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2608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2608U
CN207492608U CN201720683726.9U CN201720683726U CN207492608U CN 207492608 U CN207492608 U CN 207492608U CN 201720683726 U CN201720683726 U CN 201720683726U CN 207492608 U CN207492608 U CN 207492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lid
kettle body
lid
locating part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37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春来
刘云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837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2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2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2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手柄、壶盖、限位件、合盖键和弹性锁合件;手柄顶部设有安装座;壶盖上固设有拨动部,拨动部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限位件活动安装在壶盖上,能在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向下运动至止抵壶体的外壁面;合盖键活动安装在壶盖上,能驱动限位件向上运动以解除限位件对壶体的止抵;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拨动部与安装座之间,能够在合盖键解除限位件对壶体的止抵时,带动壶盖反向旋转盖合。该液体加热容器,使得壶盖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产品开盖后的高度;且壶盖上设有可活动的限位件,能够使壶盖自主维持开盖状态;弹性锁合件使得产品能够一键合盖,实现了壶盖的半自动控制。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水壶成为了常用的小家电,在日常生活中烧水热水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两台或以上的电水壶,有的放在厨房使用,有的放在卧室使用,有的在客厅或餐厅使用。随着电热水壶的普及,其各方面的性能及使用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现有的电水壶,其壶盖一般都是向上打开,这就要求水壶接水的地方必须具有足够的高度空间才行,否则无法顺利接水。但是,饮水机等装置的接水区域高度有限,无法容置打开壶盖的电水壶,用户只能通过其他容器多次取水再倒入电水壶中,非常不便,因此使用过程非常不愉快。此外,壶盖的开合方式也比较复杂,比如:壶盖打开后不能自动维持在开盖位置,需要用户手动维持,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手柄,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侧部,所述手柄的顶部设有安装座;壶盖,所述壶盖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壶盖绕所述转轴在所述壶盖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限位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壶盖上,能在所述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向下运动至止抵所述壶体的外壁面,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合盖键,活动安装在所述壶盖上,能驱动所述限位件向上运动,以解除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壶体的止抵;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能够在所述合盖键解除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壶体的止抵时,带动所述壶盖反向旋转至盖合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其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壶盖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开盖后的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向上方开盖导致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高度过高而带来不便的问题;且壶盖上设有可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能够止抵壶体外壁面以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而无需用户手动维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合盖,从而既保证了壶盖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稳稳地盖合在壶体上而不会随意发生偏转,又实现了壶盖的半自动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具体地,合盖状态下,弹性锁合件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开盖时,持续拨动壶盖尾端(即拨动部),拨动部绕转轴转动,带动壶盖缓缓打开;在壶盖打开的过程中,弹性锁合件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壶盖上的限位件向下运动并止抵壶体的外壁面,从而避免了壶盖在弹性锁合件的带动下反向旋转盖合,则用户无需抵着拨动部即可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合盖时,驱动合盖键,解除限位件对壶体的止抵作用,则弹性锁合件释放弹性势能复位,并带动壶盖反向旋转,直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由于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故而壶盖沿水平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了壶盖的侧向打开;而限位件与壶体相配合,能够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壶盖能够自动关闭,而无需用户手动将壶盖拨转回位,因此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比如:当用户拿起水壶去饮水机接水时,壶盖向侧方打开,饮水机接水区域高度能够装下开壶盖后的电水壶,直接接水,非常方便;接完水后,驱动合盖键即可实现一键关盖。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壶盖,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如包括上盖、内盖和下盖三层结构的组件等。
