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8872U -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8872U
CN207578872U CN201721421818.6U CN201721421818U CN207578872U CN 207578872 U CN207578872 U CN 207578872U CN 201721421818 U CN201721421818 U CN 201721421818U CN 207578872 U CN207578872 U CN 207578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ylinder
cavity
shaft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18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国
黄善辉
周志恒
彭程捷
王云玉
符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Compon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mpon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18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8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8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8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设有工装支架以及支承在工装支架上的上模腔、下模腔和模腔开合机构;模腔开合机构设有模具上支架、立柱、模具下支架、开模气缸和合模气缸;工装支架可以为摇模支架。模腔开合机构能实现上模腔相对于下模腔的大角度倾斜翻转,便于将模内转印材料喷涂在上、下模腔内以及将发泡材料浇注在上、下模腔内,适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实施要求。摇模支架能驱动上模腔、下模腔和模腔开合机构组成的整体进行多个角度的翻转并在悬停相应角度,且最大翻转角度可达90°,使得发泡材料利用其粘度和流动性可以在悬停至各个角度时填充满上模腔和下模腔所组成模具的内腔,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背景技术
与现有的翼子板泡沫生产以PU薄膜包覆的方式不同,泡沫模内转印生产是通过先在上、下模腔喷涂模内转印材料,使之在发生聚氨酯反应的泡沫表面能形成结实的、摩擦系数低的、断裂伸长率极好的产品表层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要求模具上模腔能实现角度翻转、整体模架实现多角度翻转及悬停,以实现最优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设有工装支架以及支承在所述工装支架上的上模腔、下模腔和模腔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开合机构设有模具上支架、立柱、模具下支架、开模气缸和合模气缸;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模具下支架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模具上支架的后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位于所述模具上支架与模具下支架之间,且所述上模腔与模具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模腔安装在所述模具下支架的顶面;所述开模气缸的主体与所述模具下支架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平行,所述开模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模具上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合模气缸固定在所述模具下支架的后方,所述合模气缸的伸缩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模具上支架绕所述第一转轴向后翻转后能够坐落在所述合模气缸的伸缩杆上。
为了便于调整上模腔的安装位置,所述上模腔与模具上支架的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模具上支架设有滑槽,所述上模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栓,该螺栓穿过所述滑槽并通过固定螺母和调节螺母锁紧在所述模具上支架上。
为了便于下模腔的使用,所述下模腔与模具下支架的安装方式为:所述下模腔的顶面具有能够与其相分离的滑块,所述模具下支架的顶面固定有平衡块、滑块气缸和滑块导向柱,所述下模腔坐落在所述平衡块上并固定,使得所述滑块导向柱穿过所述下模腔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下模腔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滑块导向柱相平行。
在合模气缸的伸缩杆伸缩长度不足的情况下,所述合模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连接块连接限位块。
