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6413U -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6413U
CN207496413U CN201721289195.1U CN201721289195U CN207496413U CN 207496413 U CN207496413 U CN 207496413U CN 201721289195 U CN201721289195 U CN 201721289195U CN 207496413 U CN207496413 U CN 207496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fbody
trailing arm
rear suspension
suspension trail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91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庆宇
王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891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6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6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6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该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包括用于罩设在后悬架纵臂的安装端上方的罩体以及用于安装后悬架纵臂的两个内螺纹管,所述罩体包括相互搭接的左半体和右半体,所述两个内螺纹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半体和所述右半体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采用搭接的形式形成,以使安装支架的罩体的深度不受限制,进而使安装支架适应于各种尺寸的后悬架纵臂及其运动。

Description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4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现有的冲压技术要求安装支架4的冲压深度不能大于50mm,因而仅适用于后悬架纵臂的轴套直径小于70mm的纵臂,否则无法成型,极大限制了后悬架纵臂的尺寸及必要的运动避让空间,不利于平台车型的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采用搭接的形式形成,以使安装支架的罩体的深度不受限制,进而使安装支架适应于各种尺寸的后悬架纵臂及其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包括用于罩设在后悬架纵臂的安装端上方的罩体以及用于安装后悬架纵臂的两个内螺纹管,所述罩体包括相互搭接的左半体和右半体,所述两个内螺纹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半体和所述右半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体和所述右半体通过点焊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体为一体冲压件,所述右半体为一体冲压件。
进一步的,所述左半体包括大致矩形的左半体顶壁和从所述左半体顶壁的三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左半体前侧壁、左半体后侧壁和左半体左侧壁,所述左半体前侧壁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前侧壁翻边,所述左半体后侧壁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后侧壁翻边,所述左半体左侧壁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左侧壁翻边,所述内螺纹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左半体左侧壁翻边上,所述右半体包括大致矩形的右半体顶壁和从所述右半体顶壁的三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右半体前侧壁、右半体后侧壁和右半体右侧壁,所述右半体前侧壁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前侧壁翻边,所述右半体后侧壁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后侧壁翻边,所述右半体右侧壁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右侧壁翻边,所述内螺纹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右半体右侧壁翻边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的罩体由左半体和右半体组成,并且两者之间采用搭接,从而左半体和右半体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尺寸和形状,则两者搭接形成的罩体也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尺寸和形状而不受成型方法的限制,即罩体的深度可以大于50mm,进而使安装支架适应于各种尺寸的后悬架纵臂及其运动,使得后悬架纵臂的运动空间更大,并且可以根据后悬架纵臂的尺寸调整罩体的尺寸,提高设计柔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的安装支架采用搭接的形式形成,以使安装支架的罩体的深度不受限制,进而使安装支架适应于各种尺寸的后悬架纵臂及其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包括上面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还包括车架纵梁和后悬架纵臂,所述车架纵梁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后悬架纵臂的安装端的通孔,所述安装支架的罩体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上且罩设在所述安装端的上方,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安装端的安装板、所述车架纵梁和所述罩体以连接到所述安装支架的内螺纹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车架纵梁和所述定位板之间,位于右侧的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定位板、所述安装板、所述车架纵梁和所述罩体以连接到位于右侧的所述内螺纹管。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安装板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端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且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纵梁包括本体和连接板,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连接板上并且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本体和所述罩体之间。
所述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与上述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的安装支架采用搭接的形式形成,以使安装支架的罩体的深度不受限制,进而使安装支架适应于各种尺寸的后悬架纵臂及其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