至于预设角度,即壶盖完全打开时绕转轴水平旋转的角度,其具体值不受限制,如可以是45°-90°(45°、60°、75°、90°)等,当然也可以大于9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结构和用户需求来决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壶盖内设有安装空间和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并贯穿所述壶盖下表面的避让孔,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低于所述安装空间高度的限位部和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并纵向贯穿所述避让孔以止抵所述壶体外壁面的止抵部;其中,所述合盖键能够驱动所述限位部向上运动,使所述止抵部缩回所述避让孔内,以解除对所述壶体的止抵。
壶盖内设有安装空间和避让孔,限位件包括限位部和止抵部,限位部限位在安装空间内,保证了限位件不会脱离壶盖;限位部的高度低于安装空间的高度,则限位部能够在安装空间内上下运动,从而保证了限位件能够相对壶盖上下运动;止抵部贯穿避让孔,保证了限位件的下端能够凸出于壶盖,进而止抵壶体起到限位作用。
具体过程如下:开盖过程中,当止抵部的端部越过壶体的内壁面时,限位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止抵部的下端凸出于避让孔,此时松开拨动部,受弹性锁合件的影响,拨动部有反向旋转的趋势,则止抵部的侧面会抵靠在壶体的外壁面上而不能继续转动,从而对壶盖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反向扣合,使得壶盖能够自主保持在开盖状态;当关闭壶盖时,触发合盖键,使合盖键带动限位部向上运动,则止抵部也向上运动并缩回避让孔内,对壶体的止抵作用解除,壶盖即可在弹性锁合件的作用下旋转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合盖键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所述合盖键的方向倾斜;所述合盖键被驱动时,能够对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施加推力,使所述限位部向上运动。
限位部靠近合盖键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一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合盖键的方向倾斜,即:第一导向斜面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加靠近合盖键。这样,合盖键被驱动时,对第一导向斜面施加的推力能够产生向上的分力,由于位于避让孔内的止抵部限制了限位件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故而限位件在合盖键的驱动下只能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进而使止抵部缩回避让孔内以解除对壶体的止抵。因此,利用第一导向斜面能够将其他结构(驱动结构或传动结构)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转化为限位部竖直方向的运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至于推动第一导向斜面的结构,其必然与第一导向斜面直接接触,才可以推动限位部向上运动,比如:可以是与第一导向斜面相平行的斜面,二者相互贴合;也可以是非斜面,比如低于第一导向斜面上端的竖直面,也能够推动限位部向上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壶盖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并贯穿所述壶盖上表面的导向孔,所述合盖键安装在所述导向孔内,并能沿着所述导向孔的中心轴线上下运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限位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能够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往复滑动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合盖键的下端相抵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相抵接;其中,所述合盖键被按压时,带动所述传动件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滑动,使所述传动件推动所述限位件向上运动,以解除所述止抵部对所述壶体的止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合盖键的下端和/或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合盖键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倾斜;和/或,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相平行的第三导向斜面;和/或,所述壶盖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内设有所述导向孔;和/或,所述导向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壶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壶盖上还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孔,合盖键安装在导向孔内,使得合盖键能够相对壶盖上下运动,则通过按压合盖键即可完成对合盖键的驱动,比较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操作使用;相应的,需在合盖键与限位部之间增设传动件,通过合盖键向下的运动来驱动传动件向靠近限位件的方向滑动,进而通过传动件水平方向的滑动来驱动限位部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合盖键的下端和/或传动件靠近合盖键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限位件的方向倾斜,即:第二导向斜面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加靠近限位件。这样,合盖键被按压时,对第二导向斜面施加的推力能够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由于传动件的重力及安装空间限制了传动件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故而传动件在合盖键的驱动下只能沿着水平方向向靠近限位件的方向运动,进而推动限位部向上运动,带动止抵部缩回避让孔内以解除对壶体的止抵。因此,利用第二导向斜面能够将合盖键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化为传动件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且便于更换和维修。
