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4139A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4139A
CN109974139A CN201910343389.2A CN201910343389A CN109974139A CN 109974139 A CN109974139 A CN 109974139A CN 201910343389 A CN201910343389 A CN 201910343389A CN 109974139 A CN109974139 A CN 109974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ipeline
valve
electric
controlle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33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铁钢
崔春雷
许永锋
杨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33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4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413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主体,主体设有冷媒管路;电控盒,安装在主体上;冷媒散热器,安装在电控盒上,冷媒散热器包括用于连接冷媒管路的散热管路,且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通断的阀门。本申请在冷媒散热器的散热管路与整机冷媒管路之间设置阀门,利用阀门能够控制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通断,在市场维修时,无需放掉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冷媒,从而实现了在不放系统冷媒的条件下进行维修,节约了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可防止冷媒污染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空调设备的电控盒,有的采用冷媒散热器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其冷媒散热器与整机冷媒管路之间通过管路固定连接,始终保持连通状态,则市场维修时,拆除电控盒时必须将系统冷媒排放掉,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和实物成本,给售后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冷媒管路;电控盒,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冷媒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所述冷媒散热器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冷媒管路的散热管路,且所述冷媒散热器与所述冷媒管路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冷媒散热器与所述冷媒管路之间的通断的阀门。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冷媒散热器的散热管路与整机冷媒管路之间设置阀门,利用阀门能够控制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通断,则市场维修时,可以通过关闭阀门的方式来断开冷媒散热器与整机冷媒管路之间的连通状态,然后将冷媒散热器与阀门分离,再对电控盒进行拆除或者维修作业即可,而无需放掉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冷媒,从而实现了在不放系统冷媒的条件下进行维修,节约了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可防止冷媒污染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
具体而言,空气调节装置的主体设有冷媒管路,冷媒散热器安装在电控盒上,且冷媒散热器的散热管路接入冷媒管路,因而在系统运行时,系统冷媒可以流经冷媒散热器,进而带走电控盒产生的热量,对电控盒起到散热作用,且相较于强制风冷散热模式,冷媒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其中,冷媒散热器的散热管路与系统冷媒管路的连接部位处设有阀门,通过阀门的开闭能够实现控制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选择性通断。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系统冷媒管路与冷媒散热器之间不再是一直保持连通的状态,通过关闭阀门即可实现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断开,在市场维修时,不需要强制排掉系统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仅需排掉冷媒散热器中残留的少量冷媒即可,因而降低了维修难度,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节约了冷媒,从而节约了实物成本,并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冷媒散热器还可以包括散热板、散热翅片等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空气调节装置可以是分体式空调设备的室外机,也可以是分体式空调设备或者一体式空调设备或者车载空调或者列车使用空调或者机房空调等空气调节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与所述主体相连。
通过设置可转动连接结构,实现了电控盒与主体的可转动连接,一方面增大了电控盒的活动空间,降低了电控盒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在市场维修时,无需将电控盒拆卸下来,直接将电控盒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即可进行维修作业,因而也降低了电控盒的维修难度,当维修完成后将电控盒旋转复位即可。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电控盒拆掉的方案而言,解决了拆除掉的电控盒不容易安放的问题,并减小了电控盒相对于主体的运动幅度,使得各种线体可以实现小范围撕扯,从而减少各种电器事故发生,进一步降低维修难度,并提高维修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控盒的安装空间,所述可转动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控盒的一端相连,用于使所述电控盒的另一端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主体外往复转动。
