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13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139U
CN207797139U CN201820193264.7U CN201820193264U CN207797139U CN 207797139 U CN207797139 U CN 207797139U CN 201820193264 U CN201820193264 U CN 201820193264U CN 207797139 U CN207797139 U CN 207797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cooking apparatus
heat
pane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32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剑友
苏畅
蓝纯
邹伟
罗绍生
常宇
杨毅
罗乾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932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腔体的底座(10),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线圈盘组件,所述底座(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腔体的上盖(20),所述上盖(20)的上方设置有灶面板(30),所述灶面板(30)与所述上盖(20)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烹饪器具对锅具等进行加热时,锅具底部会向灶面板传递热量,而由于灶面板下方设置有散热空间,这样传递至灶面板的热量就会通过散热空间内的空气阻断,从而减少传递至上盖以及底座内的热量,进而能够使底座的腔体内保持较低温度状态,特别是使底座的腔体内的线圈盘组件和电路板组件保持较低的温度状态,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作为一种烹饪器具,由于其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是直接在锅底产生热,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传统的电磁炉一般包括上盖以及用于与上盖形成容纳空间的底座,容纳空间用于设置线圈盘组件、电路板组件等,上盖的上方固定有灶面板。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灶面板上,通过锅具与线圈盘组件发生作用,从而在锅具底部产生热量。
然而,在加热过程中锅具的热量会通过灶面板传递至容纳空间中,从而导致容纳空间中的线圈盘组件、电路板组件等温度升高,严重影响电磁炉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磁炉等烹饪器具的寿命受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能够避免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线圈盘组件发热而影响烹饪器具寿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具有腔体的底座,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线圈盘组件,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腔体的上盖,所述上盖的上方设置有灶面板,所述灶面板与所述上盖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
优选地,所述散热空间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第一端设置有高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的控制面板,所述上盖的第二端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控制面板支撑所述灶面板的第一端,所述支撑组件支撑所述灶面板的第二端,所述灶面板的中部悬空以与所述上盖形成所述散热空间。
优选地,所述灶面板通过粘贴的方式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以及所述支撑组件固定。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组件的上表面均高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1mm-10mm。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间隔设置并支撑所述灶面板的所述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上盖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位于所述上盖的所述第二端的两个角落。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均与所述上盖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烹饪器具对锅具等进行加热时,锅具底部会向灶面板传递热量,而由于灶面板下方设置有散热空间,这样传递至灶面板的热量就会通过散热空间内的空气(空气具有低导热性)阻断,从而减少传递至上盖以及底座内的热量,进而能够使底座的腔体内保持较低温度状态,特别是使底座的腔体内的线圈盘组件和电路板组件保持较低的温度状态,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部分部件);
图2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座; 20-上盖;
30-灶面板; 40-散热空间;
50-控制面板; 60-支撑组件;
61-第一支撑块; 62-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具有腔体的底座10,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线圈盘组件,所述底座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封闭腔体的上盖20,所述上盖20的上方设置有灶面板30,所述灶面板30与上盖20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40,也就是说,散热空间40位于灶面板30的下方。其中,所述线圈盘组件用于对放置在灶面板30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另外,所述腔体中还设置有电路板组件等。其中,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带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例如,电磁炉),当然也可以是电磁与红外、电磁与光波或者电磁与微波等混合热源加热的烹饪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上述烹饪器具对锅具等进行加热时,锅具底部产生的热量会有一部分传递至灶面板30,而由于灶面板30下方设置有散热空间40,这样传递至灶面板30的热量就会通过散热空间40内的空气(空气具有低导热性)阻断,从而减少传递至上盖20以及底座10内部的热量,进而能够使底座10的腔体内保持较低温度状态,特别是使底座10的腔体内的线圈盘组件和电路板组件保持较低的温度状态,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其中,散热空间40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非封闭的,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所述散热空间40与外界连通,由此散热空间40内的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可以与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形成对流,也就是说,散热空间40内的相对较高温度的空气可以排出至外界环境,从而使底座10的腔体内保持较低温度状态。
具体的,所述上盖20的第一端设置有高于上盖20的上表面的控制面板50,所述上盖20的第二端设置有支撑组件60,所述控制面板50支撑灶面板30的第一端,所述支撑组件60支撑灶面板30的第二端,所述灶面板30的中部悬空以与上盖20形成所述散热空间40。其中,灶面板30的第一端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支撑,或者与灶面板30的第二端一样均通过支撑组件60支撑。由此,灶面板30与上盖20之间可以通过控制面板50与支撑组件60的共同支撑而隔开,进而减少灶面板30向上盖20以及底座10传递热量。
