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0356U -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0356U
CN207800356U CN201820040842.3U CN201820040842U CN207800356U CN 207800356 U CN207800356 U CN 207800356U CN 201820040842 U CN201820040842 U CN 201820040842U CN 207800356 U CN207800356 U CN 207800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g
thread
coil
winding equipment
hollow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408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锋
范建良
刘德旺
刘少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408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0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0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0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设备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机台,在机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对漆包线进行绕制从而制得空心线圈的绕线治具,在机台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绕线治具一一对应的拉线剪线装置,拉线剪线装置能够将漆包线的一端牵拉至绕线治具内并能够将绕制完成后的尾线剪断,在机台上还设有位于绕线治具和拉线剪线装置之间的绝缘漆去除装置,且绝缘漆去除装置能够将漆包线牵拉至绕线治具内的一端和空心线圈绕制完成后的尾线端进行绝缘漆去除,本设备还包括分别能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的通电装置。

Description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设备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空心绕线机,其不仅可以提高绕线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绕线精度。
绕线机在绕线时,一般设计相互配合的治具进行绕线作业,例如,左右设计的治具,或者是上下设置的治具。
目前,现有的相互配合的治具,当完成绕制时,一般是采用对整个模具进行加热,模具加热后实现对线圈的加热,加热后的线圈其漆包线的绝缘层被热熔从而使内外圈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这种加热方式,其耗能较大且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其次,当漆包线破损后,漆包线还继续加热,导致能源不必要浪费,实用性差。
另外,产品质量一致性较差。
为了能够改进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治具,申请号201520734127.6,包括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绕线固定板座,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用于将线缆线材弯折成第一形状并固定的若干个定型固定针。该方案通过在绕线固定板座上设置用于将线缆线材弯折成第一形状并固定的若干个定型固定针,使得线缆线材被弯折成需要的第一形状,随后经过加热后冷却定型成生产所需要的线缆线材,十分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绕线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且更加节能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机台,在机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对漆包线进行绕制从而制得空心线圈的绕线治具,在机台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绕线治具一一对应的拉线剪线装置,拉线剪线装置能够将漆包线的一端牵拉至绕线治具内并能够将绕制完成后的尾线剪断,在机台上还设有位于绕线治具和拉线剪线装置之间的绝缘漆去除装置,且绝缘漆去除装置能够将漆包线牵拉至绕线治具内的一端和空心线圈绕制完成后的尾线端进行绝缘漆去除,本设备还包括分别能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的通电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治具一位于治具二上方且治具一与治具二同步转动,所述的治具一与伺服升降驱动机构连接,伺服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一每次向下移动从而与治具二接触且在伺服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驱动治具一向上移动从而在治具一与治具二之间形成空心线圈厚度间隙,在治具一上设有向下脱料结构,在治具二上设有向上脱料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向下脱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治具一靠近治具二的一端的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在治具一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靠近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中的脱料块一,在环形脱料座一和治具一设有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
向上脱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治具二靠近治具一的一端的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在治具二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靠近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中的脱料块二,在环形脱料座二和治具二设有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