在主体内设置安装空间,装配完成后电控盒位于主体内,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较为规整,且便于电控盒与主体内的其他结构良好配合。同时,可转动连接结构与电控盒的一端相连,使得电控盒的另一端能够在安装空间内与主体外往复转动,相较于可转动连接结构与电控盒的中部相连的方案而言,能够尽可能增加电控盒旋转脱出主体的幅度,便于合理利用空气调节装置的外部空间来安装电控盒或对电控盒进行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电控盒的装配难度和维修难度。其中,可转动连接结构可与电控盒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等任意一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转动连接结构为铰链。
可转动连接结构为铰链,铰链连接较为牢靠,有利于提高电控盒与主体的连接可靠性;且连接方式简单,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同时,铰接可以限制电控盒的旋转幅度,避免电控盒旋转幅度过大导致线体过度撕扯。
当然,可转动连接结构不局限于铰链的方式,也可以是旋转接头、旋转轴与轴孔的配合等结构,使电控盒远离连接的一端沿曲线的轨迹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本方案中,电控盒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电控盒远离可转动连接结构的一端的运动轨迹是水平的,这样电控盒在旋转过程中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相较于电控盒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或倾斜延伸的方案而言,无需额外设置其他来固定电控盒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和维修难度,且使得电控盒上的各个部件正常暴露于维修人员的视野,不会存在颠倒、倾斜等情况,便于维修人员查看、维修及装卸,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维修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上还设有凸沿,所述凸沿用于与所述主体相抵靠以限制所述电控盒的旋转幅度。
在电控盒上设置凸沿,在电控盒旋转进入安装空间的过程中,凸沿可以与主体相抵靠,一方面可以防止电控盒旋转过度与主体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损坏,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电控盒旋转过度导致线体过度拉扯造成线路的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盒与所述主体中的一个上还设有限位部,另一个上设有配合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配合部限位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电控盒相对所述主体转动。
在电控盒与主体中的一个上设置限位部,另一个上相应设置配合部,利用限位部与配合部的限位配合,能够限制电控盒相对主体转动,从而提高了装配完成后电控盒的稳定性,防止电控盒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甚至旋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其中,装配完成后,限位部和配合部与电控盒的旋转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有利于增加限位部和配合部对电控盒施加的阻力扭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控盒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配合部中的一个为挂钩,另一个为挂孔,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相钩挂。
限位部和配合部采用挂钩与挂孔的方式,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操作较为方便,只要将挂钩套入挂孔即可,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其中,挂钩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过孔的数量与挂钩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控盒的稳定性。当然,限位部与配合部不限于挂钩与挂孔,还可以是卡扣与卡槽,还可以是螺孔与螺栓等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管路上还设有工艺管,所述工艺管用于排出所述冷媒散热器内的流体;或者,所述阀门具有流体出孔,所述流体出孔用于排出所述冷媒散热器内的流体。
散热管路上还设有工艺管,工艺管用于排出冷媒散热器内的流体(气体和/或液体),则维修时,关闭阀门后,可以先通过工艺管将冷媒散热器内的冷媒抽出,然后再将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分离,这样可以防止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分离时出现冷媒外泄的情况。而维修完毕后,可以先将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工艺管将冷媒散热器内的气体抽空,然后封闭工艺管再打开阀门,实现冷媒管路与冷媒散热器的连通。此外,也可以通过工艺管来补充或更换系统冷媒,以保证系统冷媒的使用效果。
