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1149U - 显示组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1149U
CN207781149U CN201820090743.6U CN201820090743U CN207781149U CN 207781149 U CN207781149 U CN 207781149U CN 201820090743 U CN201820090743 U CN 201820090743U CN 207781149 U CN207781149 U CN 207781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point detection
detection signal
signal
alignment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07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彩凤
陈�峰
张小宝
葛明伟
吉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907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1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1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1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体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屏体、信号线以及信号检测点。所述屏体设置有绑定区。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检测点设置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检测点设置于所述信号线所在区域之外。所述信号检测点用于对所述屏体的电路进行检测。所述显示组件增加了设置于绑定区的信号检测点,实现了对屏体中各种电路的单独测量。所述显示组件减少了测量时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屏体测试效率,同时使得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简单化。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体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因其具备全固态、主动发光、高亮度、低功耗、高发光效率、工作温度宽、柔性等优点而成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发光技术。OLED按驱动方式划分,可分为两种:AMOLED(Active Matrix OLED)和PMOLED(PassiveMatrix OLED)。AMOLED使用TFT阵列来控制OLED像素,有电容存储信号,扫描过后像素仍能保持原亮度。在AMOLED屏体调试阶段及显示异常解析工作中,需要测量屏体中各个电路的信号是否正确。
传统的检测屏体信号线的技术方案是检测各个电路的输出信号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需要进一步通过测量各个电路的输入信号确定具体哪个输入信号不正确。传统的检测屏体信号线的方案需要同时对各个电路进行检测,各个电路之间的信号线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号干扰,使得检测效率较低,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方案在检测各个电路的输出信号是否正确时,测试效率较低,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组件。
一种显示组件,包括:
屏体,包括绑定区;
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以及
信号检测点,设置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检测点设置于所述信号线所在区域之外,所述信号检测点用于对所述屏体的电路进行检测,所述信号线(111)用于与外部信号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柔性电路板;
端子,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端子与所述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开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通孔;
当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时,所述信号检测点从所述通孔漏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屏体的绑定标记区;
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标记区;
当所述绑定标记区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对准时,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对位标记,设置于所述绑定标记区;
第二对位标记,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
当所述第一对位标记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对准时,所述绑定标记区与所述FPC标记区对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为相互交叉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对位标记为相互交叉的两个凸条,所述两个凹槽与所述两个凸条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凹槽交叉形成四个第一对位区域,所述信号检测点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一对位区域;
所述两个凸条交叉形成四个第二对位区域,所述通孔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二对位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凹槽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两个凸条之间的夹角为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凸条为绝缘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位标记中所述两个凸条交叉部分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导电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检测点为印刷在所述屏体的焊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包括:屏体、信号线以及信号检测点。所述屏体设置有绑定区。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检测点设置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检测点设置于所述信号线所在区域之外。所述信号检测点用于对所述屏体的电路进行检测。所述显示组件增加了设置于绑定区的信号检测点,实现了对屏体中各种电路的单独测量。所述显示组件减少了测量时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屏体测试效率,同时使得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显示组件 10
屏体 100
绑定区 110
信号线 111
栅极驱动电路 120
信号检测点 130
驱动芯片 140
绑定标记区 150
柔性电路板 200
供电电路 210
端子 211
通孔 220
柔性电路板标记区 230
对位结构 300
第一对位标记 310
第二对位标记 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组件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显示组件10,包括:屏体100。所述屏体100包括绑定区110,在所述绑定区110可以设置多个信号线111。在所述绑定区110还设置有信号检测点13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设置于所述信号线111所在区域之外。即所述信号检测线130可以设置在所述绑定区110的所述信号线111之外的任何区域。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可以与所述屏体100电路电连接。通过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可以实现对每个所述屏体100电路的单独检测。屏体电路可以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源极电路,扫描电路等。
