:支撑台架;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安装于支撑台架上;拔棒装置,拔棒装置安装于支撑台架上,且拔棒装置设置于拔棒工位位置处,拔棒装置用于将木耳菌包中的芯棒拔出;注菌装置,注菌装置安装于支撑台架上,其中,注菌装置包括升降驱动器和注菌针组件,升降驱动器安装于支撑台架上,注菌针组件连接于升降驱动器的驱动端上;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传送机构传送木耳菌包,控制器控制拔棒装置对木耳菌包进行拔棒操作,控制器控制注菌装置对木耳菌包进行注菌操作。应用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全人工方式进行制作生产木耳菌包,不仅生产效率低,并且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背景技术
木耳,作为一种菌类食材,具有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并且是一种药补类食材,具有抗凝血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形成、挣钱免疫功能、促进生物合成、减轻动脉硬化、延缓衰老等功效。因此,木耳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得到越来越多的农业户进行培植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培植生产木耳主要依靠人工培植,从培植所需的菌包、对菌包进行注菌、注菌后的照料养殖等等步骤,均依靠人工进行手把手完成,存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影响农场基地进行大规模培植生产的普及。
在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利用塑料袋、原料木屑、芯棒等进行手工填充木耳菌包的原型件,然后手工地将芯棒从原料木屑中拔出以留出后续注菌操作所需的插孔位置,然后进行注菌操作。在注菌操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将已经注菌完毕的木耳菌包转送至后续加工地点进行后续培养,以最终能够生产出食用木耳。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全人工方式进行制作生产木耳菌包,不仅生产效率低,并且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全人工方式进行制作生产木耳菌包,不仅生产效率低,并且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包括:支撑台架,支撑台架上顺次设置的原型件放置工位、拔棒工位、注菌工位和输出工位;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安装于支撑台架上,传送机构将放置木耳菌包的放置盘在原型件放置工位、拔棒工位、注菌工位和输出工位之间顺序传递;拔棒装置,拔棒装置安装于支撑台架上,且拔棒装置设置于拔棒工位位置处,拔棒装置用于将木耳菌包中的芯棒拔出;注菌装置,注菌装置安装于支撑台架上,且注菌装置设置于注菌工位位置处,其中,注菌装置包括升降驱动器和注菌针组件,升降驱动器安装于支撑台架上,注菌针组件连接于升降驱动器的驱动端上,注菌针组件对木耳菌包进行喷洒菌液;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传送机构传送木耳菌包,控制器控制拔棒装置对木耳菌包进行拔棒操作,控制器控制注菌装置对木耳菌包进行注菌操作。
进一步地,注菌针组件包括:蠕动泵,蠕动泵连接于支撑台架上;注菌针,注菌针连接于升降驱动器的驱动端上,蠕动泵的输出口与注菌针之间通过连接软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该制作生产线还包括包夹正位结构,拔棒工位与注菌工位上均设置有包夹正位结构,包夹正位结构设置于支撑台架上,控制器控制包夹正位结构对放置盘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进行包夹扶正操作。
进一步地,拔棒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气缸,升降驱动气缸安装于支撑台架上,升降驱动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安装于升降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上,连接结构由升降驱动气缸驱动实现升降移动;多个拔棒卡爪结构,多个拔棒卡爪结构连接于连接结构上,且多个拔棒卡爪结构与放置盘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一一对应设置,控制器控制各个拔棒卡爪结构卡紧相应的木耳菌包中的芯棒。
进一步地,拔棒装置还包括拔棒挡板,拔棒挡板设置于支撑台架上,包夹正位结构固定安装于拔棒挡板上,放置盘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位于拔棒挡板的正下方,拔棒挡板上设有与M行N列的木耳菌包一一对应的拔棒通孔,拔棒通孔的孔径大于相应的木耳菌包的芯棒直径,并且拔棒通孔的孔径小于相应的木耳菌包的外径。
进一步地,包夹正位结构包括: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连接于拔棒挡板上;第一纵向驱动器,第一纵向驱动器安装于拔棒挡板上,第一纵向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连接,第一纵向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连接于拔棒挡板上;第二纵向驱动器,第二纵向驱动器安装于拔棒挡板上,第二纵向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连接,第二纵向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与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同时对放置盘上的木耳菌包进行纵向包夹;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设置于支撑台架上,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设置于支撑台架上,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与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之间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与相应的一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同时对放置盘上的木耳菌包进行横向夹紧扶正。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连接于升降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上;安装板,安装板连接于连接架上,各个拔棒卡爪结构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上,其中,各个拔棒卡爪结构上延伸设置有连接摆杆,同一行拔棒卡爪结构的连接摆杆通过辅助连接杆连接;拔棒装置还包括多个辅助驱动器,多个辅助驱动器安装于安装板上,各个辅助驱动器与相应的辅助连接杆驱动连接,辅助驱动器带动辅助连接杆往复移动预定行程。
