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9990U -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9990U
CN207819990U CN201820321254.7U CN201820321254U CN207819990U CN 207819990 U CN207819990 U CN 207819990U CN 201820321254 U CN201820321254 U CN 201820321254U CN 207819990 U CN207819990 U CN 207819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ard
substrate
chip
film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212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小荧
代志恒
汪令生
胡君文
苏君海
李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212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9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9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9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显示模组包括盖板和基板;盖板与基板贴合连接,盖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基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并且长度相等;盖板的第四侧边与基板的第四侧边至少部分对齐;盖板的第四侧边开设有凹槽,基板对齐凹槽的位置设置有覆晶薄膜,覆晶薄膜用于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盖板背向基板的一面靠近盖板的第四侧边的位置用于与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通过将盖板与基板设置为相同大小,在盖板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对应的基板上的位置设置覆晶薄膜,使得驱动芯片能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不断发展。而手机的屏幕不断增大的同时,屏幕的屏占比也不断增大,屏占比用于表示屏幕和手机前面板的面积的相对比值,同样大小的手机前面板,屏占比大的手机,显示面积更大。因此,如何提高屏占比是目前移动终端行业所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盖板和基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贴合连接,所述盖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盖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并且长度相等;
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基板的第四侧边至少部分对齐;
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基板对齐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有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用于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
所述盖板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靠近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的位置用于与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晶薄膜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具有梯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晶薄膜具有矩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贴合连接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偏光片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盖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所述偏光片的第二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的第二侧边的长度,所述偏光片的第三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的第三侧边的长度,所述偏光片的第四侧边和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相互间隔,所述盖板凸出于偏光片的第四侧边的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盖板连接。
一种显示屏,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一种触控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屏。
上述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通过将盖板与基板设置为相同大小,并且在盖板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对应的基板上的位置设置覆晶薄膜,使得驱动芯片能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盖板和基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贴合连接,所述盖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盖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并且长度相等;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基板的第四侧边至少部分对齐;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基板对齐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有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用于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盖板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靠近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的位置用于与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盖板与基板设置为相同大小,并且在盖板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对应的基板上的位置设置覆晶薄膜,使得驱动芯片能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为采用On cell(触控模块做到基板与偏光片之间)结构的显示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包括:盖板200和基板100;所述盖板200与所述基板100贴合连接,所述盖板200具有第一侧边(图中被遮挡)、第二侧边(图中被遮挡)、第三侧边230和第四侧边240,所述基板100具有第一侧边(图中被遮挡)、第二侧边(图中被遮挡)、第三侧边130和第四侧边140,所述盖板20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230分别与所述基板10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130分别一一对齐,并且长度相等;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240与所述基板100的第四侧边140至少部分对齐;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240开设有凹槽201,所述基板100对齐所述凹槽201的位置设置有覆晶薄膜400,所述覆晶薄膜400用于与第一柔性电路板510连接;所述盖板200背向所述基板100的一面靠近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的位置用于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
例如,如图1所示,基板100具有矩形截面,例如,基板100为矩形,例如,盖板200具有矩形截面,例如,盖板200为矩形,本实施例中,基板100和盖板200分别具有四个侧边,例如,所述盖板200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基板100的第一侧边对齐,并且长度相等;所述盖板200的第二侧边与所述基板100的第二侧边对齐,并且长度相等;所述盖板200的第三侧边与所述基板100的第三侧边对齐,并且长度相等。
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基板100的第四侧边对齐,所述盖板200上开设凹槽201,使得该基板100至少部分凸出于该盖板200的凹槽201。
