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7244U -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7244U
CN207817244U CN201820281136.8U CN201820281136U CN207817244U CN 207817244 U CN207817244 U CN 207817244U CN 201820281136 U CN201820281136 U CN 201820281136U CN 207817244 U CN207817244 U CN 207817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oid
touch
base plate
body par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811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鸿强
吴建君
张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811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7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7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7244U/zh
Priority to US16/122,326 priority patent/US10809431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光片,用于触控装置中,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和驱动电路板,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绑定区,驱动电路板包括与绑定区压合的压合部,偏光片上设有通孔,偏光片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两个第三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通孔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第一本体部用于与压合部贴合,第二本体部用于与触控区贴合,第一本体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未超出通孔沿第二方向的两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两个第三本体部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每个第三本体部均连接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窄边框并减少触控基板上的导电膜层断裂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显示模组的组装步骤如图1所示:将设置有驱动芯片12的驱动电路板13与触控基板11的绑定区11b绑定(bonding);然后,将触控基板11与偏光片14贴合;之后,利用粘结胶17将贴合在一起的触控基板11和偏光片14与盖板15贴合;再之后,利用粘结胶17将贴合在一起的触控基板11、偏光片14和盖板15与显示基板16贴合。由于驱动电路板13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将偏光片14与触控基板11贴合之后,如图2所示,触控基板11的绑定区11b周围与偏光片14会产生一定的空隙G。
为了防止空隙影响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第一种方式为:增大驱动电路板13与触控区的距离;第二种方式为:在偏光片14上对应于驱动电路板13的位置形成缺口,以避让驱动电路板13,如图3和图4所示。但是,第一种方式会增加边框的宽度;而第二种方式中,驱动电路板13靠近触控基板11的位置容易发生弯折(如图5所示),从而容易导致触控基板11上绑定区11b的导电膜层发生断裂,进而造成产品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偏光片和触控装置,以实现窄边框并防止触控基板上的导电膜层断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光片,用于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和驱动电路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该触控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绑定区压合的压合部,所述偏光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偏光片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两个第三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通孔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本体部用于与所述压合部贴合,所述第二本体部用于与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区贴合,所述第一本体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未超出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两个第三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每个第三本体部均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
优选地,所述通孔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宽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触控基板贴合时的贴合公差。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两端。
优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通孔的两端均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1.5mm~1.7mm。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驱动电路板和偏光片,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该触控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绑定区压合,所述偏光片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第一本体部位于所述压合部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压合部相贴合;所述偏光片的第二本体部与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区贴合。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触控基板的边缘对齐。
优选地,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位于所述触控基板背离所述偏光片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
当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片与触控基板贴合时,第一本体部贴合在驱动电路板的表面,第二本体部贴合在触控基板上,由于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被通孔间隔开,因此,第二本体部的与第一本体部正对且靠近第一本体部的区域不会受到第二本体部的拉扯,从而可以充分贴附在触控基板上,而避免与触控基板产生空隙,故而不再需要增加边框宽度;另外,第一本体部贴附在驱动电路板上,且第一本体部通过两个第三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相连,因此,第一本体部可以对驱动电路板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减小了因驱动电路板弯折而导致的绑定区导电层断裂的可能性,进而使得采用偏光片的触控装置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减少不良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模组的组装步骤;