进一步地,拔棒卡爪结构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第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板上,连接摆杆连接在连接部上;卡爪气缸,卡爪气缸连接于连接部的第二端,卡爪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多个卡爪,多个卡爪设置于卡爪气缸的输出端,当多个卡爪插进相应的木耳菌包的芯棒后卡爪气缸带动多个卡爪张开以卡紧芯棒。
进一步地,该制作生产线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拔棒工位与注菌工位上均设置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支撑台架上,止挡装置设置于支撑台架上,控制器与位置检测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止挡装置电连接,当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放置盘后控制器控制止挡装置阻挡放置盘。
利用该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进行制作加工木耳菌包,能够完全机械化地、自动地完成相应的拔棒操作和注菌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地逐一地对每个木耳菌包进行拔棒操作和注菌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效率,并且利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的人工操作,在制作生产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第一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第二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将拔棒工位的两块护板拆卸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拔棒工位上的包夹正位结构的第一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拔棒工位上的包夹正位结构的第二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拔棒卡爪结构的第一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拔棒卡爪结构的第二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支撑台架;11、原型件放置工位;12、拔棒工位;13、注菌工位;14、输出工位;20、传送机构;21、传送带;22、传送电机;23、传动结构;30、拔棒装置;32、升降驱动气缸;33、连接结构;34、拔棒卡爪结构;35、拔棒挡板;351、拔棒通孔;36、辅助驱动器;331、连接架;332、安装板;341、连接部;342、卡爪气缸;343、卡爪;3401、连接摆杆;3402、辅助连接杆;40、注菌装置;41、升降驱动器;42、注菌针组件;421、蠕动泵;422、注菌针;50、控制器;60、包夹正位结构;61、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2、第一纵向驱动器;63、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4、第二纵向驱动器;65、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6、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11、第一包夹横杆;612、第一动力转杆;613、第一连接杆;631、第二包夹横杆;632、第二动力转杆;633、第二连接杆;201、放置盘;202、木耳菌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包括支撑台架10、传送机构20、拔棒装置30、注菌装置40和控制器50,支撑台架10上顺次设置的原型件放置工位11、拔棒工位12、注菌工位13和输出工位14,传送机构20安装于支撑台架10上,传送机构20将放置木耳菌包202的放置盘201在原型件放置工位11、拔棒工位12、注菌工位13和输出工位14之间顺序传递,拔棒装置30安装于支撑台架10上,且拔棒装置30设置于拔棒工位12位置处,拔棒装置30用于将木耳菌包202中的芯棒拔出,注菌装置40安装于支撑台架10上,且注菌装置40设置于注菌工位13位置处,其中,注菌装置40包括升降驱动器41和注菌针组件42,升降驱动器41安装于支撑台架10上,注菌针组件42连接于升降驱动器41的驱动端上,注菌针组件42对木耳菌包202进行喷洒菌液,控制器50控制传送机构20传送木耳菌包202,控制器50控制拔棒装置30对木耳菌包202进行拔棒操作,控制器50控制注菌装置40对木耳菌包202进行注菌操作。
应用该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进行机械化制作生产木耳菌包202,在工作人员利用塑料袋、原料木屑、芯棒等进行手工填充呈木耳菌包202的原型件,并且工作人员手工地将各个原型件放置在放置盘201中,此时,便可以利用该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进行后续的制作加工操作。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放好了原型件的放置盘201放置在原型件放置工位11上,传送机构20便对放置盘201进行传送至拔棒工位12上,然后控制器50控制拔棒装置30将放置盘201中的木耳菌包202的芯棒拔出以完成拔棒操作,传送机构20继续将放置盘201传递至注菌工位13上,并且控制器50控制注菌装置40对木耳菌包202进行注菌操作,在完成注菌操作之后,传送机构20将放置盘201传送至输出工位14上,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将注菌完成的木耳菌包202连同放置盘201一起从输出工位14上取下。这样,利用该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进行制作加工木耳菌包202,能够完全机械化地、自动地完成相应的拔棒操作和注菌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地逐一地对每个木耳菌包202进行拔棒操作和注菌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木耳菌包202的制作生产效率,并且利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替代了现有技术的人工操作,在制作生产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20包括传送带21、传送电机22和传动结构23,传动结构23安装在支撑台架10上,传送带21设置于传动结构23上,传送电机22安装于支撑台架10上,且传送电机22与传动结构23驱动连接以驱动传动结构23转动,从而使传动结构23带动传送带21运转。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21顺序地跨过原型件放置工位11、拔棒工位12、注菌工位13和输出工位14,当工作人员将放置盘201放在原型件放置工位11上的传送带21之后,传送带21在传送电机22的带动下顺序地将放置盘201依次传递向拔棒工位12、注菌工位13、输出工位14。
