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8929U - 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8929U
CN207818929U CN201820126631.1U CN201820126631U CN207818929U CN 207818929 U CN207818929 U CN 207818929U CN 201820126631 U CN201820126631 U CN 201820126631U CN 207818929 U CN207818929 U CN 207818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x
cap assemblies
pedestal
middle cov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266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华
郑松太
翁志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266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8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8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8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其包括:中盖组件、底座组件以及上盖组件。中盖组件具有:收容空间,沿上下方向开口;穿孔,沿第一方向贯通中盖组件且连通于收容空间,用于供第一导线径直穿过中盖组件而进入收容空间。底座组件可分离地从下侧固定于中盖组件且包括:底座;固定件,沿上下方向固定在底座中并突出于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导线固定槽,固定件收容于中盖组件的收容空间中;导体组件,埋设于固定件,一端从底座向下伸出,另一端露出于固定件的导线固定槽的底面并用于固定和电连接经由穿孔穿入的第一导线。上盖组件可分离地从上侧固定于中盖组件并从上侧封闭收容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解决了导线难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线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盒。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中的电流将越来越大,由于载流的限制,所使用的高压导线也会越来越粗,在电池包间进行安装时,越粗的导线弯折能力越差,使用目前的高压接线盒进行高压回路连接时将会非常难安装,影响整体生产效率。为解决电池包间高压导线难安装的问题,目前较多采用的是使用快插型的高压连接器代替高压接线盒的方案,或者是降低高压导线的硬度来实现。然而快插型高压连接器的锁止机构较为脆弱,容易在安装时或者车辆运行过程中损坏,而且快插型高压连接器是靠插合进行连接的,一旦锁止机构损坏,电连接将很容易断开。高压接线盒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电连接比快插连接器可靠。而降低高压导线的硬度将会降低高压导线的性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一般不采用。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电池系统的防水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电池系统中的连接器如何实现防水功能一直以来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视。为解决连接器的防水要求,目前的连接器大多采用单面防水的设计,即设计密封结构以阻隔外界的水进入连接器内部,但连接器的底座有开孔并与电池箱空间相通,这样在安装或者是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连接器内部腔体的空气热胀冷缩对密封结构的冲击,但如果箱体内进水,则可能有水从底座进入连接器内部。而有些连接器是做成全封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连接器内部空气热胀冷缩,从而连接器内外存在压差,这样对连接器的密封结构将会产生冲击,长久之后密封圈密封性能将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盒,其能够解决导线难安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其包括:中盖组件、底座组件以及上盖组件。中盖组件具有:收容空间,沿上下方向开口;穿孔,沿与上下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贯通中盖组件的一侧且连通于收容空间,用于供第一导线径直穿过中盖组件的一侧而进入收容空间。底座组件可分离地从下侧固定于中盖组件并从下侧封闭收容空间且包括:底座;固定件,沿上下方向固定在底座中并突出于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导线固定槽,固定件收容于中盖组件的收容空间中;导体组件,埋设于固定件,一端从底座向下伸出,另一端露出于固定件的导线固定槽的底面并用于固定和电连接经由穿孔穿入的第一导线。上盖组件可分离地从上侧固定于中盖组件并从上侧封闭收容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有效地避免了导线在安装过程中的弯折问题;此外无需考虑导线的粗细便可实现电连接,且电连接简单,容易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接线盒中的导线难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的组装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示出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中盖组件的组装图。
