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669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6690U
CN207516690U CN201721093987.1U CN201721093987U CN207516690U CN 207516690 U CN207516690 U CN 207516690U CN 201721093987 U CN201721093987 U CN 201721093987U CN 207516690 U CN207516690 U CN 207516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etecting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939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口幸治
铃木崇章
寺西康幸
中森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6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6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36Airflow channels, e.g.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facilitating the flow of ai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显示装置,能够遍及全部区域进行良好的按压力检测。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有:具有显示区域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一检测电极;背光装置,隔着间隙与第一基板对向配置;第二检测电极,夹着背光装置与第一检测电极相对;弹性部件,配置在背光装置和第二检测电极之间,具有与背光装置的中央部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该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且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同。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6-169601(申请日:2016年8月31日)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包含同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此处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智能手机、个人助理设备(PAD)、平板电脑、汽车导航系统等显示装置,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场致发光(EL)显示装置。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重叠在该液晶面板的背面侧配置的照明装置(背光装置)。背光装置具有反射层、导光板(光导件)、光学片、LED(发光二极管)等光源、矩形状的框架等。
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提案有具备检测输入至显示面的按压力并进行任意动作的按压力检测(force sensing)功能的显示装置。将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个电极间的距离变化置换为静电电容变化,进行检测按压力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输入检测。在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是两个电极间距离相对于厚度方向的按压力(厚度方向的外力)线性变化。并且,相对于按压力,电极间距离通过一个电极朝向另一个电极移动或者位移而变化。因此,为了检测较大的按压力,需要确保电极的足够的位移量(行程量)。
为了确保位移量,在电极间设置有空气层。此外,为了确保更多的位移量,考虑在电极间配置缓冲材料等弹性部件。
如上所述,在具有使用两个电极间的电容差的压力检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为了实现薄型化而使用比较薄的玻璃基板、盖板等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输入的按压力,玻璃基板以及电极的挠曲量变大。因此,为了能够检测更大的按压力,需要加厚空气层的厚度。但是,在该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变厚,妨碍了薄型化。
在为了确保玻璃基板以及电极的挠曲量而设置缓冲材料的情况下,在空气层内挠曲的区域和由于缓冲材料的弹性变形而挠曲的区域之间产生按压检测的拐点。此外,上述拐点因显示装置的位置即输入按压力的位置而发生变动。结果,难以遍及显示装置的全面均匀地检测按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遍及全部区域进行良好的按压力检测的显示装置。
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包括显示区域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一检测电极;背光装置,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第二检测电极,夹着所述背光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电极相对;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背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与所述背光装置的中央部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同。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周围的第三区域,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
所述第二区域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硬度。
此外,所述第二区域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硬度且小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硬度。
此外,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透孔,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透孔的形成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透孔的形成密度。
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由硬度不同的材料形成。
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相互不同。
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孔。
