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0135U -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0135U
CN207670135U CN201721688532.4U CN201721688532U CN207670135U CN 207670135 U CN207670135 U CN 207670135U CN 201721688532 U CN201721688532 U CN 201721688532U CN 207670135 U CN207670135 U CN 207670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eat
hole
gas channel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885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广世
展恩清
高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ru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ong Hui Intelligent Suspen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ong Hui Intelligent Suspen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ong Hui Intelligent Suspen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885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0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0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0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控空气悬架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包括阀座、5个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所述5个电磁阀与阀座过盈配合组成5个常闭型电磁阀,所述阀座内设置有气路通道,每个所述常闭型电磁阀的进气口均与气路通道相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气路通道内,所述气路通道还与阀座外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只使用5个电磁阀、不再使用三通接头,且充、排气共用一个通道,使得供气管路结构更加简单,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公共通道中可对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压力进行实时监测,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精确度好。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控空气悬架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控空气悬架管路系统一般采用通过多个接头、三通、管路、4个独立的二位二通电磁阀和1个二位三通的电磁阀组成,如图1所示,但这样的设计具有以下缺点:
(1)系统具有多个三通和接头,导致现场安装复杂、散乱,连接处设置过多特别容易导致系统漏气,增加了系统的不可靠性;
(2)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和排气共用一个管路并通过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实现,所以系统充气、排气无法同时实现,一般遵循先充后排的原则,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空气悬架系统无法及时反映载荷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对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只使用5个电磁阀、不再使用三通接头,且充、排气共用一个通道,使得供气管路结构更加简单,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公共通道中可对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压力进行实时监测,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精确度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阀座、5个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所述5个电磁阀与阀座过盈配合组成5个常闭型电磁阀,所述阀座内设置有气路通道,每个所述常闭型电磁阀的进气口均与气路通道相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气路通道内,所述气路通道还与阀座外部相连通。
其中,优选方式为:
所述阀座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阀座外侧壁设置有接插件,所述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均通过电路板与接插件电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接插件分别通过插针方式焊接连接于电路板上。
插针方式使得各部分的电连接更加简洁和稳定。
所述阀座上端设置为空腔、下端为实体,其下端顶部向下开设有5个孔洞A和1个孔洞B,所述孔洞B的底部与气路通道相连通,所述气路通道设置于阀座下端的实体内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孔洞B内,其底部的压力感应部件通过孔洞B设置于气路通道内,所述电磁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线圈和阀芯,其上端固定设置于阀座上端内侧壁,每个所述电磁阀分别与一个孔洞A相配合构成常闭型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孔洞A接触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常闭型电磁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气口设置于孔洞A的底端侧壁与气路通道相连通,出气口设置于孔洞A的上端侧壁与短气路A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短气路A开设于阀座下端内部,其底端向下延伸并开口于阀座底部与快插接头相连通,所述气路通道与短气路B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短气路B开设于阀座下端内部,其底端向下延伸并开口于阀座底部与快插接头相连通,所述快插接头与阀座底部螺纹连接,所述阀座上端空隙中以及接插件顶部填充有环氧密封胶。