为了使浇注到上、下模腔内的发泡材料能够填充满模具,所述工装支架为摇模支架,该摇模支架能够驱动所述上模腔、下模腔和模腔开合机构整体翻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摇模支架设有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一翻转驱动机构由模具固定基座、翻转支架、第一摇模气缸、支腿和复位气缸组成;所述模具下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固定基座的顶面,所述翻转支架的顶面设有支柱,所述第一摇模气缸的主体与所述翻转支架的后部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模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模具固定基座的后部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模具固定基座在所述第一摇模气缸的伸缩杆未伸出时坐落在所述翻转支架的支柱上;所述翻转支架能够坐落在基础面上,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所述模具固定基座的中部通过第五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支腿在所述翻转支架坐落在所述基础面时坐落在所述基础面上,并且,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相平行;所述复位气缸的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支架的后部,且在所述第一摇模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时,所述复位气缸的伸缩杆伸出后能够作用在所述模具固定基座的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摇模支架还设有第二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二翻转驱动机构由支脚、气缸固定架和第二摇模气缸组成,所述支脚和气缸固定架均固定在所述基础面上,且所述支脚与所述翻转支架的前部通过第六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支架坐落在所述基础面上时,所述气缸固定架位于所述翻转支架的后部的侧方位置;所述第二摇模气缸的主体与所述气缸固定架通过第七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模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支腿通过第八转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六转轴、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相平行。
为了确保上模腔与下模腔能够可靠的闭合,所述的摇模工装还设有锁模机构,该锁模机构由锁模支架和锁模气缸组成;所述模具固定基座的前部固定连接有锁模端板,且该锁模端板开有插孔,所述锁模支架的上部与所述模具上支架的前部通过第九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锁模支架的下部设有钩爪;所述锁模气缸的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上支架上,所述锁模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锁模支架通过第十转轴转动连接,且该第十转轴与所述第九转轴相平行,使得在所述上模腔与下模腔合模且所述锁模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时,所述锁模支架的钩爪插入所述锁模端板的插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模腔开合机构,能够实现上模腔相对于下模腔的大角度倾斜翻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能够便于将模内转印材料喷涂在上、下模腔内以及将发泡材料浇注在上、下模腔内,适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实施要求。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摇模支架,能够驱动上模腔、下模腔和模腔开合机构组成的整体进行多个角度的翻转并在悬停相应角度,且最大翻转角度可达90°,使得发泡材料利用其粘度和流动性可以在悬停至各个角度时填充满上模腔和下模腔所组成模具的内腔,更有利于产品成型工艺的优化,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锁模机构,能够确保上模腔与下模腔可靠的闭合,以提高产品的表面品质,减少成品后的处理工序。
第四,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缸为动力,既实用又环保,能耗低,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处于闭模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处于闭模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处于开模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处于90°翻转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处于70°翻转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设有工装支架以及支承在工装支架上的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为:模腔开合机构设有模具上支架1、立柱22、模具下支架14、开模气缸9和合模气缸24;立柱22的下端与模具下支架14的后部固定连接,立柱22的上端与模具上支架1的后部通过第一转轴30转动连接;上模腔8和下模腔11位于模具上支架 1与模具下支架14之间,且上模腔8与模具上支架1固定连接,下模腔11安装在模具下支架14的顶面;开模气缸9的主体与模具下支架14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31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30与第二转轴31相平行,开模气缸9的伸缩杆与模具上支架1的中部固定连接;合模气缸24固定在模具下支架14的后方,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朝上设置,且模具上支架1绕第一转轴30向后翻转后能够坐落在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上。