优选地,合盖键的下端和传动件靠近合盖键的一端均设有第二导向斜面,这样显著增加了合盖键与传动件的接触面积,使得合盖键和传动件的运动更加平稳。当合盖键的下端和传动件靠近合盖键的一端中仅有一个设置第二导向斜面时,也需保证二者中的另一个能够直接接触到第二导向斜面,即接触部分需低于第二导向斜面的上端。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传动件,直接由合盖键驱动限位件向上运动,此时合盖键水平安装在安装空间内即可,当其在安装空间内水平滑动时即可推动限位件向上运动。
传动件靠近限位部的一端设有第三导向斜面,且第三导向斜面与第一导向斜面相平行,这也显著增加了传动件与限位部的接触面积,使得传动件和限位件的运动更加平稳。
壶盖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内设有导向孔,这样增加了合盖键的长度,进而增加了合盖键限位在壶盖内的长度,以避免合盖键过短容易从壶盖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导向孔的中心轴线与壶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则合盖键位于壶盖的正中央,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上端与所述壶盖相抵靠,其下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靠。
在限位空间内增设弹性件,弹性件的上端抵靠壶盖,下端抵靠限位部,能够限制限位件向上运动,进而提高限位件止抵壶体外壁面时的稳定性。具体地,自然状态下,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使限位件位于靠下的位置;在开盖的过程中,限位件向上运动越过壶体时,压缩弹性件,使弹性件储存弹性势能;当限位件越过壶体到达壶体外侧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能够使限位件快速向下运动,以止抵壶体外壁面,且使其稳稳地保持在靠下的位置处,从而增加了限位件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弹性好,取材容易,且价格低廉。当然,弹性件不局限于弹簧,也可以为弹片等其他形式;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弹性件,完全由限位件的重力来提供限位件向下运动的动力,此时限位件的材质可以选用铸铁等密度比较大的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限位部的顶部设有凹槽,弹性件的下端位于凹槽内,凹槽对弹性件起到了较好的限位作用,以避免弹性件发生倾斜、移位、偏移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抵部的一侧设有用于止抵所述壶体外壁面的止抵面,所述止抵部的另一侧设有第四导向斜面,所述第四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并向靠近所述止抵面的方向倾斜,且其上端不低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其下端与所述止抵部的下端平齐。
止抵部的一侧设有止抵面,止抵面能够与壶体外壁面相抵靠,以实现限位件的限位作用;止抵部的另一侧设有第四导向斜面,则开盖状态下,止抵面与壶体外壁面相抵靠,而第四导向斜面背离壶体,因此在开盖的过程中,第四导向斜面会先接触壶体的内壁面,待止抵部越过壶体到达壶体外侧时,止抵部会向下运动使止抵面与壶体外壁面相抵靠。这样,在壶盖打开的过程中,由于第四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靠近止抵面的方向倾斜(即向远离壶体内壁面的方向倾斜),且第四导向斜面的上端不低于壶体的开口端,使得第四导向斜面能够接触到壶体的开口端,则壶体的开口端会对第四导向斜面施加向上的分力,进而使限位件向上运动;又由于第四导向斜面的下端与止抵部的下端相平齐,从而保证了止抵部的端部能够越过壶体的开口端到达壶体外侧。
因此,通过在止抵部上设置第四导向斜面,使得限位件在开盖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向上运动以越过壶体,而无需用户手动驱动合盖键来避免止抵部与壶体相干涉,即用户只需驱动拨动部即可实现开盖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的一端横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壶盖的侧壁面形成安装口,所述限位件由所述安装口装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间沿垂直于所述壶体中垂面的方向横向延伸;和/或,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安装口处。
安装空间的一端横向延伸并贯穿壶盖的侧壁面形成安装口,则限位件(及传动件)可以从安装口处装入或脱出安装空间,便于装配、检修和更换;且相较于在壶盖表面上开设安装口,既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又降低了杂物通过安装口落入壶体内或积存在壶盖上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清洁度。
安装空间沿垂直于壶体中垂面(即经过壶体中心轴线和壶盖旋转轴线的平面)的方向横向延伸,则安装口位于手柄和壶嘴的中间区域,使得限位件与手柄和壶嘴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当,这样既避免了限位件离壶嘴较近导致壶盖打开幅度过小引起不便,又避免了限位件离手柄过近导致壶盖打开幅度过大而增加开盖难度或引起弹性锁合件扭转失效;同时使得限位件反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恰好与壶体的外壁面相垂直,因此提高了壶体对限位件的止挡作用,进而提高了开盖状态下壶盖的稳定性。
将限位件安装在安装口处,即位于壶盖的边缘区域,相较于将其安装在安装空间的中部区域,能够使开盖状态下壶盖尽可能旋转到壶体外,便于壶盖更彻底地打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固定臂限位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活动臂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上。