该制作生产线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和止挡装置(未图示),拔棒工位12与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支撑台架10上,止挡装置设置于支撑台架10上,控制器5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50与止挡装置电连接,当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放置盘201后控制器50控制止挡装置阻挡放置盘201。当传送带21将放置盘201从原型件放置工位11传递至拔棒工位12上时,拔棒工位12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便检测到放置盘201的达到信号,然后位置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放置盘201到达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0,控制器50接收到信号后便控制止挡装置启动,从而将放置盘201阻挡在拔棒工位12上,然后控制器50控制拔棒装置30进行拔棒操作。当在拔棒工位12上完成了拔棒操作之后,控制器50便控制止挡装置动作对放置盘201放行,使得传送带21继续将放置盘201传送至注菌工位13。然后,注菌工位13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放置盘201到达注菌工位13,该位置检测传感器将放置盘201到达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0,再由控制器50控制此处的止挡装置动作以阻挡放置盘201停留在注菌工位13上进行注菌操作。当注菌操作完成后,控制器50在控制注菌工位13上的止挡装置放行放置盘201,传送带21在继续将放置盘201传递至输出工位。
在本实施例中,顺序地设置了两个拔棒工位12和两个注菌工位13(将此种布置方式的制作生产线称为双工位生产线),每个拔棒工位12和每个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了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这样,当第一个放置盘201从原型件放置工位11传递至第一个拔棒工位12时,第一个拔棒工位12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虽然检测到第一个放置盘201并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0,但是控制器50不会控制第一个拔棒工位12上的止挡装置动作将该放置盘201阻挡,而是将第一个放置盘201放行传递至第二个拔棒工位12上,有第二个拔棒工位12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后,由控制器50控制第二拔棒工位12上的止挡装置将第一个放置盘201阻挡停下,当第二个放置盘201由原型件放置工位11传递至第一个拔棒工位12时,此时第一个拔棒工位12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由控制器50控制第一个拔棒工位12上的止挡装置将第二个放置盘201阻挡停下。以此类推,在两个注菌工位13上对放置盘201的阻挡操作顺序与两个拔棒工位12的阻挡操作顺序相同。也就是说,第一个拔棒工位12和第一个注菌工位13上的止挡装置只对经过的偶数序号的放置盘201进行阻挡操作,第二个拔棒工位12和第二个注菌工位13上的止挡装置只对所经过的奇数序号的放置盘201进行阻挡操作。
当然,顺序地只设置一个拔棒工位12和一个注菌工位13(将此种布置方式的制作生产线称为单工位生产线),即在制成台架10上顺次地设置了一个放置工位11、一个拔棒工位12、一个注菌工位13和一个输出工位14,在拔棒工位12和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了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实际上,双工位生产线和单工位生产线的制作生产的技术原理是相同的,并且制作生产过程中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的控制操作顺序的流程也是相同。相比之下,通过双工位生产线进行生产制作木耳菌包202,能够在同一条流水线中至少提高30%的生产量,大大提供了生产效率,由此而节省了设备、人工的投入成本。
另外,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也可以顺序的设置多个拔棒工位12和多个注菌工位13(其中,多个拔棒工位12和多个注菌工位13的数量大于等于3个,并且拔棒工位12与注菌工位13的数量是对应相等的,将此种布置方式的制作生产线称为多工位生产线),每个拔棒工位12和每个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了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多工位生产线的技术原理以及控制操作顺序的流程可参照双工位生产线的情形进行相应改进设置,以实现更高效率的生产操作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该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进行木耳菌包202的制作加工过程中,在注菌工位13上所应用于注菌操作的注菌针组件42包括蠕动泵421和注菌针422,蠕动泵421连接于支撑台架10上,注菌针422连接于升降驱动器41的驱动端上,蠕动泵421的输出口与注菌针422之间通过连接软管相连接。当放置盘201到达注菌工位13,并且止挡装置将放置盘201阻挡停留在注菌工位13上之后,控制器50便控制升降驱动器41启动以带动注菌针422下降,使得注菌针422插入木耳菌包202的插孔位置中,然后控制器50控制蠕动泵421启动将菌液泵送至注菌针422以喷洒至插孔位置的孔壁上。由于使用蠕动泵421和注菌针422进行机械化的注菌操作,使得每次泵送、喷洒的菌液的量均保持一致,这样使得所有木耳菌包202所喷洒的菌液能够均匀一致,从而保证木耳菌包202的制作质量。
具体地,该制作生产线的拔棒装置30还包括拔棒挡板35,拔棒挡板35设置于支撑台架10上,包夹正位结构60固定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放置盘201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位于拔棒挡板35的正下方,拔棒挡板35上设有与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一一对应的拔棒通孔351,拔棒通孔351的孔径大于相应的木耳菌包202的芯棒直径,并且拔棒通孔351的孔径小于相应的木耳菌包202的外径。这样,在进行拔棒操作过程中,拔棒挡板35能够在木耳菌包202跟随拔棒装置30一起升起时将原料木屑挡住,从而使芯棒从拔棒通孔351中通过。