本实用新型中增加设置于所述屏体绑定区的信号检测点130,实现了对所述屏体100中各种电路的单独测量,减少了测量时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屏体测试效率,同时使得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简单化。所述信号线111和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分开设置于所述绑定区110,便于调试及异常解析工作。可以单独将栅极驱动电路的测试端接至设置于所述绑定区110的所述信号检测点130进行检测。这样能够解决现有的检测结构中测试面积小且间距紧,不宜量测的问题,避免了探测时有扎破玻璃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GIP信号线、源极信号线或者扫描电路信号线电连接至所述信号检测点13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的形状可以是扇形的、圆形的。所述信号检测点130设置于所述绑定区11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的个数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电路的接出线进行确定。
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组件1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200。所述柔性电路板200上设置有端子211。所述端子211与所述信号线111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端子211可以设置多个。图2中示出的驱动芯片140、栅极驱动电路120、源极电路未示出,扫描电路未示出等电路结构的检测线可以连接至所述信号线111。通过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的一一对准接触实现所述屏体100上的电路结构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通孔220。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从所述通孔220漏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0的设置方便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的接出。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从所述通孔220漏出。可以设置信号检测装置的检测表笔直接接触所述信号检测点130。所述通孔220的形状和大小并不做限定。所述通孔220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所述通孔220的大小可以根据所述屏体组件10的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屏体100设置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可以级联。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分别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出端电连接。栅极驱动电路120在屏体100的背面集成。将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级联,四个输入端SIN、EIN、S2_SCK1_R和S2_SCK1_R分别连接至所述信号检测点13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可以为设置好的焊盘或焊点,通过电连接线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可以包括端子211、通孔220。所述端子211与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00的供电电路210电连接。所述通孔220与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对应设置,并能够使测试设备穿过所述通孔220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进行测试。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和所述通孔220配合能够检测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可以具体检测各个输入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弱及位置关系是否正确。可以理解,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和所述通孔220的形状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可以设置为圆形、扇形、矩形等。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和所述通孔220的具体尺寸也不作具体的限定,当应用到不同的显示组件时可以参考实际的显示屏体的尺寸大小进行设置。
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对准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对准,并且分别从所述通孔220中露出。可以理解,在具体的屏体测试或者屏体使用过程中,所述信号线111和所述端子211是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供电电路210通过所述信号线111和所述端子211将电信号传送至所述屏体100。设置于所述屏体100的驱动芯片140和栅极驱动电路120等需要供电的电路都可以通过传送过来的电信号进行供电。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对准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一一对应。由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电连接,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一一对应。可以采用测试设备透过所述通孔220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组件10,包括: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所述屏体100包括信号线111、栅极驱动电路120、以及信号检测点13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分别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包括端子211和通孔220。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对准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一一对应,并且分别从所述通孔220中露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和对应的所述通孔220。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对准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一一对应,实现了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的单独测量,提高了屏体测试效率,同时使得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简单化。
请参阅图2-图3,图2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10还包括绑定标记区150和FPC标记区230。所述绑定标记区150设置于所述屏体100。所述FPC标记区230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当所述绑定标记区150与所述FPC标记区230对准时,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绑定标记区150和所述FPC标记区230实现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精准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对位标记310和第二对位标记320。第一对位标记310设置于所述绑定标记区150,第二对位标记320,设置于所述FPC标记区230。当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对准时,所述绑定标记区15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230对准。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的大小、形状或者具体的结构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相互匹配对准以后能够表征所述绑定标记区15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230的精准对位即可。
