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5045U -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5045U
CN207775045U CN201721751623.8U CN201721751623U CN207775045U CN 207775045 U CN207775045 U CN 207775045U CN 201721751623 U CN201721751623 U CN 201721751623U CN 207775045 U CN207775045 U CN 207775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dryness storehouse
basin
low temperatur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516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娟
李龙
隋恒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v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REEN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REEN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REEN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516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5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5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5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包括用于污泥干化处理的干燥机构,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输送待处理污泥的送料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送入热风、实现污泥干化的送风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干燥仓,以及至少两块干燥盘,多块所述干燥盘由上至下按序交错设置于所述干燥仓内部,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之间存在间隙,每块所述干燥盘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且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的倾斜方向相反,每块所述干燥盘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污泥自身的重力,并以此为动力完成了污泥的落料,节约了污泥处理过程中大量的动力成本。

Description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利用重力、节约处理过程中能耗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属于污泥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量也不断增加。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为了进行污泥的固液分离,必须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目前常见的脱水方式有机械脱水和干化脱水,一般而言,机械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最低只能到60%,而干化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则可以达到10%,由于两者间的显著差异,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干化的方式进行污泥脱水。又由于高温干化易产生臭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在保证干化效果的同时克服上述污染问题,低温干化成为业内的主流。
目前污泥低温干化设备的传送都是采用皮带传送或犁耙翻动,这种传送方式不仅需要消耗较大的动力,而且在经过长期使用后,传送装置还很容易出现损耗、故障等问题,设备的维护成本也十分高昂。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较大程度地节约污泥低温干化所需要的能耗、尽可能地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的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就成为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利用重力、节约处理过程中能耗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包括用于污泥干化处理的干燥机构,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输送待处理污泥的送料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送入热风、实现污泥干化的送风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干燥仓,以及至少两块干燥盘,多块所述干燥盘由上至下按序交错设置于所述干燥仓内部,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之间存在间隙,每块所述干燥盘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且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的倾斜方向相反,每块所述干燥盘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干燥仓的顶部开设有一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干燥仓顶部中心偏左或中心偏右的位置。
优选地,当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干燥仓顶部中心偏左的位置时,所述干燥仓内最上方的干燥盘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顺时针夹角;当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干燥仓顶部中心偏右的位置时,所述干燥仓内最上方的干燥盘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逆时针夹角。
优选地,所述干燥仓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干燥仓顶部中心偏左或中心偏右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干燥仓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3°,所述干燥仓底部向所述出料口方向倾斜,所述出料口与储料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干燥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设备维护时使用的人孔,以及用于实现空气流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进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干燥盘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匹配对应,每个所述进风口均固定设置于与其相对应的干燥盘下方。
优选地,每块所述干燥盘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所述等值夹角的范围为2~4°。
优选地,所述干燥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干燥仓内干燥盘上通孔的孔径,沿其所属的干燥盘在所述干燥仓内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递减。
优选地,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进料口相匹配,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一进料仓及与所述进料仓相匹配的污泥成型机。