同理,阀门具有流体出孔,流体出孔用于排出冷媒散热器内的流体(气体和/或液体),则维修时,关闭阀门后,可以先通过流体出孔将冷媒散热器内的冷媒抽出,然后再将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分离,这样可以防止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分离时出现冷媒外泄的情况。而维修完毕后,可以先将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连接起来,然后通过流体出孔将冷媒散热器内的气体抽空,然后封闭流体出孔再打开阀门,实现冷媒管路与冷媒散热器的连通。此外,也可以通过流体出孔来补充或更换系统冷媒,以保证系统冷媒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散热管路上还设有工艺管的情况,所述工艺管包括与所述散热管路相连通的第一管路和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并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管路。
工艺管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与散热管路相连通,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相连并向下倾斜延伸,便于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快速排出,有利于降低对动力源的要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为一个;其中,所述阀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阀门分别与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相对应;或者,所述阀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阀门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相对应的关断部。
将散热管路的数量设计为一个,阀门的数量相应为两个,两个阀门分别与散热管路的两端相对应,以实现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的连接或分离,相较于散热管路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可以简化冷媒散热器的结构,减少冷媒管路对接散热管路的部位的数量,减少阀门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装配难度和维修难度。其中,散热管路可以部分弯曲呈蛇形,以延长散热管路的长度,提高散热效率;该一个散热管路可以是一根管路弯曲形成,也可以是多根子管路拼接形成。
或者,将散热管路的数量设计为一个,阀门的数量也设计为一个,且该阀门包括两个关断部,两个关断部分别与散热管路的两端相对应,操作该阀门时,可同时导通两个关断部,使散热管路的两端同时与冷媒管路导通进而实现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的导通,或者同时断开两个关断部,使散热管路的两端同时与冷媒管路断开进而实现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的断开。该方案相较于两个阀门的方案,既减少了部件数量,又降低了操作难度,有利于简化控制程序。
当然,散热管路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管路分别与冷媒管路连接,且与冷媒管路的连接部位均设有阀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冷媒管路上;或者,所述阀门包括安装在所述冷媒管路上的第一子阀和安装在所述散热管路上的第二子阀。
将阀门安装在冷媒管路上,则关闭阀门将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分离后,阀门保证了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不会外漏,而冷媒散热器中的冷媒相对较少,产生冷媒大幅外漏的风险较低,因而不在冷媒散热器上安装阀门影响相对较小,而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阀门的数量,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或者,阀门包括第一子阀和第二子阀,第一子阀安装在冷媒管路上,第二子阀安装在散热管路上,则关闭阀门将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分离后,第一子阀保证了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不会外漏,而第二子阀保证了冷媒散热器中的冷媒不会外漏,这样可以将冷媒散热器转移至合适的位置后再进行冷媒排放,有利于进一步保护环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阀门为关断阀。
阀门采用关断阀,如截止阀、闸阀、球阀、蝶阀等,关断阀相对与其它类型的阀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并保证有效地接通或阻断管路。当然,阀门不限于关断阀,也可以是其它类型具有关断效果的阀门,比如调节阀,通过将阀门的开度调整为零来实现关断效果;且阀门可以是机械阀,也可以是电控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管路对接所述冷媒管路的接口朝下;或者,所述散热管路对接所述冷媒管路的接口朝向水平方向。
散热管路对接冷媒管路的接口朝下,则冷媒管路对接散热管路的接口朝上,这有利于防止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分离后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溢出的风险,使得安装和后续的维护难度进一步降低。
或者,散热管路对接冷媒管路的接口朝向水平方向,则冷媒管路对接散热管路的接口也朝向水平方向,这实现了散热管路与冷媒管路的横向连接,更有利于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拆装操作。具体地,散热管路可以先向下延伸然后沿着电控盒侧边旋转90°后横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为变频空调。
由于变频空调的电控盒产热量较大,因而应用本申请的结构能够取得更好的散热效果。其中,变频空调可以是多联机,也可以是普通家用空调或者车载空调、列车使用空调、机房空调等。当然,空气调节装置不局限于变频空调,也可以是定频空调。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气调节装置;11主体;111冷媒管路;113安装空间;115挂钩;13电控盒;131可转动连接结构;133凸沿;135挂孔,15冷媒散热器;151散热管路;153工艺管;1531第一管路;1533第二管路;1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1,包括:主体11、电控盒13和冷媒散热器15。
