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7174U -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7174U
CN207687174U CN201721885645.3U CN201721885645U CN207687174U CN 207687174 U CN207687174 U CN 207687174U CN 201721885645 U CN201721885645 U CN 201721885645U CN 207687174 U CN207687174 U CN 207687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ing piece
output shaft
power machine
link slot
machin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56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良平
黄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56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7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7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7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涉及动力机领域,为解决在动力机与工作机传动过程中出现的拆装不便以及影响传动效果的技术问题。所述动力机输出轴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机转子的驱动部以及用于连接工作机输入轴的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连接部同轴连接,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可供所述工作机输入轴插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部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部设有切口以及调节件,所述切口开设在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切口的大小。所述动力机输出轴用于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的传动,以达到方便拆装以及降低动力机负载的效果。

Description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领域,很多大型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的传动需要借助联轴器实现,联轴器是用来连接动力机的主动轴和工作机的从动轴,使二者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大多具有套管式外壳,将外壳套设在动力机的主动轴与工作机的从动轴的外部,将主动轴与从动轴间接连接,再通过利用紧固装置将联轴器分别与主动轴、从动轴夹紧,增大联轴器分别与主动轴及从动轴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的传动。前述形式虽能实现动力机的主动轴与工作机的从动轴之间力矩的传递,但存在一些弊端:联轴器大多较大较重,不便于安装和拆卸;联轴器自身重量较大,装设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增加了动力机的负载,影响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的传动效果。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很难有效解决在动力机与工作机传动过程中出现的拆装不便以及影响传动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机输出轴,以解决在动力机与工作机传动过程中出现的拆装不便以及影响传动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机转子的驱动部以及用于连接工作机输入轴的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连接部同轴连接,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可供所述工作机输入轴插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部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部设有切口以及调节件,所述切口开设在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切口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及调节丝杠,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切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耳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耳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均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螺孔的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螺孔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调节丝杠与所述第一螺孔及所述第二螺孔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设置在连接槽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防滑齿包括横向防滑齿以及纵向防滑齿,所述横向防滑齿与所述纵向防滑齿横纵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自远离所述驱动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驱动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地,还包括紧固套管,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紧固套管套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部,且所述紧固套管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地,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部及所述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强力磁铁,所述强力磁铁与连接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及所述连接部均由耐磨合金钢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在使用时,需要将动力机关闭,使动力机输出轴处于静止状态下,将工作机的输入轴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连接部上设有的连接槽对齐,使得连接槽横截面的中心线与输入轴的轴线重合。利用调节件调节连接槽槽壁上开设的切口的大小,使切口变大,此时连接槽的横截面积变大,连接槽的槽口变大,再将输入轴的一端用力插入连接部的连接槽内,插设好输入轴后利用调节件调节切口的大小,使切口变小,减小连接槽的横截面积,使得连接槽的槽壁挤压插设在连接槽内的输入轴,增加连接槽与输入轴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与工作机的输入轴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调节好切口的大小之后,启动动力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开始转动,带动插设在动力机输出轴的连接槽中的输入轴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在其自身的连接部开设连接槽,并通过开设切口及调节调节件实现连接槽与工作机的输入轴连接,方法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借助联轴器等其他设备,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动力机的负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机,以解决在动力机与工作机传动过程中出现的拆装不便以及影响传动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机,包括:转子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所述转子与所述动力机输出轴的驱动部同轴连接。
所述电动机与上述动力机输出轴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机输出轴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动力机输出轴沿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驱动部;2-连接部;3-固紧套管;4-扭力弹簧;21-连接槽;22-切口;23-调节件;24-防滑齿;25-强力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机输出轴的正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动力机输出轴沿A-A面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机转子的驱动部1以及用于连接工作机输入轴的连接部2。
