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9546U -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9546U
CN207579546U CN201721464049.8U CN201721464049U CN207579546U CN 207579546 U CN207579546 U CN 207579546U CN 201721464049 U CN201721464049 U CN 201721464049U CN 207579546 U CN207579546 U CN 207579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vention girders
collision prevention
collision
support column
suppor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40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i Feng 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i Feng 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i Feng 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filed Critical Huangshi Feng 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Priority to CN2017214640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9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9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95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为Y形结构梁,所述防撞梁两端均通过支撑柱与内板连接,所述支撑柱两端分别与防撞梁和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内板内部与支撑柱对应位置设置A柱和B柱,所述A柱和B柱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防撞梁内部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为弧形杆,且Y形结构的防撞梁交汇点处与支撑杆之间加装吸能块,本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采用Y形防撞梁和支撑杆配合使用,改变碰撞力的作用方向,有效减少内板变形的可能性,对车内成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保护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汽车给人们出行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与日俱增。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所在的比例约为20%到30%,相对于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的致死致残概率要高得多,因此为了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汽车侧门的防护至关重要。传统的保护措施是在汽车车门内部设置高强度的防撞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减少车门变形程度,从而保护乘员的安全,然而传统的防撞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碰撞时的防撞杆受到较为集中的碰撞力,容易发生变形;防撞杆与车门之间没有缓冲吸能装置,经过防撞杆削弱后的碰撞能量会直接传递到车门,使车门内板发生变形,造成车内人员受伤;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采用Y形防撞梁和支撑杆配合使用,改变碰撞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为Y形结构梁,所述防撞梁两端均通过支撑柱与内板连接,所述支撑柱两端分别与防撞梁和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内板内部与支撑柱对应位置设置A柱和B柱,所述A柱和B柱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防撞梁内部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为弧形杆,且Y形结构的防撞梁交汇点处与支撑杆之间加装吸能块,所述吸能块两端分别与防撞梁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外部设置外板,所述防撞梁与外板之间填充防震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块内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板上端设置气囊爆炸装置,所述气囊爆炸装置的输入端与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柱表面均匀开设溃缩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梁为槽型钢焊接,且槽型钢的开口向内,所述支撑杆内部为中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采用Y形防撞梁,对多个来自外部的碰撞力具有较好的保护碰撞面,而且在防撞梁内部设置弧形支撑杆,将碰撞力向两侧分散,减少内板变形的可能,而且支撑柱表面开设溃缩槽,通过支撑柱的溃缩变形,进行大部分能量的吸收,减少防撞梁和支撑杆的形变量,有效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而且加入吸能块和防震胶,能够对一些微小的碰撞能量进行吸收,而且吸能块内部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并在内板上端设置气囊爆炸装置,在车载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下,采取主动防御的方式,降低碰撞对车内乘客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中:1外板、2气囊爆炸装置、3内板、4A柱、5B柱、6防撞梁、7支撑柱、8吸能块、9支撑杆、10防震胶、11溃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梁6,防撞梁6为Y形结构梁,对来自多个方向的碰撞力均能有效防护,防撞梁6两端均通过支撑柱7与内板3连接,支撑柱7两端分别与防撞梁6和内板3固定连接,内板3内部与支撑柱7对应位置设置A柱4和B柱5,A柱4和B柱5分别与车身连接,将碰撞力通过A柱4和B柱5传递至车身,减少车门的变形量,防撞梁6内部设置支撑杆9,支撑杆9两端与支撑柱7固定连接,支撑杆9为弧形杆,将横向的碰撞力沿纵向分解,减少内板3的形变量,且Y形结构的防撞梁6交汇点处与支撑杆8之间加装吸能块8,吸能块8两端分别与防撞梁6和支撑杆9固定连接,防撞梁6外部设置外板1,防撞梁6与外板1之间填充防震胶10,吸能块8内部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内板3上端设置气囊爆炸装置2,气囊爆炸装置2的输入端与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采用主动安全保护技术,降低成员受伤的可能性,支撑柱7为中空结构,有助于对车辆进行轻量化设计,且支撑柱7表面均匀开设溃缩槽11,通过支撑柱7溃缩吸能的方式,减少能量的传递,防撞梁6为槽型钢焊接,且槽型钢的开口向内,防止防撞梁6向内折弯后产生尖角,避免内板3被刺破,支撑杆9内部为中空结构,降低车身重量,有助于改善车辆性能。