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及第一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具有:导光板;光学片,配置在所述导光板上;光源,将光入射所述导光板,所述背光装置夹着空气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第二检测电极,夹着所述背光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电极相对;以及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背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与所述背光装置的中央部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同。
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周围的第三区域,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
根据上述显示装置,能够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并且能够更加薄型化。
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具有显示面的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层;以及照明装置,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基板在至少两边部具有向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延伸的侧缘部,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支撑框,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侧缘部且配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周围;以及光学部件,配置在所述支撑框内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缓冲材料(弹性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压力检测传感器中的按压力(负荷)和原始力(将施加800g的负荷时的位移量标准化为1.0的情况下的相对的间隙位移量)的关系的图。
图6是将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剖视一部分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的俯视图。
图10的(a)~(c)是示意性示出按压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和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中央部的情况下的显示面板以及缓冲材料的挠曲状态、以及按压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情况下的显示面板的挠曲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关于按压力的输入位置,将输入于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按压力和显示面板的位移量的关系比较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并且,公开的只是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保护实用新型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附图是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的样式相比,存在示意性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情况,但只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且,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关于出现过的附图所述的要素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侧的立体图,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液晶显示装置10能够组装于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终端、手机、笔记本电脑、便携游戏机、电子词典、视频装置、汽车导航系统、车载显示面板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有源矩阵型的平板状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重叠配置于液晶面板12的一个平板面即显示面12a并且覆盖显示面12a整体的透明的盖板14、对向配置于液晶面板12的另一个平板面即背面侧的背光单元(背光装置)20。盖板14根据使用状况能够省略。
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液晶面板12具备:矩形平板状的第一基板SUB1、对向配置于第一基板SUB1的矩形平板状的第二基板SUB2、被密封在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LQ。第二基板SUB2的周缘部通过密封材料SE被贴合于第一基板SUB1。在第二基板SUB2的表面贴附有偏光板PL1,形成液晶面板12的显示面12a。在第一基板SUB1的表面(液晶面板12的背面)贴附有偏光板PL2。
至少在一个基板例如第一基板SUB1的内面上形成有像素电极、共通电极等多个电极部15以及未图示的配线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共通电极Vcom兼任构成触摸传感器以及压力检测传感器的多个第一检测电极Tx1~Txn。第一检测电极Tx1~Txn形成条状,分别沿着第一基板SUB1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第一检测电极Tx1~Txn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并列。在第二基板SUB2的上面设置有构成触摸传感器的多个第二触摸检测电极Rx1~Rxn。第二触摸检测电极Rx1~Rxn形成条状,分别沿着第二基板SUB2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即与第一检测电极Tx1~Txn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二触摸检测电极Rx1~Rxn在第二基板SUB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并列。并且,第一检测电极Tx1~Txn以及第二触摸检测电极Rx1~Rxn分别由ITO等形成为透明电极。
偏光板PL1例如通过由光学用透明树脂构成的粘接部件AD1重叠于第二触摸检测电极Rx1~Rxn而贴附于第二基板SUB2的上面。
已知有通过将液晶面板的电极Vcom配置成矩阵状并且将这些矩阵状的电极传感而检测手指的接触(接近或者触摸)的自传感(Self-Sensing)模式。该模式能够容易适应于液晶面板12。
