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2252U -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2252U
CN207542252U CN201721534081.9U CN201721534081U CN207542252U CN 207542252 U CN207542252 U CN 207542252U CN 201721534081 U CN201721534081 U CN 201721534081U CN 207542252 U CN207542252 U CN 207542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silicon
nano
electrode
solar energy
condu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340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科雄
贾苗苗
许庆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340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2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2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2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正面电极、第一减反射膜、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第一隧穿氧化层、晶体硅片、第二隧穿氧化层、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第二减反射膜和背面电极;正面电极穿透第一减反射膜与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形成电接触;背面电极穿透第二减反射膜与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形成电接触。本实用新型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上制作减反射膜,大大降低了电池表面的光反射,提高了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自1954年第一块太阳能电池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以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转换效率不断提升,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太阳能电池全球市场总额的80%以上,晶体硅电池片的产线转换效率目前已突破21%,全球年新增装机容量接近70GW且增速明显,与火力发电的度电成本不断缩小,在未来几年有望与之持平。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改变能源结构、缓解环境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晶体硅双面电池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太阳光,转换效率高,在同等辐照下可以产生更多的电力,比如N-PERT双面电池、P-PERC双面电池等。这些双面电池的钝化膜由于金属电极的存在而非全覆盖,这使得表面钝化电池的少子复合速率不能进一步降低,效率提升受限。且均需经高温热扩散工艺,这对硅片的品质影响较大。
钝化接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电池技术,该技术可以兼顾良好的钝化和电荷收集。超薄钝化膜上无需开孔,在保证电荷高效传输的基础上,对硅片的表面全覆盖,并提供良好的钝化。钝化接触可以使电荷传输方向由传统的三维变为一维,减少了电荷的传输路径,降低了少子复合的几率,电池的转换效率、收集率、内阻得到了改善。但是常见的钝化接触常使用全覆盖的金属电极,无法形成可双面发电的电池,且金属电极价格昂贵,不利于电池成本的降低。
也有报道采用ITO透明导电膜代替钝化接触的全覆盖金属电极,并将钝化接触应用于电池的正、背面形成双面电池。但ITO透明导电膜的制备需要昂贵的设备和靶材,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正面电极、第一减反射膜、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第一隧穿氧化层、晶体硅片、第二隧穿氧化层、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第二减反射膜和背面电极;正面电极穿透第一减反射膜与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形成电接触;背面电极穿透第二减反射膜与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形成电接触。
进一步的,晶体硅片为P型或N型的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
进一步的,两个隧穿氧化层均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氮氧化硅的一种或多种叠层,厚度为1~3nm。
进一步的,两个减反射膜厚度均为50~100nm,减反射膜可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薄膜的一种或多种叠层。
进一步的,正反面电极为柱状,正反面电极为银电极、铝电极、镍电极、铜电极、合金电极或金属复合电极。
进一步的,两个掺杂多/微晶硅层的厚度均为10~300nm;两个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50~500nm。
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与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中的掺杂剂类型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纳米银线制作透明导电膜,相比于传统的ITO溅射工艺,在设备投入、原材料成本、透光性、电导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此外,由于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存在,可以使金属电极的用量大幅下降,不必密集排布,从而在节省金属浆料的同时,减少了金属栅线的光遮挡面积。
本实用新型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上制作减反射膜,大大降低了电池表面的光反射,提高了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电池工艺无需高温热扩散掺杂,节省了原料,降低了能耗,简化了工序。同时避免了高温处理降低硅片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电极为细栅线状,解决了常见的钝化接触使用全覆盖的金属电极导致的高成本的问题,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减反射膜;2、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3、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4、第一隧穿氧化层;5、晶体硅片;6、第二隧穿氧化层;7、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8、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9、第二减反射膜;10、正面电极;11、背面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正面电极10、第一减反射膜1、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2、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3、第一隧穿氧化层4、晶体硅片5、第二隧穿氧化层6、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7、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8、第二减反射膜9和背面电极11;正面电极10穿透第一减反射膜1与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2形成电接触;背面电极11穿透第二减反射膜9与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8形成电接触。
晶体硅片5为P型或N型的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
两个隧穿氧化层均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氮氧化硅的一种或多种叠层,厚度为1~3nm。隧穿氧化层通过干紫外臭氧氧化法、臭氧水氧化法、硝酸氧化法、热氧化法、原子层沉积法或气相沉积法制成。
两个减反射膜厚度均为50~100nm,减反射膜可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薄膜的一种或多种叠层。
正反面电极为柱状,正反面电极为银电极、铝电极、镍电极、铜电极、合金电极或金属复合电极。电极通过印刷、激光转印、喷墨、3D打印、电镀或蒸镀制成。