为了便于调整上模腔8的安装位置,上模腔8与模具上支架1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模具上支架1设有滑槽1a,上模腔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栓4,该螺栓4穿过滑槽1a并通过固定螺母3和调节螺母2锁紧在模具上支架1上。
为了便于下模腔11的使用,下模腔11与模具下支架14的安装方式可以为:下模腔11 的顶面具有能够与其相分离的滑块10,模具下支架14的顶面固定有平衡块5、滑块气缸12 和滑块导向柱13,下模腔11坐落在平衡块5上并固定,使得滑块导向柱13穿过下模腔11与滑块10滑动连接,滑块气缸12的伸缩杆穿过下模腔11与滑块10固定连接,且滑块气缸 12的伸缩杆与滑块导向柱13相平行。
在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伸缩长度不足的情况下,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可以通过连接块 25连接限位块23,以增加长度,确保在处于开模状态下,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伸出时能够作用于模具上支架1。
为了使浇注到上、下模腔内的发泡材料能够填充满模具,工装支架优选为摇模支架,该摇模支架能够驱动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整体翻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摇模支架设有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一翻转驱动机构由模具固定基座15、翻转支架18、第一摇模气缸17、支腿27和复位气缸6组成;模具下支架14固定连接在模具固定基座15的顶面,翻转支架18的顶面设有支柱181,第一摇模气缸17的主体与翻转支架18的后部通过第三转轴32转动连接,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与模具固定基座15的后部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且模具固定基座15在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未伸出时坐落在翻转支架18的支柱181上;翻转支架18能够坐落在基础面上,支腿27 的上端与模具固定基座15的中部通过第五转轴26转动连接,且支腿27在翻转支架18坐落在基础面时坐落在基础面上,并且,第三转轴32、第四转轴、第五转轴26相平行;复位气缸6的主体固定连接在翻转支架18的后部,且在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伸出时,复位气缸6的伸缩杆伸出后能够作用在模具固定基座15的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摇模支架还设有第二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二翻转驱动机构由支脚19、气缸固定架20和第二摇模气缸16组成,支脚19和气缸固定架20均固定在基础面上,且支脚19与翻转支架18的前部通过第六转轴29转动连接,在翻转支架18坐落在基础面上时,气缸固定架20位于翻转支架18的后部的侧方位置;第二摇模气缸16的主体与气缸固定架20通过第七转轴33转动连接,第二摇模气缸16的伸缩杆与支腿27通过第八转轴34转动连接,并且,第六转轴29、第七转轴33和第八转轴34相平行。
为了确保上模腔8与下模腔11能够可靠的闭合,摇模工装还设有锁模机构,该锁模机构由锁模支架7和锁模气缸21组成;模具固定基座15的前部固定连接有锁模端板35,且该锁模端板35开有插孔35a,锁模支架7的上部与模具上支架1的前部通过第九转轴28转动连接,锁模支架7的下部设有钩爪71;锁模气缸21的主体固定连接在模具上支架1上,锁模气缸21的伸缩杆与锁模支架7通过第十转轴36转动连接,且该第十转轴36与第九转轴28 相平行,使得在上模腔8与下模腔11合模且锁模气缸21的伸缩杆伸出时,锁模支架7的钩爪71插入锁模端板35的插孔35a中。
本实用新型的摇模工装的使用方式如下:
步骤一、参见图1至图4,在摇模工装的初始状态为闭模状态的情况下,先打开锁模支架7,再翻开上模腔8,摇模工装即切换到开模状态;
其中,打开锁模支架7的方法为:通过控制锁模气缸21断开气源,再使锁模支架7绕第九转轴28向后翻转,以使得锁模支架7的钩爪71从锁模端板35的插孔35a中拔出,即打开了锁模支架7;
翻开上模腔8的方法为:通过控制开模气缸9接通气源,令开模气缸9的伸缩杆伸出并作用于模具上支架1,使得模具上支架1和上模腔8一起绕第一转轴30向后翻转,同时带动开模气缸9绕第二转轴31向后转动,即翻开了上模腔8;
另外,在开模状态下,通过控制滑块气缸12接通气源,令滑块气缸12的伸缩杆伸出,即可带动滑块10沿滑块导向柱13向上滑动,实现滑块10与下模腔11的分离。
步骤二、参见图4,快速在上模腔8和下模腔11的内壁均匀喷涂模内转印材料;
步骤三、参见图4,先按一定比例高压混合POLY及ISO两种组份得到发泡材料,并快速浇注到下模腔1的模腔内,再将上模腔8重新闭合到下模腔11上并利用锁模支架7锁紧,摇模工装即重新切换到闭模状态;
其中,将上模腔8闭合到下模腔11上的方法为:通过控制开模气缸9与气源断开并控制合模气缸24接通气源,令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伸出并作用于模具上支架1,使得模具上支架1和上模腔8一起绕第一转轴30向前翻转,同时带动开模气缸9绕第二转轴31向前转动,即将上模腔8闭合到了下模腔11上;
利用锁模支架7锁紧上模腔8和下模腔11的方法为:通过将锁模支架7绕第九转轴28 向前翻转,以使得锁模支架7的钩爪71插入到锁模端板35的插孔35a中,再通过控制锁模气缸21接通气源,使得锁模气缸21的伸缩杆伸出后作用在锁模支架7上,将锁模支架7的钩爪71压紧在锁模端板35的插孔35a中,即实现了锁紧。
步骤四、参见图5,用第一翻转驱动机构驱动上模腔8和下模腔11组成的模具向前翻转 90°并悬停,保持水平状态,使得发泡材料成型并持续一定时间;
其中,驱动模具向前翻转90°并悬停的方法为:通过控制第一摇模气缸17接通气源,令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伸出并作用于模具固定基座15,使得模具固定基座15连同安装在其上的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一起绕第五转轴26向前翻转直至90°,即实现了模具向前翻转90°并悬停,此时摇模工装处于90°翻转状态。