图3中提供的所述显示组件10还包括对位结构300。所述对位结构300包括设置于所述屏体100的第一对位标记310,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对位标记320。当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对准时,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能够实现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合理对位。即可以实现所述多个信号线111与所述多个端子211的一一对应。具体的,可实施的图例并不限于图2和图3,所述对位结构300设置于所述显示组件10的具体位置可以不作限定。在不同的显示组件10中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自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位结构300与所述信号检测点130、所述通孔220可以分开区域设置。所述对位结构300用于实现所述屏体10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对位连接。也可以说所述对位结构300用于实现所述多个信号线111和所述多个端子211的一一对位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的个数可以根据所述屏体100的各个电路的测试线进行设计。比如: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有四个输出端,则设置四个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分别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对应的所述通孔220可以设置四个。当所述通孔220和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电连接后,通过外部的测试设备接触所述通孔220漏出的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的各个接触端,以完成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单独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为相互交叉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为相互交叉的两个凸条。所述两个凹槽与所述两个凸条相匹配。当所述两个凸条和所述两个凹槽相匹配的时候,所述绑定标记区15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230对准。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对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可以为两条相互交叉的槽,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为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具有相同宽度的两条相互交叉的标记线。可以理解,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的具体形式并不做具体的限定,能够实现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对准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设置相互交叉的对位标记使得对位更加准确。这里也可以设定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均为两条相互交叉的标记线。或者设置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均为两条相互交叉的槽。或者设置为其他的标志,只要能够实现对位功能即可。
请参阅图4-图6,可以将所述对位结构300和所述信号检测点130设置在所述绑定区110的相同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凹槽交叉形成四个第一对位区域。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一对位区域。所述两个凸条交叉形成四个第二对位区域。所述通孔220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二对位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的两条相互交叉的槽形成四个第一对位区域,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一对位区域。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的两条相互交叉的标记线,形成四个第二对位区域,所述通孔220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二对位区域。
更具体的,在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上设计了所述对位结构300如图4-图6所示。所述对位结构300包括设置于所述屏体100的第一对位标记310,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第二对位标记320。两条交叉的标记线可以是任意角度交叉形成的,具体的交叉形成的夹角可以不作限定,能够标记成功即可。
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可以设置为十字间隔设置,在十字间隔形成的四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所述信号检测点13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可以是焊盘或者焊点等能够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电连接并实现电测试的测试点。所述信号检测点130可以设置为扇形的焊盘。
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00上。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可以为十字交叉并做中间切断的柔性电路板连接线。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可以形成四个不相关联的区域。在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形成的四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所述通孔220。进一步所述通孔220可以设置为内径为导电材料的通孔,或者设置为带铜环的导通孔。
以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单独检测为例,检测过程中,将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四个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将所述屏体100的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上的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对准贴合。此时,所述多个信号线111和所述多个端子211电连接。同时,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一一对应,并且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可以分别从所述通孔220中露出。将检测装置比如:示波器的探棒透过所述通孔220探测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
本实施例中,合理利用原有的对位结构占用面积大的优势,稍作改进,将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连接至所述屏体100上的对位结构。改进后的技术方案,使得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测试更加具有针对性,便于屏体显示的调试及屏体异常的解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的两条相互交叉的槽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的两条相互交叉的标记线之间的夹角为90°。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所述交叉的标记线设置为夹角是90°是为了方便辨识及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的两条相互交叉的标记线为绝缘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设置绝缘线是为了防止所述屏体100中各个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中所述两条相互交叉的标记线的中间断开。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中所述两个凸条交叉部分断开。本实施例中,保证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机构尺寸不变为前提,在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的相应位置增加导孔设计即所述通孔220。所述通孔220可以设置带铜环。将十字的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作中间切断设计,防止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在合理误差范围内的绑偏造成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输入信号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0的内环分别设置导电材料,具体可以是导电铜环设计。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通孔220的内壁设置导电材料,使得在测试过程中方便测试表笔与信号检测点130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为印刷在所述屏体100的焊盘。其具体的位置可以根据工艺需要任意设置,比如可以设置在所述屏体100的非显示区,所述多个信号线111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10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屏体100的驱动芯片140。具体的,所述驱动芯片140可以设置在所述绑定区110上,或者设置于所述屏体100的其他地方,只要所述驱动芯片140能够与所述多个信号线111电连接即可。