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扭簧弹性好、扭力大,能够对壶盖施加相对较大的合盖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壶盖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紧紧盖合在壶体上,进而提高了弹性锁合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扭簧便于加工成型,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且取材容易,有利于节约成本。
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对扭簧的主体部分进行了有效的限位,保证了开盖和合盖过程中,扭簧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且扭簧和壶盖共用一个转轴,简化了液体加热容器的开盖结构。当然,扭簧和壶盖也可以不共用一个转轴,而是分开设置。
扭簧的活动臂限位在拨动部上,固定臂限位在安装座上,在开盖和合盖的过程中,拨动部相对安装座转动,使得扭簧的活动臂也相对固定臂发生位置变化,从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保证了壶盖在转动打开和转动关闭的过程中,扭簧保持同步变形,进而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弹性锁合件不局限于扭簧,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弹片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保证壶盖在不受外力时稳稳盖合在壶体上,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插孔或插槽,所述固定臂插入所述插孔或所述插槽内;和/或,所述拨动部上设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活动臂插入所述限位孔或所述限位槽内;和/或,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一段下方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拨动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段上。
将固定臂插入安装座上的插孔或插槽中,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臂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安装座的情况发生,则扭簧的弹性变形量完全由活动臂的运动幅度决定;而活动臂插在拨动部上的限位孔或限位槽内,因而能够与壶盖尾端(即拨动部)保持同步运动而不会脱离拨动部,从而准确反映了壶盖尾端的运动情况,进而保证了扭簧的弹性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故而有效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并保证了壶盖双向打开时均能够自动复位。
将转轴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下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使得扭簧相对较粗,从而增加了扭簧的扭矩,降低了扭簧扭转失效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且对于扭簧的固定臂和活动臂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技术方案而言,这样还能够使活动臂与转轴的第一段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二者能够分离开来,而不会因相距过近导致安装困难或者发生摩擦等情况。
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壶盖所在的平面与壶体之间没有干涉,故而壶盖可以向两个方向(向左或向右)自由旋转,且打开方向和打开角度完全由用户决定,即实现了壶盖的双向打开,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考虑到扭簧的旋转幅度及用户的实际操作,壶盖一般单向旋转较为方便,而反向旋转打开时用户用手抵住拨动部即可维持开盖状态,松开拨动部壶盖即可自动复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活动臂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或,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活动臂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固定臂和活动臂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孔和插孔,即可对活动臂和固定臂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的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此外,活动臂可以插入拨动部较深的部位处,更容易带动壶盖复位。
或者,固定臂和活动臂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的下表面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和插槽,即可对活动臂和固定臂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的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拨动部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内,使所述拨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转轴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座上,上部插入拨动部的轴孔中,且转轴与轴孔间隙配合,实现了拨动部与安装座的可转动连接,非常方便;安装时,将拨动部套设在转轴上,再盖上手柄盖即可;当然,当扭簧也套设在转轴上时,先将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再将拨动部套设在转轴上,并保证扭簧的活动臂和固定臂安装到位。
当然,也可以将转轴的顶部固定在拨动部上,在安装座上设置轴孔,将转轴的底部插入轴孔中,并与轴孔间隙配合,同样能够实现拨动部与安装座的可转动连接,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支撑台,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和/或,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