图2是图1中I区的放大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改进的偏光片与触控基板的贴合状态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触控基板发生不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触控基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偏光片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光片与触控基板、驱动电路板贴合后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1、触控基板;11a、触控区;11b、绑定区;12、驱动芯片;13、驱动电路板;131、压合部;14、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15、盖板;16、显示基板;17、粘结胶;20、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片;21、第一本体部;22、第二本体部;23、第三本体部;30、覆晶薄膜;G、间隙;V、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偏光片,用于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和驱动电路板。该偏光片具体为圆偏光片,用于减少触控装置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图6为触控基板的俯视图;图7为偏光片的俯视图;图8为偏光片、触控基板和驱动电路板贴合在一起的俯视图;图9为图8沿B-B’线的剖视图。结合图6至图9所示,触控基板11包括触控区11a和位于该触控区11a一侧的绑定区11b,驱动电路板13包括与绑定区11b压合的压合部131。偏光片20上设置有通孔V,偏光片20包括第一本体部21、第二本体部22和两个第三本体部23,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分别位于通孔V沿第一方向(图7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侧。第一本体部21用于与压合部131贴合,第二本体部22用于与触控基板11的触控区11a贴合,第一本体部21沿第二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均未超出通孔V沿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两个第三本体部23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21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每个第三本体部23均连接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本体部21为偏光片20与压合部131贴合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一本体部2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与压合部13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相同。
当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贴合时,第一本体部21贴合在驱动电路板13的表面,第二本体部22贴合在触控基板11上,由于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被通孔V间隔开,因此,第二本体部22的与第一本体部21正对且靠近第一本体部21的区域不会受到第一本体部21的拉扯,从而可以充分贴附在触控基板11上,而避免与触控基板11产生空隙,故而不再需要增加边框宽度;另外,第一本体部21贴附在驱动电路板13上,且第一本体部21通过两个第三本体部23与第二本体部22相连,因此,第一本体部21可以对驱动电路板13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减少了因驱动电路板13弯折而导致绑定区11b的导电层断裂的可能性。
其中,触控基板11的触控区11a四周可以形成有边框区,绑定区11b位于其中一侧的边框区中,偏光片20的第二本体部22还可以与未设置绑定区的三个边框区相贴合;当绑定区11b与触控区11a之间存在间隔时,第二本体部22还与绑定区11b和触控区11a之间的部分间隔区域相贴合,第三本体部23与设置有绑定区11b的边框区相贴合。
其中,通孔V形状为长方体,以便于工艺制作。并且,通孔V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宽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深度方向为偏光片20的厚度方向,以减少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为了保证在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贴合时,第一本体部21可以与驱动电路板13的压合部131贴合,而第二本体部22不会接触到驱动电路板13,优选地,通孔V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贴合时的贴合公差。其中,该贴合公差为贴合时的实际位置偏离于目标位置的最大值,例如,以目标位置为参考位置,实际位置在[-0.3mm,+0.3mm]之间波动,则贴合公差为0.3mm。
当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驱动电路板13的压合部131贴合后,第一本体部21与第二本体部22处于不同的平面上,通孔V的宽度为图9中a、b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当通孔V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压合部131的厚度时,第二本体部22靠近第一本体部21的一端无法贴合在触控基板11上。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使第二本体部22完全贴合在触控基板11上,通孔V的宽度还大于压合部131的厚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贴合的贴合公差为0.3mm,驱动电路板13的压合部131的厚度小于0.1mm,则当通孔V宽度大于或等于贴合公差时,也必然大于压合部131的厚度,所以通孔V的宽度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0.3mm,而为了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将通孔V的宽度设置为0.3mm。
考虑到当通孔V的长度较小时,偏光片20在压合部13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位置,仍可能与触控基板11之间产生空隙,且空隙会朝向触控区11a延伸。为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通孔V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超出第一本体部21的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如图7和图8所示),以减少空隙朝向触控区11a延伸的可能性。
在实际应用中,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产生的间隙G在在水平方向上的直径d(如图10所示)约为1.2mm,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的贴合公差为0.3mm,此时,如图7和图10所示,通孔V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超出第一本体部21的长度L在1.5mm~1.7mm之间。一方面,当通孔V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超出第一本体部21的长度L大于1.5mm(即1.2mm+0.3mm)时,在通孔V的间隔作用下,可以使得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之间的空隙G位于驱动电路板13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如图10所示),而不会向显示区触控区11a延伸;另一方面,通孔V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超出第一本体部21的长度L小于1.7mm时,便于使第三本体部23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有利于为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提供足够的连接。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结合图6、图9和图11所示,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11、驱动电路板13和上述偏光片20,触控基板11包括触控区11a和位于该触控区11a一侧的绑定区11b,绑定区11b设置有导电层,该导电层包括多个电极。驱动电路板13包括压合部131,压合部131与绑定区11b压合,从而与多个电极电连接。偏光片20的第一本体部位于压合部131背离触控基板11的一侧,并与压合部131相贴合;偏光片20的第二本体部22与触控基板11的触控区11a贴合。
由于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被通孔间隔开,因此,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通孔处不会相互拉扯,从而使得第二本体部22可以充分贴附在触控基板11上,而不会与触控基板11产生空隙,故而不再需要增加边框宽度;另外,第一本体部21贴附在驱动电路板13上,且第一本体部通过两个第三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相连,因此,第一本体部可以对驱动电路板13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减小了因驱动电路板13弯折而导致绑定区11b的导电层断裂的可能性,从而保证触控装置的良率。