在使用时:当发生轻微碰撞,防震胶10和吸能块8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当发生严重碰撞时,碰撞力首先通过防撞梁6传递至支撑柱7,支撑柱7发生溃缩,吸收大部分能量,若残余能量仍然较大,则防撞梁6向内发生形变,能量沿吸能块8向支撑杆9传递,支撑杆9将能量向两侧分散,减少内板3变形的可能,同时压力传感器将碰撞信号传输到车载安全保护系统,控制气囊爆炸装置2工作,弹出安全气囊,对乘客进行有效的主动保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Y形防撞梁6,对多个来自外部的碰撞力具有较好的保护碰撞面,而且在防撞梁6内部设置弧形的支撑杆9,将碰撞力向两侧分散,减少内板3变形的可能,而且支撑柱7表面开设溃缩槽11,通过支撑柱7的溃缩变形,进行大部分能量的吸收,减少防撞梁6和支撑杆9的形变量,有效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而且加入吸能块8和防震胶10,能够对一些微小的碰撞能量进行吸收,而且吸能块8内部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并在内板3上端设置气囊爆炸装置2,在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作用下,采取主动防御的方式,降低碰撞对车内乘客的损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防撞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6)为Y形结构梁,所述防撞梁(6)两端均通过支撑柱(7)与内板(3)连接,所述支撑柱(7)两端分别与防撞梁(6)和内板(3)固定连接,所述内板(3)内部与支撑柱(7)对应位置设置A柱(4)和B柱(5),所述A柱(4)和B柱(5)分别与车身连接,所述防撞梁(6)内部设置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两端与支撑柱(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为弧形杆,且Y形结构的防撞梁(6)交汇点处与支撑杆(9)之间加装吸能块(8),所述吸能块(8)两端分别与防撞梁(6)和支撑杆(9)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6)外部设置外板(1),所述防撞梁(6)与外板(1)之间填充防震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8)内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3)上端设置气囊爆炸装置(2),所述气囊爆炸装置(2)的输入端与车载安全保护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柱(7)表面均匀开设溃缩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6)为槽型钢焊接,且槽型钢的开口向内,所述支撑杆(9)内部为中空结构。
CN201721464049.8U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79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4049.8U CN207579546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4049.8U CN207579546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9546U true CN207579546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3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404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79546U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95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5640A (zh) * 2018-07-24 2018-12-18 江苏大学 一种单导轨绳轮式玻璃升降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5640A (zh) * 2018-07-24 2018-12-18 江苏大学 一种单导轨绳轮式玻璃升降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72589A1 (en) Crash attenuation system
CN105730386A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6141484U (zh) 一种铝合金保险杠防撞梁
CN104786969B (zh)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CN10767267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防护高效吸能岛结构
CN207579546U (zh)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CN206394590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以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缓冲装置
CN205801256U (zh) 车辆侧围门槛梁和车身框架及车辆
CN209719505U (zh)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CN206954313U (zh) 一种汽车的前纵梁结构
CN106347264A (zh) 一种四轮车正面防撞结构
CN106740621A (zh) 一种汽车吸能装置
CN20291168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CN209921427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后端的连接件结构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107650643A (zh) 一种汽车侧门防撞保护装置
CN205468916U (zh)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CN206537116U (zh) 一种带有吸能器的车门防撞杆
CN209888930U (zh) 前纵梁加强板结构
CN206781867U (zh) 汽车车架
CN20751050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防护高效吸能岛结构
CN207389326U (zh) 轮罩上边梁组件以及车辆
CN205468935U (zh) 前保泡沫结构和汽车
CN206537117U (zh) 一种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车门防撞杆
CN107985235A (zh) 一种缓冲吸能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