实施例一
主体11设有冷媒管路111;电控盒13安装在主体11上,如图1和图2所示;冷媒散热器15安装在电控盒13上,如图2所示,冷媒散热器15包括用于连接冷媒管路111的散热管路151,且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之间的通断的阀门17。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1,在冷媒散热器15的散热管路151与整机冷媒管路111之间设置阀门17,利用阀门17能够控制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之间的通断,则市场维修时,可以通过关闭阀门17的方式来断开冷媒散热器15与整机冷媒管路111之间的连通状态,然后将冷媒散热器15与阀门17分离,再对电控盒13进行拆除或者维修作业即可,而无需放掉空气调节装置1的系统冷媒,从而实现了在不放系统冷媒的条件下进行维修,节约了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可防止冷媒污染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
具体而言,空气调节装置的1主体11设有冷媒管路111,冷媒散热器15安装在电控盒13上,且冷媒散热器15的散热管路151接入冷媒管路111,用于利用冷媒管路111输送的冷媒来对电控盒13散热,因而在系统运行时,系统冷媒可以流经冷媒散热器15,进而带走电控盒13产生的热量,对电控盒13起到散热作用,且相较于强制风冷散热模式,冷媒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其中,冷媒散热器15的散热管路151与系统冷媒管路111的连接部位处设有阀门17,通过阀门17的开闭能够实现控制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之间的选择性通断。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系统冷媒管路111与冷媒散热器15之间不再是一直保持连通的状态,通过关闭阀门17即可实现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之间的断开,在市场维修时,不需要强制排掉系统冷媒管路111中的冷媒,仅需排掉冷媒散热器15中残留的少量冷媒即可,因而降低了维修难度,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节约了冷媒,从而节约了实物成本,并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冷媒散热器15还可以包括散热板、散热翅片等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空气调节装置1可以是分体式空调设备的室外机,也可以是分体式空调设备或者一体式空调设备或者车载空调或者列车使用空调或者机房空调等空气调节装置。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电控盒13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与主体11相连,如图1所示。
通过设置可转动连接结构131,实现了电控盒13与主体11的可转动连接,一方面增大了电控盒13的活动空间,降低了电控盒13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在市场维修时,无需将电控盒13拆卸下来,直接将电控盒13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即可进行维修作业,如图2所示,因而也降低了电控盒13的维修难度,当维修完成后将电控盒13旋转复位即可,如图1所示。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电控盒13拆掉的方案而言,解决了拆除掉的电控盒13不容易安放的问题,并减小了电控盒13相对于主体11的运动幅度,使得各种线体可以实现小范围撕扯,从而减少各种电器事故发生,进一步降低维修难度,并提高维修安全性。
进一步地,主体11内设有用于容纳电控盒13的安装空间113(如图2所示),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与电控盒13的一端相连,用于使电控盒13的另一端在安装空间113内与主体11外往复转动。
在主体11内设置安装空间113,装配完成后电控盒13位于主体11内,使得空气调节装置1的结构较为规整,且便于电控盒13与主体11内的其他结构良好配合。同时,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与电控盒13的一端相连,使得电控盒13的另一端能够在安装空间113内与主体11外往复转动,如图2所示,相较于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与电控盒13的中部相连的方案而言,能够尽可能增加电控盒13旋转脱出主体11的幅度,便于合理利用空气调节装置1的外部空间来安装电控盒13或对电控盒13进行维修,以进一步降低电控盒13的装配难度和维修难度。其中,可转动连接结构131可与电控盒13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等任意一端相连。
具体地,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为铰链。
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为铰链,铰链连接较为牢靠,有利于提高电控盒13与主体11的连接可靠性;且连接方式简单,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同时,铰接可以限制电控盒13的旋转幅度,避免电控盒13旋转幅度过大导致线体过度撕扯。
当然,可转动连接结构131不局限于铰链的方式,也可以是旋转接头、旋转轴与轴孔的配合等结构,使电控盒13远离连接的一端沿曲线的轨迹运动。
进一步地,电控盒13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
本方案中,电控盒13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电控盒13远离可转动连接结构131的一端的运动轨迹是水平的,这样电控盒13在旋转过程中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相较于电控盒13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或倾斜延伸的方案而言,无需额外设置其他来固定电控盒13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和维修难度,且使得电控盒13上的各个部件正常暴露于维修人员的视野,不会存在颠倒、倾斜等情况,便于维修人员查看、维修及装卸,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维修难度。