在液晶面板12中,在俯视液晶面板12(称为从液晶面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确认液晶面板的状态。以下相同)的状态下,在成为密封材料SE的内侧的区域设置有矩形状的显示区域(有效区域)DA,在显示区域DA显示图像。并且,在该显示区域DA的周围,设置有矩形框状的边框区域(非显示区域)ED。液晶面板12是具备通过使来自背光单元20的光选择性地透过显示区域DA而显示图像的透过显示功能的透过型。作为显示模式,液晶面板12可以具有与横电场模式对应的构成,也可以具有与纵电场模式对应的构成,其中,横电场模式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大致平行的横电场,纵电场模式主要利用与基板主面大致垂直的纵电场。
盖板14例如通过玻璃板或者丙烯类的透明树脂等形成矩形平板状。在盖板14的背面(液晶面板12侧的面)的周缘部形成有框状的遮光层RS。盖板14的背面例如通过由光学用透明树脂构成的粘结部件AD2贴附于偏光板PL1,覆盖液晶面板12的显示面12a的全面。在盖板14中,与液晶面板12的显示区域DA相对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被遮光层RS遮光。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第一基板SUB1的短边侧的端部,安装有驱动IC24等半导体元件作为供应驱动液晶面板12所需要的信号的信号供应源。驱动IC24形成细长的矩形状,沿着第二基板SUB2的短边侧的侧缘安装在第一基板SUB1上。驱动IC24在将影像信号以及驱动信号供应至配线以及像素电极的同时,将触摸检测用的驱动信号供应至第一检测电极Tx1~Txn。并且,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主FPC)23接合于第一基板SUB1的短边侧的端部,并从液晶面板12向外侧延伸。在第一基板SUB1上,主FPC23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配线电性连接于驱动IC24。在主FPC23上也可以安装连接器25。
在第二基板SUB2的短边侧的端部,安装有中继FPC27。该中继FPC27电性连接于形成在第二基板SUB2上的第二触摸检测电极Rx1~Rxn。在中继FPC27上安装有触摸IC(检测用驱动元件)21。此外,中继FPC27的延伸端连接于主FPC23上的连接器25,经由该连接器25以及主FPC23电性连接于驱动IC24。触摸IC21包含检测器。该检测器在触摸检测期间经由中继FPC27接收从第二检测电极Rx1~Rxn发送的检测信号。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背光单元20具备扁平的矩形状的外壳(或者外框)22、配置在外壳22的底面上的反射片RE、配置在外壳22内的多个光学部件、供应入射光学部件的光的光源单元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2的底板18和反射片RE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部件发挥功能的矩形片状的缓冲材料50。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2以及缓冲材料50包含在背光单元20的构成要素中,但是不限于此,外壳22以及缓冲材料50也可以作为从背光单元20独立出来的构成要素。
外壳通过金属制的板材形成扁平的矩形盖状。外壳22例如通过将板厚0.1~0.15mm的不锈钢钣金进行折弯加工或者拉伸加工而形成。外壳22具有:矩形状的底壁22a,具有比液晶面板12的尺寸大并且比盖板14的尺寸小的尺寸(长度、宽度);立设于底壁22a的各侧缘的一对长边侧的侧壁22b以及一对短边侧的侧壁22c;从各侧壁的上端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28。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侧的侧壁22b以及短边侧的侧壁22c相对于底壁22a大致垂直地立设。这些侧壁22b、22c的高度形成得比液晶面板12的厚度和后述的背光单元20的厚度的合计略大。凸缘28相对于侧壁22b、22c大致垂直并且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28的宽度W形成为获得充分的粘接强度的宽度,例如0.7~1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22a、侧壁22b、22c以及凸缘28通过将一个钣金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在一个短边侧的侧壁22c上形成有切口32。前述的主FPC23以及中继FPC27通过切口32向外部延伸。
外壳22通过利用双面带34将凸缘28贴附于盖板14的下面而固定于盖板14,覆盖液晶面板12。各侧壁22b、22c的凸缘28在液晶面板12的外侧固定于盖板14的下面周缘部,沿着盖板14的各边并列。外壳22的底壁22a与液晶面板12的背面隔开间隙大致平行地相对向。底壁22a连接于接地电位,构成第二压力检测电极(第二检测电极)。即,底壁22a夹着背光单元20的光学部件以及第一基板SUB1与第一检测电极Tx1~Txn相对向。
并且,在外壳22和盖板14的固定中,除了双面带34以外,能够使用热熔胶、环氧粘结剂、UV固化粘结剂等。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缓冲材料50铺设在外壳22的底壁22a上。缓冲材料50形成与底壁22a大致相等的尺寸的矩形状,重叠配置于底壁22a的大致全面。背光单元20具备:配置在缓冲材料50上的矩形状的反射片RE;重叠固定于反射片RE的周缘部的矩形框状的框架52;在框架52内重叠配置于反射片RE的矩形平板状的导光板LG;重叠配置在导光板LG上的多个例如两个光学片OS1、OS2;以及将光入射导光板LG的光源单元30。
反射片RE形成为与液晶面板12的平面尺寸大致相等的外形尺寸,覆盖底壁22a以及缓冲材料50的大致全面。反射片RE使用膜厚在200μm以下优选50~90μm、反射率在90%以上优选95%以上的反射片。
框架52例如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模制成形。框架52的外形尺寸形成得与液晶面板12的偏光板PL2的外形尺寸大致相等。框架52具有位于反射片RE的相反侧的端面56a、形成于该端面56a的内周侧的低一截的台阶部56b。
导光板LG在俯视中形成为比框架52的内径尺寸略小的外形尺寸(长度、宽度),并且比液晶面板12的显示区域DA略大的外形尺寸。导光板LG在反射面侧与反射片RE相对向的状态下配置在框架52内,载置在反射片RE上。导光板LG的板厚例如为0.23~0.32mm左右。
导光板LG的入射面与框架52的短边部隔开微小的间隙相对向。光源单元30例如具有细长的带状的电路基板、并列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多个光源(例如,LED)。光源单元30以多个光源32b与导光板LG的入射面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在框架52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第一光学片OS1、第二光学片OS2,例如使用由丙烯类、硅酮类等合成树脂形成的具有光透过性的扩散片以及棱镜片。第一光学片OS1重叠载置于导光板LG的出射面。并且,第一光学片OS1的周缘部载置在框架52的台阶部56b上。第二光学片OS2重叠载置于第一光学片OS1,此外,第二光学片OS2的周缘部重叠于第一光学片OS1,载置在框架52的台阶部56b上。第二光学片OS2的周缘部的上面与框架52的第一端面56a并列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同面地并列。并且,光学片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使用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构成。
