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5964U -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 Google Patents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75964U
CN207575964U CN201721461323.6U CN201721461323U CN207575964U CN 207575964 U CN207575964 U CN 207575964U CN 201721461323 U CN201721461323 U CN 201721461323U CN 207575964 U CN207575964 U CN 207575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chamber
steam
demister
fo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13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增
王明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mel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mel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mel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mel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613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75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75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75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该除雾器包括除雾室及设于除雾室内的至少两个隔板,所述除雾室的底部设有蒸汽入口,所述除雾室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接近L型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靠近所述蒸汽出口处连接;分离室包括循环室及连通上述循环室的所述除雾器。本实用新型所述除雾器,除雾效果较好,且除雾段的高度比传统除雾设备高度低很多,除雾器安装在分离室中,使得分离室高度较低,便于运输和安装。

Description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结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背景技术
强制循环分离室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行业,包括水相或有机相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特别适合于废水浓缩、中药浓缩中的常压或真空条件下的蒸发浓缩、结晶。通过PLC、DCS、组态等形式来控制系统温度、压力马达转速,保持系统蒸发平衡。
传统分离室一般是由循环管进水口、直筒段、除雾系统组成,循环液经加热后,从循环管进水口喷洒而出,过热的循环液进入低压容器,发生闪蒸,产生蒸汽,闪蒸后的二次蒸汽往上通过足够的分离高度后,减少大颗粒水雾夹带,再通过除雾系统,实现连续蒸发除雾的过程。
传统分离室,其除雾系统的设计方式需要足够的分离高度再通过除雾系统,才能达到除雾的效果,所以除雾系统安装高度比较高,使得分离室的整体高度也比较高,给交通运输和现场安装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其除雾效果较好,且除雾段的高度比传统除雾设备高度低很多,便于运输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离室。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雾器,包括除雾室及设于所述除雾室内的至少两个隔板,所述除雾室的底部设有蒸汽入口,所述除雾室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接近L型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靠近所述蒸汽出口处连接;所述除雾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蒸汽出口相连通。
上述的除雾器,内部设置隔板,使得蒸汽通过隔板进行折返,以此来达到足够的除雾行程,但是设备高度却大大减小,这样在提高除雾效果的同时,整体的除雾器高度也比传统的除雾器小,更加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板体、垂直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倾斜板,所述第二隔板为直板;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除雾室远离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流道。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雾室内靠近所述蒸汽出口设有除雾网。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雾网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除雾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雾器还包括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之间均具有间隙,以将所述第三流道分隔为第三一流道及第三二流道。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隔板呈直板设置。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隔板呈L型设置。
本发明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室,其包括循环室及连通所述循环室的除雾器,所述循环室的侧面设有循环进水口,所述除雾器包括除雾室及设于所述除雾室内的至少两个隔板,所述除雾室的底部设有蒸汽入口,所述除雾室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接近L型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靠近所述蒸汽出口处连接;所述除雾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循环室的顶部与所述除雾室的蒸汽入口连通。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室的顶部呈开口设置,所述除雾室的底部呈开口设置以形成所述蒸汽入口,所述循环室的侧壁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连接。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室的侧壁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一体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分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分离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分离室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离室100,用于水相或有机相溶液的蒸发、结晶。
请参照图1,该分离室100包括循环室10及连通该循环室10的除雾器20,循环室10的侧面设有循环进水口12,循环室10的顶部与除雾器20连通。循环液经加热后,由外部从循环进水口12喷洒而出,过热的循环液进入分离室100,发生闪蒸,产生蒸汽,闪蒸后的二次蒸汽往上通过足够的分离高度后,减少大颗粒水雾夹带,再通过除雾室20,实现连续蒸发除雾的过程。
具体地,循环室10的顶部具有循环室出口13,除雾器20的底部设有蒸汽入口21,循环室出口13与蒸汽入口21连通,由此,过热的循环液由循环室出口12进入除雾器20。
本实施例中,循环室10的顶部呈开口设置,形成上述的循环室出口13。除雾器20的底部呈开口设置以形成上述的蒸汽入口24,循环室10的侧壁与除雾器20的侧壁连接。具体地,循环室10的侧壁与除雾器20的侧壁一体设置,即循环室10与除雾器20为一体成型。
除雾器20包括除雾室21及设于除雾室21内的至少两个隔板,除雾室21 的底部设有蒸汽入口24,用于蒸汽进入除雾室21,除雾室21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25,用于排出蒸汽。