具体地,盖板200为玻璃盖板200,基板100为玻璃基板100,该基板100用于发光显示,本实施例中,盖板200和基板100分别为矩形,且所述盖板200的一面与所述基板100的一面贴合,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盖板200与所述基板100贴合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盖板200和基板100的三个侧边分别一一对齐,且长度相等,也就是说,这样,基板100和盖板200的尺寸大致相等,从而使得显示模组10的AA(Ative Area,有效显示区域,也称为显示区)区更大,有效提高屏占比。
本实施例中,覆晶薄膜400(COF,Chip On Flex/Chip On Film)用于将驱动芯片固定于第一柔性电路板510上,该覆晶薄膜400采用晶粒软膜构装技术制成,该驱动芯片(Driver IC,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用于驱动基板100显示。例如,所述覆晶薄膜400上设置有驱动芯片,例如,该覆晶薄膜400上集成有驱动芯片。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520与盖板200连接,且连接于盖板200向所述基板100的一面靠近所述第四侧边的位置,这样,能够避免第二柔性电路板52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510在连接位置上的重合,使得两者相互错开,进而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能够与盖板200连接于更为靠近边缘的位置,进而增大有效显示区域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盖板200与基板100设置为相同大小,并且在盖板200上开设凹槽201,并在凹槽201对应的基板100上的位置设置覆晶薄膜400,使得驱动芯片能与第一柔性电路板510连接,从而使得基板1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510的连接可以更为靠近基板100的第四侧边,也就是说,使得额基板100与第一柔性电路板510的连接更为靠近边缘,进而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屏占比,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1,所述覆晶薄膜400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槽201。例如,所述覆晶薄膜400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槽201的外侧,例如,所述覆晶薄膜400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基板100,本实施例中,盖板200的第四侧边与基板100的第四侧边平齐,盖板200的第四侧边凹陷形成凹槽201,凹槽201的开口位置与基板100的第四侧边平齐,而由于覆晶薄膜400部分凸出于凹槽201外,也就是说,覆晶薄膜400部分凸出于基板100,使得覆晶薄膜400与基板100重合的部分的面积更小,有效减小了覆晶薄膜400与基板100连接的宽度,进而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为了使得覆晶薄膜400能够充分与基板100连接,为覆晶薄膜400提供与基板100连接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201具有梯形截面。例如,所述凹槽201的宽度由靠近盖板200的边沿的一端向靠近盖板200的中部的一端逐渐减小。例如,所述凹槽201的宽度由靠近盖板200的第四侧边的一端向靠近盖板200的中部的一端逐渐减小。例如,所述覆晶薄膜400具有矩形截面。例如,所述凹槽201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覆晶薄膜400的长度,例如,所述凹槽201的深度小于所述覆晶薄膜400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由于凹槽201的形状为底部小,开口大的梯形,该凹槽201的底部的宽度最小,而覆晶薄膜400设置于凹槽201内,且覆晶薄膜400的长度大于凹槽201的底部的宽度,使得凹槽201能够充分容纳覆晶薄膜400,使得覆晶薄膜400能够充分与基板100连接。此外,由于凹槽201的深度小于覆晶薄膜400的宽度,使得覆晶薄膜400能够部分凸出于基板100的第四侧边,进一步减小对基板100的空间的占用,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此外,由于凹槽201的开口处的宽度较大,有利于增大覆晶薄膜400与基板100的接触面积,使得覆晶薄膜400与基板100的连接更为稳固,而随着凹槽201的深度的增加,凹槽201的宽度减小,有利于减小对盖板200的有效面积的占用,使得盖板200的有效面积更大,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具有梯形截面。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覆晶薄膜的长度,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覆晶薄膜的长度,使得凹槽能够充分容纳覆晶薄膜,使得覆晶薄膜能够充分与基板连接。且由于凹槽的深度小于覆晶薄膜的宽度,使得覆晶薄膜能够部分凸出于基板的第四侧边,进一步减小对基板的空间的占用,使得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偏光片300,所述偏光片300贴合连接于所述盖板200背向所述基板100的一面。例如,该偏光片300具有矩形截面,例如,该偏光片为矩形,例如,所述偏光片300具有第一侧边310、第二侧边320、第三侧边330和第四侧边340,所述偏光片30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盖板20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所述偏光片300的第二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200的第二侧边的长度,所述偏光片300的第三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200的第三侧边的长度,所述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和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相互间隔,所述盖板200凸出于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的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
例如,所述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和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相互平行,例如,所述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和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相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盖板200的面积大于偏光片300的面积,盖板20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第三侧边分别与偏光片300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第三侧边对齐,而盖板200靠近第四侧边的部分则凸出于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这样,使得盖板200凸出于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的部分可以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为第二柔性电路板520的连接提供空间。例如,所述盖板200凸出于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这样,通过将偏光片300的面积设置的略小于盖板200的面积,使得盖板200上凸出于偏光片300的部分能够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于盖板200更为靠近边缘的位置,避免占用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还包括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510,所述覆晶薄膜400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510连接。例如,显示模组10还包括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20,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20与所述盖板200连接。例如,所述盖板200背向所述基板100的一面靠近所述第四侧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520连接。