设计的脱料条形孔协同脱料块的结构,其可以实现轻松脱料,同时,由于设置的脱料条形孔,其减少了空心线圈与治具的接触面积,协同脱料块,其可以避免粘连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料效率和产品的加工质量。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远离脱料块一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一;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远离脱料块二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二。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治具一设有脱料条形孔一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一,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一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一,在治具一内设有环形槽一,条形散热孔一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一连通,条形散热孔一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一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一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一。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治具二设有脱料条形孔二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二,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二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二,在治具二内设有环形槽二,条形散热孔二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二连通,条形散热孔二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二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二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二。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治具一为上治具,所述的治具二为下治具,所述的上治具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治具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治具一内设有上治具芯,在治具一内设有下治具芯,在上治具芯的下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下治具芯的上端设有第二凹凸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相互啮合,当治具一向下靠近治具二时所述的上治具芯下端和下治具芯上端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通电装置包括电压测试电路和通电加热电路,且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和通电加热电路并联设置,电压测试电路分别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通电加热电路分别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包括穿设在下治具内且与下治具的下治具芯电性连接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所述的通电加热电路包括与上治具内的上治具芯电性连接的内线头通电加热棒,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通电夹爪,下治具芯和上治具芯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且外线头电压测试爪与外线头通电夹爪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与下治具之间绝缘连接,在下治具芯上套设有下绝缘套,内线头电压测试棒的内端插于下治具芯的下通电接触孔中,内线头电压测试棒的外端伸出至下治具的周向外侧;
在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设有升降导电块且所述的升降导电块与导电块升降驱动器连接,当升降导电块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所述的升降导电块与内线头电压测试棒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接触。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治具一为左治具,所述的治具二为右治具,所述的左治具与右治具水平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在上治具或者下治具上设有移动筒,在移动筒内穿设有能够沿着移动筒轴向移动的移动杆且移动杆的任意一端伸出至移动筒的一端外,在移动杆伸出至移动筒的一端外连接有线头折弯脚,在移动筒和移动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移动杆相对移动筒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在移动杆的另一端和移动筒之间设有弹性部件且弹性部件能够迫使移动杆伸出至移动筒一端外后复位;
在治具一上套设有驱动所述的移动筒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移动筒驱动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杆中部的限位缺口,在移动筒上穿设有内端插于所述的限位缺口内的限位销,且所述的限位销直径小于限位缺口的宽度。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拉线剪线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上的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有线夹,在安装座上还设有位于线夹一侧的尾线拉直夹,在安装座或尾线拉直夹上设有用于对尾线进行冷却的风冷机构。
设计的尾线拉直夹结合风冷机构,其可以进一步丰富使用功能,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绕线质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符合当前社会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尾线拉直夹包括尾线拉直气缸,在尾线拉直气缸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拉直夹爪,尾线拉直气缸驱动两个拉直夹爪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风冷机构包括L形固定板,在L形固定板上设有冷却风出风嘴。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上述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与外线头通电夹爪连接在气爪驱动器上,且气爪驱动器驱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与外线头通电夹爪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气爪驱动器固定在安装座上。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和外线头通电夹爪上分别设有电压棒插入孔。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远离气爪驱动器的一端或外线头通电夹爪远离气爪驱动器的一端设有切刀,切刀将被外线头电压测试爪和外线头通电夹爪夹持的尾线切断。