其中,驱动部1与动力机的转子连接,并能够随转子的转动而转动。驱动部1与连接部2均可呈圆柱状,驱动部1与连接部2同轴连接,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一体成型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部2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可供工作机输入轴插入的连接槽21,连接槽21可由连接部2上远离驱动部1的端面向驱动部1所在方向开设,连接槽21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如连接槽21的横截面呈圆形,则连接槽21的轴线可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如连接槽21的横截面呈矩形等其他形状,则连接槽21横截面的几何中心所在的直线可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避免连接槽21与连接部2存在径向偏移的情况,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与工作机的输入轴之间的传动效果。连接槽21的深度可与连接部2的长度相等,连接槽21的横截面可呈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槽21的横截面呈圆形,连接槽21的横截面的直径长度等于输入轴的直径或输入轴横截面的对角线的最大长度,以便输入轴能够插入连接槽21中,连接槽21的横截面的直径长度也可稍小于输入轴的直径或输入轴横截面的对角线的最大长度,以便输入轴能够与连接槽21过盈配合,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与工作机的输入轴发生相对滑动,影响传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中,连接部2设有切口22以及调节件23,切口22开设在连接槽21的槽壁上,切口22可自连接槽21沿连接槽21的径向向外贯穿连接部2,使连接槽21可通过切口22与连接部2外侧连通。其中,连接槽21的槽壁可为连接部2上未开设连接槽21的部分,切口22可利用切削刀或车刀等刀具在连接槽21槽壁上远离驱动部1的一端端面上切割获得。其中,可在端面沿连接槽21的轴向方向对连接槽21槽壁进行切割,切口22数量可为多个,使得连接槽21槽壁被切割成多个瓣体,切口22位于相邻瓣体之间。调节件23可包括螺栓、丝杠等,可在切口22两侧的连接槽21的槽壁上分别开设螺孔,两螺孔内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再将丝杠旋入两螺孔中,用于调节切口22的大小。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时,需要将动力机关闭,使动力机输出轴处于静止状态下,将工作机的输入轴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连接部2上设有的连接槽21对齐,使得连接槽21横截面的中心线与输入轴的轴线重合。利用调节件23调节连接槽21槽壁上开设的切口22的大小,使切口22变大,此时连接槽21的横截面积变大,连接槽21的槽口变大,再将输入轴的一端用力插入连接部2的连接槽21内,插设好输入轴后利用调节件23调节切口22的大小,使切口22变小,减小连接槽21的横截面积,使得连接槽21的槽壁挤压插设在连接槽21内的输入轴,增加连接槽21与输入轴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与工作机的输入轴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调节好切口22的大小之后,启动动力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开始转动,带动插设在动力机输出轴的连接槽21中的输入轴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在其自身的连接部2开设连接槽21,并通过开设切口22及调节调节件23实现连接槽21与工作机的输入轴连接,方法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借助联轴器等其他设备,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动力机的负载。
优选地,调节件23包括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及调节丝杠,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均与连接部2连接且分别位于切口2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2与第二连接部2均可与连接槽21的槽壁连接,并可分别位于连接槽21槽壁上的切口22的两侧,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等固定连接方式。第一连接耳设有第一螺孔,第二连接耳设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均设有螺纹,第一螺孔的螺纹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孔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调节丝杠与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通过螺纹连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时,将调节丝杠旋入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后,由于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上螺纹的螺旋方向不同,故朝向某一方向旋转调节丝杠时,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的运动方向不同,可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如此设置,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之间距离的调节,从而调节切口22的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部2包括有防滑齿24,防滑齿24可由金属材料制成,设置在连接槽21的内壁上,可与连接部2一体成型设置。防滑齿24设有齿尖,在工作机的输入轴插入连接槽21内时,输入轴与防滑齿24的齿尖接触,连接槽21通过防滑齿24的齿尖挤压工作机的输入轴,由于齿尖与输入轴的接触面积相对连接槽21与输入轴的接触面积小,故输入轴受到的压强更大,防滑齿24与输入轴之间的摩擦力也更大,使得设有防滑齿24的连接槽21对输入轴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防滑齿24包括横向防滑齿24以及纵向防滑齿24,横向防滑齿24与纵向防滑齿24横纵交错设置。横向防滑齿24可与连接槽2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纵向防滑齿24可与连接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横向防滑齿24能够限制输入轴在连接槽21的轴向方向的运动,纵向防滑齿24能够限制输入轴在连接槽21的周向方向的运动,横向防滑齿24与纵向防滑齿24横纵交错设置,能够有效限制插设在连接槽21内的输入轴与连接槽21发生相对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槽21的横截面自远离驱动部1的一端向靠近驱动部1的一端逐渐减小。连接槽21可呈圆台状,连接槽21横截面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驱动部1,连接槽21横截面直径较大的一端远离驱动部1。如此设置,扩大了连接槽21的直径范围,使之能够容纳多种尺寸的输入轴的插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实适用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还包括紧固套管3,连接部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紧固套管3套设在连接部2的外部,且紧固套管3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还包括扭力弹簧4,扭力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驱动部1及连接部2连接。扭力弹簧4设置在驱动部1与连接部2之间,扭力弹簧4可存储和释放角能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中,扭力弹簧4能够为驱动部1与连接部2之间的扭矩传递提供有效缓冲,能够避免二者由于刚性接触出现磨损、断裂等情况。此外,扭力弹簧4的设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动力机输出轴与工作机输入轴之间的角度偏差。
考虑到插设在连接槽21内的工作机的输入轴多为碳钢或合金钢等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连接部2还包括强力磁铁25,强力磁铁25与连接部2连接且设置在连接槽21内。强力磁铁25能够对插设在连接槽21内的工作机的输入轴起到吸引作用,使得输入轴在磁力作用下向靠近驱动部1所在方向运动,输入轴与连接槽21的接触面积更大,二者连接更加牢固。强力磁铁25的额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可靠性,防止输入轴从连接槽21内脱落。
优选地,驱动部1及连接部2均由耐磨合金钢材料制成。耐磨合金钢是用于磨损工况的特殊性能钢,其在磨损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在本实施例一中,驱动部1及连接部2均采用耐磨合金钢,不仅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力机输出轴的可靠性,而且更加耐磨,延长了动力机输出轴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机,包括转子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转子与动力机输出轴的驱动部1同轴连接。