图5是图4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中盖外壳的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上盖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底座组件的部分组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0是底座组件的部分组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11底座组件的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中盖组件 22固定件
11收容空间 221导线固定槽
12穿孔 222通气槽
13中盖外壳 223通气固定孔
131周壁 23导体组件
1311凹坑 231导电件
1312内壁 2311水平部
1313外壁 2312立部
sh卡扣孔 232固定螺母
132容置腔 3上盖组件
1321第一容置腔 31上盖壳体
1322第二容置腔 311容纳槽
133导柱孔 312开孔
134环形密封槽道 32上盖屏蔽层
135上固定孔 33屏蔽层绝缘板
14中盖屏蔽层 34螺丝
141孔部 4平衡阀
142连通孔 5外接导线固定组件
15中盖中壳 51屏蔽环护套
151突起 52屏蔽环
152开口部 53格兰头
16定位螺母 54垫片
161贯通孔 55防水垫圈
2底座组件 6固定螺栓
21底座 VS平衡阀用密封圈
211定位内凸台 FS第一密封圈
2111成型槽 SS第二密封圈
212定位外凸台 TS第三密封圈
213导柱 L1第一导线
2131内螺纹孔 L11头部
sn卡扣 g槽部
FG第一间隙 L2第二导线
214环形轨道 B导线固定螺栓
215底座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
如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包括:中盖组件1、底座组件2以及上盖组件3。
中盖组件1具有:收容空间11,沿上下方向开口;穿孔12,沿与上下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D1贯通中盖组件1的一侧且连通于收容空间11,用于供第一导线L1径直穿过中盖组件1的一侧而进入收容空间11。
底座组件2可分离地从下侧固定于中盖组件1并从下侧封闭收容空间11且包括:底座21;固定件22,沿上下方向固定在底座21中并突出于底座21的上表面,设有导线固定槽221,固定件22收容于中盖组件1的收容空间11中;导体组件23,埋设于固定件22,一端从底座21向下伸出,另一端露出于固定件22的导线固定槽221的底面并用于固定和电连接经由穿孔12穿入的第一导线L1。
上盖组件3可分离地从上侧固定于中盖组件1并从上侧封闭收容空间11。
在操作中,首先将第一导线L1径直穿过中盖组件1的穿孔12并进入收容空间11;其次将中盖组件1扣接于底座组件2上;之后利用下文所述的导线固定螺栓B将第一导线L1固定和电连接于导线固定槽221中的导体组件23的所述另一端;再后将上盖组件3扣接于中盖组件1上;最后直接将外部的第二导线L2与导体组件23的从底座21向下伸出的所述一端电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将第一导线L1径直穿过中盖组件1的穿孔12并进入收容空间11,再将中盖组件1扣接于底座组件2上,之后利用下文所述的导线固定螺栓B从上方将第一导线L1固定和电连接于导线固定槽221中的导体组件23的所述另一端;再后将上盖组件3扣接于中盖组件1上方;这种连接方式避免了第一导线L1在安装过程中的弯折问题,此外无需考虑第一导线L1的粗细便可实现电连接,且电连接简单,容易操作,有效地解决了第一导线L1难安装的问题。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为了解决接线盒的防水问题,具体地,参照图3并结合图2,中盖组件1密封固定于底座组件2,上盖组件3密封固定于中盖组件1;底座组件2的固定件22还设有:通气槽222,从固定件22的导线固定槽221的底面向下延伸;通气固定孔223,从固定件22的底面向内延伸并与通气槽222连通。接线盒还包括:平衡阀4,密封固定于通气固定孔223中并将收容空间11与外部连通。中盖组件1密封固定于底座组件2,上盖组件3密封固定于中盖组件1,实现了接线盒的自密封,同时平衡阀4的设计实现了接线盒内外压差平衡的问题(即,如图3所示,通气槽222与收容空间11和通气固定孔223的顶部连通,而平衡阀4固定于通气固定孔223,从而通过平衡阀4将收容空间11与外部连通),避免了接线盒的收容空间11的空气热胀冷缩对密封结构的冲击,提高了接线盒的密封性。
如图2和图3所示,通气固定孔223具有内螺纹;平衡阀4具有外螺纹,平衡阀4螺纹连接于通气固定孔223;接线盒还包括:平衡阀用密封圈VS,套设于平衡阀4,以保持通气固定孔223与平衡阀4之间的密封。平衡阀4螺纹连接于通气固定孔223实现了平衡阀4与固定件22的有效固定。