背光单元20具有用于将背光单元20贴附于液晶面板12的矩形框状的粘接部件(例如,双面带)TP。粘接部件TP贴附于框架52的第一端部56a以及第二光学片OS2的周缘部。由此,第二光学片OS2经由粘接部件TP固定于框架52。
如上构成的背光单元20与液晶面板12的背面相对向地配置在外壳22内,通过粘接部件TP安装于液晶面板12的偏光板PL2。即,框架52通过粘接部件TP贴附于偏光板PL2的背面周缘部,被配置成框架52的外周缘以及粘接部件TP的外周缘与偏光板PL2的周缘排成一列。
框架52位于与液晶面板12的边框区域ED相对向的位置,并且,第一和第二光学片OS1、OS2以及导光板LG与液晶面板12的显示区域DA相对向。背光单元20的第二光学片OS2隔开相当于粘接部件TP的厚度的量的间隙(空气层)与液晶面板12的背面相对向。
如图2所示,光源单元30的电路基板具有连接端部31。该连接端部31通过框架52的切口向外侧延伸,连接于主FPC23。由此,经由主FPC23以及电路基板,光源单元30的光源(LED)被驱动电流通电。从LED出射的光从导光板LG的入射面入射导光板LG内,在导光板LG内传播,或者从导光板LG的反射面出射之后被反射片RE反射,再度入射导光板LG内。在通过这种光路之后,来自LED的光从导光板LG的出射面的全面出射至液晶面板12侧。出射的光被第一光学片OS1以及第二光学片OS2扩散之后,照射于液晶面板12的显示区域DA。
图4是示意性示出缓冲材料50的俯视图。如图2~图4所示,作为弹性部件的缓冲材料50例如由聚氨酯泡沫、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矩形的片状。缓冲材料50在俯视中形成比液晶面板12的显示区域DA略大的尺寸(长度、宽度),与显示区域DA整体相对向。缓冲材料50的厚度例如形成0.01~0.6mm左右。
缓冲材料50配置在液晶面板12的第一检测电极Tx和第二压力检测电极(底壁22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材料50配置在外壳22的底壁(第二压力检测电极)22a和反射片RE之间,并与其抵接。
并且,缓冲材料50在俯视方向上具有位于中央部的第一区域A、位于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B、位于第二区域B的周围并且位于第二区域B和缓冲材料50的四个侧缘之间的第三区域C。第一区域A例如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同样,第二区域B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并且,第一、第二、第三区域A、B、C在缓冲材料50的厚度方向的硬度相互不同。在这里,硬度形成为以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第三区域C的顺序变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上述硬度的关系,在缓冲材料50的第一区域A以及第二区域B形成有多个透孔54。各透孔54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缓冲材料50。并且,通过第一区域A中的透孔54的形成密度(透孔54的面积相对于第一区域A的面积所占的比例)比上述第二区域B中的透孔54的形成密度(透孔54的面积相对于第二区域B的面积所占的比例)大,第一区域A比第二区域B柔软,即容易被压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缓冲材料50的第三区域C不设置透孔。因此,能够使第三区域C比第二区域B硬。并且,也可以在第三区域C设置多个透孔。在该情况下,只要第三区域C中的透孔的形成密度比第二区域B中的透孔的形成密度低即可。
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第三区域C的硬度的关系为,例如第一区域A的硬度为第三区域C的硬度的50%左右,第二区域B的硬度为第三区域C的硬度的30%左右。硬度的关系不限于此,通过调整透孔54的形成密度,能够设定各种硬度的组合。并且,缓冲材料50中的第一区域A以及第二区域B的形状不限于椭圆形,能够变更为各种形状。例如,第一区域A以及第二区域B也可以为矩形状、多边形状、环形状(トラック)等。并且,缓冲材料50不限于三个区域,只要至少具有中央部的第一区域和位于其周围的第二区域即可。并且,缓冲材料50也能够设定四个以上的区域。
根据如上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例如在一帧期间,以时间分割交替反复实行多次显示期间、触摸检测期间、显示期间、压力检测期间、显示期间。驱动IC24在显示期间将显示信号发送至显示像素,在触摸检测期间将驱动信号依次供应至触摸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电极Tx1~Txn。此外,驱动IC24在压力检测期间将驱动信号依次供应至第一检测电极Tx1~Txn。
触摸IC21从触摸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电极Rx1~Rxn接收检测信号,基于该检测信号来检测触摸以及触摸的坐标位置。即,在触摸检测期间,如果操作者的手指接近或者触摸盖板14,则以触摸位置为中心,第一检测电极TX和第二检测电极RX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动,触摸IC21从第二检测电极Rx1~Rxn接收包含该电容变动的检测信号。由此,基于接收的检测信号,检测触摸以及触摸坐标位置。
并且,触摸IC21在压力检测期间从由外壳22的底壁22a构成的第二压力检测电极接收检测信号,基于该检测信号,检测按压力的大小。在压力检测期间,驱动IC24将传感器驱动信号发送至第一检测电极Tx1~Txn。在该状态下,如果操作者的手指等触摸盖板14,则通过该触摸产生的按压力,则盖板14以及液晶面板12以按压部位为中心向背光单元20侧略微挠曲。通过该挠曲,第一检测电极Tx1~Txn向背光单元20侧即底壁(第二压力检测电极)22a侧位移、移动,第一检测电极Tx和第二压力检测电极(底壁22a)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伴随该距离的变动,第一电极62a和第二电极64a之间的静电电容发送变动,触摸IC21从第二压力检测电极接收包含该静电电容变动的检测信号。触摸IC21基于这样的接收信号来检测盖板14的按压状态(按压力)。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当通过上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规定的按压力,例如2~3N的按压力的输入时,驱动IC24将按压力检测作为触发,实行画面切换、画面放大、动作选择等任意动作。
另一方面,通过触摸产生的按压力,盖板14以及液晶面板12以按压部位为中心向背光单元20侧略微挠曲。如果该挠曲量超过背光单元20和液晶面板12之间的空气层(间隙)的厚度,则液晶面板12经由第一、第二光学片OS1、导光板LG、反射片RE按压缓冲材料50。缓冲材料50被按压而向压缩方向(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即被压陷。由此,除了相当于空气层的厚度的量以外,液晶面板12的第一检测电极Tx1~Txn能够向第二压力检测电极(22a)侧位移相当于缓冲部件50的压陷的量,能够确保比较大的挠曲量、位移量。由此,能够检测更大的按压力。
并且,第一检测电极Tx1~Txn的位移量根据按压力的输入位置发生变动。即,盖板14以及液晶面板12的中央部比周缘部易于挠曲,在输入相同大小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中央部的挠曲量比周缘部的挠曲量大。并且,由于盖板14以及液晶面板12的周缘部被背光单元20的框架52支撑,因此比中央部难以挠曲。即,在输入相同大小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周缘部的挠曲量比中央部的挠曲量小。