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支撑台,将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台上,能够缩短转轴的长度,进而提高转轴的强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用于安装固定臂的限位孔或限位槽也开设在支撑台上。
转轴与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既提高了转轴与安装座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可靠性;又使得转轴与安装座能够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和封盖所述手柄座的手柄盖,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手柄座顶部的容置腔内。
手柄包括手柄座和手柄盖,手柄座的顶部设有容置腔,将安装座安装在容置腔内,能够将安装座及其与壶盖拨动部的装配结构隐藏在手柄内,从而既起到了保护作用,又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美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手柄座上设有连接柱,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柱固定相连,使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手柄座上。
安装座上还设有连接孔,手柄座上设有连接柱,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安装座固定在手柄座上,保证了安装座与手柄座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安装座的四个角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四个连接件(如螺钉,当然不限于螺钉)固定在手柄座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拨动部靠近所述壶盖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和/或,所述拨动部远离所述壶盖的一端向上翘起。
使拨动部靠近壶盖的一端套设在转轴上,能够增加拨动部尾部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在开盖扭矩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拨动部远离壶盖的一端向上翘起,增加了拨动部尾端的厚度和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壶盖尾端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了用户手指与拨动部的接触面,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上设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底部与位于所述壶体底部的温控器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嵌入所述蒸汽管顶部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管相连通。
安装座上的连通孔保证了容纳腔内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管,进而反馈给温控器,实现温控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
当然,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不局限于电水壶,也可以是咖啡壶、煮茶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水壶开盖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水壶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水壶(去掉手柄盖)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水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电水壶按下合盖键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电水壶合盖状态下一个视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电水壶合盖状态下另一个视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电水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壶盖,11拨动部,12轴孔,13限位孔,14导向柱,141导向孔,15安装空间,151安装口,152避让孔,20壶体,21壶嘴,30手柄,31手柄座,311容置腔,312连接柱,40安装座,41安装槽,42转轴,421第一段,422第二段,43支撑台,44插孔,45连接孔,46定位柱,461连通孔,50扭簧,51固定臂,52活动臂,60蒸汽管,70合盖键,71第二导向斜面,80限位件,81限位部,811第一导向斜面,812凹槽,82止抵部,83弹簧,90传动件,91第三导向斜面;
其中,图5和图6中的平行箭头表示驱动合盖键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20、手柄30、壶盖10、限位件80、合盖键70和弹性锁合件。
具体地,壶体20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手柄30设置在壶体20的侧部,手柄30的顶部设有安装座40;壶盖10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拨动部11,拨动部11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42与安装座40转动连接,并能够驱动壶盖10绕转轴42在壶盖10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打开容纳腔的开口端;限位件80活动安装在壶盖10上,能在壶盖1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向下运动至止抵壶体20的外壁面,以限制壶盖10反向旋转盖合;合盖键70活动安装在壶盖10上,能驱动限位件80向上运动,以解除限位件80对壶体20的止抵;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拨动部11与安装座40之间,能够在合盖键70解除限位件80对壶体20的止抵时,带动壶盖