进一步地,对于灶面板30与控制面板50、支撑组件60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卡扣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灶面板30通过粘贴的方式分别与控制面板50以及支撑组件60固定,其中灶面板30与控制面板50重叠的部分可以是透明或透光设置。优选地,所述灶面板30通过耐高温性能较好的胶水分别与控制面板50以及支撑组件60粘合。
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性,所述控制面板50的上表面与支撑组件60的上表面优选地位于同一高度,也就是说可以使支撑在控制面板50与支撑组件60上方的灶面板30处于或者近似处于水平面。另外,控制面板50的上表面、支撑组件60的上表面距离上盖20的上表面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可以考虑产品的尺寸以及成本等因素,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50的上表面和支撑组件60的上表面均高于上盖20的上表面1mm-10mm。
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支撑组件60包括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间隔设置并支撑灶面板30的第二端。当然,所述支撑组件60也可以是一个整体部件,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散热空间40与外界的对流效果没有将支撑组件60设计为两个独立的部件(即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的对流效果好。另外,考虑到工艺等因素,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均与上盖20一体形成。类似的,所述控制面板50也可以与上盖20一体形成。
进一步地,上盖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方形、圆形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20为长方体状(或者近似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分别位于上盖20的第二端(图1中的右端)的两个角落,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沿长方体状的上盖的短边方向设置。其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也可以在上盖20的长边方向上设置支撑块,然而这种情况下的空气对流情况没有上述方式(即不在长方体上盖的长边方向设置支撑块)的对流情况好。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散热空间40(也可以认为是对流腔)实现将由锅具底部传递至灶面板30的热量进行隔断,从而防止传递至灶面板30的大部分热量传入产品内部(具体指底座内部)影响内部温升,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具有腔体的底座(10),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线圈盘组件,所述底座(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腔体的上盖(20),所述上盖(20)的上方设置有灶面板(30),所述灶面板(30)与所述上盖(20)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空间(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空间(40)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的第一端设置有高于所述上盖(20)的上表面的控制面板(50),所述上盖(20)的第二端设置有支撑组件(60),所述控制面板(50)支撑所述灶面板(30)的第一端,所述支撑组件(60)支撑所述灶面板(30)的第二端,所述灶面板(30)的中部悬空以与所述上盖(20)形成所述散热空间(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板(30)通过粘贴的方式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50)以及所述支撑组件(60)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50)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组件(6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50)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组件(60)的上表面均高于所述上盖(20)的上表面1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0)包括第一支撑块(61)和第二支撑块(62),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所述第二支撑块(62)间隔设置并支撑所述灶面板(30)的所述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所述第二支撑块(62)分别位于所述上盖(20)的所述第二端的两个角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61)和所述第二支撑块(62)均与所述上盖(20)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
CN201820193264.7U 2018-02-02 2018-02-02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797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3264.7U CN207797139U (zh) 2018-02-02 2018-02-02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3264.7U CN207797139U (zh) 2018-02-02 2018-02-0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139U true CN207797139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6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3264.7U Active CN207797139U (zh) 2018-02-02 2018-02-0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4516B (zh) 烹调设备
CN207797139U (zh) 烹饪器具
CN210540791U (zh) 具有双热风对流功能的蒸汽烹饪器
CN203234580U (zh) 一种电饭煲用电路板散热装置及其支架安装结构
CN204478198U (zh) 电陶炉高效隔热炉盘
CN207720461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9358798U (zh) 电磁灶
CN209279221U (zh) 一种侧部进出风散热的多头炉
CN209315521U (zh) 烹饪器具
JP393182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2769739U (zh) 一种电陶炉
US8487224B2 (en) Microwave oven
WO2010067993A3 (ko) 조리용기
CN201503067U (zh) 红外线多功能电热炉
JP2010220813A (ja) 二重鍋、およびそれを加熱調理する電磁誘導加熱調理機器
CN216790255U (zh) 一种气电两用电磁灶
CN203797746U (zh) 带支撑架的电磁炉烤盘
CN219782351U (zh) 一种透视隔热型空气炸锅
CN208658967U (zh) 加热组件及加热炉具
CN109276155A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烤装置
CN218164969U (zh) 一种烤箱
KR101729401B1 (ko) 마이크로파를 이용한 세라믹 발열렌지
JP2010266164A (ja) ビルトイン電子レンジ
CN220494864U (zh) 一种烧烤炉桌灶结构及多功能烹饪组件
CN212281068U (zh) 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均匀加热气电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