实施例三
与实施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电控盒13上还设有凸沿133,如图1和图2所示,凸沿133用于与主体11相抵靠(如图1所示)以限制电控盒13的旋转幅度。
在电控盒13上设置凸沿133,在电控盒13旋转进入安装空间113的过程中,凸沿133可以与主体11相抵靠,如图1所示,一方面可以防止电控盒13旋转过度与主体11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损坏,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电控盒13旋转过度导致线体过度拉扯造成线路的损坏。
进一步地,电控盒13与主体11中的一个上还设有限位部,另一个上设有配合部,限位部与配合部限位相配合,用于限制电控盒13相对主体11转动。
在电控盒13与主体11中的一个上设置限位部,另一个上相应设置配合部,利用限位部与配合部的限位配合,能够限制电控盒13相对主体11转动,从而提高了装配完成后电控盒13的稳定性,防止电控盒1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甚至旋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其中,装配完成后,限位部和配合部与电控盒13的旋转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有利于增加限位部和配合部对电控盒13施加的阻力扭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控盒13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2所示,限位部与配合部中的一个为挂钩115,另一个为挂孔135,挂钩115与挂孔135相钩挂,如图1所示。
限位部和配合部采用挂钩115与挂孔135的方式,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操作较为方便,只要将挂钩115套入挂孔135即可,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其中,挂钩1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过孔的数量与挂钩11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控盒13的稳定性。当然,限位部与配合部不限于挂钩115与挂孔135,还可以是卡扣与卡槽,还可以是螺孔与螺栓等结构。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挂孔135设置在电控盒13的凸沿133上,挂钩115设置在主体11上。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散热管路151上还设有工艺管153,工艺管153用于排出冷媒散热器15内的流体。
散热管路151上还设有工艺管153,工艺管153用于排出冷媒散热器15内的流体(气体和/或液体),则维修时,关闭阀门17后,可以先通过工艺管153将冷媒散热器15内的冷媒抽出,然后再将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分离(比如通过火焰焊接的方式),这样可以防止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分离时出现冷媒外泄的情况。而维修完毕后,可以先将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连接起来(比如通过火焰焊接的方式),然后通过工艺管153将冷媒散热器15内的气体抽空,然后封闭工艺管153再打开阀门17,实现冷媒管路111与冷媒散热器15的连通。此外,也可以通过工艺管153来补充或更换系统冷媒,以保证系统冷媒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对于散热管路151上还设有工艺管153的情况,工艺管153包括与散热管路151相连通的第一管路1531和与第一管路1531相连并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管路1533,如图3所示。
工艺管153包括第一管路1531和第二管路1533,第一管路1531与散热管路151相连通,第二管路1533与第一管路1531相连并向下倾斜延伸,便于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快速排出,有利于降低对动力源的要求。
进一步地,散热管路151的数量为一个,如图3所示,阀门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阀门17分别与散热管路151的两端相对应,如图1和图2所示。
将散热管路151的数量设计为一个,阀门17的数量相应为两个,两个阀门17分别与散热管路151的两端相对应,以实现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的连接或分离,相较于散热管路15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可以简化冷媒散热器15的结构,减少冷媒管路111对接散热管路151的部位的数量,减少阀门17的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装配难度和维修难度。其中,散热管路151可以部分弯曲呈蛇形,以延长散热管路151的长度,提高散热效率;该一个散热管路151可以是一根管路弯曲形成,也可以是多根子管路拼接形成。当然,散热管路15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管路151分别与冷媒管路111连接,且与冷媒管路111的连接部位均设有阀门17。
进一步地,阀门17安装在冷媒管路111上,如图2所示。
将阀门17安装在冷媒管路111上,则关闭阀门17将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分离后,阀门17保证了冷媒管路111中的冷媒不会外漏,而冷媒散热器15中的冷媒相对较少,产生冷媒大幅外漏的风险较低,因而不在冷媒散热器15上安装阀门17影响相对较小,而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阀门17的数量,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具体地,阀门17为关断阀。
阀门17采用关断阀,如截止阀、闸阀、球阀、蝶阀等,关断阀相对与其它类型的阀门17,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并保证有效地接通或阻断管路。当然,阀门17不限于截止阀,也可以是其它类型具有关断效果的阀门17,比如调节阀,通过将阀门17的开度调整为零来实现关断效果;且阀门17可以是机械阀,也可以是电控阀。
