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1702U -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1702U
CN207711702U CN201721554033.6U CN201721554033U CN207711702U CN 207711702 U CN207711702 U CN 207711702U CN 201721554033 U CN201721554033 U CN 201721554033U CN 207711702 U CN207711702 U CN 207711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rotating cylinder
barrel mast
built
steer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540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陵
杨智凌
胡阳林
孙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Rui Rai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Rui Rai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Rui Rai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Rui Rai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540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1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1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17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属于铁路轮对生产与检修企业轮对转向技术领域。包括筒柱,筒柱的周侧旋转开有至少两个槽道,道包括第一槽道、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第一槽道和第三槽道通过第二槽道贯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筒上开有限位行程槽道,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并且根据转筒转动的角度,通过槽道的个数进行控制,灵活多变,增加转筒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轮对生产与检修企业轮对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轮对生产和检修企业在铁路轮对通过生产和检修线换向时,使用的转盘有电动转盘,气动转盘(亦称转镐)。电动转盘价格较高,维修成本也较高;气动转盘直接从车轴中部顶起轮对进行手工或者自动换向。不适合带齿轮箱、制动盘的轮对以及客车城轨及动车段车辆轮对的检修,同时因为转镐高出地面,影响车间整体美感和安全生产,正逐步被使用企业淘汰,在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的设计中转筒的设计为核心技术,转筒设计的优化将最大化的减少各种电动气动装置的使用,进而简化装置整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通过对转筒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整体装置的复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包括筒柱,所述筒柱的周侧开有至少两个槽道,所述槽道包括第一槽道、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第一槽道和第三槽道通过第二槽道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设有两条,所述槽道呈“U”形,两所述槽道关于筒柱所在中心轴旋转对称。其中,所述第一槽道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槽道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125°~165°;其中,所述第二槽道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三槽道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25°~65°;所述槽道内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180°。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设有两条,所述第二槽道呈弧形,所述第一槽道和第三槽道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道的槽孔和第三槽道的槽孔位置上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筒上开有限位行程槽道,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并且根据转筒转动的角度,通过槽道的个数进行控制,灵活多变,增加转筒的适用范围。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U”型槽道筒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型槽道筒柱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槽道筒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槽道筒柱展开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柱,2-槽道,201-第一槽道,202-第二槽道,203-第三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包括筒柱1,
筒柱1的周侧开有至少两个槽道2,通过举升限位使得筒柱1做不同角度的转动,槽道2包括第一槽道201、第二槽道202和第三槽道203;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2通过第二槽道203贯通。
其中,槽道2设有两条,槽道2呈“U”形,两槽道2关于筒柱1所在中心轴旋转对称。
其中,第一槽道201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槽道202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125°~165°;
其中,第二槽道202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三槽道203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25°~65°;
槽道2内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180°。
其中,槽道2设有两条,第二槽道202呈弧形,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3长度相等。
其中,第一槽道201的槽孔和第三槽道203的槽孔位置上相互垂直。
实施例1:“U”型槽道筒柱,将“U”型槽道筒柱的一端与一液压举升机的活塞杆之间配合一轴承,并在“U”型槽道筒柱周侧对应第一槽道201或第三槽道203设置四个液压伸缩限位杆,两相邻四个液压伸缩限位杆位置上垂直,两相对液压伸缩限位同时作用;
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一相对两液压伸缩限位杆为伸展状态同时配合在第一槽道201或者第二槽道202中一个槽一端,另外两个为收拢状态;