图10示出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此外,示意性示出按压比较例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的情况下的显示面板以及缓冲材料的挠曲状态、以及按压比较例的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情况下的显示面板的挠曲状态。图11是关于按压力的输入位置(三个部位:显示面板的中央部a、中间部b、周缘部c),比较示出输入于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按压力和第一检测电极Tx的位移量的关系。
如图10所示,比较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缓冲材料50遍及全面以均匀的厚度、均匀的硬度形成。包括第一检测电极的显示面板12的位移量根据按压力的输入位置发生变动。即,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a比周缘部c易于挠曲,在输入相同大小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中央部的挠曲量比周缘部的挠曲量大。并且,由于显示面板12的周缘部c被背光单元20的框架52支撑,因此比中央部a难以挠曲。即,在输入相同大小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周缘部的挠曲量比中央部的挠曲量小。
如图10的(b)所示,如果在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a输入按压力,则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向缓冲材料50侧挠曲,空气层G首先被压陷。此外,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位移,压陷缓冲材料50的中央部。这样,在显示面板12根据所输入的按压力向缓冲材料50侧位移的情况下,位移量相对于移动背光单元20和显示面板12之间的空气层(间隙)G的期间(第一位移区间)的按压力的比例、和位移量相对于碰到缓冲材料50而压陷缓冲材料50的期间(第二位移区间)的按压力的比例不同。因此,如图11所示,在第一位移区间和第二位移区间的边界产生变化量的拐点。此外,拐点的位置在按压力的输入位置即中央部a、中间部b、周缘部c相互不同。
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缓冲材料50的中央部的第一区域A形成得比周围的第二区域B以及第三区域C柔软,即容易压陷。因此,即使在液晶面板12的中央部的挠曲量大的情况下,通过缓冲材料50的第一区域A被压陷,确保了第一检测电极TX的位移量,能够检测出较大的按压力。并且,由于液晶面板12的周缘部的挠曲量比中央部少,因此,通过使缓冲材料50的第二区域B以及第三区域C依次变硬,能够确保适于周缘部的挠曲量的缓冲材料的压陷。
图5是关于按压力的输入位置(三个部位:第一方向X的中央位置、距离第一方向X的一端500mm的位置、距离第一方向X的一端300mm的位置),比较示出输入于盖板14的按压力和第一检测电极Tx的位移量的关系。在图5中,分别示出横轴为负荷(按压力)gf、纵轴为原始力(将施加800g的负荷时的位移量标准化为1.0的情况下的相对的间隙位移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构成材料50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区域A、B、C并改变其硬度,即,通过使第二区域B、第三区域C依次比中央部的第一区域A硬,能够使缓冲材料50的各区域的压陷量对应于第一检测电极Tx根据按压力的输入位置的位移量。因此,如图5所示,在各输入位置中,第一位移区间和第二位移区间之间的拐点的倾斜度变小,同时,能够使三个部位的输入位置的拐点相互接近,或者相互重叠。由此,能够容易进行根据按压力的输入位置的检测值的修正(校准),能够遍及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全范围进行良好的并且均匀的按压力检测。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能够遍及全范围进行良好的压力检测的显示装置。
接着,对变形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弹性部件(缓冲材料)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或简略化其详细的说明,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变形例)
图6是将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弹性部件(缓冲材料)剖视一部分示出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作为弹性部件的缓冲材料50例如由聚氨酯泡沫、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矩形的片状。
缓冲材料50在平面方向上具有位于中央部的第一区域A、位于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B、位于第二区域B的周围并且位于第二区域B和缓冲材料50的四个侧缘之间的第三区域C。第一区域A例如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同样,第二区域B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区域A、B、C形成相互不同的厚度。即,第一区域A最薄,使第二区域B、第三区域C依次比第一区域A变厚。例如,相对于缓冲材料50的厚度T,第一区域A的厚度为T的30%左右,第二区域B的厚度为T的60%左右,第三区域C的厚度为T的100%。由此,第一、第二、第三区域A、B、C在缓冲材料50的厚度方向的硬度相互不同。在这里,硬度形成为以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第三区域C的顺序变大。
在第一变形例中,将三个缓冲片50a、50b、50c层叠而形成缓冲材料50。最下层的缓冲片50a具有第一区域A。第二层的缓冲片50b具有对应于第一区域A的椭圆形的开口51b,在该开口51b的周围形成第二区域B。最上层的缓冲片50c具有对应于第二区域B的椭圆形的开口51c,在该开口51c的周围形成第三区域C。
即使在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缓冲材料50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第一变形例中,不限于将多个缓冲片层叠的构成,也可以是在单一的缓冲材料上形成对应于第一区域A的凹部、以及对应于第二区域B的凹部的构成。
(第二变形例)
图7是示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弹性部件(缓冲材料)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作为弹性部件的缓冲材料50例如由聚氨酯泡沫、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矩形的片状。