进一步地,散热管路151对接冷媒管路111的接口朝下,如图1和图2所示。
散热管路151对接冷媒管路111的接口朝下,则冷媒管路111对接散热管路151的接口朝上,这有利于防止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分离后冷媒管路111中的冷媒溢出的风险,使得安装和后续的维护难度进一步降低。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阀门17具有流体出孔,流体出孔用于排出冷媒散热器15内的流体。
阀门17具有流体出孔,流体出孔用于排出冷媒散热器15内的流体(气体和/或液体),则维修时,关闭阀门17后,可以先通过流体出孔将冷媒散热器15内的冷媒抽出,然后再将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分离,这样可以防止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分离时出现冷媒外泄的情况。而维修完毕后,可以先将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连接起来,然后通过流体出孔将冷媒散热器15内的气体抽空,然后封闭流体出孔再打开阀门17,实现冷媒管路111与冷媒散热器15的连通。此外,也可以通过流体出孔来补充或更换系统冷媒,以保证系统冷媒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阀门17包括安装在冷媒管路111上的第一子阀和安装在散热管路151上的第二子阀。
阀门17包括第一子阀和第二子阀,第一子阀安装在冷媒管路111上,第二子阀安装在散热管路151上,则关闭阀门17将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分离后,第一子阀保证了冷媒管路111中的冷媒不会外漏,而第二子阀保证了冷媒散热器15中的冷媒不会外漏,这样可以将冷媒散热器15转移至合适的位置后再进行冷媒排放,有利于进一步保护环境。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散热管路151对接冷媒管路111的接口朝向水平方向。
散热管路151对接冷媒管路111的接口朝向水平方向,则冷媒管路111对接散热管路151的接口也朝向水平方向,这实现了散热管路151与冷媒管路111的横向连接,更有利于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之间的拆装操作。具体地,散热管路151可以先向下延伸然后沿着电控盒13侧边旋转90°后横向延伸。
实施例八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散热管路151的数量为一个;阀门17的数量为一个,阀门17包括两个分别与散热管路151的两端相对应的关断部。
将散热管路151的数量设计为一个,阀门17的数量也设计为一个,且该阀门17包括两个关断部,两个关断部分别与散热管路151的两端相对应,则操作该阀门17时,可同时导通两个关断部,使散热管路151的两端同时与冷媒管路111导通进而实现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的导通,或者同时断开两个关断部,使散热管路151的两端同时与冷媒管路111断开进而实现冷媒散热器15与冷媒管路111的断开。该方案相较于两个阀门17的方案,既减少了部件数量,又降低了操作难度,有利于简化控制程序。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为变频空调。
由于变频空调的电控盒13产热量较大,因而应用本申请的结构能够取得更好的散热效果。其中,变频空调可以是多联机,也可以是普通家用空调或者车载空调、列车使用空调、机房空调等。当然,空气调节装置1不局限于变频空调,也可以是定频空调。
下面以变频空调为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目前,变频空调的电控盒通常有两种散热模式,一种为强制风冷散热,一种为冷媒散热。相同条件下,风冷散热的效果比较差;冷媒散热作为一种高效的冷媒散热方式,依靠冷媒的传热,实现电控盒的散热。但是,现有的冷媒散热是通过铜管的硬连接来接入系统冷媒管路中,不易实现电控盒的旋转,从而增加了整机装配、工程安装和售后维修的难度以及维修成本。另外,冷媒散热管与空调器的散热系统铜管为硬连接,在车间安装时,受空间限制,不容易实现阀体动作检测,泄漏检测等;市场维修时,拆除电控盒需要放冷媒,拆除掉的电控盒不容易安放,并且容易造成线体撕扯,引发电器安全事故,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和实物成本,给售后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频空调,目的在于解决带冷媒散热器的电控盒不能够旋转的问题。
具体而言,通过下述连接方式实现电控盒的旋转:1.冷媒散热器管路与整机制冷系统管路通过阀门,比如:截止阀,可实现连接和断开;2.带冷媒散热器的电控盒可以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比如:铰链,实现旋转;3.冷媒散热制冷部分管路具有工艺管(或者阀体自带气孔),可以实现排放冷媒和抽真空的功能;4.冷媒散热器管路(即散热管路)通过截止阀和整机制冷系统(即冷媒管路)断开后,可以通过铰链向外侧左旋转或者向外侧右旋转或者外侧下旋转或者外侧上旋转;
具体原理如下:(1)变频空调的电控盒通过冷媒散热器散热,冷媒散热器固定于电控盒盒体上,通过系统冷媒来实现散热;(2)冷媒散热器管路与整机制冷系统管路用截止阀连接,实现电控盒散热;(3)电控盒通过铰链固定于整机本体结构,整机装配和售后检修时,可实现电控盒旋转;(4)电控盒体需要旋转时,可通过截止阀将冷媒散热制冷部分管路和整机系统管路断开,通过工艺管将冷媒散热制冷部分管路少量冷媒排净,可实现电控盒体和整机制冷系统管路分离;(5)整机装配完毕或者售后维修完毕,可以将电控盒体旋转到原位置,截止阀将整机系统管路和冷媒散热器管路连接,通过工艺管将冷媒散热器管路中空气排净,封闭工艺管,打开截止阀,可实现冷媒散热器管路和整机系统管路连接。