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外线头电压测试爪远离气爪驱动器的一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外线头通电夹爪远离气爪驱动器的一端设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的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相互啮合。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安装座远离尾线拉直夹的一侧设有并线轮,且所述的并线轮与平移驱动机构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线夹包括夹体一和夹体二,所述的夹体一和夹体二与线夹驱动器连接,线夹驱动器驱动所述的夹体一和夹体二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夹体一上设有凹口,在夹体二上设有与所述的凹口相匹配的凸部。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尾线拉直夹设置在气爪驱动器上。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机台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一体式铸件座,一体式铸件座呈U形结构,所述的治具一穿设在一体式铸件座的上端,治具二穿设在一体式铸件座的下端,所述的一体式铸件座内设有同步转轴且同步转轴与驱动电机连接,同步转轴的下端通过带传动结构一与治具二连接,同步转轴的上端通过带传动结构二与治具一连接,在一体式铸件座上还设有驱动所述的治具一在竖直方向升降的伺服升降驱动机构,伺服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一向下移动并与治具二接触且同时迫使治具一向上移动一个空心线圈的厚度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机台上还设有能够将若干根漆包线在同一个水平面内汇聚至拉线剪线装置处的进料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中,所述的绝缘漆去除装置包括悬臂架,在悬臂架上设有陶瓷发热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的优点在于:
1、杜绝了加热治具作业状况,本设备可以直接对线圈进行通电加热,通过上述的加热方式,其不仅更加节能,且通电加热效果更好,无形中提高了线圈的生产质量
2、设计的脱料条形孔协同脱料块的结构,其可以实现轻松脱料,同时,由于设置的脱料条形孔,其减少了空心线圈与治具的接触面积,协同脱料块,其可以避免粘连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脱料效率和产品的加工质量。
3、结构更加简单。
4、使用寿命长。
5、条形散热孔协同环形槽,以及通风孔结构,其可以实现对治具的散热,避免了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线圈绕制加工的效率降低,甚至发生粘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除机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具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具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电装置原理框图。
图8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除通电夹爪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头折弯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头折弯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头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漆去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铸件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线剪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移动筒A1、上方形筒A11、圆形筒A12、移动杆A2、限位缺口A21、线头折弯脚A3、主体片A31、弯折片A32、弹性部件A4、限位销A5、悬臂式驱动螺栓A6、螺母A61、移动筒驱动环A7、电压测试电路B1、下治具芯B11、下绝缘套B111、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下通电接触孔B121、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外线头电压棒插入孔B131、升降导电块B14、导电块升降驱动器B15、升降绝缘座B16、通电加热棒B17、通电加热电路B2、上治具芯B21、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外线头通电夹爪B23、外线头通电棒插入孔B231、平移驱动装置B24、气爪驱动器B25、空心线圈Ba、安装座B3、线夹B4、夹体一B41、夹体二B42、线夹驱动器B43、尾线拉直夹B5、尾线拉直气缸B51、拉直夹爪B52、风冷机构B6、L形固定板B61、冷却风出风嘴B62、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外线头通电夹爪B23、气爪驱动器B25、切刀B26、并线轮B7、治具一C1、脱料条形孔一C11、脱料驱动环一C111、脱料驱动气缸一C112、环形脱料座一C12、脱料块一C13、弹簧一C14、脱料接触杆一C15、条形散热孔一C16、通风孔一C17、治具二C2、脱料条形孔二C21、脱料驱动环二C211、环形脱料座二C22、脱料块二C23、弹簧二C24、脱料接触杆二C25、条形散热孔二C26、通风孔二C2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机台1,在机台1上设有至少一个对漆包线进行绕制从而制得空心线圈的绕线治具2,在机台1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绕线治具2一一对应的拉线剪线装置3,拉线剪线装置3能够将漆包线的一端牵拉至绕线治具2内并能够将绕制完成后的尾线剪断,在机台1上还设有位于绕线治具2和拉线剪线装置3之间的绝缘漆去除装置4,且绝缘漆去除装置4能够将漆包线牵拉至绕线治具2内的一端和空心线圈绕制完成后的尾线端进行绝缘漆去除,本设备还包括分别能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的通电装置。
如图16所示,绝缘漆去除装置4包括悬臂架41,在悬臂架41上设有陶瓷发热棒42。悬臂架41与升降装置连接。
如图1-6所示,绕线治具2包括相互配合的治具一C1和治具二C2,本实施例的治具一C1为上治具,所述的治具二C2为下治具,所述的上治具向下移动从而与下治具配合。
如图2所示,治具一C1位于治具二C2上方且治具一C1与治具二C2同步转动,所述的治具一C1与伺服升降驱动机构连接,伺服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一C1每次向下移动从而与治具二C2接触且在伺服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驱动治具一C1向上移动从而在治具一C1与治具二C2之间形成空心线圈厚度间隙,在治具一C1上设有向下脱料结构,在治具二C2上设有向上脱料结构。
伺服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治具一C1主轴连接,伺服电机驱动治具一C1向下移动并与治具二C2接触且同时迫使治具一C1向上移动一个空心线圈的厚度高度,可以确保绕线精度和治具的通用性。