接插件用于将压力传感器、5个电磁阀连接于外部的悬架系统,起到电路连接作用,其中5个电磁阀的动作相互独立,5个常闭型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5个短气路A相连通,5个短气路A通过快插接头分别连接到4个空气弹簧和1个储气罐,进气口均与气路通道相连通,1个短气路B通过快插接头连通气路通道与电动气泵或气源,即常闭型电磁阀用于控制气路通道与空气弹簧、储气罐的气路通断,以实现电动气泵对空气弹簧和储气罐的充、排气。气路通道为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充气、排气的共用通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共用通道上,通过与5个常闭型电磁阀的配合,能够实时监测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的气压状况,解决了传统的悬架供气管道因使用不能同时进行充气、排气的二位三通电磁阀而导致的不能实时监测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压力的问题,此外所有空气弹簧、储气罐、电动气泵(气源)均直接与气路通道相连通,与传统的悬架空气供气管道相比,不需要使用三通接头连接,减少了系统漏气风险,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比传统的八联阀少用三个阀,成本更低。
电磁阀与孔洞A之间设置的O型密封圈保证了电磁阀与孔洞A之间良好的气密性,与环氧树脂胶一起有效保证了整个五联阀的良好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原理如下:
(1)充气过程
电控单元ECU根据悬架系统中位移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探测悬架位置的变化,从而对五联阀发出指令,通过对五联阀的控制实现空气弹簧或储气罐的充气。例如高度传感器发出载荷增加信号,电控单元ECU控制五联阀内部的常闭型电磁阀,使其开启,气路通道与空气弹簧、储气罐相通,此时,储气罐或电动气泵(气源)中的气体充入到空气弹簧,使悬架恢复到原设计高度。待电控单元ECU接收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后,电控单元ECU发送指令使常闭型电磁阀关闭。此时气路通道与空气弹簧、储气罐不再相通,不再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如果单个空气弹簧需要充气时,电控单元ECU打开相应的常闭型电磁阀,通过储气罐或者电动气泵(气源)对该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实现了独立控制充气过程。
(2)排气过程
电控单元ECU根据悬架系统的位移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来探测悬架位置的变化,从而对五联阀发出指令,通过对五联阀的控制实现空气弹簧或储气罐的排气。例如高度传感器发出载荷减小信号,电控单元ECU控制五联阀内部的常闭型电磁阀打开,气路通道与空气弹簧、储气罐相通。空气弹簧内部高压气体经过气路通道排到电动气泵的回吹室,使得悬架恢复到原设计高度。待电控单元ECU接收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后,电控单元ECU发送指令控制常闭型电磁阀关闭,此时气路通道与空气弹簧、储气罐不再相通,空气弹簧内部的高压气体不再排出。如果单个空气弹簧需要排气时,电控单元ECU打开相应的常闭型电磁阀进行排气,实现了独立控制排气过程。
压力传感器可实时测试4个空气弹簧和1个储气罐内的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悬架系统的电控单元ECU,实现电控单元ECU实时监测储气罐和空气弹簧内部的压力,当压力大于系统设定值时,电控单元ECU会根据压力信号的变化,控制电动气泵(气源)和五联阀的开启,实现对储气罐充、排气和空气弹簧的充、排气,充、排气动作灵敏、精度高。
所述环氧密封胶的顶部与阀座的顶部、接插件的顶部平齐。
阀座和接插件顶部不设置盖板,其顶部通过环氧密封胶实现完全覆盖并且顶部被填平,并且电路板也被环氧树脂胶覆盖,使得整个五联阀整体外形更加简洁紧凑,更加安全。
所述阀座由含有30%玻璃纤维的尼龙66材质制作。
所述阀座外侧还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阀座通过自攻螺丝与安装孔相配合连接于外部的金属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由5个独立电磁阀、阀座以及一个压力传感器高度集合而成,用4个电磁阀控制4个空气弹簧,1个电磁阀控制储气罐,空气弹簧、储气罐的充、排气共用一个气路通道,阀路不用三通接头连接,大大减小了系统漏气风险;(2)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空气弹簧、储气罐的充、排气的公共通道中,实现了对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的压力状况的实时监测,并及时反馈给电控单元ECU,使得悬架系统应对变化时反应更及时、更安全;(3)比传统的八联阀少用三个电磁阀,整体外形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阀体通过环氧密封胶实现良好密封,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电控空气悬架管路系统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阀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B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中:1、阀座 11、孔洞A 12、孔洞B 13、气路通道 14、短气路A 15、短气路B 16、安装孔 2、电磁阀 3、压力传感器 4、接插件 5、快插接头 6、电路板 71、空气压缩机 72、干燥机 73、空气滤清器 74、储气罐 81、二位三通电磁阀 82、二位二通电磁阀 83、三通 9、空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包括阀座1、5个电磁阀2、压力传感器3,所述5个电磁阀2与阀座1过盈配合组成5个常闭型电磁阀,所述阀座1内设置有气路通道13,每个所述常闭型电磁阀的进气口均与气路通道13相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3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气路通道13内,所述气路通道13还与阀座1外部相连通。
所述阀座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6,所述阀座1外侧壁设置有接插件4,所述压力传感器3、电磁阀2均通过电路板6与接插件4电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3、电磁阀2和接插件4分别通过插针方式焊接连接于电路板6上。
插针方式使得各部分的电连接更加简洁和稳定。
所述阀座1上端设置为空腔、下端为实体,其下端顶部向下开设有5个孔洞A11和1个孔洞B12,所述孔洞B12的底部与气路通道13相连通,所述气路通道13设置于阀座1下端的实体内部,所述压力传感器3设置于孔洞B12内,其底部的压力感应部件通过孔洞B12设置于气路通道13内,所述电磁阀2包括相互配合的线圈和阀芯,其上端固定设置于阀座1上端内侧壁,每个所述电磁阀2分别与一个孔洞A11相配合构成常闭型电磁阀,所述电磁阀2与孔洞A11接触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常闭型电磁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气口设置于孔洞A11的底端侧壁与气路通道13相连通,出气口设置于孔洞A11的上端侧壁与短气路A14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短气路A14开设于阀座1下端内部,其底端向下延伸并开口于阀座1底部与快插接头5相连通,所述气路通道13与短气路B15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短气路B15开设于阀座1下端内部,其底端向下延伸并开口于阀座1底部与快插接头5相连通,所述快插接头5与阀座1底部螺纹连接,所述阀座1上端空隙中以及接插件4顶部填充有环氧密封胶。