两个掺杂多/微晶硅层的厚度均为10~300nm;
掺杂多/微晶硅层的制作方法包括:
采用LPCVD、气相外延的方法直接形成掺杂多/微晶硅层;
采用PECVD的方法先形成掺杂非晶硅层,随后在100~500℃下进行热处理,使非晶硅层转化为多晶或微晶硅层;
印刷或涂覆掺杂硅粉,之后在100~500℃下进行热处理。
两个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50~500nm。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制作的方法为涂布、旋涂或印刷,然后在100~500℃下进行热处理。
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3与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7中的掺杂剂类型不同。
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2和第二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8不完全相同,在光学性能及电学性能上有所差异。

Claims (7)

1.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正面电极(10)、第一减反射膜(1)、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2)、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3)、第一隧穿氧化层(4)、晶体硅片(5)、第二隧穿氧化层(6)、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7)、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8)、第二减反射膜(9)和背面电极(11);正面电极(10)穿透第一减反射膜(1)与第一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2)形成电接触;背面电极(11)穿透第二减反射膜(9)与第二纳米银线导电膜(8)形成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晶体硅片(5)为P型或N型的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隧穿氧化层均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氮氧化硅的一种或多种叠层,厚度为1~3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减反射膜厚度均为50~100nm,减反射膜可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薄膜的一种或多种叠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正反面电极为细栅线状,正反面电极为银电极、铝电极、镍电极、铜电极、合金电极或金属复合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掺杂多/微晶硅层的厚度均为10~300nm;两个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50~5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掺杂多/微晶硅层(3)与第二掺杂多/微晶硅层(7)中的掺杂剂类型不同。
CN201721534081.9U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Active CN207542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4081.9U CN207542252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4081.9U CN207542252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2252U true CN207542252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13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34081.9U Active CN207542252U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22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039A (zh) * 2018-08-02 2018-12-14 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7159A (zh) * 2019-08-29 2020-01-17 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正背面全面积接触钝化的p型晶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8547B (zh) * 2021-01-09 2023-05-1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隧穿氧化层钝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039A (zh) * 2018-08-02 2018-12-14 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24425A1 (zh) * 2018-08-02 2020-02-06 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7159A (zh) * 2019-08-29 2020-01-17 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正背面全面积接触钝化的p型晶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8547B (zh) * 2021-01-09 2023-05-1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隧穿氧化层钝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1709U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WO2023178918A1 (zh) 一种低成本接触钝化全背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0215A (zh) 一种背面钝化接触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6405B (zh) 一种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15621333B (zh) 双面隧穿氧化硅钝化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5657066U (zh) 一种背面钝化接触电池电极结构
CN101866961A (zh) 一种用于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陷光结构
CN101447518A (zh) 一种背点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07542252U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
CN110690297A (zh) 一种p型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0741A (zh) 一种黑色异质结晶硅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9478A (zh) 薄膜非晶硅-n型晶体硅异质结叠层太阳能电池
CN109638094A (zh) 高效异质结电池本征非晶硅钝化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3975A (zh) 一种双面钝化高效异质结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42343A1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0349847U (zh) 一种p型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
CN215644514U (zh) 太阳能电池的复合栅线电极、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03932078U (zh) 一种背钝化太阳能电池
CN106558628A (zh) 一种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窗口层的制备方法
CN107946382A (zh) Mwt与hit结合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3103335U (zh) 一种双面受光太阳电池
CN205564764U (zh) 一种背面钝化接触电池结构
CN101931017A (zh) 具有中间能带的太阳能电池及量子点结构吸收层的生成方法
CN201323204Y (zh) 一种背点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CN103035771B (zh) N型mwt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