其中,偏光片20与触控基板11的边缘对齐,从而有利于工艺制作,并且可以使得偏光片20充分覆盖触控基板11,保证触控基板11的任意位置对光线的反射均可以减少;同时,由于偏光片20没有超出触控基板11,因此,可以防止偏光片20额外占用边框,从而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进一步地,触控装置还包括显示基板16、盖板15和覆晶薄膜30,显示基板16位于触控基板11背离所述偏光片20的一侧;盖板15位于偏光片20背离触控基板11的一侧;覆晶薄膜30与显示基板16上的电极电连接,从而为显示基板16的显示区提供显示驱动信号。显示基板16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此时,显示基板11可以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上的发光单元和对发光单元进行封装的封装层;当然,显示基板16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基板,具体包括相对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二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偏光片20与盖板15之间以及触控基板11与显示基板16之间均设置有粘结胶17。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偏光片,用于触控装置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和驱动电路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该触控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绑定区压合的压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偏光片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两个第三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通孔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本体部用于与所述压合部贴合,所述第二本体部用于与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区贴合,所述第一本体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未超出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两个第三本体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每个第三本体部均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宽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触控基板贴合时的贴合公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通孔的两端均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1.5mm~1.7mm。
7.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基板、驱动电路板和偏光片,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该触控区一侧的绑定区,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与所述绑定区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第一本体部位于所述压合部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压合部相贴合;所述偏光片的第二本体部与所述触控基板的触控区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触控基板的边缘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位于所述触控基板背离所述偏光片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
CN201820281136.8U 2018-02-28 2018-02-28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Active CN207817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1136.8U CN207817244U (zh) 2018-02-28 2018-02-28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US16/122,326 US10809431B2 (en) 2018-02-28 2018-09-05 Polarizer and touch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1136.8U CN207817244U (zh) 2018-02-28 2018-02-28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7244U true CN207817244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81136.8U Active CN207817244U (zh) 2018-02-28 2018-02-28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9431B2 (zh)
CN (1) CN20781724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0878A (zh) * 2019-07-23 2019-10-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18867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24893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256151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185149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902A (zh) * 2018-07-11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67342A (ja) * 2017-10-05 2019-04-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8867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24893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390878A (zh) * 2019-07-23 2019-10-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185149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841084A (zh) * 2020-03-17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2256151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12256151B (zh) * 2020-10-28 2024-02-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5823A1 (en) 2019-08-29
US10809431B2 (en)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7244U (zh) 偏光片和触控装置
WO2020215983A1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终端设备
CN100492267C (zh) 触摸屏
US20170192565A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206210798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tft基板及封装组件
CN110362232A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58459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016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113952A1 (zh) 一种压力检测结构及触摸设备
CN110148357B (zh) 一种显示发声面板
WO2018129945A1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30881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7179310A1 (ja) センサーユニットとそのセンサー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入力装置
WO2009078391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CN108471671A (zh) 柔性电路板的绑定结构及绑定方法与柔性器件
CN10911662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863188B1 (ko) 플라스틱 평판 디스플레이
CN109085948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89632B (zh) 一种显示发声面板
KR101084865B1 (ko) 터치스크린장치
CN106932982A (zh)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20821043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1305568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3052932A (zh) 静电电容触控传感器及包括它的窗口面板一体型的静电电容触控面板
KR20130011403A (ko) 연성 회로 기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