10反向旋转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其转轴42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壶盖10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开盖后的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向上方开盖导致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高度过高而带来不便的问题;且壶盖10上设有可活动的限位件80,限位件80能够止抵壶体20外壁面以维持壶盖10的开盖状态,而无需用户手动维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合盖,从而既保证了壶盖10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稳稳地盖合在壶体20上而不会随意发生偏转,又实现了壶盖10的半自动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具体地,合盖状态下,弹性锁合件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开盖时,持续拨动壶盖10尾端(即拨动部11),拨动部11绕转轴42转动,带动壶盖10缓缓打开;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弹性锁合件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壶盖1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壶盖10上的限位件80向下运动并止抵壶体20的外壁面,如图2和图4所示,从而避免了壶盖10在弹性锁合件的带动下反向旋转盖合,则用户无需抵着拨动部11即可维持壶盖10的开盖状态,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合盖时,驱动合盖键70,解除限位件80对壶体20的止抵作用,则弹性锁合件释放弹性势能复位,并带动壶盖10反向旋转,直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如图9和图10所示。由于转轴42沿竖直方向延伸,故而壶盖10沿水平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了壶盖10的侧向打开;而限位件80与壶体20相配合,能够维持壶盖10的开盖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壶盖10能够自动关闭,而无需用户手动将壶盖10拨转回位,因此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比如:当用户拿起水壶去饮水机接水时,壶盖10向侧方打开,饮水机接水区域高度能够装下开壶盖10后的电水壶,直接接水,非常方便;接完水后,驱动合盖键70即可实现一键关盖。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壶盖10,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如包括上盖、内盖和下盖三层结构的组件等。
进一步地,壶盖10内设有安装空间15和与安装空间15相连通并贯穿壶盖10下表面的避让孔152,限位件80包括限位在安装空间15内且低于安装空间15高度的限位部81和与限位部81相连并纵向贯穿避让孔152以止抵壶体20外壁面的止抵部82,如图3、图6、图8、图10、图12和图15所示;其中,合盖键70能够驱动限位部81向上运动,使止抵部82缩回避让孔152内,如图7和图8所示,以解除对壶体20的止抵。
壶盖10内设有安装空间15和避让孔152,限位件80包括限位部81和止抵部82,限位部81限位在安装空间15内,保证了限位件80不会脱离壶盖10;限位部81的高度低于安装空间15的高度,则限位部81能够在安装空间15内上下运动,从而保证了限位件80能够相对壶盖10上下运动;止抵部82贯穿避让孔152,保证了限位件80的下端能够凸出于壶盖10,进而止抵壶体20起到限位作用。
具体过程如下:开盖过程中,当止抵部82的端部越过壶体20的内壁面时,限位件8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止抵部82的下端凸出于避让孔152,此时松开拨动部11,受弹性锁合件的影响,拨动部11有反向旋转的趋势,则止抵部82的侧面会抵靠在壶体20的外壁面上而不能继续转动,如图3和图6所示,从而对壶盖10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10反向扣合,使得壶盖10能够自主保持在开盖状态,如图2和图4所示;当关闭壶盖10时,触发合盖键70,使合盖键70带动限位部81向上运动,则止抵部82也向上运动并缩回避让孔152内,如图7和图8所示,对壶体20的止抵作用解除,壶盖10即可在弹性锁合件的作用下旋转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限位部81靠近合盖键70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811,第一导向斜面811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合盖键70的方向倾斜,如图6和图8所示;合盖键70被驱动时,能够对第一导向斜面811施加推力,使限位部81向上运动。
限位部81靠近合盖键70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811,第一导向斜面811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合盖键70的方向倾斜,即:第一导向斜面811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加靠近合盖键70,如图6和图8所示。这样,合盖键70被驱动时,对第一导向斜面811施加的推力能够产生向上的分力,由于位于避让孔152内的止抵部82限制了限位件80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故而限位件80在合盖键70的驱动下只能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运动,进而使止抵部82缩回避让孔152内以解除对壶体20的止抵,如图8所示。因此,利用第一导向斜面811能够将其他结构(驱动结构或传动结构)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转化为限位部81竖直方向的运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
优选地,壶盖10上还设有与安装空间15相连通并贯穿壶盖10上表面的导向孔141,合盖键70安装在导向孔141内,如图4至图12所示,并能沿着导向孔141的中心轴线上下运动;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限位在安装空间15内并能够在安装空间15内往复滑动的传动件90,传动件90的一端与合盖键70的下端相抵接,传动件90的另一端与第一导向斜面811相抵接,如图5至图10所示;其中,合盖键70被按压时,带动传动件90向靠近限位件80的方向滑动,使传动件90推动限位件80向上运动,以解除止抵部82对壶体20的止抵。