转向状态,此时控制液压举升机,“U”型槽道筒柱向上移动,处于伸展状态的液压伸缩限位杆顺着第一槽道201的槽作相对运动,当液压伸缩限位杆位于第二槽道202内时,第二槽道202与液压伸缩限位杆相互作用,液压伸缩限位杆静止将促使筒柱发生转动,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3位置上相互垂直,即当液压伸缩限位杆从第二槽道202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筒柱旋转90°;
复位状态,在液压举升机的达到最大设定行程时,将进行复位,即控制筒柱1向下运动,第三槽道203顺着液压伸缩限位杆向下运动到达另一端,完成筒柱纵向高度的复位;
循环状态,在复位状态时的液压伸缩限位杆缩进,另外两个处收缩状态的液压伸缩限位杆伸展与第一槽道201配合,再次启动液压举升机进行工作,安装上述状态进控制循环往复记性转向工作。
实施例2:弧形槽道筒柱,第二槽道202为弧形槽道,将弧形槽道筒柱的一端与一液压举升机的活塞杆之间配合一轴承,并在弧形槽道筒柱周侧对应第一槽道201或第三槽道203设置四个液压伸缩限位杆,两相邻四个液压伸缩限位杆位置上垂直,两相对液压伸缩限位同时作用;
初始状态:一相对两液压伸缩限位杆为伸展状态同时配合在第一槽道201或者第二槽道202中一个槽道一端,另外两个为收拢状态;
转向状态,此时控制液压举升机,弧形槽道筒柱向上移动,处于伸展状态的液压伸缩限位杆顺着第一槽道201的槽作相对运动,当液压伸缩限位杆位于第二槽道202内时,第二槽道202与液压伸缩限位杆相互作用,液压伸缩限位杆静止将促使筒柱1发生转动,在液压伸缩限位杆的端部行进到弧形第二槽道202的最低端时及时控制液压举升机向上行进,弧形槽道筒柱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惯性通过弧形第二槽道的弯点,之后继续通过弧形第二槽道与液压伸缩限位杆相互作用持续弧形槽道筒相互作用,将弧形槽道筒柱由向上的升腾旋转转变为向下升腾旋转,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3位置上相互垂直,即当液压伸缩限位杆从第二槽道202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筒柱旋转90°;
复位状态,在液压举升机的达到最大设定行程时,将进行复位,即沿第二槽道202拐点移向第三槽道203,第三槽道203顺着液压伸缩限位杆向下运动到达另一端,完成筒柱纵向高度的复位;
循环状态,在复位状态时的液压液压伸缩限位杆缩进,另外两个处收缩状态的液压伸缩限位杆伸展与第一槽道配合,再次启动液压举升机进行工作,安装上述状态进控制循环往复记性转向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包括筒柱(1),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柱(1)的周侧开有至少两个槽道(2),所述槽道(2)包括第一槽道(201)、第二槽道(202)和第三槽道(203);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2)通过第二槽道(203)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道(2)设有两条,所述槽道(2)呈“U”形,两所述槽道(2)关于筒柱(1)所在中心轴旋转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槽道(201)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二槽道(202)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在125°~165°;
其中,所述第二槽道(202)一槽面所在平面与第三槽道(203)内一槽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在25°~65°;
所述槽道(2)内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2)设有两条,所述槽道(2)的第二槽道(202)呈弧形,所述第一槽道(201)和第三槽道(203)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道(201)的槽孔和第三槽道(203)的槽孔位置上相互垂直。
CN201721554033.6U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11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4033.6U CN207711702U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54033.6U CN207711702U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1702U true CN207711702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6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5403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11702U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1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9406A (zh) * 2017-11-20 2018-03-27 安徽瑞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9406A (zh) * 2017-11-20 2018-03-27 安徽瑞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46674U (zh) 升降式立柱悬臂吊
CN104747078B (zh)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
CN206336945U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悬臂吊
CN108612353A (zh) 一种辅助车辆转向的机械装置
CN108532471A (zh) 桥梁转体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711702U (zh)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CN204703761U (zh)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
CN105562486B (zh) 一种数控多位换模机构
CN203905561U (zh)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位
CN104612154B (zh) 加力自攻桩桩机
CN203976222U (zh) 一种整车吊具伺服定位装置
CN107839406A (zh) 一种内置式气动轮对转盘自动转向控制用转筒
CN201268299Y (zh) 汽车驱动装置
CN104746918A (zh) 无避让型多层智能停车系统
CN105172647A (zh) 可升降的汽车杯托
CN201614939U (zh) 三维空间曲面钢模台车
CN207108398U (zh) 隧道检查作业装置
CN101775990B (zh) 三维空间曲面钢模台车
CN206107208U (zh) 一种汽车原地掉头装置
CN109774676B (zh) 一种乘用车原地转向装置及其控制方式
CN210265358U (zh) 一种移动式液压站
CN102733611B (zh) 一种回转布料机构和混凝土泵车
CN206954077U (zh) 一种重型超长构件的装卸搬运车
CN110029848A (zh) 一种智慧城市停车系统
CN205397450U (zh) 一种摆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