这样,(1)在不牺牲冷媒散热功能条件下,电控盒可实现旋转,方便对外机整机装配、检漏和售后维修,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2)电控盒冷媒散热器管路和整机制冷系统管路通过截止阀可实现不放冷媒条件下进行维修,节约物质成本,同时可实现环境保护;(3)各种线体可以实现小范围撕扯,减少各种电器事故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如下:(1)售后维修需要电控旋转时,将截止阀关闭,断开冷媒散热器管路和整机制冷系统管路冷媒连接,通过工艺管将冷媒散热器管路的少量冷媒排净,可以通过火焰焊接,将冷媒散热器管路和整机制冷系统管路分离,运用铰链实现旋转,如图2所示;(2)产线安装或者售后维修后,需要将电控盒本体回归原始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通过火焰焊接将冷媒散热器管路和整机制冷系统管路连接,通过工艺管将冷媒散热器管路的空气抽空,然后封闭工艺管,最后打开截止阀,可还原冷媒散热器管路和整机制冷系统管路冷媒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例是运用到变频空调电控箱的旋转结构,根据同样的设计原理,可以运用到具有冷媒散热电控箱的旋转设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冷媒散热器的散热管路与整机冷媒管路之间设置阀门,利用阀门能够控制冷媒散热器与冷媒管路之间的通断,则市场维修时,可以通过关闭阀门的方式来断开冷媒散热器与整机冷媒管路之间的连通状态,然后将冷媒散热器与阀门分离,再对电控盒进行拆除或者维修作业即可,而无需放掉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冷媒,从而实现了在不放系统冷媒的条件下进行维修,节约了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可防止冷媒污染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冷媒管路;
电控盒,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冷媒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电控盒上,所述冷媒散热器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冷媒管路的散热管路,且所述冷媒散热器与所述冷媒管路的连接部位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冷媒散热器与所述冷媒管路之间的通断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与所述主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控盒的安装空间,所述可转动连接结构与所述电控盒的一端相连,用于使所述电控盒的另一端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主体外往复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转动连接结构为铰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上还设有凸沿,所述凸沿用于与所述主体相抵靠以限制所述电控盒的旋转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路上还设有工艺管,所述工艺管用于排出所述冷媒散热器内的流体;或者
所述阀门具有流体出孔,所述流体出孔用于排出所述冷媒散热器内的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为一个;
其中,所述阀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阀门分别与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相对应;或者,所述阀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阀门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散热管路的两端相对应的关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冷媒管路上;或者
所述阀门包括安装在所述冷媒管路上的第一子阀和安装在所述散热管路上的第二子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为关断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路对接所述冷媒管路的接口朝下;或者
所述散热管路对接所述冷媒管路的接口朝向水平方向。
CN201910343389.2A 2019-04-26 2019-04-26 空气调节装置 Withdrawn CN109974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3389.2A CN109974139A (zh) 2019-04-26 2019-04-26 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3389.2A CN109974139A (zh) 2019-04-26 2019-04-26 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4139A true CN109974139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3389.2A Withdrawn CN109974139A (zh) 2019-04-26 2019-04-26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413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641A (zh) * 2019-10-21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板组件及空调器
WO2022042563A1 (zh) * 2020-08-26 2022-03-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US11982459B2 (en) 2020-08-26 2024-05-14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control box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0537A (ja) * 2004-12-16 2006-06-29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システム
CN204063354U (zh) * 2014-07-07 2014-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4084659U (zh) * 2014-06-19 2015-01-0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04329172U (zh) * 2014-12-08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329389U (zh) * 2014-12-08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478323U (zh) * 2015-01-05 2015-07-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4786887U (zh) * 2015-07-08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调