进一步地,该制作生产线上还设置有挡板升降驱动器,该挡板升降驱动器安装在支撑台架10上,并且该挡板升降驱动器与拔棒挡板35驱动连接,该挡板升降驱动器与控制器50电连接。在放置盘201到达相应的拔棒工位12、注菌工位13之后,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放置盘201,此时,控制器50不仅控制止挡装置进行阻挡放置盘201使其停止传送以及控制包夹正位结构60对木耳菌包202进行包夹正位,而且控制器50会控制挡板升降驱动器启动以带动拔棒挡板35下压将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压住,然后进行拔棒操作。
当放置盘201被传递是每个相应的拔棒工位12和相应的注菌工位13上之后,由于放置于放置盘201上的M行N列木耳菌包202呈矩形阵列放置,并且这些木耳菌包202是自由放置于放置盘201中,在进行拔棒操作、注菌操作过程中难免发生偏摆移动,因此,为了对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进行稳定,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制作生产线还包括包夹正位结构60,拔棒工位12与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有包夹正位结构60,包夹正位结构60设置于支撑台架10上,控制器50控制包夹正位结构60对放置盘201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进行包夹扶正操作。具体地,包夹正位结构60包括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第一纵向驱动器62、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第二纵向驱动器64、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和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连接于拔棒挡板35上,第一纵向驱动器62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第一纵向驱动器62的驱动端与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连接,第一纵向驱动器62与控制器50电连接,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连接于拔棒挡板35上,第二纵向驱动器64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第二纵向驱动器64的驱动端与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连接,第二纵向驱动器64与控制器50电连接,其中,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与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同时对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进行纵向包夹,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设置于支撑台架10上,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均与控制器50电连接,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设置于支撑台架10上,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与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之间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均与控制器50电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与相应的一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同时对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进行横向夹紧扶正。
具体地,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包括第一包夹横杆611、第一动力转杆612和第一连接杆613,第一动力转杆612可转动地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并且第一纵向驱动器62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第一纵向驱动器62与第一动力转杆612驱动连接,第一纵向驱动器62与控制器50电连接。并且,第一动力转杆612与第一包夹横杆6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613连接。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包括第二包夹横杆631、第二动力转杆632和第二连接杆633,第二动力转杆632可转动地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并且第二纵向驱动器64安装于拔棒挡板35上,第二纵向驱动器64与第二动力转杆632驱动连接,第二纵向驱动器64与控制器50电连接。并且,第二动力转杆632与第二包夹横杆6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633连接。这样,当放置盘201到达拔棒工位12进行拔棒操作以及到达注菌工位13进行注菌操作的过程中,控制器50控制第一纵向驱动器62和第二纵向驱动器64同时启动,使得第一包夹横杆611和第二包夹横杆631同时对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沿传送带21传递移动的方向进行包夹。并且,控制器50同时控制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和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对相应的同一行木耳菌包202进行夹紧。这样,通过第一包夹横杆611、第二包夹横杆631、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同时对放置盘201中的M×N个木耳菌包202进行包夹正位形成位置确定的矩形阵列放置形式,然后由控制器50控制进行相应的拔棒操作、注菌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的拔棒工位12上所应用于拔棒操作的拔棒装置30包括升降驱动气缸32、连接结构33和多个拔棒卡爪结构34,升降驱动气缸32安装于支撑台架10上,升降驱动气缸32与控制器50电连接,连接结构33安装于升降驱动气缸32的驱动端上,连接结构33由升降驱动气缸32驱动实现升降移动,多个拔棒卡爪结构34连接于连接结构33上,且多个拔棒卡爪结构34与放置盘201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一一对应设置,控制器50控制各个拔棒卡爪结构34卡紧相应的木耳菌包202中的芯棒。在拔棒工位12上进行拔棒操作过程中,当包夹正位结构60对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包夹正位之后,控制器50控制升降驱动气缸32带动拔棒装置30下降,从而使拔棒卡爪结构34插入芯棒的插孔中,并使拔棒卡爪结构34卡紧芯棒,然后控制器50控制升降驱动气缸32升起,从而将芯棒拔出。