缓冲材料50在平面方向上具有位于中央部的第一区域A、位于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B、位于第二区域B的周围并且位于第二区域B和缓冲材料50的四个侧缘之间的第三区域C。第一区域A例如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同样,第二区域B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区域A、B、C由硬度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即,第一区域A由最柔软即容易压陷的材料形成,第二区域B由比第一区域A硬的材料形成,此外,第三区域C由比第二区域B硬的材料形成。作为这些区域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以同一种类使用硬度不同的多种材料,或者,也可以使用硬度不同的多种材料。
即使在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缓冲材料50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中,缓冲材料50中的第一区域A以及第二区域B的形状不限于椭圆形,能够变更为各种形状。例如,第一区域A以及第二区域B也可以为矩形状、多边形状、环形状等。并且,缓冲材料50不限于三个区域,只要至少具有中央部的第一区域和位于其周围的第二区域即可。并且,缓冲材料50也能够设定四个以上的区域。
(第三变形例)
图8是示出第三变形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弹性部件(缓冲材料)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作为弹性部件的缓冲材料50例如由聚氨酯泡沫、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矩形的片状。
缓冲材料50在俯视方向上具有位于中央部的第一区域A、位于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B。第一区域A例如被设定为具有沿着缓冲材料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轴的椭圆形状。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区域A由椭圆形的开口(透孔)54形成。即,第一区域A中的透孔的形成密度为100%,第二区域B中的透孔的形成密度为0%。换而言之,第一区域A中的缓冲材料的密度为0%,第二区域B中的缓冲材料的密度为100%。由此,缓冲材料50的第二区域形成得比第一区域A硬。
图9是使用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缓冲材料50的情况下,关于按压力的输入位置(a点:第一方向X的中央位置,b点:距离第一方向X的一端500mm的位置,c点:距离第一方向X的一端300mm的位置),比较示出输入于盖板的按压力和第一检测电极的位移量的关系。在图9中,分别示出横轴为负荷(按压力)gf、纵轴为原始力(相对的位移量)。
根据第三变形例,通过使缓冲材料50的第一区域A为开口54并且使第二区域B比第一区域A硬,能够使缓冲材料50的各位置的压陷量对应于第一检测电极Tx根据按压力的输入位置的位移量。因此,如图9所示,在各输入位置a、b、c中,拐点的倾斜度变小,同时,能够使三个部位的输入位置的拐点相互接近。由此,能够容易进行根据按压力的输入位置的检测值的修正(校准),能够遍及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全范围进行良好的并且均匀的按压力检测。
并且,在第三变形例中,第一区域A的形状即开口54的形状不限于椭圆形,能够变更为各种形状。例如,第一区域A也可以为矩形状、多边形状、环形状等。
本实用新型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是为了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要旨内,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基于上述各构成作为变形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变更涉及并实施获得的全部结构以及制造构成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内,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且,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获得的其他作用效果已根据本说明书而知晓,当然也知晓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想到而获得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获得。
液晶面板、背光单元、以及缓冲材料的外形状以及内形状不限定于矩形状,外形或者内径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也可以是俯视多边形状、圆形、椭圆形、以及将其组合的形状等其他形状。构成部件的材料不限于上述例子,能够进行各种选择。
并且,显示面板不限于透过型的液晶面板,也能够使用反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其他显示面板。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包括显示区域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一检测电极;
背光装置,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
第二检测电极,夹着所述背光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电极相对;
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背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与所述背光装置的中央部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周围的第三区域,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硬度且小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透孔,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透孔的形成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透孔的形成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由硬度不同的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相互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透孔。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及第一检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
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具有:导光板;光学片,配置在所述导光板上;光源,将光入射所述导光板,所述背光装置夹着空气层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配置;
第二检测电极,夹着所述背光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电极相对;以及