所述车辆与上述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的右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悬架纵臂,11-安装端,111-安装孔,12-安装板,2-罩体,21-左半体, 211-左半体顶壁,212-左半体前侧壁,212a-左半体前侧壁翻边,213-左半体后侧壁,213a-左半体后侧壁翻边,214-左半体左侧壁,214a-左半体左侧壁翻边, 22-右半体,221-右半体顶壁,222-右半体前侧壁,222a-右半体前侧壁翻边,223- 右半体后侧壁,223a-右半体后侧壁翻边,224-右半体右侧壁,224a-右半体右侧壁翻边,3-内螺纹管,4-安装支架,5-车架纵梁,51-通孔,52-本体,53-连接板, 6-螺栓,7-定位板,8-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是指图4所示的竖直方向,左、右是指图3和图4所示的水平方向,前、后是指图3所示的竖直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包括用于罩设在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端11上方的罩体2以及用于安装后悬架纵臂1的两个内螺纹管3,罩体2包括相互搭接的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两个内螺纹管3分别连接在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4的罩体2由左半体21和右半体 22组成,并且两者之间采用搭接,从而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尺寸和形状,则两者搭接形成的罩体2也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尺寸和形状而不受成型方法的限制,即罩体2的深度可以大于50mm,进而使安装支架4适应于各种尺寸的后悬架纵臂1及其运动,使得后悬架纵臂1的运动空间更大,并且可以根据后悬架纵臂1的尺寸调整罩体2的尺寸,提高设计柔性。
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搭接,例如粘接,进一步的,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通过点焊搭接,保证两者连接稳定性,并且加工方便。
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形成,例如机加工,进一步的,左半体21为一体冲压件,右半体22为一体冲压件,便于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的形成,并且结构强度高,制造成本低。
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如图3-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的,左半体21包括大致矩形的左半体顶壁211和从左半体顶壁211的三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左半体前侧壁212、左半体后侧壁213和左半体左侧壁214,左半体前侧壁212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前侧壁翻边212a,左半体后侧壁213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后侧壁翻边213a,左半体左侧壁214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左侧壁翻边214a,内螺纹管3的下端连接在左半体左侧壁翻边214a上;右半体22包括大致矩形的右半体顶壁221和从右半体顶壁221的三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右半体前侧壁222、右半体后侧壁223和右半体右侧壁224,右半体前侧壁222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前侧壁翻边222a,右半体后侧壁223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后侧壁翻边223a,右半体右侧壁224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右侧壁翻边224a,内螺纹管3的下端连接在右半体右侧壁翻边224a上。
上述形状的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搭接形成截面为梯形的四棱柱,其中左半体顶壁211、右半体顶壁221与各翻边形成的底面平行,以形成底面开口的内部容纳空间,以罩设在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端11的上方,从而为后悬架纵臂 1的安装端11提供安装空间和运动避让空间,并且保证车架的密封性,以使车架上方形成密闭的车内空间。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形成各翻边212a、213a、 214a、222a、223a、224a,以便于罩体2连接到车架纵梁5上,此处也可以通过点焊焊接。两个内螺纹管3分别连接在左半体左侧壁翻边214a和右半体右侧壁翻边224a上,以便于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并且内螺纹管3连接牢固,安装方便。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包括上面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4,还包括车架纵梁5和后悬架纵臂1,车架纵梁5上开设有避让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端11的通孔51,安装支架4的罩体2 连接在车架纵梁5上且罩设在安装端11的上方,螺栓6依次穿过安装端11的安装板12、车架纵梁5和罩体2以连接到安装支架4的内螺纹管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采用上述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4,其罩体2由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搭接形成,从而罩体2不受成型方法的限制而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尺寸和形状,即罩体2的深度可以大于50mm。后悬架纵臂1通过螺栓6连接到内螺纹管3上之后,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端11经由通孔 51容纳在罩体2的内部容纳空间内,罩体2为安装端11提供了充足的安装空间和运动空间,并且可以根据后悬架纵臂1的尺寸调整罩体2的尺寸,提高设计柔性。
由于仅通过螺栓6穿过安装板12的两端将后悬架纵臂1固定到两个内螺纹管3上,导致装配精度较低,并且安装时螺栓6找正需要人工辅助,装配不方便。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即图4 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的定位板7,安装板12设置在车架纵梁5和定位板 7之间,位于右侧的螺栓6依次穿过定位板7、安装板12、车架纵梁5和罩体2 以连接到位于右侧的内螺纹管3。定位板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架纵梁5上,并且其上的通孔与安装板12上的通孔对准,以限制后悬架纵臂1沿前后方向的晃动,从而提高后悬架纵臂1的装配精度,使得装配方便,不需要人工辅助。
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进一步的,定位板7与安装板12垂直,使得安装板12的定位更准确,进而提高后悬架纵臂1的装配精度。
为了降低安装板12和安装端11之间的摩擦,进一步的,安装端11形成有安装孔111,安装板12穿过安装孔111,安装结构还包括轴套8,轴套8套设在安装板12上并且位于安装孔111内,使得安装端11相对于安装板12转动时摩擦力减小,并且轴套8能够承受后悬架纵臂1的载荷,以减小安装板12承受的载荷。
车架纵梁5通常为箱型梁,为了便于罩体2的安装,如图3-图6所示,进一步的,车架纵梁5包括本体52和连接板53,通孔51形成在连接板53上并且连接板53连接在本体51和罩体2之间。连接板53的形成通孔51的一侧边缘与罩体2的各翻边212a、213a、214a、222a、223a、224a通过焊接连接,连接板53的另一侧边缘与车架纵梁5的本体52也通过焊接连接,使得加工方便,连接牢固,结构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包括用于罩设在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端(11)上方的罩体(2)以及用于安装后悬架纵臂(1)的两个内螺纹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包括相互搭接的左半体(21)和右半体(22),所述两个内螺纹管(3)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半体(21)和所述右半体(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体(21)和所述右半体(22)通过点焊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体(21)为一体冲压件,所述右半体(22)为一体冲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体(21)包括大致矩形的左半体顶壁(211)和从所述左半体顶壁(211)的三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左半体前侧壁(212)、左半体后侧壁(213)和左半体左侧壁(214),所述左半体前侧壁(212)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前侧壁翻边(212a),所述左半体后侧壁(213)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后侧壁翻边(213a),所述左半体左侧壁(214)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半体左侧壁翻边(214a),所述内螺纹管(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左半体左侧壁翻边(214a)上,
