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6699U -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6699U
CN207766699U CN201820194070.9U CN201820194070U CN207766699U CN 207766699 U CN207766699 U CN 207766699U CN 201820194070 U CN201820194070 U CN 201820194070U CN 207766699 U CN207766699 U CN 207766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box
cabinet
electric
shaf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940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雷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940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6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6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6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及空调设备,包括:转轴部和电控盒主体,转轴部设有用于与机柜相连的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能够相对机柜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切换,使转轴部能够相对机柜移动;电控盒主体与转轴部相连,且能够相对转轴部转动,并能够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一安装位置时,在转轴部的带动下移动至机柜内,及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二安装位置时,在转轴部的带动下移动至机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在电控盒旋转前,先将电控盒整体移出机柜后再旋转,在不增加产品制造复杂度和成本,不影响维修易耗件的情况下,其在机柜方向的尺寸可以做到与机柜同宽,以增加电控元器件相邻元器件的间隙,提高了电控盒元器件的寿命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设备的电控盒,有些根据需求会做成可旋转的结构,将电控盒10’直接与机柜转动连接,使电控盒10’整体能够相对机柜旋转。但现有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电控盒10’整体旋转出机柜,其旋转过程中的最大尺寸为电控盒10’盒体对角线尺寸,在初始旋转过程,电控盒10’横向的尺寸会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电控盒10’直接旋转的话,其旋转半径L≥W,因此电控盒1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要与机柜预留间隙);为了便于旋转,电控盒10’与机柜之间需要预留较大的间隙,导致电控盒10’的横向尺寸较小,不便于电控元器件的布局,致使相邻电控元器件之间的间隙小,发热严重,影响了电控元器件的寿命及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控盒的空调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控盒,能够安装在机柜中,包括:转轴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柜相连的安装结构,且所述安装结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柜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切换,使所述转轴部能够相对所述机柜移动;电控盒主体,与所述转轴部相连,且能够相对所述转轴部转动,并能够在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在所述转轴部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机柜内,及在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在所述转轴部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机柜外。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控盒,通过设置转轴部,利用转轴部上的安装结构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的切换,使得电控盒主体能够在机柜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切换,这样,当需要旋转电控盒时,可以先将电控盒主体移动至机柜的外侧,然后再进行旋转操作,即可避免电控盒在旋转过程中与机柜的侧壁发生干涉的情况,因而无需在电控盒与机柜之间预留较大间隙,从而增加了电控盒的尺寸,有利于电控元器件的布局,以增大相邻的电控元器件之间的间隙,改善发热现象,进而提高电控盒内的电控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控盒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当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机柜上的连接孔相连通,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连接孔使所述转轴部与所述机柜固定相连,当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机柜上的连接孔相连通,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连接孔使所述转轴部与所述机柜固定相连。
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机柜上相应设有连接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能够与连接孔相连通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将转轴部固定连接在机柜上,则通过切换与连接孔相连通的固定孔,即可实现安装结构安装位置的切换,进而实现电控盒主体在机柜内侧与外侧之间的切换,原理和结构均较为简单,便于实现,适于大批量推广;同时,通过紧固件将转轴部固定在机柜上,固定较为牢靠,有效提高了电控盒与机柜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平均分成多组,使所述转轴部的多个部位能够与所述机柜相连;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平均分成多组,使所述转轴部的多个部位能够与所述机柜相连。
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固定孔和多个连接孔将转轴部与机柜固定连接,这有效提高了转轴部与机柜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控盒位于机柜内时与机柜的连接可靠性,以避免电控盒在机柜内部发生晃动等情况;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固定孔平均分成多组,分布于转轴部的多个部位,以使转轴部的多个部位均能够与机柜相连,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
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二固定孔和多个连接孔,将转轴部与机柜固定连接,这也有效提高了转轴部与机柜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控盒位于机柜外时与机柜的连接可靠性,以避免对电控盒进行维护时发生跌落等情况;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固定孔平均分成多组,分布于转轴部的多个部位,以使转轴部的多个部位均能够与机柜相连,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主体的移动轨迹沿水平方向延伸。