其中,动力机输出轴包括:驱动部1以及连接部2,驱动部1与连接部2同轴连接,连接部2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可供工作机输入轴插入的连接槽21,连接槽21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连接部2设有切口22以及调节件23,切口22开设在连接槽21的槽壁上,调节件23用于调节切口22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机通过设置动力机输出轴,并且在动力机输出轴的连接部2开设连接槽21、切口22以及调节件23实现动力机输出轴与工作机的输入轴连接,方法简单,安装方便,无需借助联轴器等其他设备,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减少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动机的负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动力机转子的驱动部以及用于连接工作机输入轴的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连接部同轴连接,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可供所述工作机输入轴插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部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部设有切口以及调节件,所述切口开设在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切口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及调节丝杠,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切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耳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耳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均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螺孔的螺纹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螺孔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调节丝杠与所述第一螺孔及所述第二螺孔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设置在连接槽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齿包括横向防滑齿以及纵向防滑齿,所述横向防滑齿与所述纵向防滑齿横纵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自远离所述驱动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驱动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套管,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紧固套管套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部,且所述紧固套管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部及所述连接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强力磁铁,所述强力磁铁与连接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及所述连接部均由耐磨合金钢材料制成。
10.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机输出轴,所述转子与所述动力机输出轴的驱动部同轴连接。
CN201721885645.3U 2017-12-28 2017-12-28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Active CN207687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5645.3U CN207687174U (zh) 2017-12-28 2017-12-28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5645.3U CN207687174U (zh) 2017-12-28 2017-12-28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7174U true CN207687174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5645.3U Active CN207687174U (zh) 2017-12-28 2017-12-28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7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998A (zh) * 2020-09-28 2021-01-01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螺纹式对中联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0998A (zh) * 2020-09-28 2021-01-01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螺纹式对中联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81326U (zh) 一种电动工具用冲击机构
CN207687174U (zh) 动力机输出轴及电动机
CN104203499A (zh) 冲击工具
CN203248553U (zh) 一种磁悬浮电机用柔性联轴器
CN205780412U (zh) 一种梅花型联轴器
EP3581333A1 (en) Impact block, carrier member and impart tool using sames
CN203962715U (zh) 一种自动定心防偏移的联轴器
CN103032373A (zh) 叶轮与齿轮轴的多边形联接结构
EP3581334A1 (en) Impact block, carrier member and impact tool using sames
CN202756462U (zh) 一种夹壳联轴节
CN102304905B (zh) 辊盘式破冰器
CN204493481U (zh) 一种凸块可拆卸的联轴器
CN203161865U (zh) 剖分式轮毂联轴器
CN203727457U (zh) 转向装置中的万向节叉与轴的结合构造
CN202646440U (zh) 一种新型十字万向接轴
CN106402182A (zh) 一种周向相位线性调整联轴器
CN204639304U (zh) 剪机及其承载面板的定位装置
CN215682094U (zh) 一种磁性联轴器及mcl压缩系统
CN104315006A (zh)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用端盖改进结构
CN204061601U (zh) 一种中心距可调的传动轴万向连接器
CN212080090U (zh) 一种带预警功能减速机反力矩保护板
CN212080070U (zh) 一种减速机反力矩保护板
CN204961617U (zh) 一种应用于柴移螺杆空压机上的高弹联轴节装置
CN103174824B (zh) 一种汽车换挡机构
CN220637740U (zh) 空心轴减速电机拆装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30006 rooms 601, 602 and 605, 6 / F, building 1, No.4, Dongyi second lane, Taiyuan Xuefu Park,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00 rooms 601, 602 and 605, 6th floor, building 1, No.4, Dongji second la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0

Address after: Room c-0063, 2 / F, building 3, yard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uifeng Capital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06 rooms 601, 602 and 605, 6 / F, building 1, No.4, Dongyi second lane, Taiyuan Xuefu Park,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5

Address after: 030000 Rooms 601, 602 and 605, Floor 6, Building 1, No. 4, Dong'e'er Lane, Taiyuan Xuefu Park, Taiyuan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DONG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c-0063, 2 / F, building 3, yard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uifeng Capital Invest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