所述显示组件10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供电电路210,所述供电电路210与所述多个端子21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10进一步包括驱动芯片140和供电电路210。所述驱动芯片140和所述供电电路210用于实现屏体点亮。由于两者分设于所述屏体10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因此,其实现电连接关系需要通过所述多个信号线111和所述多个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组件10,包括:屏体100和柔性电路板200。所述屏体100包括多个信号线111、栅极驱动电路120、以及四个信号检测点130。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围成具有间隙的测试区。所述通孔220围成具有同样间隙的对位测试区。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的形状相同。当所述多个信号线111与所述多个端子211对准时,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完全从所述通孔220中露出。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多个信号线111与所述多个端子211对准时,所述四个信号检测点130与所述通孔220一一对应,实现了对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20的输入信号的单独测量,提高了屏体测试效率,同时使得屏体调试及解析过程简单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体(100),包括绑定区(110);
信号线(111),设置于所述绑定区(110);以及
信号检测点(130),设置于所述绑定区(110),所述信号检测点(130)设置于所述信号线(111)所在区域之外,所述信号检测点(130)用于对所述屏体(100)的电路进行检测,所述信号线(111)用于与外部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电路板(200);
端子(211),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所述端子(211)与所述信号线(111)一一对应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通孔(220);
当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时,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从所述通孔(220)漏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屏体(100)的绑定标记区(150);
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标记区(230);
当所述绑定标记区(15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230)对准时,所述信号线(111)与所述端子(211)一一对应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对位标记(310),设置于所述绑定标记区(150);
第二对位标记(320),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230);
当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对准时,所述绑定标记区(15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标记区(230)对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310)为相互交叉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为相互交叉的两个凸条,所述两个凹槽与所述两个凸条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凹槽交叉形成四个第一对位区域,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一对位区域;
所述两个凸条交叉形成四个第二对位区域,所述通孔(220)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四个第二对位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凹槽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两个凸条之间的夹角为90°。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320)中所述两个凸条交叉部分断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点(130)为印刷在所述屏体(100)的焊盘。
CN201820090743.6U 2018-01-19 2018-01-19 显示组件 Active CN207781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0743.6U CN207781149U (zh) 2018-01-19 2018-01-19 显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90743.6U CN207781149U (zh) 2018-01-19 2018-01-19 显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1149U true CN207781149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0743.6U Active CN207781149U (zh) 2018-01-19 2018-01-19 显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11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3038A (zh) * 2018-12-12 2019-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3516934A (zh) * 2021-03-17 2021-10-1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体、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3038A (zh) * 2018-12-12 2019-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3516934A (zh) * 2021-03-17 2021-10-1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体、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16934B (zh) * 2021-03-17 2023-09-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体、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2382A (zh) 显示装置及其检测绑定区域绑定情况的方法
CN110444135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和覆晶薄膜
CN207781149U (zh) 显示组件
CN103941109B (zh) 触控面板的测试装置
CN10644418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713410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09624721U (zh) 基板检测装置
CN109345988A (zh) 测试电路、显示面板测试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6959381A (zh) 一种面板测试装置
CN105929575A (zh) 一种显示面板测试电路、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方法
CN205992038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器件
CN105810137B (zh) 阵列基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3531138A (zh) 显示面板的测试结构及其测试方法与测试后的测试结构
CN205487263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用于检测阵列基板的电路
CN201159757Y (zh) 可测试精密电阻的万用测试装置
CN102121961B (zh) 耐高压测试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耐高压测试方法
US2022011546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752346B (zh) 高压mos器件栅氧化层可靠性的测试结构及方法
CN102162961B (zh) 阵列基板
CN202975073U (zh) 具有定位摄像头的微针治具
CN205643569U (zh) 一种测试手机卡信号的装置
CN206961492U (zh) 一种漏电查找治具
CN107966646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9417220U (zh) 线路板耐压测试对多pin针的接触检测结构
CN1963549A (zh) 电容器极性安装方向自动检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