优选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一热泵及送风阀门,所述热泵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借助管道相连通,所述热泵的出风口与每个所述进风口借助管道相连通,所述送风阀门设置于所述加热泵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污泥自身的重力,并以此为动力完成了污泥的落料,节约了污泥处理过程中大量的动力成本。这样的结构设置也使得整个设备不再需要采用皮带传送或犁耙翻动的方式输送污泥,既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而且缩短了后续设备维护的时间,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干化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多层干燥盘交错排放,并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装置内部的通风效果也有相应的结构保证,上述结构设置充分地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装置整体的干化效率。除上述节能、高效等效果外,本实用新型结构明晰,使用者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组装、改造而获得,装置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为其后续的大规模推广使用提供了基础。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良好、节能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干燥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进料仓;2、污泥成型机;3、进料口;4、干燥仓;5、干燥盘;51 、通孔;6、管道;7、热泵; 8、送风阀门;9、进风口;10、出风口;11、人孔;12、出料口;13、储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能够有效利用重力、节约处理过程中能耗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一种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包括用于污泥干化处理的干燥机构,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输送待处理污泥的送料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送入热风、实现污泥干化的送风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干燥仓4,以及至少两块干燥盘5,多块所述干燥盘5由上至下按序交错设置于所述干燥仓4内部,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5之间存在间隙,每块所述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且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5的倾斜方向相反,每块所述干燥盘5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51。
所述干燥仓4的顶部开设有一进料口3,所述进料口3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左或中心偏右的位置。
当所述进料口3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左的位置时,所述干燥仓4内最上方的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顺时针夹角;当所述进料口3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右的位置时,所述干燥仓4内最上方的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逆时针夹角。
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落料污泥不会在所述进料口3处积压,又能保证干燥污泥通过重力作用分散开。每块所述干燥盘5之间交错设置,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污泥通过重力作用分散开,保证落料效果。
所述干燥仓4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左或中心偏右的位置。
所述干燥仓4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3°,所述干燥仓4底部向所述出料口12方向倾斜,以便污泥顺利地落料,所述出料口12与储料仓13相连通。
所述干燥仓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设备维护时使用的人孔11,以及用于实现空气流通的进风口9及出风口10,所述出风口1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9的上方;所述进风口9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干燥盘5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匹配对应,每个所述进风口9均固定设置于与其相对应的干燥盘5下方。
每块所述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所述等值夹角的范围为2~4°。
所述干燥盘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正六边形。
所述干燥仓4内干燥盘5上通孔51的孔径,沿其所属的干燥盘5在所述干燥仓4内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依据污泥进料含水率,进料粒径大小,以及最后干化的含水率要求,计算每一层干燥盘5上所述通孔51的孔径大小。
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进料口3相匹配,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一进料仓1及与所述进料仓1相匹配的污泥成型机2。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一热泵7及送风阀门8,所述热泵7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0借助管道6相连通,所述热泵7的出风口与每个所述进风口9借助管道6相连通,所述送风阀门8设置于所述热泵7与所述进风口9之间。
经过本装置处理过的污泥,其最终含水率可依据客户的需要在10-40%之间可调。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污泥进料含水率优选在70%-75%之间,污泥从进料仓1进入污泥成型机2内,一般来说污泥颗粒越小,低温干化的速度越快,但是污泥颗粒又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容易产生粉尘问题,一般将污泥成型为粒径2-3厘米进料较合适,成型形状优选为球体。污泥成型为直径2-3cm左右大小的球体,然后落入干燥仓4中的最上层干燥盘5,然后开启热泵7,热风从进风口9向所述干燥仓4内部通入,干燥一段时间后,污泥的含水率下降,污泥的体积缩小,从最上层干燥盘5上的通孔51掉入第二层干燥盘5,污泥掉入第二层干燥盘5时,可以关闭选择性送风阀门8,只从最下方的进风口9进风。干燥一段时间后,污泥的含水率不断的下降,污泥的体积不断的缩小,不断的向下一层掉落,直至干燥结束,干燥结束后污泥颗粒从出料口12出料,然后将污泥干料输送到储料仓13,以备后续资源化利用。
以下再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料污泥含水率70%,污泥粉碎成直径3厘米球体,客户需要干燥到含水率30%。依据客户对最终污泥含水率的要求,计算可得,可以将干燥仓4分为四层,设置三层干燥盘5,最上层干燥盘5上的通孔51设为边长为3.46cm的正六边形,此时含水率降为60%及60%以下的污泥球体能够顺利地通过重力作用落入第二层干燥盘5继续进行干燥,第二层干燥盘5上的通孔51设为边长为1.21cm的正六边形,经过一段的干燥时间,含水率降为50%及50%以下的污泥顺利地通过重力作用落入第三层干燥盘5中。第三层干燥盘5上的通孔51设为边长为0.692cm的正六边形,经过一段的干燥时间,含水率降为40%及40%以下的污泥能够顺利地通过重力作用落入干燥仓4底部,继续干燥一段时间,直至污泥含水率降到30%时,干燥结束,干燥物料从出料口12排出,输送至储料仓13,以备后续资源化利用。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污泥自身的重力,并以此为动力完成了污泥的落料,节约了污泥处理过程中大量的动力成本。这样的结构设置也使得整个设备不再需要采用皮带传送或犁耙翻动的方式输送污泥,既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而且缩短了后续设备维护的时间,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干化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多层干燥盘交错排放,并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装置内部的通风效果也有相应的结构保证,上述结构设置充分地保证了污泥的干化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装置整体的干化效率。除上述节能、高效等效果外,本实用新型结构明晰,使用者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组装、改造而获得,装置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为其后续的大规模推广使用提供了基础。