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7065U - 一种降膜吸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膜吸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7065U
CN207287065U CN201720979476.3U CN201720979476U CN207287065U CN 207287065 U CN207287065 U CN 207287065U CN 201720979476 U CN201720979476 U CN 201720979476U CN 207287065 U CN207287065 U CN 207287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bsorption
partition
tubulation
fill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794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ngha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ngha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ngha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ngha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794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7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7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70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膜吸收器,具体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筒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液体分布段、吸收冷却段和气液分离段,液体分布段和吸收冷却段相接处设有第一隔板,吸收冷却段和气液分离段相接处设有第二隔板,吸收冷却段内设有若干吸收列管,吸收列管两端穿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吸收列管上设有分液管,分液管包括套设在吸收列管上的漏斗管、设置在漏斗管内的圆形挡板和若干固定丝,圆形挡板通过固定丝固定在漏斗管咀部上端的横截面处,漏斗管的外部套有固定环,吸收列管通过固定环和漏斗管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效果好,吸收液的成膜性和吸收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降膜吸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降膜吸收器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壁下降形成薄膜并与气体进行逆流或并流接触的一种吸收反应器。目前的降膜吸收器存在液面不均匀的问题,影响吸收效率,冷却效果不好。
专利降膜吸收器(公开号CN203540299U),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筒体,筒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料段、成膜吸收段、分离段、上料段上设有液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分离段上设有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吸收管上部开口处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液体进口的高度,从而使得液体在进入所述上料段后,先在所述上料段内部形成液面,然后所述液体通过导流管的作用流入所述吸收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导流管,使得液面的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吸收效率高的优点,但该实用新型液体流下的速度较慢,浪费时间,且未考虑吸收列管的冷却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冷却效果好,吸收液的成膜性和吸收效果好的降膜吸收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降膜吸收器存在液面不均匀影响吸收效率,以及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膜吸收器,具有冷却效果好,吸收液的成膜性和吸收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液体分布段、吸收冷却段和气液分离段,所述液体分布段设有吸收液入口和气体入口,所述吸收冷却段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吸收冷却段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气液分离段上部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液分离段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液体分布段和所述吸收冷却段相接处设有第一隔板,所述吸收冷却段和所述气液分离段相接处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所述吸收冷却段内设有若干吸收列管,所述吸收列管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吸收列管上设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包括套设在所述吸收列管上的漏斗管、设置在所述漏斗管内的圆形挡板和若干固定丝,所述圆形挡板通过所述固定丝固定在所述漏斗管咀部上端的横截面处,所述漏斗管的外部套有固定环,所述吸收列管通过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漏斗管固定相连。
所述分液管的设置可使吸收液从所述漏斗管和所述圆形挡板的间隙流入所述吸收列管,使成膜性更好,利于吸收气体,使吸收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漏斗管和所述吸收列管的中轴线重合,使成膜更均匀。
优选的,所述漏斗管咀部的内径和所述吸收列管的外径相等,使所述漏斗管可套在所述吸收列管上。
优选的,所述圆形挡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吸收列管的内径,使吸收液可从所述漏斗管和所述圆形挡板的间隙流入所述吸收列管,沿所述吸收列管内壁向下,成膜均匀。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固定在所述液体分布段内壁上,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漏斗管的下方,所述漏斗管底部和所述第三隔板相接触。所述第三隔板的设置可以遮挡所述漏斗管,防止所述漏斗管下滑。
优选的,所述吸收冷却段内还设有两端开口倒圆台形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吸收列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折流板和所述筒体中轴线重合。所述折流板的设置可以使延长冷却水在所述吸收冷却段内的流动路线,比现有的平面折流板冷却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所述吸收冷却段外壁上周向上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吸收冷却段外壁上,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分液管的设置可使吸收液从漏斗管和圆形挡板的间隙流入吸收列管,使成膜性更好,利于吸收气体,使吸收效果更好。
2、折流板的设置可以使延长冷却水在吸收冷却段内的流动路线,比现有的平面折流板冷却效果更好。
3、加强筋固定在吸收冷却段外壁上,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固定。