电控盒主体的移动轨迹沿水平方向,即:电控盒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伸出或移动缩入机柜内,结构和原理更加简单,操作也更加方便;且能够有效避免电控盒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机柜内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主体的移动轨迹与其厚度方向相平行。
电控盒主体的移动轨迹与电控盒主体的厚度方向相平行,这样,电控盒沿其厚度方向平移进入或平移出机柜,往复移动行程相对较小,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无需对现有的机柜做过多改进,因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部包括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控盒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转轴部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控盒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控盒主体的顶部或底部转动连接。
转轴部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与机柜的竖直部分相连,且与电控盒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则电控盒的旋转轴线也沿竖直方向,由于电控盒一般纵向安装在机柜内,故而使其绕竖直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时,无需过多考虑电控盒的重力问题,也不会影响操作人员对内部电控元器件的查看视角,既符合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又便于操作人员快捷地进行维护作业;同时,通过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既能够实现转轴部与机柜的固定相连,又能够实现转轴部与电控盒主体的转动连接,因而简化了电控盒的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或者,连接板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与机柜的水平部分相连,转轴部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板,即:转轴部大致呈L形板体,则连接板与机柜相连,并能够相对机柜移动,以实现电控盒相对机柜的移动功能;而固定板则与电控盒主体转动连接,实现电控盒主体相对机柜的转动功能,且使得电控盒的旋转轴线也沿竖直方向,因而也符合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且便于操作人员快捷地进行维护作业。
或者,连接板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与机柜的水平部分相连,且与电控盒主体的顶部或底部转动连接,此时电控盒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使用时也可以先将电控盒平移处机柜,然后对电控盒主体进行旋转操作,使其向上或向下翻转,将其后侧露出进行维护作业;同时,通过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板也能够实现转轴部与机柜的固定相连,又能够实现转轴部与电控盒主体的转动连接,因而也简化了电控盒的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止挡部,与所述转轴部和/或所述电控盒主体相连,能够在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与所述机柜相干涉,以限制所述电控盒主体相对所述机柜的移动幅度。
电控盒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一安装位置时与机柜相干涉,能够限制电控盒向内的移动幅度,以避免电控盒向内移动过度而碰撞损坏机柜内部的其他结构;而止挡部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二安装位置时与机柜相干涉,能够限制电控盒向外的移动幅度,以避免电控盒向外移动过度而直接脱出机柜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主体通过铰链与所述转轴部转动连接。
电控盒主体通过铰链(或者叫合页)与转轴部转动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工艺成熟,且连接可靠。优选地,铰链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铰链沿电控盒主体的旋转轴线排布,以提高电控盒主体与转轴部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柜相配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轴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控盒主体相对的两侧。
电控盒主体上还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与机柜相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控盒位于机柜内时的稳定性;而固定部与转轴部分别位于电控盒主体的相对的两侧,使得电控盒位于机柜内时,其两侧均能够与机柜实现固定相连,这使得电控盒受力相对均匀,且多方位受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控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防止转轴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互干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机柜;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安装在所述机柜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设备,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柜上设有底滑轨,所述电控盒支撑在所述底滑轨上。
在机柜上设置底滑轨,底滑轨能够在电控盒移动的过程中对电控盒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小操作人员移动电控盒时的操作力度,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且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安装结构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的快速精准切换;并能够防止电控盒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跌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滑轨上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电控盒底部的过线孔相连通。
底滑轨上开设有过线槽,电控盒(具体为电控盒主体)的底部设有过线孔,过线槽与过线孔相连通,便于电控盒内的电控元器件与机柜内部结构之间的线路连接,从而优化了空调设备的线路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线槽为U形过线槽,且其U形开口朝向所述机柜外侧。