由于工作人员在利用塑料底、原料木屑、芯棒进行填充制作木耳菌包202的原型件时候,在利用芯棒对塑料袋进行收口时,芯棒会量塑料袋的袋口压紧与原料木屑上,此时如果将芯棒强行拔出,则可能将塑料袋口一同带出,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33包括连接架331和安装板332,连接架331连接于升降驱动气缸32的驱动端上,安装板332连接于连接架331上,各个拔棒卡爪结构34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332上,其中,各个拔棒卡爪结构34上延伸设置有连接摆杆3401,同一行拔棒卡爪结构34的连接摆杆3401通过辅助连接杆3402连接。并且,拔棒装置30还包括多个辅助驱动器36,多个辅助驱动器36安装于安装板332上,各个辅助驱动器36与相应的辅助连接杆3402驱动连接,辅助驱动器36带动辅助连接杆3402往复移动预定行程。这样,在拔棒卡爪结构34插入芯棒的插孔之后,控制器50控制辅助驱动器36启动以带动辅助连接杆3402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摆杆3401摆动,此时,连接摆杆3401会带动拔棒卡爪结构34转动,由于放置盘201中的木耳菌包202已被包夹正位保持稳定,此时芯棒会相对原料木屑转动,从而使得芯棒与塑料袋的袋口之间脱开,再进行拔棒操作则可以完全避免将塑料袋的袋口带出。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驱动器36可以为伸缩气缸;也可以采用另一中可行的实施方式,即辅助驱动器36为转动电机,并且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齿轮,并在辅助连接杆3402上设置齿条,使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由控制器50控制转动电机正反转,从而带动辅助连接杆3402往复移动。
在进行拔棒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先利用拔棒卡爪结构34将各个木耳菌包202中的芯棒卡紧,然后通过控制器50控制升降驱动气缸32带动拔棒卡爪结构34上升以将芯棒拔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拔棒卡爪结构34包括连接部341、卡爪气缸342和多个卡爪343,连接部341的第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板332上,连接摆杆3401连接在连接部341上,卡爪气缸342连接于连接部341的第二端,卡爪气缸342与控制器50电连接,多个卡爪343设置于卡爪气缸342的输出端,当多个卡爪343插进相应的木耳菌包202的芯棒后卡爪气缸342带动多个卡爪343张开以卡紧芯棒。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0控制拔棒卡爪结构34对芯棒卡紧的过程为:控制器50控制升降驱动气缸32带动拔棒卡爪结构34下降,并使每个拔棒卡爪结构34的卡爪343一一对应地插入芯棒的插孔中,然后控制器50控制卡爪气缸342启动以带动多个卡爪343张开以卡紧芯棒,然后控制器50控制升降驱动气缸32升起即可将芯棒拔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架(10),所述支撑台架(10)上顺次设置的原型件放置工位(11)、拔棒工位(12)、注菌工位(13)和输出工位(14);
传送机构(20),所述传送机构(20)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传送机构(20)将放置木耳菌包(202)的放置盘(201)在所述原型件放置工位(11)、所述拔棒工位(12)、所述注菌工位(13)和所述输出工位(14)之间顺序传递;
拔棒装置(30),所述拔棒装置(30)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且所述拔棒装置(30)设置于所述拔棒工位(12)位置处,所述拔棒装置(30)用于将所述木耳菌包(202)中的芯棒拔出;
注菌装置(40),所述注菌装置(40)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且所述注菌装置(40)设置于所述注菌工位(13)位置处,其中,所述注菌装置(40)包括升降驱动器(41)和注菌针组件(42),所述升降驱动器(41)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注菌针组件(42)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器(41)的驱动端上,所述注菌针组件(42)对所述木耳菌包(202)进行喷洒菌液;
控制器(50),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传送机构(20)传送所述木耳菌包(202),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拔棒装置(30)对所述木耳菌包(202)进行拔棒操作,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注菌装置(40)对所述木耳菌包(202)进行注菌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菌针组件(42)包括:
蠕动泵(421),所述蠕动泵(421)连接于支撑台架(10)上;
注菌针(422),所述注菌针(422)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器(41)的驱动端上,所述蠕动泵(421)的输出口与所述注菌针(422)之间通过连接软管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该制作生产线还包括包夹正位结构(60),所述拔棒工位(12)与所述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有所述包夹正位结构(60),所述包夹正位结构(60)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包夹正位结构(60)对放置盘(201)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进行包夹扶正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棒装置(30)包括:
升降驱动气缸(32),所述升降驱动气缸(32)安装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升降驱动气缸(32)与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
连接结构(33),所述连接结构(33)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气缸(32)的驱动端上,所述连接结构(33)由所述升降驱动气缸(32)驱动实现升降移动;
多个拔棒卡爪结构(34),多个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33)上,且多个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与所述放置盘(201)中排列成M行N列的所述木耳菌包(20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控制器(50)控制各个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卡紧相应的所述木耳菌包(202)中的芯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棒装置(30)还包括拔棒挡板(35),所述拔棒挡板(35)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包夹正位结构(60)固定安装于所述拔棒挡板(35)上,所述放置盘(201)中排列成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位于所述拔棒挡板(35)的正下方,所述拔棒挡板(35)上设有与M行N列的木耳菌包(202)一一对应的拔棒通孔(351),所述拔棒通孔(351)的孔径大于相应的所述木耳菌包(202)的芯棒直径,并且所述拔棒通孔(351)的孔径小于相应的所述木耳菌包(202)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夹正位结构(60)包括:
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所述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连接于所述拔棒挡板(35)上;
第一纵向驱动器(62),所述第一纵向驱动器(62)安装于所述拔棒挡板(35)上,所述第一纵向驱动器(6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驱动器(62)与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
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所述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连接于所述拔棒挡板(35)上;
第二纵向驱动器(64),所述第二纵向驱动器(64)安装于所述拔棒挡板(35)上,所述第二纵向驱动器(64)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连接,所述第二纵向驱动器(64)与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其中,第一纵向包夹杆组件(61)与所述第二纵向包夹杆组件(63)同时对所述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进行纵向包夹;
多个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多个所述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多个所述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均与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
多个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多个所述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多个所述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与多个所述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之间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均与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向扶正气缸(65)与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横向扶正气缸(66)同时对所述放置盘(201)上的木耳菌包(202)进行横向夹紧扶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33)包括:
连接架(331),所述连接架(331)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气缸(32)的驱动端上;
安装板(332),所述安装板(332)连接于所述连接架(331)上,各个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32)上,其中,各个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上延伸设置有连接摆杆(3401),同一行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的连接摆杆(3401)通过辅助连接杆(3402)连接;
所述拔棒装置(30)还包括多个辅助驱动器(36),多个所述辅助驱动器(36)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32)上,各个所述辅助驱动器(36)与相应的所述辅助连接杆(3402)驱动连接,所述辅助驱动器(36)带动所述辅助连接杆(3402)往复移动预定行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棒卡爪结构(34)包括:
连接部(341),所述连接部(341)的第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32)上,所述连接摆杆(3401)连接在所述连接部(341)上;
卡爪气缸(342),所述卡爪气缸(342)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41)的第二端,所述卡爪气缸(342)与所述控制器(50)电连接;