如图1-6所示,向下脱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治具一C1靠近治具二C2的一端的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C11,脱料条形孔一C11的数量为6个以上,当然也不需要设计过多的脱料条形孔一C11,设计过多导致整体结构的下降,同时,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脱料条形孔一C11呈圆周均匀分布。
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C1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C12靠近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C11中的脱料块一C13,在环形脱料座一C12和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C14。
在环形脱料座一C12远离脱料块一C13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一C15。
在治具一C1上套设有脱料驱动环一C111,脱料驱动环一C111与脱料驱动气缸一C112连接。
脱料驱动环一C111为半圆环结构。
脱料驱动环C111与脱料接触杆一C15接触导致脱料块一C13的下端向下脱离脱料条形孔一C11下端,从而实现脱料动作。
向上脱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治具二C2靠近治具一C1的一端的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C21。脱料条形孔二C21的数量为6个以上,当然也不需要设计过多的脱料条形孔二C21,设计过多导致整体结构的下降,同时,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脱料条形孔二C21呈圆周均匀分布且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C11一一对应,或者上下错位设置。
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C2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靠近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C21中的脱料块二C23,在环形脱料座二C22和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C24。
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远离脱料块二C23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二C25。
在治具二C2上套设有脱料驱动环二C211,脱料驱动环二C211与脱料驱动气缸二连接。脱料驱动环二C211能与脱料接触杆二的下端接触,脱料驱动环二C211在脱料驱动气缸二的作用下向上带动脱料块二C23向上将空心线圈脱离下治具。
其次,在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一C16,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一C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一C16,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槽一,条形散热孔一C16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一连通,条形散热孔一C16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一C1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一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一C17。
在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二C26,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二C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二C26,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槽二,条形散热孔二C26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二连通,条形散热孔二C26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二C2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二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二C27。
设计的条形散热孔协同环形槽,以及通风孔结构,其可以实现对治具的散热,避免了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线圈绕制加工的效率降低,甚至发生粘连现象。
在治具一C1内设有上治具芯B21,在治具一C1内设有下治具芯B11,在上治具芯的下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下治具芯的上端设有第二凹凸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相互啮合,当治具一C1向下靠近治具二时所述的上治具芯下端和下治具芯上端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
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均为若干齿牙结构,相互的啮合其可以进一步提高咬合锁紧力,可以确保夹线的稳定性。
如图7-10所示,通电装置包括电压测试电路B1和通电加热电路B2,且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B1和通电加热电路B2并联设置,电压测试电路B1分别与空心线圈Ba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通电加热电路B2分别与空心线圈Ba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
也就是说,通过上述的结构,其可以实现电压的检测,然后再进行通电加热,避免了线圈线的损坏导致还进行通电加热的现象,无形中节省了能源,同时,通过上述的加热方式,其不仅更加节能,且通电加热效果更好,无形中提高了线圈的生产质量。
电压测试电路B1包括穿设在下治具内且与下治具的下治具芯B11电性连接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
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结合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其可以实现电压的检测,确保线圈的加工质量。
通电加热电路B2包括与上治具内的上治具芯B21电性连接的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通电夹爪B23,下治具芯B11和上治具芯B21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且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
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协同外线头通电夹爪B23,其可以实现两端的通电加热,避免了加热治具导致的温度控制不稳定现象,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
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通过角度可调结构固定在脱料驱动气缸一C112上。