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良好、节能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包括用于污泥干化处理的干燥机构,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输送待处理污泥的送料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干燥机构内送入热风、辅助实现污泥干化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干燥仓(4),以及至少两块干燥盘(5),多块所述干燥盘(5)由上至下按序交错设置于所述干燥仓(4)内部,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5)之间存在间隙,每块所述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且相邻两块所述干燥盘(5)的倾斜方向相反,每块所述干燥盘(5)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仓(4)的顶部开设有一进料口(3),所述进料口(3)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左或中心偏右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料口(3)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左的位置时,所述干燥仓(4)内最上方的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顺时针夹角;当所述进料口(3)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右的位置时,所述干燥仓(4)内最上方的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逆时针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仓(4)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开设于所述干燥仓(4)顶部中心偏左或中心偏右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仓(4)的底部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3°,所述干燥仓(4)底部向所述出料口(12)方向倾斜,所述出料口(12)与储料仓(1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仓(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设备维护时使用的人孔(11),以及用于实现空气流通的进风口(9)及出风口(10),所述出风口(1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9)的上方;所述进风口(9)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干燥盘(5)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匹配对应,每个所述进风口(9)均固定设置于与其相对应的干燥盘(5)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干燥盘(5)与水平面之间均存在一等值夹角,所述等值夹角的范围为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盘(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待处理污泥穿过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干燥仓(4)内干燥盘(5)上通孔(51)的孔径,沿其所属的干燥盘(5)在所述干燥仓(4)内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进料口(3)相匹配,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一进料仓(1)及与所述进料仓(1)相匹配的污泥成型机(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一热泵(7)及送风阀门(8),所述热泵(7)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0)借助管道(6)相连通,所述热泵(7)的出风口与每个所述进风口(9)借助管道(6)相连通,所述送风阀门(8)设置于所述热泵(7)与所述进风口(9)之间。
CN201721751623.8U 2017-12-15 2017-12-15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Active CN207775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1623.8U CN207775045U (zh) 2017-12-15 2017-12-15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1623.8U CN207775045U (zh) 2017-12-15 2017-12-15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5045U true CN207775045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51623.8U Active CN207775045U (zh) 2017-12-15 2017-12-15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50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3682A (zh) * 2022-10-21 2023-01-10 济宁华源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方法
CN116022991A (zh) * 2022-12-30 2023-04-28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装置、污泥干燥机构及污泥干燥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3682A (zh) * 2022-10-21 2023-01-10 济宁华源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方法
CN116022991A (zh) * 2022-12-30 2023-04-28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装置、污泥干燥机构及污泥干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5045U (zh) 多层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CN106380056A (zh) 城市污泥深度干燥化装置
CN204944121U (zh) 谷物颗粒烘干塔
CN207031288U (zh) 一种密闭式好氧发酵机
CN207276464U (zh) 一种可扩展式太阳能污泥低温干化装置
CN206227056U (zh) 风干粮仓
CN101600925B (zh) 干燥含水物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75551A (zh) 一种含水固体物料循环干燥装置
CN206724651U (zh) 一种具有多级脱水筒的螺旋式pet塑料碎料脱水装置
CN205425682U (zh) 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用烘干机
CN205115263U (zh) 一种利用低温烟气的污泥干化设备
CN207294572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泥干燥设备
CN103743215B (zh) 一种使用载球来辅助干燥的含水固体物料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205830698U (zh) 一种免冲洗干清粪猪舍
CN206094841U (zh) 一种肥料烘干、冷却系统
CN20601444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脱硫废水处理装置
CN105819657A (zh) 直接进风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202719843U (zh) 一种具分流功能扬料板的滚筒干燥机
CN206396046U (zh) 污泥流化床干化处理装置
CN203807311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干系统
KR101348789B1 (ko) 슬러지 건조장치
CN203011102U (zh) 立式物料烘干机
CN202697651U (zh) 一种混流式食品干燥机
CN207197209U (zh) 有机肥的高效拋圆风干设备
CN103880261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50 Rena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v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0 Rena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GREEN 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