参照图4至图6并结合图2和图3,中盖组件1包括:中盖外壳13,具有周壁131以及由周壁131围成的容置腔132;中盖屏蔽层14,围成与容置腔132相适应的形状并固定于中盖外壳13的内壁面;中盖中壳15,固定于中盖屏蔽层14的内壁面,并与中盖屏蔽层14一起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1。
中盖外壳13的周壁131的内壁面形成有凹坑1311,从内壁面向内凹入;中盖中壳15的外壁面形成有突起151,从中盖中壳15的外壁面向外突出并与中盖外壳13的凹坑1311相对应;中盖屏蔽层14形成有贯通的孔部141,与中盖中壳15的突起151相对应;其中,中盖组件1组装后中盖中壳15的突起151穿过中盖屏蔽层14的孔部141而嵌入中盖外壳13的对应的凹坑1311中。从而中盖外壳13、中盖屏蔽层14以及中盖中壳15有效地固定在一起。
中盖外壳13还包括:定位螺母16,位于中盖外壳13的第一方向D1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D1向外延伸,定位螺母16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且设有沿第一方向D1与收容空间11贯通的贯通孔161。
中盖屏蔽层14还形成有连通孔142,与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相对应;中盖中壳15的具有沿第一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52,位于与中盖屏蔽层14的连通孔142相对应的一侧;其中,中盖外壳13、中盖屏蔽层14和中盖中壳15组装成中盖组件1,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中盖屏蔽层14的连通孔142与中盖中壳15的开口部152一起形成中盖组件1的穿孔12。从而供第一导线L1径直穿入进收容空间11内。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如图2所示,接线盒还包括:外接导线固定组件5。外接导线固定组件5具有:屏蔽环护套51,套设于定位螺母16的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内;屏蔽环52,套设于屏蔽环护套51与贯通孔161的内表面之间;格兰头53,具有内螺纹,格兰头53通过螺纹连接于中盖外壳13的定位螺母16上;垫片54,套设于格兰头53的内表面;以及防水垫圈55,套设于格兰头53的内表面,且沿第一方向D1位于垫片54的内侧。当第一导线L1接入收容空间11内的导体组件23时,第一导线L1先后穿过收容于格兰头53内的垫片54、防水垫圈55以及收容于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内的屏蔽环护套51而进入收容空间11内,防水垫圈55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外部的水进入收容空间11内,提高了接线盒的防水性能。
如图2至图6所示,中盖外壳13的容置腔132包括:第一容置腔1321,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与底座21的固定件22相对应;以及第二容置腔1322,沿上下方向的上侧开口且连通于第一容置腔1321与贯通孔161。
参照图2、图11和图12并结合图5和图6,底座21设有:定位内凸台211,从底座2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定位内凸台211形成有沿上下贯通的成型槽2111;定位外凸台212,围绕在定位内凸台211的外周并与定位内凸台21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FG,且定位外凸台212向上突出的高度低于定位内凸台211。接线盒还包括:第一密封圈FS,收容于定位内凸台211与定位外凸台212之间的第一间隙FG处。周壁131的围成第一容置腔1321的部分包括:内壁1312;外壁1313,围绕在内壁1312的外侧,且外壁1313的沿上下方向的底面突出于内壁1312的底面。其中,中盖组件1与底座组件2对接时,围成第一容置腔1321的内壁1312插入定位内凸台211与定位外凸台212之间的第一间隙FG处并抵靠于第一密封圈FS,外壁1313抵靠在底座21的上表面。第一密封圈FS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水从中盖组件1与底座组件2的对接面进入到收容空间11内,提高了接线盒的防水性能。
内壁1312与外壁1313通过加强筋R连接。加强筋R的设计既提高了中盖外壳13的强度,又减轻了中盖外壳13的重量。
如图2所示,底座21还设有多个卡扣sn,围绕定位外凸台212的外周布置;中盖外壳13的外壁1313设有多个卡扣孔sh,各卡扣孔sh与底座21的对应一个卡扣sn相对应;其中,中盖组件1对接于底座组件2,底座21的各卡扣sn扣合在中盖外壳13的对应的一个卡扣孔sh中。底座21的卡扣sn与中盖外壳13的卡扣孔sh的设置实现了中盖组件1与底座组件2在装配过程的有效对位,同时将中盖组件1与底座组件2定位在一起。
如图2、图6、图11和图12所示,底座21还设有多个导柱213,各导柱213从底座2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中盖外壳13还设有多个导柱孔133,从中盖外壳13的下表面向内延伸,各导柱孔133与底座21的一个导柱213相对应;其中,当中盖组件1对接于底座组件2时,底座21的各导柱213插入中盖外壳13的对应的一个导柱孔133中。导柱213的设置实现了在将中盖组件1安装到底座组件2时对中盖组件1的对位,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参照图8至图12并结合图2和图3,底座组件2的导体组件23包括:导电件231,具有:水平部2311,埋设于固定件22中且突出于导线固定槽221的底表面;以及立部2312,连接于水平部2311并伸出底座21;固定螺母232,固定于导电件231的水平部2311的下侧,与水平部2311一起埋设于固定件22中。