过线槽为U形过线槽,且其U形开口朝向机柜外侧,避免了线路在电控盒向机柜外侧移动的过程中及转动的过程中被底滑轨卡住,因而有利于电控盒的顺畅移动和转动,进一步降低了维护作业的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设备为机房空调。
机房空调机由于安装空间及位置的限制,一般均要求正面维护,整机尺寸也需要尽量紧凑。为了便于更换过滤网等易耗件,通常会将电控盒做成可旋转的结构。在更换电控盒的时候,将电控盒整体旋转到整体外部,更换过滤网再将电控盒复原。因此,将本申请的电控盒应用于机房空调具有更大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电控盒的旋转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控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设备第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空调设备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空调设备拆下电控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电控盒;
其中,图2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控盒,10转轴部,11第一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20电控盒主体,21过线孔,30铰链,40固定部,50螺钉,2空调设备,210机柜,212底滑轨,214过线槽,22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1,能够安装在机柜210中,包括:转轴部10和电控盒主体20。
具体地,转轴部10设有用于与机柜210相连的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能够相对机柜210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切换,使转轴部10能够相对机柜210移动;电控盒主体20与转轴部10相连,且能够相对转轴部10转动,并能够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一安装位置时,在转轴部10的带动下移动至机柜210内,如图3所示,及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二安装位置时,在转轴部10的带动下移动至机柜210外,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1,通过设置转轴部10,利用转轴部10上的安装结构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的切换,使得电控盒主体20能够在机柜210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切换,这样,当需要旋转电控盒1时,可以先将电控盒主体20移动至机柜210的外侧,然后再进行旋转操作,即可避免电控盒1在旋转过程中与机柜210的侧壁发生干涉的情况,因而无需在电控盒1与机柜210之间预留较大间隙,从而增加了电控盒1的尺寸,有利于电控元器件的布局,以增大相邻的电控元器件之间的间隙,改善发热现象,进而提高电控盒1内的电控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电控盒1包括电控盒主体20和转轴部10,电控盒主体20的内部具有各种电控元器件;转轴部10通过安装结构与机柜210相连,由于安装结构能够相对机柜210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切换,使得转轴部10能够相对机柜210在两个安装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由于电控盒主体20与转轴部10转动连接,因而转轴部10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也带动电控盒主体20相对机柜210往复移动,使电控盒主体20能够在机柜210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切换。这样,当空调设备2出厂或正常工作时,安装结构位于第一安装位置处,使电控盒主体20位于机柜210内部,如图3所示;当需要对电控盒1进行维护(比如:电控盒1后侧的零部件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先将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二安装位置处,使电控盒主体20移动至机柜210外部,如图5所示,然后再进行旋转操作,使电控盒主体20向远离机柜210的方向旋转,露出电控盒1后侧空间实现维护。换言之,本申请提供的电控盒1可以先将电控盒1移出机柜210然后再进行旋转,避免了电控盒1与机柜210发生干涉,因而能够在不增加产品制造复杂度和成本,且不影响维修易耗件的情况下,使电控盒1在机柜210方向的尺寸可以做到与机柜210同宽,以增加相邻电控元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了电控盒1器件的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电控盒1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8所示)
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12,当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一安装位置时,第一固定孔11与机柜210上的连接孔相连通,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1及连接孔使转轴部10与机柜210固定相连,如图3和图4所示;当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二安装位置时,第二固定孔12与机柜210上的连接孔相连通,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孔12及连接孔使转轴部10与机柜210固定相连,如图5和图6所示。
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12,机柜210上相应设有连接孔,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12均能够与连接孔相连通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50)将转轴部10固定连接在机柜210上,则通过切换与连接孔相连通的固定孔,即可实现安装结构安装位置的切换,进而实现电控盒主体20在机柜210内侧与外侧之间的切换,原理和结构均较为简单,便于实现,适于大批量推广;同时,通过紧固件将转轴部10固定在机柜210上,固定较为牢靠,有效提高了电控盒1与机柜210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当空调设备2出厂或正常工作时,电控盒1通过第一固定孔11固定在机柜210内部;当需要对电控盒1进行维护时,先拆下第一固定孔11处的紧固件,将电控盒1向外移动,使第二固定孔12与连接孔相对应,然后装上紧固件以固定转轴部10,再对电控盒主体20进行旋转操作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孔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孔11平均分成多组,使转轴部10的多个部位能够与机柜210相连,如图2所示。
第一固定孔11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固定孔11和多个连接孔,如图3和图4所示将转轴部10与机柜210固定连接,这有效提高了转轴部10与机柜210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内时与机柜210的连接可靠性,以避免电控盒1在机柜210内部发生晃动等情况;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固定孔11平均分成多组,分布于转轴部10的多个部位,如图2所示,以使转轴部10的多个部位均能够与机柜210相连,如图3和图4所示,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孔1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固定孔12平均分成多组,使转轴部10的多个部位能够与机柜210相连。