角度可调结构包括设置在脱料驱动气缸一C112上的固定座,在固定座上设有C形座,在C形座上设有穿设有调节杆,在C形座的两端穿设有锁紧螺栓且锁紧螺栓的调节从而迫使调节杆和C形座之间锁紧或取消锁紧。
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与下治具之间绝缘连接,在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上套设有绝缘管,在下治具芯B11上套设有下绝缘套B111,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的内端插于下治具芯B11的下通电接触孔B121中,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的外端伸出至下治具的周向外侧。
在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设有升降导电块B14且所述的升降导电块B14与导电块升降驱动器B15连接,当升降导电块B14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所述的升降导电块B14与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接触。
即,当完成绕线时,此时的升降导电块B14被驱动上升至设定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外侧,而当下治具转动到设定位置且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与升降导电块B14内侧接触时,即,完成通电加热。
导电块升降驱动器B15为气缸或者油缸。
导电块升降驱动器B15上连接有升降绝缘座B16,所述的升降导电块B14固定在升降绝缘座B16上。
升降导电块B14呈弧形结构,升降导电块B14的一端通过位置调节结构固定在升降绝缘座B16上,另一端穿设有通电加热棒B17。
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升降导电块B14上的弧形腰孔,在每个弧形腰孔中分别穿设有与所述的升降绝缘座B16螺纹连接的紧固件。
其次,在上治具芯B21上套设有上绝缘套B211,在上治具芯B21上设有贯穿上治具芯B21径向的加热棒插入孔,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设置在平移驱动装置B24上且平移驱动装置B24驱动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的前端插于加热棒插入孔内并和上治具芯B21电性连接。
平移驱动装置B24包括固定安装座,在固定安装座上连接有平移驱动气缸。
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连接在气爪驱动器B25上,气爪驱动器B25为气缸或者油缸,且气爪驱动器B25驱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另外,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和外线头通电夹爪B23上分别设有电压棒插入孔。
漆包线的一端被陶瓷加热棒烫破表面绝缘层,此时的拉线装置将该漆包线拉入至上治具和下治具之间,而上治具向下靠近下治具,此时的下治具芯B11和上治具芯B21将漆包线夹持,然后开始绕线加工,加工完毕之后漆包线的另一端被陶瓷加热棒烫破表面绝缘层,而此时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将漆包线的另一端夹持,夹持后则形成电压的检测和电流的通电加热。
如图11-14所示,在治具一1或治具二2上设有移动筒A1,在移动筒A1内穿设有能够沿着移动筒A1轴向移动的移动杆A2且移动杆A2的任意一端伸出至移动筒A1的一端外,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移动筒A1呈竖直设置,所述的移动杆A2插于移动筒A1内且呈竖直设置,所述的线头折弯脚A3连接在移动杆A2下端。
进一步地,移动筒A1包括上方形筒A11,在上方形筒A11的下端连接有圆形筒A12,所述的移动杆A2横向截面呈方形且移动杆A2插于所述的上方形筒A11内。
方形的结构设计,其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周向转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升降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在移动杆A2伸出至移动筒A1的一端外连接有线头折弯脚A3,具体地,该线头折弯脚A3包括一侧与移动杆A2连接的主体片A31,在主体片A31的一端连接有弯折片A32且所述的主体片A31和弯折片A32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
在移动筒A1和移动杆A2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移动杆A2相对移动筒A1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具体地,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移动杆A2中部的限位缺口A21,在移动筒A1上穿设有内端插于所述的限位缺口A21内的限位销A5,且所述的限位销A5直径小于限位缺口A21的宽度。
即,设计的限位销A5协同限位缺口A21,限位销A5可以在限位缺口A21内移动,限位缺口A21的下侧边形成下限位,限位缺口A21的上侧边形成上限位,可以避免限位销的过度移动。
在移动杆A2的另一端和移动筒A1之间设有弹性部件A4且弹性部件A4能够迫使移动杆A2伸出至移动筒A1一端外后复位。
弹性部件A4为弹簧,其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缓冲减震,还可以起到复位的功能,可以大幅增强实用性能。
在移动筒A1上端设有悬臂式驱动螺栓A6,当在竖直向下的外力作用下所述的悬臂式驱动螺栓A6驱动所述的移动筒A1移动从而迫使限位销A5向下移动与限位缺口A21下侧壁接触并同步带动连接在移动杆A2下端的线头折弯脚A3向下移动。
在悬臂式驱动螺栓A6上套设有与悬臂式驱动螺栓A6螺纹连接的螺母A61,且所述的螺母A61与移动筒A1相接触。
设计的螺母A61,其可以避免悬臂式驱动螺栓A6发生松动现象。
本实施例的移动筒A1穿设在上治具内。
在治具一C1上套设有驱动所述的移动筒A1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移动筒驱动机构。
移动筒驱动机构包括移动筒驱动环A7,移动筒驱动环与升降气缸一连接。
在升降气缸一作用下驱动移动筒驱动环向下移动,即,与悬臂式驱动螺栓A6的悬空端接触;
此时的移动筒A1相对上治具向下移动;
当限位销A5与限位缺口A21的下侧面接触时,此时的移动杆A2同步向下移动,即,弹性部件被压缩且线头折弯脚与下治具上表面接触,此时即可完成外线头的折弯。
如图18所示,拉线剪线装置3包括设置在机台1上的包括安装座B3,在安装座B3上设有线夹B4,具体地,该线夹B4包括夹体一B41和夹体二B42,所述的夹体一B41和夹体二B42与线夹驱动器B43连接,线夹驱动器B43驱动所述的夹体一B41和夹体二B42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夹体一B41上设有凹口,在夹体二B42上设有与所述的凹口相匹配的凸部。
设计的凹口和凸部,其可以进一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避免了脱落现象。
在安装座B3上还设有位于线夹B4一侧的尾线拉直夹B5,具体地,该尾线拉直夹B5包括尾线拉直气缸B51,在尾线拉直气缸B51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拉直夹爪B52,尾线拉直气缸B51驱动两个拉直夹爪B52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通过将尾线拉直,其可以进一步提高线圈的加工质量。
在安装座B3或尾线拉直夹B5上设有用于对尾线进行冷却的风冷机构B6。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风冷机构B6包括L形固定板B61,在L形固定板B61上设有冷却风出风嘴B62。