请参照图1与图3,隔板包括第一隔板22及第二隔板23,第一隔板22接近L型设置,第一隔板22的一端与除雾室21的内壁连接,第一隔板22的另一端靠近除雾室21的顶部设置并与除雾室21的顶部具有间隙,第二隔板23的一端靠近第一隔板22设置并与第一隔板22具有间隙,第二隔板23的另一端与除雾室21的顶部靠近蒸汽出口25处连接,除雾室21的底部与第一隔板22之间形成第一流道26,第一隔板22与除雾室21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7,第二流道27与第一流道26相连通,第一隔板22与第二隔板23之间形成第三流道 28,第三流道28与蒸汽出口25相连通。这样,过热蒸汽由蒸汽入口24进入除雾室21,经过第一流道26流入第二流道27,再由第二流道27折返至第三流道 28,再由第三流道28流入蒸汽出口25,由此流出,达到除雾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隔板22包括第一板体221、垂直第一板体221的第二板体222 及连接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的倾斜板223;第二隔板23为直板;第一板体221的一端与除雾室21靠近蒸汽出口25的侧壁连接,第二板体222与除雾室21远离蒸汽出口25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27,第二板体222与第二隔板23之间形成第三流道28。这样,蒸汽从第一流道26经过倾斜板223的下方更易流入第二流道27。
请参照图2,可以理解地,该除雾器20还可包括更多的隔板。例如该除雾器20还包括第三隔板30,第三隔板30设于第一隔板22与第二隔板23之间,第三隔板30与除雾室21的顶部、第一隔板22及第二隔板23之间均具有间隙,以将第三流道28分隔为第三一流道281及第三二流道282,这样,蒸汽由第二流道27分别折返至第三一流道281与第三二流道282,或在第三一流道281与第三二流道282折返数次,再流入蒸汽出口25,由此流出,由于除雾行程更长,能够达到更好的除雾效果。
当然,上述的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和第三隔板30均可以以其他形状及安装方式设置,只要能够实现蒸汽折返流出即可,不限于上述的安装方式。
其中的第三隔板30可呈直板或L型设置,均可实现折返除雾的目的。第三隔板30的两侧可以与除雾室21的内壁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安装方式。
请参照图1与图2,进一步地,除雾室21内靠近蒸汽出口25还设有除雾网 40。除雾网40可提升除雾的效果。该除雾网40可以由PP、金属等材料制成,可耐酸碱腐蚀。蒸汽经过除雾网40,可实现气液分离、气水分离及油气分离。具体是:夹带在气相中的细小液体雾滴,经过除雾网的丝网时,雾滴碰到除雾丝网上,被粘附或吸附下来,经过反复多次吸附雾滴,极小的雾滴附聚、聚结成为大的液滴,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编织丝网丝与丝的交叉点向下运动,同时继续吸附气体中夹带的雾滴,长大的雾滴流到除雾网的底部,以靠液滴自身的重力跌落下来,实际上,在吸收过程中,由于整个除雾网的内部充满了吸附下来的雾滴,增强了单独金属或工程塑料丝的吸附能力,使得正常工作时,除雾网的除雾率大幅度提高,能够将极小的雾滴有效地吸附与脱出下来。
其中一实施例中,除雾网40的一端与除雾室21靠近蒸汽出口25的侧壁连接,除雾网40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23连接,以此实现除雾网40的安装。
上述的除雾器20,内部设置隔板,使得蒸汽通过隔板进行折返,以此来达到足够的除雾行程,但是设备高度却大大减小,这样在提高除雾效果的同时,整体的除雾器高度也比传统的除雾器小,更加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上述的分离室100安装了上述的除雾器20后,其设备高度也大大减小。
可以理解地,该除雾器20内的隔板还可采用其他的分隔方式,例如:隔板横向设置,分隔成横向的几个流道,最后的流道与蒸汽出口25连通,也可以达到减小设备高度的效果。其中的隔板可以是呈L型设置,也可以是呈直板设置,隔板横向放置时,最好是呈直板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室及设于所述除雾室内的至少两个隔板;所述除雾室的底部设有蒸汽入口,所述除雾室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靠近所述蒸汽出口处连接;所述除雾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蒸汽出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板体、垂直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及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倾斜板,所述第二隔板为直板;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除雾室远离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室内靠近所述蒸汽出口设有除雾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网的一端与所述除雾室靠近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除雾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还包括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除雾室的顶部、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之间均具有间隙,以将所述第三流道分隔为第三一流道及第三二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呈直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呈L型设置。
8.一种分离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室及连通所述循环室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雾器,所述循环室的侧面设有循环进水口,所述循环室的顶部与所述除雾室的蒸汽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室的顶部呈开口设置,所述除雾室的底部呈开口设置以形成所述蒸汽入口,所述循环室的侧壁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室的侧壁与所述除雾室的侧壁一体设置。
CN201721461323.6U 2017-11-03 2017-11-03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Active CN207575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1323.6U CN207575964U (zh) 2017-11-03 2017-11-03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1323.6U CN207575964U (zh) 2017-11-03 2017-11-03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75964U true CN207575964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3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1323.6U Active CN207575964U (zh) 2017-11-03 2017-11-03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75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9018A (zh) * 2020-12-07 2021-05-07 广东闻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9018A (zh) * 2020-12-07 2021-05-07 广东闻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1553B (zh) 一种多级复合型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07575964U (zh)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CN206325371U (zh) 一种二苯甲酮生产制备用氯化氢吸收装置
CN201684488U (zh) 高效油泥水分离与连续流过滤一体化净化水装置
CN209696478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210065690U (zh) 一种天然气除湿装置
CN103432760A (zh) 一种闪蒸罐
CN106422626A (zh) 一种多级高效烟气处理装置
CN207805082U (zh) 一种高效降膜蒸发器设备
CN207928867U (zh) 分离室、除雾室及其除雾机构
CN108815874A (zh) 一种精馏釜自流装置
CN103435213A (zh) 天然气废水用三相流分离装置
CN203558942U (zh) 天然气废水用三相流分离装置
CN207254051U (zh) 一种熔硫尾气处理系统
CN209378472U (zh) 聚合氯化铝喷雾干燥系统的酸雾吸收装置
CN207605383U (zh) 具有一体式气液分离结构的mvr蒸发器结构
CN208982032U (zh) 油井密闭储油装置
CN207287065U (zh) 一种降膜吸收器
CN205796568U (zh) 一种浓缩蒸发分离器
JP2009189959A (ja) 浄水装置
CN205323531U (zh) 一种集装箱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04790160B (zh) 一种拉幅定型机用循环装置
CN209286985U (zh) 外冷却过滤型废气吸收装置
CN203021522U (zh) 沼气气液分离装置
CN203494189U (zh) 一种闪蒸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