多个卡爪(343),多个所述卡爪(343)设置于所述卡爪气缸(342)的输出端,当多个所述卡爪(343)插进相应的所述木耳菌包(202)的芯棒后所述卡爪气缸(342)带动多个所述卡爪(343)张开以卡紧芯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该制作生产线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止挡装置,所述拔棒工位(12)与所述注菌工位(13)上均设置有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和所述止挡装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止挡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台架(10)上,所述控制器(50)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0)与所述止挡装置电连接,当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放置盘(201)后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止挡装置阻挡所述放置盘(201)。
CN201820051299.7U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Active CN207820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1299.7U CN207820715U (zh)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1299.7U CN207820715U (zh)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0715U true CN207820715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1299.7U Active CN207820715U (zh) 2018-01-12 2018-01-12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071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7310A (zh) * 2019-03-27 2019-05-17 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黄背木耳种植大棚
CN109897782A (zh) * 2019-04-29 2019-06-18 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菌包智能定位系统
CN110235702A (zh) * 2019-05-20 2019-09-17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黑木耳菌包拔棒器
CN111011109A (zh) * 2018-10-10 2020-04-17 深圳市特安洁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塞海绵装置及塞海绵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1109A (zh) * 2018-10-10 2020-04-17 深圳市特安洁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塞海绵装置及塞海绵设备
CN111011109B (zh) * 2018-10-10 2023-12-26 深圳市特安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塞海绵装置及塞海绵设备
CN109757310A (zh) * 2019-03-27 2019-05-17 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黄背木耳种植大棚
CN109897782A (zh) * 2019-04-29 2019-06-18 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菌包智能定位系统
CN109897782B (zh) * 2019-04-29 2023-10-20 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菌包智能定位系统
CN110235702A (zh) * 2019-05-20 2019-09-17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黑木耳菌包拔棒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20715U (zh) 木耳菌包的制作生产线
CN205017916U (zh) 食用菌接种机插棒装置
CN207235443U (zh) 一种温室多级输送式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
CN206465127U (zh) 一种巨菌草扦插种植用种苗切段装置
CN108464229A (zh) 一种农业喷淋机械
CN107006345A (zh) 一种小型农业机械浇灌装置
CN207820714U (zh) 木耳菌包拔棒装置、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207820722U (zh) 木耳菌包注菌装置、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107172952B (zh) 一种温室多级输送式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
CN108739071A (zh) 一种多方位食用菌菌棒刺孔增氧装置
CN206260350U (zh) 非金属食用菌棒补水针
CN205695227U (zh) 拖拽式大棚自动化打药系统
CN219437613U (zh) 一种果蔬种植高效采摘设备
CN108124677A (zh) 一种农业用盖膜覆土机
CN207820717U (zh) 木耳菌包拔棒装置、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204498876U (zh) 一种烟叶打顶机
CN215302599U (zh) 一种升降式微波除草机
CN204539738U (zh) 一种清膜旋耕联合机
CN104904347B (zh) 一种液压控制的伸缩杆式残膜回收机
CN204866925U (zh) 一种矫形矫直机
CN211881431U (zh) 适用于菌棒的自动刺孔装置与上下架刺孔机
CN208159542U (zh) 地膜封土机
CN208144035U (zh) 木耳菌包包夹正位结构、木耳菌包制作设备
CN209034152U (zh) 一种用于香菇种植的培养基混合装置
CN207252225U (zh) 甜菜收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clean sunshine garden, No.15, Keji North 2nd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e'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5th Floor, Clean Sunshine Park, No. 15 Keji North 2nd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XSA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