在安装座B3上还设有位于线夹B4和尾线拉直夹B5之间的通电夹,该通电夹包括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所述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连接在气爪驱动器B25上,且气爪驱动器B25驱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
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和外线头通电夹爪B23上分别设有电压棒插入孔。
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远离气爪驱动器B25的一端或外线头通电夹爪B23远离气爪驱动器B25的一端设有切刀B26,切刀将被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和外线头通电夹爪B23夹持的尾线切断。
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远离气爪驱动器B25的一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外线头通电夹爪B23远离气爪驱动器B25的一端设有凹凸结构一,凹凸结构一和凹凸结构二相互啮合。
凹凸结构一为若干齿牙结构,凹凸结构二为若干齿牙结构,通过该结构的设计,其可以提高咬合力度,确保咬合稳定性。
气爪驱动器B25固定在安装座B3上。
另外,在安装座B3远离尾线拉直夹B5的一侧设有并线轮B7,且所述的并线轮B7与平移驱动机构连接。
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平移气缸或者油缸,或者直线电机。
线夹B4将尾线夹持,此时的通电夹同步将尾线夹持,而此时的尾线拉直夹将切断后的尾线(尾线即外线头)拉直,然后切断尾线端,最后进行通电加热。
设计的尾线拉直夹,其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避免了通电加热过程中的烧断现象。
如图2、图15和图17所示,在机台1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一体式铸件座5,一体式铸件座5呈U形结构,所述的治具一穿设在一体式铸件座5的上端,治具二穿设在一体式铸件座5的下端,所述的一体式铸件座5内设有同步转轴51且同步转轴与驱动电机52连接,同步转轴的下端通过带传动结构一与治具二连接,同步转轴的上端通过带传动结构二与治具一连接,在一体式铸件座5上还设有驱动所述的治具一在竖直方向升降的伺服升降驱动机构,伺服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一向下移动并与治具二接触且同时迫使治具一向上移动一个空心线圈的厚度高度。
本实施例的一体式铸件座5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在机台1上还设有能够将若干根漆包线在同一个水平面内汇聚至拉线剪线装置3处的进料机构6。
如图15所示,进料机构6包括固定板60、水平板61和汇聚板63,在固定板60上设有第一弧形长孔,在水平板61上穿设有下端插于所述的第一弧形长孔中的第一调节螺栓,即,可以实现水平板61位置的调节。
在水平板61上设有若干沿着水平板61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进线张紧导向器62。
在固定板60上还设有第二弧形长孔,在汇聚板63上穿设有下端插于第二弧形长孔内的第二调节螺栓,即,可以实现汇聚板63位置的调节。
在汇聚板63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的进线张紧导向器62一一对应的导线轮64,经过相邻两个导线轮64的漆包线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并最终汇聚至拉线剪线装置3处。
在固定板60上还设有位于汇聚板63后方的导线架65,最终汇聚在同一个水平面内的漆包线穿过所述导线架65然后进入至拉线剪线装置3。
在机台上设有用于将绕制完成的空心线圈移送至输出传送带8上的移料装置,移料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90°往复转动的移料机械手8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进线机构将漆包线牵引至拉线剪线装置3;
拉线剪线装置3将漆包线一端牵引至绕线治具2内,在牵引至绕线治具2内时,绝缘漆去除装置4去除线端部外壁上的绝缘层,然后绕线治具2开始绕线;
绕线完成后,尾线进行折弯,然后拉线剪线装置3对漆包线的尾端剪断;
通电装置对空心线圈进行电压测试和测试后的通电加热;
通电加热后冷却空心线圈和治具。
最终通过移料机械手81将空心线圈移送至输出传送带8上。
具体地,绕线动作如下:
治具一向下靠近治具二,此时的漆包线一端被上治具芯和下治具芯夹持,然后开始绕线加工;
绕制完毕之后,此时的空心线圈通电装置,即,电压测试电路先进行电压的检测,检测合格后通电加热电路则对线圈进行通电加热;
加热完毕之后,通过在任意一个通风孔一和通风孔二中输出冷却风源,而冷却风则对治具和空心线圈进行冷却加工;
冷却后,脱料块一先进行向下脱料动作,脱料块二则进行向上脱料动作,即,完成最终的脱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所述的治具一C1为左治具,所述的治具二C2为右治具,所述的左治具与右治具水平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6)

1.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包括机台(1),其特征在于,在机台(1)上设有至少一个对漆包线进行绕制从而制得空心线圈的绕线治具(2),在机台(1)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绕线治具(2)一一对应的拉线剪线装置(3),拉线剪线装置(3)能够将漆包线的一端牵拉至绕线治具(2)内并能够将绕制完成后的尾线剪断,在机台(1)上还设有位于绕线治具(2)和拉线剪线装置(3)之间的绝缘漆去除装置(4),且绝缘漆去除装置(4)能够将漆包线牵拉至绕线治具(2)内的一端和空心线圈绕制完成后的尾线端进行绝缘漆去除,本设备还包括分别能与空心线圈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的通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治具(2)包括相互配合的治具一(C1)和治具二(C2),治具一(C1)位于治具二(C2)上方且治具一(C1)与治具二(C2)同步转动,所述的治具一(C1)与伺服升降驱动机构连接,伺服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一(C1)每次向下移动从而与治具二(C2)接触且在伺服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驱动治具一(C1)向上移动从而在治具一(C1)与治具二(C2)之间形成空心线圈厚度间隙,在治具一(C1)上设有向下脱料结构,在治具二(C2)上设有向上脱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下脱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治具一(C1)靠近治具二(C2)的一端的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一(C11),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一(C1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C12)靠近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一(C11)中的脱料块一(C13),在环形脱料座一(C12)和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一(C14);