固定螺母232通过铆压与导电件231的水平部2311固定在一起。当然并不限于此,固定螺母232还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固定在一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线L1包括:头部L11,沿第一方向D1位于第一导线L1的前端,头部L11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槽部g;接线盒还包括:导线固定螺栓B,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并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母232;其中,当第一导线L1穿入到收容空间11时,导线固定螺栓B穿过第一导线L1的固定槽部g而固定于固定螺母232上。由此实现了将第一导线L1固定于导电件231并电连接于导电件231。
参照图11并结合图2,底座21的下表面设有环形轨道214;接线盒还包括:第三密封圈TS,嵌入底座21的环形轨道214,以用于在底座组件2固定于外部箱体(未示出)时保持与外部箱体之间的密封。
如图11所示,底座21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底座安装孔215,用于将底座组件2固定于外部箱体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中,如图12所示,固定件22通过与导体组件23及底座21一体注塑成型而形成在底座21的成型槽2111中。即底座组件2为一体成型件。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上盖组件3包括:上盖壳体31,设有容纳槽311,从上盖壳体31的下表面向上凹入;上盖屏蔽层32,固定于上盖壳体31的容纳槽311中;屏蔽层绝缘板33,固定于容纳槽311中且位于上盖屏蔽层32的下侧。
中盖外壳13设有环形密封槽道134,从中盖外壳13的上表面向下凹入;接线盒还包括:第二密封圈SS,嵌入中盖外壳13的环形密封槽道134内且突出于环形密封槽道134;其中,上盖组件3安装于中盖组件1时,突出的第二密封圈SS抵靠于上盖壳体31的容纳槽311的内表面。第二密封圈SS的设置有效地保证了中盖组件1与上盖组件3的对接面之间的密封,避免了外部的水进而到收容空间11中,提高了接线盒的防水性能。
如图7所示,上盖组件3还包括:多个螺丝34,穿过屏蔽层绝缘板33、上盖屏蔽层32而固定于上盖壳体31上以将上盖壳体31、上盖屏蔽层32、屏蔽层绝缘板33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21还设有多个导柱213,各导柱213具有内螺纹孔2131,从各导柱213的上表面向下延伸。中盖外壳13设有:多个导柱孔133,从中盖外壳13的下表面向内延伸,各导柱孔133与底座21的一个导柱213相对应;以及多个上固定孔135,多个上固定孔135中的一部分与多个导柱孔133相对应并与对应的导柱孔133连通。上盖组件3包括上盖壳体31,上盖壳体31设有多个开孔312,各开孔312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与中盖外壳13的一个上固定孔135相对应。接线盒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6,其中的部分固定螺栓6分别穿过上盖壳体31的对应的开孔312而固定在中盖外壳13的对应一个上固定孔135中,其余的固定螺栓6分别穿过上盖壳体31的对应的开孔312、中盖外壳13的对应的上固定孔135而固定在底座21的对应一个导柱213的内螺纹孔2131中。采用固定螺栓6的固定设计有效地将上盖组件3、中盖组件2以及底座组件1紧固地固定在一起,与背景技术中的采用锁止机构进行固定相比,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且不会因为锁止机构的损坏而造成电连接断开的问题,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延长了接线盒的使用寿命。

Claims (13)

1.一种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盖组件(1),具有:
收容空间(11),沿上下方向开口;
穿孔(12),沿与上下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D1)贯通中盖组件(1)的一侧且连通于收容空间(11),用于供第一导线(L1)径直穿过中盖组件(1)的一侧而进入收容空间(11);
底座组件(2),可分离地从下侧固定于中盖组件(1)并从下侧封闭收容空间(11)且包括:
底座(21);
固定件(22),沿上下方向固定在底座(21)中并突出于底座(21)的上表面,设有导线固定槽(221),固定件(22)收容于中盖组件(1)的收容空间(11)中;
导体组件(23),埋设于固定件(22),一端从底座(21)向下伸出,另一端露出于固定件(22)的导线固定槽(221)的底面并用于固定和电连接经由穿孔(12)穿入的第一导线(L1);
上盖组件(3),可分离地从上侧固定于中盖组件(1)并从上侧封闭收容空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中盖组件(1)密封固定于底座组件(2),上盖组件(3)密封固定于中盖组件(1);
底座组件(2)的固定件(22)还设有:
通气槽(222),从固定件(22)的导线固定槽(221)的底面向下延伸;
通气固定孔(223),从固定件(22)的底面向内延伸并与通气槽(222)连通;
接线盒还包括:平衡阀(4),密封固定于通气固定孔(223)中并将收容空间(11)与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中盖组件(1)包括:
中盖外壳(13),具有周壁(131)以及由周壁(131)围成的容置腔(132);
中盖屏蔽层(14),围成与容置腔(132)相适应的形状并固定于中盖外壳(13)的内壁面;
中盖中壳(15),固定于中盖屏蔽层(14)的内壁面,并与中盖屏蔽层(14)一起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中盖外壳(13)还包括:
定位螺母(16),位于中盖外壳(13)的第一方向(D1)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D1)向外延伸,定位螺母(16)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且设有沿第一方向(D1)与收容空间(11)贯通的贯通孔(1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中盖屏蔽层(14)还形成有连通孔(142),与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相对应;
中盖中壳(15)的具有沿第一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52),位于与中盖屏蔽层(14)的连通孔(142)相对应的一侧;
其中,中盖外壳(13)、中盖屏蔽层(14)和中盖中壳(15)组装成中盖组件(1),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中盖屏蔽层(14)的连通孔(142)与中盖中壳(15)的开口部(152)形成中盖组件(1)的穿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接线盒还包括:
外接导线固定组件(5),具有:
屏蔽环护套(51),套设于中盖外壳(13)的定位螺母(16)的贯通孔(161)内;
屏蔽环(52),套设于屏蔽环护套(51)与贯通孔(161)的内表面之间;
格兰头(53),具有内螺纹,格兰头(53)通过螺纹连接于中盖外壳(13)的定位螺母(16)上;
垫片(54),套设于格兰头(53)的内表面;
防水垫圈(55),套设于格兰头(53)的内表面,且沿第一方向(D1)位于垫片(54)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中盖外壳(13)的容置腔(132)包括:
第一容置腔(1321),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与底座(21)的固定件(22)相对应;以及
第二容置腔(1322),沿上下方向的上侧开口且连通于第一容置腔(1321)与贯通孔(1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底座(21)设有:
定位内凸台(211),从底座(2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定位内凸台(211)形成有沿上下贯通的成型槽(2111);
定位外凸台(212),围绕在定位内凸台(211)的外周并与定位内凸台(211)之间留有第一间隙(FG),且定位外凸台(212)向上突出的高度低于定位内凸台(211);
接线盒还包括:第一密封圈(FS),收容于定位内凸台(211)与定位外凸台(212)之间的第一间隙(FG)处;
周壁(131)的围成第一容置腔(1321)的部分包括:内壁(1312);外壁(1313),围绕在内壁(1312)的外侧,且外壁(1313)的沿上下方向的底面突出于内壁(1312)的底面;
其中,中盖组件(1)与底座组件(2)对接时,围成第一容置腔(1321)的内壁(1312)插入定位内凸台(211)与定位外凸台(212)之间的第一间隙(FG)处并抵靠于第一密封圈(FS),外壁(1313)抵靠在底座(21)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2)的导体组件(23)包括:
导电件(231),具有:水平部(2311),埋设于固定件(22)中且突出于导线固定槽(221)的底表面;以及立部(2312),连接于水平部(2311)并伸出底座(21);
固定螺母(232),固定于导电件(231)的水平部(2311)的下侧,与水平部(2311)一起埋设于固定件(2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底座(21)的下表面设有环形轨道(214);
接线盒还包括:第三密封圈(TS),嵌入底座(21)的环形轨道(214),以用于在底座组件(2)固定于外部箱体时保持与外部箱体之间的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上盖组件(3)包括:
上盖壳体(31),设有容纳槽(311),从上盖壳体(31)的下表面向上凹入;
上盖屏蔽层(32),固定于上盖壳体(31)的容纳槽(311)中;
屏蔽层绝缘板(33),固定于容纳槽(311)中且位于上盖屏蔽层(32)的下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中盖外壳(13)设有环形密封槽道(134),从中盖外壳(13)的上表面向下凹入;
接线盒还包括:第二密封圈(SS),嵌入中盖外壳(13)的环形密封槽道(134)内且突出于环形密封槽道(134);
其中,上盖组件(3)安装于中盖组件(1)时,突出的第二密封圈(SS)抵靠于上盖壳体(31)的容纳槽(311)的内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底座(21)还设有多个导柱(213),各导柱(213)具有内螺纹孔(2131),从各导柱(213)的上表面向下延伸;