接插件4用于将压力传感器3、5个电磁阀2连接于外部的悬架系统,起到电路连接作用,其中5个电磁阀2的动作相互独立,5个常闭型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5个短气路A14相连通,5个短气路A14通过快插接头5分别连接到4个空气弹簧和1个储气罐,进气口均与气路通道13相连通,1个短气路B15通过快插接头5连通气路通道13与电动气泵或气源,即常闭型电磁阀用于控制气路通道13与空气弹簧、储气罐的气路通断,以实现电动气泵对空气弹簧和储气罐的充、排气。气路通道13为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充气、排气的共用通道,压力传感器3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共用通道上,通过与5个常闭型电磁阀的配合,能够实时监测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的气压状况,解决了传统的悬架供气管道因使用不能同时进行充气、排气的二位三通电磁阀而导致的不能实时监测空气弹簧和储气罐内压力的问题,此外所有空气弹簧、储气罐、电动气泵(气源)均直接与气路通道13相连通,与传统的悬架空气供气管道相比,不需要使用三通接头连接,减少了系统漏气风险,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比传统的八联阀少用三个阀,成本更低。
电磁阀2与孔洞A11之间设置的O型密封圈保证了电磁阀2与孔洞A11之间良好的气密性,与环氧树脂胶一起有效保证了整个五联阀的良好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原理如下:
(1)充气过程
电控单元ECU根据悬架系统中位移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探测悬架位置的变化,从而对五联阀发出指令,通过对五联阀的控制实现空气弹簧或储气罐的充气。例如高度传感器发出载荷增加信号,电控单元ECU控制五联阀内部的常闭型电磁阀,使其开启,气路通道13与空气弹簧、储气罐相通,此时,储气罐或电动气泵(气源)中的气体充入到空气弹簧,使悬架恢复到原设计高度。待电控单元ECU接收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后,电控单元ECU发送指令使常闭型电磁阀关闭。此时气路通道13与空气弹簧、储气罐不再相通,不再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如果单个空气弹簧需要充气时,电控单元ECU打开相应的常闭型电磁阀,通过储气罐或者电动气泵(气源)对该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实现了独立控制充气过程。
(2)排气过程
电控单元ECU根据悬架系统的位移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来探测悬架位置的变化,从而对五联阀发出指令,通过对五联阀的控制实现空气弹簧或储气罐的排气。例如高度传感器发出载荷减小信号,电控单元ECU控制五联阀内部的常闭型电磁阀打开,气路通道13与空气弹簧、储气罐相通。空气弹簧内部高压气体经过气路通道13排到电动气泵的回吹室,使得悬架恢复到原设计高度。待电控单元ECU接收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后,电控单元ECU发送指令控制常闭型电磁阀关闭,此时气路通道13与空气弹簧、储气罐不再相通,空气弹簧内部的高压气体不再排出。如果单个空气弹簧需要排气时,电控单元ECU打开相应的常闭型电磁阀进行排气,实现了独立控制排气过程。
压力传感器3可实时测试4个空气弹簧和1个储气罐内的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输给悬架系统的电控单元ECU,实现电控单元ECU实时监测储气罐和空气弹簧内部的压力,当压力大于系统设定值时,电控单元ECU会根据压力信号的变化,控制电动气泵(气源)和五联阀的开启,实现对储气罐充、排气和空气弹簧的充、排气,充、排气动作灵敏、精度高。
所述环氧密封胶的顶部与阀座1的顶部、接插件4的顶部平齐。
阀座1和接插件4顶部不设置盖板,其顶部通过环氧密封胶实现完全覆盖并且顶部被填平,并且电路板6也被环氧树脂胶覆盖,使得整个五联阀整体外形更加简洁紧凑,更加安全。
所述阀座1由含有30%玻璃纤维的尼龙66材质制作。
所述阀座1外侧还设置有安装孔16。
所述阀座1通过自攻螺丝与安装孔16相配合连接于外部的金属支架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5个电磁阀、压力传感器,所述5个电磁阀与阀座过盈配合组成5个常闭型电磁阀,所述阀座内设置有气路通道,每个所述常闭型电磁阀的进气口均与气路通道相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部件设置于气路通道内,所述气路通道还与阀座外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阀座外侧壁设置有接插件,所述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均通过电路板与接插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和接插件分别通过插针方式焊接连接于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端设置为空腔、下端为实体,其下端顶部向下开设有5个孔洞A和1个孔洞B,所述孔洞B的底部与气路通道相连通,所述气路通道设置于阀座下端的实体内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孔洞B内,其底部的压力感应部件通过孔洞B设置于气路通道内,所述电磁阀包括相互配合的线圈和阀芯,其上端固定设置于阀座上端内侧壁,每个所述电磁阀分别与一个孔洞A相配合构成常闭型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孔洞A接触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常闭型电磁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气口设置于孔洞A的底端侧壁与气路通道相连通,出气口设置于孔洞A的上端侧壁与短气路A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短气路A开设于阀座下端内部,其底端向下延伸并开口于阀座底部与快插接头相连通,所述气路通道与短气路B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短气路B开设于阀座下端内部,其底端向下延伸并开口于阀座底部与快插接头相连通,所述快插接头与阀座底部螺纹连接,所述阀座上端空隙中以及接插件顶部填充有环氧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密封胶的顶部与阀座的顶部、接插件的顶部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外侧还设置有安装孔。