第二固定孔12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多个第二固定孔12和多个连接孔,将转轴部10与机柜210固定连接,这也有效提高了转轴部10与机柜210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外时与机柜210的连接可靠性,以避免对电控盒1进行维护时发生跌落等情况;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固定孔12平均分成多组,分布于转轴部10的多个部位,如图2所示,以使转轴部10的多个部位均能够与机柜210相连,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提高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12的数量均为八个,八个第一固定孔11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四个,上下排布,八个第二固定孔12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四个,上下排布,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转轴部10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电控盒主体20的侧部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
转轴部10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与机柜210的竖直部分相连,如图3至图6所示,且与电控盒主体20的侧部转动连接,则电控盒1的旋转轴线也沿竖直方向,由于电控盒1一般纵向安装在机柜210内,故而使其绕竖直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时,无需过多考虑电控盒1的重力问题,也不会影响操作人员对内部电控元器件的查看视角,既符合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又便于操作人员快捷地进行维护作业;同时,通过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既能够实现转轴部10与机柜210的固定相连,又能够实现转轴部10与电控盒主体20的转动连接,因而简化了电控盒1的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转轴部10还包括与连接板相连的固定板,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电控盒主体20的侧部转动连接。
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与机柜210的水平部分相连,转轴部10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板,即:转轴部10大致呈L形板体,则连接板与机柜210相连,并能够相对机柜210移动,以实现电控盒1相对机柜210的移动功能;而固定板则与电控盒主体20转动连接,实现电控盒主体20相对机柜210的转动功能,且使得电控盒1的旋转轴线也沿竖直方向,因而也符合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且便于操作人员快捷地进行维护作业。
实施例三(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电控盒主体20的顶部或底部转动连接。
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与机柜210的水平部分相连,且与电控盒主体20的顶部或底部转动连接,此时电控盒1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使用时也可以先将电控盒1平移处机柜210,然后对电控盒主体20进行旋转操作,使其向上或向下翻转,将其后侧露出进行维护作业;同时,通过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板也能够实现转轴部10与机柜210的固定相连,又能够实现转轴部10与电控盒主体20的转动连接,因而也简化了电控盒1的结构,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四(图中未示出)
安装结构为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使转轴部10与机柜210滑动连接,以带动电控盒主体20滑动移出或滑动移入机柜210。
安装结构为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在相对机柜210滑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实现安装结构在第一安装位置及第二安装位置之间的切换;且转轴部10与机柜210通过滑动机构相连,使电控盒1整体能够相对机柜210滑动,进而使电控盒主体20通过滑动的方式在机柜210内侧与机柜210外侧之间切换,由于滑动方式能够对电控盒主体20相对机柜210的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而降低了电控盒1的移动难度,进而降低了电控盒1的维护成本。
至于滑动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可以是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也可以是滑轮与导轨的配合等均可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控盒主体20的移动轨迹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3和图5所示。
电控盒主体20的移动轨迹沿水平方向,即:电控盒1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伸出或移动缩入机柜210内,结构和原理更加简单,操作也更加方便;且能够有效避免电控盒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机柜210内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
优选地,电控盒主体20的移动轨迹与其厚度方向相平行,如图3和图5所示。
电控盒主体20的移动轨迹与电控盒主体20的厚度方向相平行这样,电控盒1沿其厚度方向平移进入或平移出机柜210,往复移动行程相对较小,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无需对现有的机柜210做过多改进,因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当然,电控盒主体20的移动轨迹也可以沿电控盒1的宽度方向延伸,或者沿电控盒1的高度方向延伸,也能够使电控盒1移动至机柜210外部;且只要机柜210内的空间允许,电控盒主体20的移动轨迹上下倾斜延伸也可以,只要保证电控盒1能够移出机柜210即可,由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控盒1还包括:止挡部,与转轴部10和/或电控盒主体20相连,能够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一安装位置和/或第二安装位置时与机柜210相干涉,以限制电控盒主体20相对机柜210的移动幅度。
电控盒1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一安装位置时与机柜210相干涉,能够限制电控盒1向内的移动幅度,以避免电控盒1向内移动过度而碰撞损坏机柜210内部的其他结构;而止挡部在安装结构切换至第二安装位置时与机柜210相干涉,能够限制电控盒1向外的移动幅度,以避免电控盒1向外移动过度而直接脱出机柜210的情况发生。
至于止挡部的具体位置及具体形状不受限制,比如:止挡部可以与转轴部10相连,也可以仅与电控盒主体20相连,也可以同时与转轴部10和电控盒主体20相连;止挡部可以为挡板、凸块、限位筋等均可以。
比如:在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挡板,挡板能够在电控盒1平移进入机柜210内时与机柜210内的挡板相抵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控盒主体20通过铰链30与转轴部10转动连接,如图2至图6所示。