CN206572645U (zh) * 2017-03-10 2017-10-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电子模块散热装置
CN207766699U (zh) * 2018-02-05 2018-08-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CN208075179U (zh) * 2018-03-07 2018-11-09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
CN109210640A (zh) * 2018-09-11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和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0537A (ja) * 2004-12-16 2006-06-29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システム
CN204084659U (zh) * 2014-06-19 2015-01-0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04063354U (zh) * 2014-07-07 2014-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204329172U (zh) * 2014-12-08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329389U (zh) * 2014-12-08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478323U (zh) * 2015-01-05 2015-07-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4786887U (zh) * 2015-07-08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空调
CN206572645U (zh) * 2017-03-10 2017-10-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电子模块散热装置
CN207766699U (zh) * 2018-02-05 2018-08-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及空调设备
CN208075179U (zh) * 2018-03-07 2018-11-09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
CN109210640A (zh) * 2018-09-11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和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641A (zh) * 2019-10-21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板组件及空调器
WO2022042563A1 (zh) * 2020-08-26 2022-03-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室外机
US11982459B2 (en) 2020-08-26 2024-05-14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control box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4139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879843B (zh) 空调器控制装置、一拖多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1865555B (zh) 一种同时制冷和制热的一拖多空调
JP5626365B2 (ja) 外気利用空調システム、その内気ユニット、外気ユニット、積層体
CN107356021B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JP600436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5098157A1 (ja) 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3148229A (ja) 気液分離器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6029410B (zh) 汽车用空调装置
CN107351625B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JP5535510B2 (ja) 陸上輸送用冷凍装置
EP3075623B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me
CN107351634B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7351629B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5588242B (zh) 一种蓄能组件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1922818B (zh) 轨道交通列车空调机组
CN104896700B (zh) 辅助散热结构、空调器和辅助散热方法
CN204574297U (zh) 机房空调一体机
CN201463398U (zh) 一种空调
CN203837325U (zh) 空调系统
CN106871475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576104A (zh) 用于空调器的冷媒调节系统及空调器
JP200227708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588476B (zh) 换热机构及具有该换热机构的空调室外机
JP6222493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