CN201721688532.4U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Active CN207670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88532.4U CN207670135U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88532.4U CN207670135U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0135U true CN207670135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7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88532.4U Active CN207670135U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01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175A (zh) * 2019-04-01 2019-07-19 新发展(长春)汽车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气动腰托用泵阀一体机
CN110848195A (zh) * 2019-11-22 2020-02-28 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阀岛用集成板式电磁阀结构
CN114953881A (zh) * 2022-05-31 2022-08-30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芯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175A (zh) * 2019-04-01 2019-07-19 新发展(长春)汽车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气动腰托用泵阀一体机
CN110030175B (zh) * 2019-04-01 2024-04-12 新发展(长春)汽车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气动腰托用泵阀一体机
CN110848195A (zh) * 2019-11-22 2020-02-28 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阀岛用集成板式电磁阀结构
CN110848195B (zh) * 2019-11-22 2021-11-09 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阀岛用集成板式电磁阀结构
CN114953881A (zh) * 2022-05-31 2022-08-30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0135U (zh)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五联阀
CN106276806B (zh) 一种化学制氧装置
CN106458179A (zh) 用于车辆液压制动设备的防滑调节系统的液压总成的液压块
CN105564402B (zh) 机车制动列车管智能控制模块
CN106080650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气制动控制单元
CN109883724A (zh) 一种ebs双通道桥模块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A2678228C (en) Manifold assembly
CN203359291U (zh) 一种用于双层罐的渗漏监测装置
CN106304830B (zh) 一种贴装头汇流结构以及智能贴片机
CN109186883A (zh)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气密检测系统和方法
CN205674808U (zh)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四联阀
CN205278454U (zh) 制氧机氧气收集组合阀板
CN102706713B (zh) 岩石液体饱和装置
CN208966745U (zh) 多联阀
CN20574502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液压制动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4161029U (zh) 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高度集成的八联阀
CN106992306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组合阀
CN206818572U (zh) 用于测量岩石渗透率的渗透仪
CN208313540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6507776B (zh) 充氮封存包装系统
CN210139755U (zh) 一种车辆电控空气悬架用一联阀
CN210400757U (zh) 全自动的密封测试与充氮一体机
CN109083882A (zh) 多联阀
CN207916494U (zh) 一种一进二出空气分配单元
CN206420808U (zh) 一种电缆漆皮破损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 and 102, floor 1, D1, Zone D, Qingdao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No. 17, Song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266000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OFUMING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9 Shandong Qingdao high tech Zone, No. 17, No. 1, 101, 102, D1 building, D area, Qingdao N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Konghui Intelligent Suspension Syste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0

Address after: Room 501, unit 2, building 9, No.21, Nanchang Road, Sif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Guangshi

Address before: 101 and 102, floor 1, D1, Zone D, Qingdao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No. 17, Song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266000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OFUMING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No.2-13, Tianrun Road, Wend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ru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unit 2, building 9, No.21, Nanchang Road, Sif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Gua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