电控盒主体20通过铰链30(或者叫合页)与转轴部10转动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工艺成熟,且连接可靠。优选地,铰链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铰链30沿电控盒主体20的旋转轴线排布,以提高电控盒主体20与转轴部10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控盒主体20上还设有用于与机柜210相配合的固定部40,固定部40与转轴部10分别位于电控盒主体20相对的两侧,如图5所示。
电控盒主体20上还设有固定部40,固定部40与机柜210相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内时的稳定性;而固定部40与转轴部10分别位于电控盒主体20的相对的两侧,使得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内时,其两侧均能够与机柜210实现固定相连,这使得电控盒1受力相对均匀,且多方位受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控盒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防止转轴部10与固定部40之间的相互干扰。
至于固定部40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固定部40为铁片,机柜210内设有磁吸,铁片与磁吸通过磁力配合固定;或者,固定部40为碰扣,机柜210内设有碰扣夹,碰扣与碰扣夹之间通过扣合固定;或者,固定部40为螺钉50孔,通过紧固件与机柜210固定等均可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2,包括:机柜210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控盒1,电控盒1安装在机柜210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2,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控盒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空调设备2还包括风机、换热器220及其他系统件,如图3、图5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机柜210上设有底滑轨212,如图7和图8所示,电控盒1支撑在底滑轨212上,如图3所示。
在机柜210上设置底滑轨212,底滑轨212能够在电控盒1移动的过程中对电控盒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小操作人员移动电控盒1时的操作力度,降低了维护作业强度;且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安装结构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的快速精准切换;并能够防止电控盒1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跌落。
进一步地,底滑轨212上开设有过线槽214,如图7和图8所示,过线槽214与电控盒底部的过线孔21相连通,如图6所示。
底滑轨212上开设有过线槽214,电控盒主体20的底部设有过线孔21,过线槽214与过线孔21相连通,便于电控盒1内的电控元器件与机柜210内部结构之间的线路连接,从而优化了空调设备2的线路结构。
优选地,过线槽214为U形过线槽214,且其U形开口朝向机柜210外侧,如图6所示。
过线槽214为U形过线槽214,且其U形开口朝向机柜210外侧,避免了线路在电控盒1向机柜210外侧移动的过程中及转动的过程中被底滑轨212卡住,因而有利于电控盒1的顺畅移动和转动,进一步降低了维护作业的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设备2为机房空调。
机房空调机由于安装空间及位置的限制,一般均要求正面维护,整机尺寸也需要尽量紧凑。为了便于更换过滤网等易耗件,通常会将电控盒1做成可旋转的结构。在更换电控盒1的时候,将电控盒1整体旋转到整体外部,更换过滤网再将电控盒1复原。因此,将本申请的电控盒1应用于机房空调具有更大的意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机房空调的结构及原理。
一种机房空调,包括机柜210、电控盒主体20、转轴部10和多个合页,电控盒1体通过多个合页与转轴部10连接并可绕转轴部10旋转;转轴部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1和多个第二固定孔12,如图2所示,转轴部10将电控盒1与机柜210连接,并包括两种状态:转轴部10采用第一固定孔11时,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转轴部10采用第二固定孔12时,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外部,如图5和图6所示,并可通过合页的旋转作用,实现电控盒1相对机柜210采用旋转的方式远离机柜210。
进一步地,电控盒1两种状态的更换是通过平移的方式实现的,在空调设备2出厂或正常工作时,电控盒1通过第一固定孔11设置在机柜210内部;当电控盒1后侧的零部件需要维修或替换时,拆下第一固定孔11中的螺钉50,将电控盒1平移到第二固定孔12的位置处,并采用螺钉50固定后通过合页转出机柜210,露出电控盒1后侧空间实现维护。
进一步地,机房空调还包括底滑轨212,在电控盒1平移的过程中起支撑作用,且底滑轨212上设置有U形电线过孔(即U形过线槽214),如图7和图8所示。
进一步地,空调机组还包括风机、换热器220及系统件,如图3、图5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电控盒1右侧设置有与机柜210连接的固定部40,如图6所示。
因此,通过设置在电控盒1转轴部10的不同固定孔位,电控盒1可以先滑出机柜210再通过合页旋转,滑出机柜210后,电控盒1绕合页旋转时不再受机柜210横向方式的尺寸限制,使得电控盒1在机柜210横向方向的尺寸可以做到最大。
换言之,转轴部10将电控盒1和机柜210连接,并使得电控盒1相对机柜210具有固定位和旋转位两种状态:当转轴部10采用第一固定孔11时,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内部,处于固定位;当转轴部10采用第二固定孔12时,电控盒1位于机柜210外部,并可绕转轴部10旋转,位于旋转位;且两种状态的更换通过平移加旋转的方式实现。
当然,空调设备2不局限于机房空调,也可以为家用空调(如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等;且本申请的电控盒1也不局限安装在空调设备2的机柜210中,也可以安装在其他电器设备(如热泵热水机等)的机柜210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盒,在电控盒旋转前,先将电控盒整体移出机柜后再旋转,在不增加产品制造复杂度和成本,不影响维修易耗件的情况下,其在机柜方向的尺寸可以做到与机柜同宽,以增加电控元器件相邻元器件的间隙,提高了电控盒元器件的寿命及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控盒,能够安装在机柜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柜相连的安装结构,且所述安装结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柜在第一安装位置与第二安装位置之间切换,使所述转轴部能够相对所述机柜移动;