所述右半体(22)包括大致矩形的右半体顶壁(221)和从所述右半体顶壁(221)的三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右半体前侧壁(222)、右半体后侧壁(223)和右半体右侧壁(224),所述右半体前侧壁(222)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前侧壁翻边(222a),所述右半体后侧壁(223)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后侧壁翻边(223a),所述右半体右侧壁(224)的下边缘形成有右半体右侧壁翻边(224a),所述内螺纹管(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右半体右侧壁翻边(224a)上。
5.一种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4),还包括车架纵梁(5)和后悬架纵臂(1),所述车架纵梁(5)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后悬架纵臂(1)的安装端(11)的通孔(51),所述安装支架(4)的罩体(2)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5)上且罩设在所述安装端(11)的上方,螺栓(6)依次穿过所述安装端(11)的安装板(12)、所述车架纵梁(5)和所述罩体(2)以连接到所述安装支架(4)的内螺纹管(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板(7),所述安装板(12)设置在所述车架纵梁(5)和所述定位板(7)之间,位于右侧的螺栓(6)依次穿过所述定位板(7)、所述安装板(12)、所述车架纵梁(5)和所述罩体(2)以连接到位于右侧的所述内螺纹管(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7)与所述安装板(12)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11)形成有安装孔(111),所述安装板(12)穿过所述安装孔(111),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轴套(8),所述轴套(8)套设在所述安装板(12)上并且位于所述安装孔(1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5)包括本体(52)和连接板(53),所述通孔(51)形成在所述连接板(53)上并且所述连接板(53)连接在所述本体(52)和所述罩体(2)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纵臂安装结构。
CN201721289195.1U 2017-09-30 2017-09-30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07496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9195.1U CN207496413U (zh) 2017-09-30 2017-09-30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9195.1U CN207496413U (zh) 2017-09-30 2017-09-30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6413U true CN207496413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0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9195.1U Active CN207496413U (zh) 2017-09-30 2017-09-30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6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921A (zh) * 2019-07-31 2019-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臂总成接附点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921A (zh) * 2019-07-31 2019-10-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臂总成接附点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6831B2 (en)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US9505448B2 (en) Transverse sill reinforcement for a truck bed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ill reinforcement
CN207496413U (zh) 后悬架纵臂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03442912A (zh) 扭转梁式悬架
CN207550296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07309269U (zh) 一种前吸能梁左右安装板总成
CN105253204A (zh) 加固件、框架结构和机动车
RU170999U1 (ru) Рам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8069801U (zh) 用于安装汽车后悬架纵臂前安装点的车身结构
CN102267378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安装托架
CN202624391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以及前端安装组件
CN203753238U (zh) 一种固定在车架前端的抗扭横梁总成
CN209852426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RU141205U1 (ru) Рама шасси автомобиля с кран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CN209395895U (zh) 仪表板横梁上多功能支架结构
CN207045323U (zh) 真空罐安装支架
CN206344877U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CN20949260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侧围支架、侧围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CN214451378U (zh) 后副车架与后纵梁连接结构
CN203902637U (zh) 转向管柱调整支架、转向管柱调整支架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237179U (zh) 一种具有前端框架的车身底盘及汽车
CN104176126B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在发动机舱边梁前段的安装结构
CN111376977A (zh) 一种副车架
CN210912609U (zh) 前副车架结构
CN201261521Y (zh) 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