向上脱料结构包括设置在治具二(C2)靠近治具一(C1)的一端的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条形孔二(C21),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脱料座二(C22)且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靠近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设有若干一一插于所述的脱料条形孔二(C21)中的脱料块二(C23),在环形脱料座二(C22)和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二(C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一(C12)远离脱料块一(C13)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一(C15);所述的环形脱料座二(C22)远离脱料块二(C23)的一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脱料接触杆二(C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一(C1)设有脱料条形孔一(C11)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一(C16),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一(C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一(C16),在治具一(C1)内设有环形槽一,条形散热孔一(C16)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一连通,条形散热孔一(C16)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一(C1)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一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一(C1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二(C2)设有脱料条形孔二(C21)的一端还具有若干圆周分布的条形散热孔二(C26),在相邻的两个脱料条形孔二(C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散热孔二(C26),在治具二(C2)内设有环形槽二,条形散热孔二(C26)的内端分别与环形槽二连通,条形散热孔二(C26)的外端与外界连通,在治具二(C2)的周向设有与所述的环形槽二连通的若干通风孔二(C2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一(C1)内设有上治具芯(B21),在治具一(C1)内设有下治具芯(B11),在上治具芯的下端设有第一凹凸结构,在下治具芯的上端设有第二凹凸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相互啮合,当治具一(C1)向下靠近治具二时所述的上治具芯下端和下治具芯上端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电装置包括电压测试电路(B1)和通电加热电路(B2),且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B1)和通电加热电路(B2)并联设置,电压测试电路(B1)分别与空心线圈(Ba)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通电加热电路(B2)分别与空心线圈(Ba)内线头和外线头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测试电路(B1)包括穿设在下治具内且与下治具的下治具芯(B11)电性连接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电加热电路(B2)包括与上治具内的上治具芯(B21)电性连接的内线头通电加热棒(B22),以及与空心线圈外线头电性连接的外线头通电夹爪(B23),下治具芯(B11)和上治具芯(B21)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内线头夹持且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相互配合将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与下治具之间绝缘连接,在下治具芯(B11)上套设有下绝缘套(B111),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的内端插于下治具芯(B11)的下通电接触孔(B121)中,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的外端伸出至下治具的周向外侧;
在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设有升降导电块(B14)且所述的升降导电块(B14)与导电块升降驱动器(B15)连接,当升降导电块(B14)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所述的升降导电块(B14)与内线头电压测试棒(B12)伸出至下治具周向外侧的一端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一(C1)上设有移动筒(A1),在移动筒(A1)内穿设有能够沿着移动筒(A1)轴向移动的移动杆(A2)且移动杆(A2)的任意一端伸出至移动筒(A1)的一端外,在移动杆(A2)伸出至移动筒(A1)的一端外连接有线头折弯脚(A3),在移动筒(A1)和移动杆(A2)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移动杆(A2)相对移动筒(A1)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在移动杆(A2)的另一端和移动筒(A1)之间设有弹性部件(A4)且弹性部件(A4)能够迫使移动杆(A2)伸出至移动筒(A1)一端外后复位;
在治具一(C1)上套设有驱动所述的移动筒(A1)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移动筒驱动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线剪线装置(3)包括设置在机台(1)上的安装座(B3),在安装座(B3)上设有线夹(B4),在安装座(B3)上还设有位于线夹(B4)一侧的尾线拉直夹(B5),在安装座(B3)或尾线拉直夹(B5)上设有用于对尾线进行冷却的风冷机构(B6);
上述的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连接在气爪驱动器(B25)上,且气爪驱动器(B25)驱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与外线头通电夹爪(B23)相向移动或者相反移动,气爪驱动器(B25)固定在安装座(B3)上,在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远离气爪驱动器(B25)的一端或外线头通电夹爪(B23)远离气爪驱动器(B25)的一端设有切刀(B26),切刀将被外线头电压测试爪(B13)和外线头通电夹爪(B23)夹持的尾线切断;