电控盒主体,与所述转轴部相连,且能够相对所述转轴部转动,并能够在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在所述转轴部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机柜内,及在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在所述转轴部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机柜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当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机柜上的连接孔相连通,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连接孔使所述转轴部与所述机柜固定相连,当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机柜上的连接孔相连通,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连接孔使所述转轴部与所述机柜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平均分成多组,使所述转轴部的多个部位能够与所述机柜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平均分成多组,使所述转轴部的多个部位能够与所述机柜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主体的移动轨迹沿水平方向直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主体的移动轨迹与其厚度方向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部包括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控盒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转轴部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控盒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电控盒主体的顶部或底部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止挡部,与所述转轴部和/或所述电控盒主体相连,能够在所述安装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与所述机柜相干涉,以限制所述电控盒主体相对所述机柜的移动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主体通过铰链与所述转轴部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柜相配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轴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控盒主体相对的两侧。
10.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安装在所述机柜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柜上设有底滑轨,所述电控盒支撑在所述底滑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滑轨上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电控盒底部的过线孔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线槽为U形过线槽,且其U形开口朝向所述机柜外侧。
CN201820194070.9U 2018-02-05 2018-02-05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Active CN207766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4070.9U CN207766699U (zh) 2018-02-05 2018-02-05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94070.9U CN207766699U (zh) 2018-02-05 2018-02-05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6699U true CN207766699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79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94070.9U Active CN207766699U (zh) 2018-02-05 2018-02-05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669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4139A (zh) * 2019-04-26 2019-07-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13613437A (zh) * 2021-08-09 2021-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盒结构、控制器组件及电器设备
CN114302605A (zh) * 2021-11-18 2022-04-08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机柜背板及控制机柜
CN11434034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4139A (zh) * 2019-04-26 2019-07-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
CN113613437A (zh) * 2021-08-09 2021-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盒结构、控制器组件及电器设备
CN114302605A (zh) * 2021-11-18 2022-04-08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机柜背板及控制机柜
CN114340341A (zh) * 2021-12-24 2022-04-12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WO2023116054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CN114340341B (zh) * 2021-12-24 2023-09-1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6699U (zh)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CN104994991B (zh) 立式加工中心
CN206010366U (zh) 一种格栅螺钉自动组立专机
CN208508336U (zh) 一种除湿通风式室外电气配电柜
EP4083491B1 (en) Multi-panel wraparound stereoscpic display
CN110465917A (zh) 一种可转动导轮组导向式轨道机器人底盘
CN106714521B (zh) 风机安装结构
CN112230723A (zh) 便于检修的服务器散热机架
CN208866867U (zh) 工具机单轨折叠式滑门机构
CN208508350U (zh) 一种低压抽屉柜
CN102338423B (zh) 立式空调机
CN209115625U (zh) 一种两轴实现三轴联动装置
CN206084401U (zh) 一种座体及加工中心
CN211267521U (zh) 一种用于电气柜的置顶空调的安装装置
CN102779669A (zh) 联锁装置及电控箱
JP2014085088A (ja) 空気調和機システム
CN209986406U (zh) 用于服饰加工的激光打标机
CN207207870U (zh) 一种新能源多功能供电车厢
CN209015618U (zh) 一种楼盘翻书模型
CN205555896U (zh) 一种门座起重机电气房
CN206250654U (zh) 一种gw7型隔离开关检修平台
CN209476613U (zh) 一种自动点胶生产线的上下料机械手
CN205048680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5648739A (zh) 一种纺织机剪刀座
CN209218479U (zh) 一种多功能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