为了使得覆晶薄膜400与基板100的连接,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520与盖板200的连接更为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和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凹槽201的深度相等,例如,所述盖板200的第四侧边凸出于所述偏光片300的第四侧边的长度与所述凹槽201的深度相等,这样,使得盖板200上的用于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520的区域能够更好地对齐基板100上用于连接覆晶薄膜400的区域,使得盖板200上的有效显示区域能够更为充分地得到应用,能够使得显示模组10上的AA区的面积更大,进而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为了使得显示模组10厚度更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还包括触控图案(图未示),也称触控pattern,所述触控图案设置于所述盖板200朝向所述基板100200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触控图案设置在盖板200背向基板100的一面,这样,在盖板200和基板100贴合后,无法对同时对基板100和盖板200进行减薄,也就是无法进行双面减薄的操作,造成显示模组10的厚度较大。本实施例中,将触控图案设置于盖板200朝向基板100的一面,也就是,触控图案设置于盖板200和基板100之间,这样,可以是盖板200和基板100同时进行减薄,也就是可以进行双面的减薄,使得显示模组10的厚度更小,使得显示模组10更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控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屏。例如,该显示屏为触控屏,例如,该触控设备为移动终端,例如,该触控设备包括手机,又如,该触控设备包括平板电脑。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设备,由于通过将盖板与基板设置为相同大小,并且将盖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连接位置设置在与基板的第四侧边的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使得显示屏的显示区面积更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触控设备的屏占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基板;
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贴合连接,所述盖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盖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并且长度相等;
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与所述基板的第四侧边至少部分对齐;
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开设有凹槽,所述基板对齐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有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用于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
所述盖板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靠近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的位置用于与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梯形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晶薄膜具有矩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贴合连接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偏光片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与所述盖板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分别一一对齐,所述偏光片的第二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的第二侧边的长度,所述偏光片的第三侧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盖板的第三侧边的长度,所述偏光片的第四侧边和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边相互间隔,所述盖板凸出于偏光片的第四侧边的部分用于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盖板连接。
9.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10.一种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显示屏。
CN201820321254.7U 2018-03-08 2018-03-08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Active CN207819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1254.7U CN207819990U (zh) 2018-03-08 2018-03-08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1254.7U CN207819990U (zh) 2018-03-08 2018-03-08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9990U true CN207819990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21254.7U Active CN207819990U (zh) 2018-03-08 2018-03-08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999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0878A (zh) * 2019-07-23 2019-10-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80679A (zh) * 2020-06-24 2020-11-0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85149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539058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0878A (zh) * 2019-07-23 2019-10-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185149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841084A (zh) * 2020-03-17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539058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11880679A (zh) * 2020-06-24 2020-11-0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1880679B (zh) * 2020-06-24 2023-11-1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9990U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US9075466B2 (en) Touch panel with single electrode layer
US945948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3386162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60768B (zh)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显示产品
US964225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984452A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CN107924080A (zh) 显示装置
CN109716585A (zh) Nfc天线及显示装置
CN105528106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系统、内嵌式触控面板及其布局
CN207148474U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168627A (zh) 显示装置
CN107992235A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和触控设备
CN208609029U (zh) 电子设备
CN109634356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89467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107851409A (zh) 显示面板
CN106249940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WO2018196093A1 (zh) 双面显示器
CN105005364A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10882885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32069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954907B (zh)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及液晶面板的制备方法
CN208707684U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
CN103809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