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7544U - 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7544U
CN207497544U CN201720904989.8U CN201720904989U CN207497544U CN 207497544 U CN207497544 U CN 207497544U CN 201720904989 U CN201720904989 U CN 201720904989U CN 207497544 U CN207497544 U CN 207497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sprocket wheel
conveying equipment
riser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49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维
万克存
陈道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latinu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s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s Platinum Nanotes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s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s Platinum Nanotesla filed Critical This Auto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Shenzhen's Platinum Nanotesla
Priority to CN2017209049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7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7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7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设备。输送设备包括固定机构及活动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活动机构包括第三输送机及第四输送机,固定机构位于第三输送机与第四输送机之间。第三输送机包括第一本体,第四输送机包括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均能上升以与第一输送机对接形成高层输送线。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均能下降以与第二输送机对接形成低层输送线。高层输送线与低层输送线能实现产品的正反向传输,而且,高层输送线与低层输送线共用活动机构,简化了输送设备的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输送设备能够及时切换产品的传送方向,提高了产品的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产品生产线上,一般都会用到传送产品的输送设备。由于各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形态各不相同,因此,相邻两工序间的输送设备都是按照产品的加工顺序单向传送产品。若要反向传送产品,通常会单独设置一套输送设备,由人工或机械手将产品放置在反向传输的输送设备上,这便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产品生产成本的输送设备。
一种输送设备,用于传送产品,包括固定机构及活动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输送机及第二输送机,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三输送机及第四输送机,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三输送机与所述第四输送机之间,所述第三输送机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四输送机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均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沿所述竖直方向上升,以与所述第一输送机对接形成高层输送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均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沿所述竖直方向下降,以与所述第二输送机对接形成低层输送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机还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包括固定部及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活动杆能带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竖直方向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底板、第一立板、第一传送件、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立板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件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输送所述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件为过辊,所述过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过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第一链环,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过辊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链轮设有多个,与所述过辊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且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链环与多个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机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将所述产品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能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靠近或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一立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送机还包括固定板及导向组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轴承及导柱,所述直线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直线轴承,所述导柱与所述活动杆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输送机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机包括第二立板、第二传送件、第二传动组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立板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送件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输送所述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件为辊子,所述辊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所述辊子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及第二链环,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辊子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链轮设有多个,与所述辊子一一对应,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且所述第四链轮通过所述第二链环与多个所述第三链轮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能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部靠近或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
上述的输送设备,高层输送线与低层输送线共用活动机构,使得输送设备的结构得以简化,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输送设备通过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升降能够及时切换产品的传送方向,无需用到人工或是机械手来搬运产品,不仅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设备中第三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输送设备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设备10用于传送产品20,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设备10主要应用于电池注液系统中,用于传送电池22。电池22体积小,传输过程中容易倾倒,从而准备了放置电池22的托盘24,一个托盘24内能够放置12块电池2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输送设备10也能应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线中,比如手机壳等。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设备10包括两条输送线,其中一条输送线用于正向传输装有电池22的托盘24,另一条输送线则用于反向传输空置的托盘24。具体地,输送设备10包括固定机构102及活动机构104,固定机构102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输送机100及第二输送机200,活动机构104包括第三输送机300及第四输送机400,固定机构102位于第三输送机300与第四输送机400之间。第三输送机300包括第一本体310,第四输送机400包括第二本体410,第一本体 310与第二本体410能相对于固定机构102沿竖直方向上升,以与第一输送机100对接形成高层输送线12,高层输送线12用于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传送托盘 24。第一本体310与第二本体410均能相对于固定机构102沿竖直方向下降,以与第二输送机200对接形成低层输送线14,低层输送线14用于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传送托盘24。