4、第三隔板的设置可以遮挡漏斗管,防止漏斗管下滑。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液管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流板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筒体;2、液体分布段;3、吸收冷却段;4、气液分离段;5、吸收液入口;6、气体入口;7、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进口;9、吸收列管;10、气体出口;11、出料口;12、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分液管;141、漏斗管;142、圆形挡板;143、固定丝;144、固定环;15、加强筋;16、折流板;161、通孔;17、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筒体1,筒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液体分布段2、吸收冷却段3和气液分离段4,液体分布段2设有吸收液入口5和气体入口6,吸收冷却段3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7,吸收冷却段3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8,气液分离段4上部设有气体出口10,气液分离段4底部设有出料口11,液体分布段2和吸收冷却段3相接处设有第一隔板12,吸收冷却段3和气液分离段4相接处设有第二隔板13,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3均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吸收冷却段3内设有若干吸收列管9,吸收列管9两端穿过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3,吸收列管9上设有分液管14,分液管14包括套设在吸收列管9上的漏斗管141、设置在漏斗管141内的圆形挡板142和若干固定丝143,圆形挡板142通过固定丝143固定在漏斗管141咀部上端的横截面处,漏斗管141的外部套有固定环144,吸收列管9通过固定环144和漏斗管141固定相连。分液管14的设置可使吸收液从漏斗管141和圆形挡板142的间隙流入吸收列管9,使成膜性更好,利于吸收气体,使吸收效果更好。
具体的,漏斗管141和吸收列管9的中轴线重合,使成膜更均匀;漏斗管141咀部的内径和吸收列管9的外径相等,使漏斗管141可套在吸收列管9上;圆形挡板142的直径小于吸收列管9的内径,使吸收液可从漏斗管141和圆形挡板142的间隙流入吸收列管9,沿吸收列管9内壁向下,成膜均匀。
具体的,第一隔板12上方设有与第一隔板12平行的第三隔板17,第三隔板17固定在液体分布段2内壁上,第三隔板17位于漏斗管141的下方,漏斗管141底部和第三隔板17相接触。第三隔板17的设置可以遮挡漏斗管141,防止漏斗管141下滑。
具体的,吸收冷却段3内还设有两端开口倒圆台形的折流板16,折流板16上设有若干通孔161,吸收列管9穿过通孔161,折流板16和筒体1中轴线重合。折流板16的设置可以使延长冷却水在吸收冷却段3内的流动路线,比现有的平面折流板冷却效果更好。
具体的,筒体1的吸收冷却段3外壁上周向上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5,加强筋15固定在吸收冷却段3外壁上,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真空负压条件下,吸收液从吸收液入口5进入,气体从气体入口6进入,吸收液从分液管14进入吸收列管9内,在吸收列管9内成液膜流下,吸收液和气体在吸收列管9内充分接触吸收,吸收完成后进入气液分离段4,少量的气体从气体出口10排出进入下一个吸收设备,吸收液从出料口11排出,在吸收过程中,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8进入,从冷却水出口7排出,带走吸收列管9外壁上的热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法兰盘连接的液体分布段、吸收冷却段和气液分离段,所述液体分布段设有吸收液入口和气体入口,所述吸收冷却段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吸收冷却段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气液分离段上部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液分离段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液体分布段和所述吸收冷却段相接处设有第一隔板,所述吸收冷却段和所述气液分离段相接处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固定在所述筒体内壁上,所述吸收冷却段内设有若干吸收列管,所述吸收列管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列管上设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包括套设在所述吸收列管上的漏斗管、设置在所述漏斗管内的圆形挡板和若干固定丝,所述圆形挡板通过所述固定丝固定在所述漏斗管咀部上端的横截面处,所述漏斗管的外部套有固定环,所述吸收列管通过所述固定环和所述漏斗管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管和所述吸收列管的中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管咀部的内径和所述吸收列管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挡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吸收列管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固定在所述液体分布段内壁上,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漏斗管的下方,所述漏斗管底部和所述第三隔板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冷却段内还设有两端开口倒圆台形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吸收列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折流板和所述筒体中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所述吸收冷却段外壁上周向上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吸收冷却段外壁上。
CN201720979476.3U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降膜吸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87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9476.3U CN207287065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降膜吸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9476.3U CN207287065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降膜吸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7065U true CN207287065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794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87065U (zh) 2017-08-08 2017-08-08 一种降膜吸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70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373A (zh) * 2019-06-03 2019-08-30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硫化物气体的工业净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373A (zh) * 2019-06-03 2019-08-30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硫化物气体的工业净化系统
CN110180373B (zh) * 2019-06-03 2023-11-17 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硫化物气体的工业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4258B (zh) 一种排液型气液分离器
CN106268320B (zh) 有机胺脱硫工艺脱硫剂回收装置及脱硫剂回收利用方法
CN207287065U (zh) 一种降膜吸收器
CN105413317B (zh) 应用于精馏塔的液雾除沫器
CN206325371U (zh) 一种二苯甲酮生产制备用氯化氢吸收装置
CN205903994U (zh) 旋流分离器
CN205115411U (zh) 天然气二级气液分离器
CN206853171U (zh) 冷凝分离器
CN201244382Y (zh) 高效除沫分离器
CN206955976U (zh) 一种逆流式气液分离器
CN206621829U (zh) 一种树脂柱
CN104728894B (zh) 惯性分离和自动收集油烟净化系统
CN208244443U (zh) 自旋废气洗涤器
CN208161249U (zh) 一种设有除沫机构的水膜除尘器
CN206746269U (zh) 一种汽水分离装置
CN206545504U (zh) 一种水下多级天然气气液分离装置
CN207136110U (zh) 一种食用菌灭菌炉
CN209292016U (zh) 一种新型硅藻土吸附罐
CN206492478U (zh) 一种热熔胶反应釜的泄压机构
CN208525897U (zh) 一种新型脱重塔回流罐
CN207838580U (zh) 用于热解脱附的烟尘净化装置
CN207507038U (zh) 一种带清洗装置的降膜蒸发器
CN207986805U (zh) 一种用于ic厌氧反应器的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07575964U (zh) 除雾器及具有该除雾器的分离室
CN207153285U (zh) 气液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