在安装座(B3)远离尾线拉直夹(B5)的一侧设有并线轮(B7),且所述的并线轮(B7)与平移驱动机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台(1)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一体式铸件座(5),一体式铸件座(5)呈U形结构,所述的治具一穿设在一体式铸件座(5)的上端,治具二穿设在一体式铸件座(5)的下端,所述的一体式铸件座(5)内设有同步转轴(51)且同步转轴与驱动电机(52)连接,同步转轴的下端通过带传动结构一与治具二连接,同步转轴的上端通过带传动结构二与治具一连接,在一体式铸件座(5)上还设有驱动所述的治具一在竖直方向升降的伺服升降驱动机构,伺服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治具一向下移动并与治具二接触且同时迫使治具一向上移动一个空心线圈的厚度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台(1)上还设有能够将若干根漆包线在同一个水平面内汇聚至拉线剪线装置(3)处的进料机构(6)。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漆去除装置(4)包括悬臂架(41),在悬臂架(41)上设有陶瓷发热棒(42)。
CN201820040842.3U 2018-01-10 2018-01-10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Active CN207800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0842.3U CN207800356U (zh) 2018-01-10 2018-01-10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0842.3U CN207800356U (zh) 2018-01-10 2018-01-10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0356U true CN207800356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40842.3U Active CN207800356U (zh) 2018-01-10 2018-01-10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035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3823A (zh) * 2018-01-10 2018-06-08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CN110282500A (zh) * 2019-07-03 2019-09-27 昆山和润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绕线机
CN111342624A (zh) * 2020-04-18 2020-06-26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及咬合方法
CN111370222A (zh) * 2020-04-07 2020-07-03 萍乡市程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线圈的多股导线弯角机
CN112185683A (zh) * 2020-09-23 2021-01-05 四川合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感应线圈生产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3823A (zh) * 2018-01-10 2018-06-08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CN108133823B (zh) * 2018-01-10 2024-03-01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CN110282500A (zh) * 2019-07-03 2019-09-27 昆山和润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绕线机
CN110282500B (zh) * 2019-07-03 2024-03-12 昆山和润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绕线机
CN111370222A (zh) * 2020-04-07 2020-07-03 萍乡市程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线圈的多股导线弯角机
CN111370222B (zh) * 2020-04-07 2021-08-17 萍乡市程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线圈的多股导线弯角机
CN111342624A (zh) * 2020-04-18 2020-06-26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及咬合方法
CN111342624B (zh) * 2020-04-18 2024-05-28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线圈引出线头折弯后的咬合机构及咬合方法
CN112185683A (zh) * 2020-09-23 2021-01-05 四川合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感应线圈生产线
CN112185683B (zh) * 2020-09-23 2022-02-11 四川合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感应线圈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00356U (zh)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CN108133823A (zh) 立式空心线圈绕线设备
CN206475436U (zh) 球囊颈部拉伸机
CN106964863A (zh) Led照明模块光源板组装机器人
CN207705026U (zh) 空心线圈绕线治具
CN202963358U (zh) 自动送钉铆接机的气控下模
CN108417382A (zh) 空心线圈绕线治具
CN201394603Y (zh) 一种蜂窝材料拉伸机
CN206506423U (zh) 一种应用于电机线圈匝间热压成型的装置
CN107919225A (zh) 带层间绝缘胶添加功能的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CN207705027U (zh) 空心线圈通电装置
CN215343689U (zh) 导电波纹软管的穿线设备
CN205508616U (zh) 一种辅助排线、拉线机构及自动绕线机
CN204946615U (zh) 一种气动换向排线装置
CN204088851U (zh) 一种气动端子压接机
CN209561203U (zh) 一种成型超薄电感专用绕线装置
CN208288730U (zh) 一种滚筋装置以及滚筋设备
CN203192592U (zh) 变压器线圈整压机构
CN208279092U (zh) 一种绕线机线夹升降调整装置
CN109149315B (zh) 电源线自动理线装置
CN202796836U (zh) 一种绕支架机上的夹丝装置
CN208896477U (zh) 一种管材弯头加工用弯管机
CN207835313U (zh) 波形绕线机反绕线夹夹紧装置
CN201737835U (zh) 一种新型用于螺旋节能灯自动成型机的加热装置
CN211016775U (zh) 一种改进型电感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Vertical air core coil winding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Zhejiang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ub branch

Pledgor: TANAC AUTOMATIO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219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