也即,高层输送线12与低层输送线14共用活动机构104,简化了输送设备 10的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输送设备10能够通过活动机构104 的升降来及时切换托盘24的传送方向,无需用到人工或是机械手来搬运托盘24,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电池22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电池22的运输效率。
以图1所示为观察视角,第三输送机300位于固定机构102的左侧,第四输送机400位于固定机构102的右侧。第一方向的正方向为第三输送机300至第四输送机400的方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为第四输送机400至第三输送机300 的方向。高层输送线12用于传输装有电池22的托盘24,低层输送线14用于传输空置的托盘24。
假设在初始阶段,第三输送机300和第四输送机400均位于高层输送线12 上,第三输送机300上摆放有一空置的托盘24,由人工或机械手将托盘24内装满电池22后,高层输送线12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输送托盘24,托盘24经过第一输送机100后到达第四输送机400上,接着,由人工或机械手从托盘24内取出电池22,并将电池22投放至下一工序中。待托盘24内的电池22全部取出后,第四输送机400下降至低层输送线14上,同时,第三输送机300也下降至低层输送线14上。低层输送线14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输送空置的托盘24,托盘24 经过第二输送机200后到达第三输送机300上。第三输送机300和第四输送机 400再上升至高层输送线12上,如此循环,直至将所有的电池22均传送至下个工序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机100、第二输送机200、第三输送机300及第四输送机400的数目均为一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机100 的数目还可以为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二输送机100的数目也可以为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如图2所示,第三输送机300还包括升降驱动件320,升降驱动件320包括固定部322及活动杆324,活动杆324的一端与固定部3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本体310连接,活动杆324能带动第一本体310相对于固定部322沿竖直方向升降。升降驱动件320为气缸或是推杆电机。
第一本体310包括底板312、第一立板314、第一传送件330、第一传动组件340及第一驱动件350,底板312的一侧与活动杆324的端部连接,第一立板 314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底板312远离活动杆324的一侧。第一传送件330安装在两个第一立板314上,第一驱动件350能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40驱动第一传送件330沿第一方向输送产品2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件330为过辊,过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立板314连接,过辊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第一传动组件340包括第一链轮342、第二链轮344及第一链环346,第一链轮342与过辊同轴设置,第一链轮342设有多个,与过辊一一对应。第二链轮344与第一驱动件350连接,且第二链轮344通过第一链环346与多个第一链轮342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 350驱动第二链轮344旋转,在第一链环346的驱动作用下,各个第一链轮342 会同步旋转,进而带动各个过辊同步旋转,起到传送产品的作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带式传送的方式输送产品,也即,第一传送件330为传送带,第一传动组件340为多个皮带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输送机300还包括固定板316及导向组件360,固定板316与固定部322连接,导向组件360包括直线轴承362及导柱364,直线轴承362安装在固定板316上,导柱364的一端与第一本体310连接,另一端穿设于直线轴承362,导柱364与活动杆324平行。直线轴承362与导柱364的配合能使得第一本体310的升降更为稳定,防止第一本体310震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组件360设有多组,间隔排布在升降驱动件320的周围。
如图2所示,第三输送机300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370,第一定位机构370 用于将产品20定位在第一定位机构370与其中一个第一立板314之间。第一定位机构370主要用于保证产品20在第三输送机300上的移动路径为直线,防止在传输过程中,产品20因震动而歪斜,从而产品20顶住第一立板314而卡滞不前。
具体地,第一定位机构370包括第一定位部372及第一活动部374,第一定位部372与其中一个第一立板314连接,第一活动部374与第一定位部372连接,第一定位部372能驱动第一活动部374靠近或远离另一个第一立板314。产品20放置在第一传送件330上后,第一定位部372便会驱动第一活动部374朝向对面的第一立板314移动预设距离,在第一活动部374的限制作用下,产品 20会直线式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预设距离是根据实际产品的大小确定的,也即,第一定位机构370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产品。另外,第一活动部374只是规范产品20的移动路径,并不会影响产品20的传输,也就是说第一定位机构370不会将产品20夹紧在第一活动部374与第一立板31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输送机400与第三输送机300的结构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固定机构102还包括支架106,支架106与第一输送机100连接,第一输送机100包括第二立板110、第二传送件120、第二传动组件(图未示)及第二驱动件(图未示),第二立板110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支架106上。第二传送件120安装在两个第二立板110上,第二驱动件能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二传送件120沿第一方向输送产品20。
与第三输送机300类似,第一输送机100也是采用辊式传送方式。具体地,第二传送件120为辊子,辊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立板110连接,辊子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及第二链环,第三链轮与辊子同轴设置,第三链轮设有多个,与辊子一一对应。第四链轮与第二驱动件连接,且第四链轮通过第二链环与多个第三链轮传动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机100也可以采用带式传送方式。
同样地,第一输送机100也包括第二定位机构130,第二定位机构130包括第二定位部132及第二活动部134,第二定位部132与其中一个第二立板110连接,第二活动部134与第二定位部132连接,第二定位部132能驱动第二活动部134靠近或远离另一个第二立板110。第二定位机构130与第一定位机构370 相同,也是用于保证主要用于保证产品20在第一输送机100上的移动路径为直线,防止产品20歪斜顶住第二立板110而卡滞不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机200与第一输送机100的结构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设备,用于传送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及活动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第一输送机及第二输送机,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第三输送机及第四输送机,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三输送机与所述第四输送机之间,所述第三输送机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四输送机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均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沿所述竖直方向上升,以与所述第一输送机对接形成高层输送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均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沿所述竖直方向下降,以与所述第二输送机对接形成低层输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还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包括固定部及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活动杆能带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沿所述竖直方向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底板、第一立板、第一传送件、