中盖外壳(13)设有:
多个导柱孔(133),从中盖外壳(13)的下表面向内延伸,各导柱孔(133)与底座(21)的一个导柱(213)相对应;以及
多个上固定孔(135),多个上固定孔(135)中的一部分与多个导柱孔(133)相对应并与对应的导柱孔(133)连通;
上盖组件(3)包括上盖壳体(31),上盖壳体(31)设有多个开孔(312),各开孔(312)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与中盖外壳(13)的一个上固定孔(135)相对应;
接线盒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6),其中的部分固定螺栓(6)分别穿过上盖壳体(31)的对应的开孔(312)而固定在中盖外壳(13)的对应一个上固定孔(135)中,其余的固定螺栓(6)分别穿过上盖壳体(31)的对应的开孔(312)、中盖外壳(13)的对应的上固定孔(135)而固定在底座(21)的对应一个导柱(213)的内螺纹孔(2131)中。
CN201820126631.1U 2018-01-25 2018-01-25 接线盒 Active CN207818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26631.1U CN207818929U (zh) 2018-01-25 2018-01-25 接线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26631.1U CN207818929U (zh) 2018-01-25 2018-01-25 接线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8929U true CN207818929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26631.1U Active CN207818929U (zh) 2018-01-25 2018-01-25 接线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89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417A (zh) * 2018-11-30 2019-08-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器及电池包
CN110611201A (zh) * 2018-09-30 2019-12-2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连接器
EP4325670A1 (en) * 2022-08-17 2024-02-2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201A (zh) * 2018-09-30 2019-12-2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连接器
CN110190417A (zh) * 2018-11-30 2019-08-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器及电池包
CN110190417B (zh) * 2018-11-30 2021-05-1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器及电池包
EP4325670A1 (en) * 2022-08-17 2024-02-2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8929U (zh) 接线盒
EP3379656A1 (en) Three-dimensional converter
JP5194609B2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
CN103531836B (zh) 电池单元
JP520648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2088171A (zh) 线束和提供该线束的布线结构的方法
CN106450063A (zh) 二次电池
CN103779722A (zh) 屏蔽连接器
CN106785766B (zh) 90°弯式端子屏蔽电连接器
WO2020228748A1 (zh) 电源柜
JP4784360B2 (ja) 電気接続構造
JP7249592B2 (ja) 電力供給装置
CN208656367U (zh) 一种车用中央接线盒
CN113969821A (zh) 电子水泵和车辆
CN110323592B (zh) 电连接器、电气单元以及车辆
CN101588107A (zh) 一种高压电动机的电源接线装置
CN214706180U (zh) 负极柱组件及其二次电池顶盖
CN205752765U (zh) 盒体与线缆的防水装配结构
CN205621934U (zh) 防水连接器
CN205793812U (zh) 线控器
CN110994269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高压接插件
CN219739412U (zh) 一种接线防水结构
CN219226458U (zh) 电池箱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08337504U (zh) 光伏组件及其光伏接线盒
CN211554097U (zh) 一种电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