步骤五、参见图6,用第二翻转驱动机构驱动上模腔8和下模腔11组成的模具向后翻转 20°并悬停,使得发泡材料成型并保持一定时间;
其中,模具向后翻转20°并悬停的方法为:在摇模工装处于90°翻转状态下,控制第一摇模气缸17断开气源,控制复位气缸6接通气源,控制第二摇模气缸16接通气源,令复位气缸6的伸缩杆伸出并作用于模具固定基座15的前部,使得模具固定基座15连同安装在其上的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一起绕第五转轴26向后翻转,直至向后翻转90°后,模具固定基座15重新坐落在翻转支架18的支柱181上,此时即可控制复位气缸6断开气源,在此过程中,第二摇模气缸16的伸缩杆伸出并通过支腿27作用于模具固定基座15的中部,使得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连同安装在其上的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一起绕第六转轴29向前翻转并最终悬停,此时摇模工装处于70°翻转状态。
步骤六、参见图1,利用第二翻转驱动机构,使得摇模工装即重新切换到闭模状态,使得发泡材料成型并保持一定时间;
其中,摇模工装由70°翻转状态切换到闭模状态的方法为:控制第二摇模气缸16断开气源,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连同安装在其上的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即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起绕第六转轴29向后翻转,以使摇模工装重新回到闭模状态。
步骤七、开模、取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例如:工装支架也可采用固定支架结构或者现有的摇模支架结构;上模腔8与模具上支架1也可采用其它固定连接方式;下模腔11与模具下支架14也可采用其它安装方式。

Claims (8)

1.一种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设有工装支架以及支承在所述工装支架上的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开合机构设有模具上支架(1)、立柱(22)、模具下支架(14)、开模气缸(9)和合模气缸(24);所述立柱(22)的下端与所述模具下支架(14)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2)的上端与所述模具上支架(1)的后部通过第一转轴(30)转动连接;所述上模腔(8)和下模腔(11)位于所述模具上支架(1)与模具下支架(14)之间,且所述上模腔(8)与模具上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腔(11)安装在所述模具下支架(14)的顶面;所述开模气缸(9)的主体与所述模具下支架(14)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31)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轴(30)与第二转轴(31)相平行,所述开模气缸(9)的伸缩杆与所述模具上支架(1)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合模气缸(24)固定在所述模具下支架(14)的后方,所述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朝上设置,且所述模具上支架(1)绕所述第一转轴(30)向后翻转后能够坐落在所述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8)与模具上支架(1)的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模具上支架(1)设有滑槽(1a),所述上模腔(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栓(4),该螺栓(4)穿过所述滑槽(1a)并通过固定螺母(3)和调节螺母(2)锁紧在所述模具上支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11)与模具下支架(14)的安装方式为:所述下模腔(11)的顶面具有能够与其相分离的滑块(10),所述模具下支架(14)的顶面固定有平衡块(5)、滑块气缸(12)和滑块导向柱(13),所述下模腔(11)坐落在所述平衡块(5)上并固定,使得所述滑块导向柱(13)穿过所述下模腔(11)与所述滑块(10)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气缸(12)的伸缩杆穿过所述下模腔(11)与所述滑块(10)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气缸(12)的伸缩杆与所述滑块导向柱(13)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气缸(24)的伸缩杆通过连接块(25)连接限位块(2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支架为摇模支架,该摇模支架能够驱动所述上模腔(8)、下模腔(11)和模腔开合机构整体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模支架设有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一翻转驱动机构由模具固定基座(15)、翻转支架(18)、第一摇模气缸(17)、支腿(27)和复位气缸(6)组成;所述模具下支架(14)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固定基座(15)的顶面,所述翻转支架(18)的顶面设有支柱(181),所述第一摇模气缸(17)的主体与所述翻转支架(18)的后部通过第三转轴(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与所述模具固定基座(15)的后部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模具固定基座(15)在所述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未伸出时坐落在所述翻转支架(18)