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立板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件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能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输送所述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件为过辊,所述过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过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第一链环,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过辊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链轮设有多个,与所述过辊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且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链环与多个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将所述产品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及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立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能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部靠近或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一立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还包括固定板及导向组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轴承及导柱,所述直线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直线轴承,所述导柱与所述活动杆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输送机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机包括第二立板、第二传送件、第二传动组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立板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传送件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输送所述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件为辊子,所述辊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所述辊子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及第二链环,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辊子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链轮设有多个,与所述辊子一一对应,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且所述第四链轮通过所述第二链环与多个所述第三链轮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部及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能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部靠近或远离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
CN201720904989.8U 2017-07-24 2017-07-24 输送设备 Active CN207497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4989.8U CN207497544U (zh) 2017-07-24 2017-07-24 输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4989.8U CN207497544U (zh) 2017-07-24 2017-07-24 输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7544U true CN207497544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6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4989.8U Active CN207497544U (zh) 2017-07-24 2017-07-24 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754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848A (zh) * 2019-05-16 2019-07-19 山东大学 一种自动化分拣输送线跨线输送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0203622A (zh) * 2019-07-12 2019-09-06 福州大学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升降传送带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44856A (zh) * 2021-10-22 2021-12-28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机构并排布置的共用支腿结构及输送装置
CN114920018A (zh) * 2022-04-29 2022-08-19 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输送装置、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7848A (zh) * 2019-05-16 2019-07-19 山东大学 一种自动化分拣输送线跨线输送设备及工作方法
CN110203622A (zh) * 2019-07-12 2019-09-06 福州大学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升降传送带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03622B (zh) * 2019-07-12 2024-02-23 福州大学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升降传送带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44856A (zh) * 2021-10-22 2021-12-28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机构并排布置的共用支腿结构及输送装置
CN113844856B (zh) * 2021-10-22 2023-07-18 德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机构并排布置的共用支腿结构及输送装置
CN114920018A (zh) * 2022-04-29 2022-08-19 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输送装置、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7544U (zh) 输送设备
KR20080077562A (ko) 장형 제품의 번들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AU201227840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eggs
EP239742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acking packaging units
CN208385370U (zh) 硅片花篮自动输送机构
CN108528795A (zh) 一种药剂自动包装生产线装箱装置
CN209628364U (zh) 自动集蛋装置及拾蛋机构
CN102897693B (zh) 一种堆垛机及自动仓储系统
CN102139809A (zh) 一种转向辊轴传动装置
CN203521524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挤膏生产线
CA2354979A1 (en) Apparatus for stacking elongated members
CN208377843U (zh) 交叉输送组件及交叉输送装置
CN207524552U (zh)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物料输送系统
CN203652715U (zh) 包馅食品成型机的排列装置
CN204823173U (zh) 一种医院智能物流的收发工作站
CN108438886A (zh) 一种多机械手发药装置及方法
CN20612629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机械手一次抓片多次放料机构
CN101370725A (zh) 码堆机的组队方法和工作站
CN102564706A (zh) 承压内胆检漏生产线
CN209038026U (zh) 全自动化装箱码垛生产线
CN207226327U (zh) 一种适用于取放货站台用的rgv输送设备
CN207226476U (zh) 一种新型的高效供料系统
CN207684424U (zh) 物品输送装置及药品生产设备
CN204980263U (zh) 一种设有弹起部件的传送装置
CN209939912U (zh) 异型瓶自动码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4 Room 201, No. 5, Central Road, Wanfeng community, Xinqia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latinum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403, Building A, No. 9 Furong Road, Tanto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ROTHERS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