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背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与所述背光装置的中央部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周围的第三区域,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硬度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不同。
CN201721093987.1U 2016-08-31 2017-08-29 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5166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9601A JP6824666B2 (ja) 2016-08-31 2016-08-31 表示装置
JP2016-169601 2016-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6690U true CN207516690U (zh) 2018-06-19

Family

ID=6124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93987.1U Active CN207516690U (zh) 2016-08-31 2017-08-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9392B2 (zh)
JP (1) JP6824666B2 (zh)
CN (1) CN2075166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303A (zh) * 2022-06-30 2022-09-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2101A1 (en) 2002-09-27 2004-07-08 Xencor Optimized Fc variants and methods for their generation
SI2235059T1 (sl) 2007-12-26 2015-06-30 Xencor, Inc. Fc variante s spremenjeno vezjo na fcrn
JP2018036514A (ja) * 2016-08-31 2018-03-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80047593A (ko) * 2016-10-31 2018-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포스 터치 기능을 갖는 전자 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9523A (ja) 2008-01-11 2009-07-30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77798A (ja) 2011-02-25 2012-09-13 Japan Display Centr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302372B (zh) * 2015-11-06 2018-04-17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力感应功能的全贴合触控显示模组
KR101729197B1 (ko) * 2016-04-01 2017-05-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303A (zh) * 2022-06-30 2022-09-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4666B2 (ja) 2021-02-03
US10379392B2 (en) 2019-08-13
US20180059480A1 (en) 2018-03-01
JP2018036506A (ja)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6690U (zh) 显示装置
CN107801299B (zh) 柔性印刷电路和显示装置
US9013411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having an outer edge frame body,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366802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US9395571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10732763B2 (en) Touch control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ouch control panel
US20180031885A1 (en) Force sens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I522857B (zh)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
CN102109939A (zh)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KR102232424B1 (ko) 표시모듈 조립용 압착패드 및 표시모듈 조립 방법
JP2009080289A (ja) 表示装置
CN107039489B (zh) 显示装置
US982377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08574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223834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KR20100121257A (ko) 멀티 인식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적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493010A (zh) 传感器装置、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
JP2018036514A (ja) 表示装置
JP201913907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CN104866812A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具有指纹识别装置的触控显示装置
JP2019096525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6671723U (zh) 背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7291285B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背光单元
WO2018225603A1 (ja)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TWI457645B (zh) 觸控式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