的支柱(181)上;所述翻转支架(18)能够坐落在基础面上,所述支腿(27)的上端与所述模具固定基座(15)的中部通过第五转轴(26)转动连接,且所述支腿(27)在所述翻转支架(18)坐落在所述基础面时坐落在所述基础面上,并且,所述第三转轴(32)、第四转轴、第五转轴(26)相平行;所述复位气缸(6)的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支架(18)的后部,且在所述第一摇模气缸(17)的伸缩杆伸出时,所述复位气缸(6)的伸缩杆伸出后能够作用在所述模具固定基座(15)的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模支架还设有第二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二翻转驱动机构由支脚(19)、气缸固定架(20)和第二摇模气缸(16)组成,所述支脚(19)和气缸固定架(20)均固定在所述基础面上,且所述支脚(19)与所述翻转支架(18)的前部通过第六转轴(29)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支架(18)坐落在所述基础面上时,所述气缸固定架(20)位于所述翻转支架(18)的后部的侧方位置;所述第二摇模气缸(16)的主体与所述气缸固定架(20)通过第七转轴(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模气缸(16)的伸缩杆与所述支腿(27)通过第八转轴(34)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六转轴(29)、第七转轴(33)和第八转轴(34)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模工装还设有锁模机构,该锁模机构由锁模支架(7)和锁模气缸(21)组成;所述模具固定基座(15)的前部固定连接有锁模端板(35),且该锁模端板(35)开有插孔(35a),所述锁模支架(7)的上部与所述模具上支架(1)的前部通过第九转轴(28)转动连接,所述锁模支架(7)的下部设有钩爪(71);所述锁模气缸(21)的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上支架(1)上,所述锁模气缸(21)的伸缩杆与所述锁模支架(7)通过第十转轴(36)转动连接,且该第十转轴(36)与所述第九转轴(28)相平行,使得在所述上模腔(8)与下模腔(11)合模且所述锁模气缸(21)的伸缩杆伸出时,所述锁模支架(7)的钩爪(71)插入所述锁模端板(35)的插孔(35a)中。
CN201721421818.6U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Active CN207578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1818.6U CN207578872U (zh)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1818.6U CN207578872U (zh)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8872U true CN207578872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1818.6U Active CN207578872U (zh) 2017-10-30 2017-10-30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88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6256A (zh) * 2022-02-28 2022-05-27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fab组装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6256A (zh) * 2022-02-28 2022-05-27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fab组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7831A (zh) 一种用于装饰材料的可调节模具
CN108907096B (zh) 一种铝加工消失模铸造工艺
KR20150127137A (ko) 관절형 성형 조립체 및 그 사용 방법
CN207578872U (zh) 用于泡沫模内转印生产工艺的摇模工装
CN106217739A (zh) 一种遮阳板pu本体的自动成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4775B (zh) 预制楼梯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模具
CN104057571B (zh) 环形发泡生产线自动模架
CN108656482A (zh) 注塑模具脱模结构
CN104526952A (zh) 用于生产汽车方向盘的聚氨酯发泡模架
CN201712115U (zh) 汽车内饰件发泡模架
CN101422941B (zh) 聚氨酯发泡平台
WO2005089983A1 (ja) 鋳枠無し上・下鋳型の造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947831A (zh) 一种聚氨脂模塑闭模灌注立式发泡自动模架
CN201800179U (zh) 聚氨脂模塑闭模灌注立式发泡自动模架
CN106003549A (zh) 一种多功能型件加工装置
CN207747314U (zh) 一种立式注塑机
CN109262978A (zh) 一种高效环保型注塑模具
CN110549467B (zh) 一种泥塑打印机用辅助下料装置
CN204171272U (zh) 用于轨道式浇铸机的沙土循环装置
CN207495897U (zh) 一种可调节倾斜角度的发泡用模架
CN206796113U (zh) 一种制得500mm高的台振砌块成型机
CN205800161U (zh) 一种用于真空吸覆成型设备的模台自动翻转装置
CN211307154U (zh) 一种双密度实心轮胎注射成型生产设备
CN207840105U (zh) 一种可倾斜式浇注机
CN104149294A (zh) 侧抽顶出装置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