其中,合盖键70的下端和/或传动件90靠近合盖键70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71,第二导向斜面71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限位件80的方向倾斜,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
壶盖10上还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孔141,合盖键70安装在导向孔141内,使得合盖键70能够相对壶盖10上下运动,则通过按压合盖键70即可完成对合盖键70的驱动,比较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操作使用;相应的,需在合盖键70与限位部81之间增设传动件90,通过合盖键70向下的运动来驱动传动件90向靠近限位件80的方向滑动,进而通过传动件90水平方向的滑动来驱动限位部81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合盖键70的下端和/或传动件90靠近合盖键70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71,第二导向斜面71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限位件80的方向倾斜,即:第二导向斜面71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加靠近限位件80,如图6、图8、图10和图14所示。这样,合盖键70被按压时,对第二导向斜面71施加的推力能够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由于传动件90的重力及安装空间15限制了传动件90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故而传动件90在合盖键70的驱动下只能沿着水平方向向靠近限位件80的方向运动,进而推动限位部81向上运动,带动止抵部82缩回避让孔152内以解除对壶体20的止抵。因此,利用第二导向斜面71能够将合盖键70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化为传动件90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且便于更换和维修。
优选地,合盖键70的下端和传动件90靠近合盖键70的一端均设有第二导向斜面71,如图6、图8、图10和图14所示,这样显著增加了合盖键70与传动件90的接触面积,使得合盖键70和传动件90的运动更加平稳。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传动件90,直接由合盖键70驱动限位件80向上运动,此时合盖键70水平安装在安装空间15内即可,当其在安装空间15内水平滑动时即可推动限位件80向上运动。
优选地,传动件90靠近限位部8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811相平行的第三导向斜面91,如图6、图8、图10和图14所示。
传动件90靠近限位部81的一端设有第三导向斜面91,且第三导向斜面91与第一导向斜面811相平行,这也显著增加了传动件90与限位部81的接触面积,使得传动件90和限位件80的运动更加平稳。
优选地,壶盖10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柱14,导向柱14内设有导向孔141,如图5至图10所示。
壶盖10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柱14,导向柱14内设有导向孔141,这样增加了合盖键70的长度,进而增加了合盖键70限位在壶盖10内的长度,以避免合盖键70过短容易从壶盖10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导向孔141的中心轴线与壶体20的中心轴线重合,如图4至图12所示。
导向孔141的中心轴线与壶体20的中心轴线重合,则合盖键70位于壶盖10的正中央,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件,位于安装空间15内,且其上端与壶盖10相抵靠,其下端与限位部81相抵靠,如图6、图8、图10、图14和图15所示。
其中,限位部81的顶部设有凹槽812,弹性件的下端位于凹槽812内,如图6、图8、图10和图15所示。
在限位空间内增设弹性件,弹性件的上端抵靠壶盖10,下端抵靠限位部81,能够限制限位件80向上运动,进而提高限位件80止抵壶体20外壁面时的稳定性。具体地,自然状态下,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使限位件80位于靠下的位置,如图10所示;在开盖的过程中,限位件80向上运动越过壶体20时,压缩弹性件,使弹性件储存弹性势能;当限位件80越过壶体20到达壶体20外侧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能够使限位件80快速向下运动,以止抵壶体20外壁面,且使其稳稳地保持在靠下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从而增加了限位件80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83,弹簧83弹性好,取材容易,且价格低廉。当然,弹性件不局限于弹簧83,也可以为弹片等其他形式;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弹性件,完全由限位件80的重力来提供限位件80向下运动的动力,此时限位件80的材质可以选用铸铁等密度比较大的材料。
限位部81的顶部设有凹槽812,弹性件的下端位于凹槽812内,凹槽812对弹性件起到了较好的限位作用,以避免弹性件发生倾斜、移位、偏移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止抵部82的一侧设有用于止抵壶体20外壁面的止抵面,止抵部82的另一侧设有第四导向斜面(图中未示出),第四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并向靠近止抵面的方向倾斜,且其上端不低于壶体20的开口端,其下端与止抵部82的下端平齐。
止抵部82的一侧设有止抵面,止抵面能够与壶体20外壁面相抵靠,以实现限位件80的限位作用;止抵部82的另一侧设有第四导向斜面,则开盖状态下,止抵面与壶体20外壁面相抵靠,而第四导向斜面背离壶体20,因此在开盖的过程中,第四导向斜面会先接触壶体20的内壁面,待止抵部82越过壶体20到达壶体20外侧时,止抵部82会向下运动使止抵面与壶体20外壁面相抵靠。这样,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由于第四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靠近止抵面的方向倾斜(即向远离壶体20内壁面的方向倾斜),且第四导向斜面的上端不低于壶体20的开口端,使得第四导向斜面能够接触到壶体20的开口端,则壶体20的开口端会对第四导向斜面施加向上的分力,进而使限位件80向上运动;又由于第四导向斜面的下端与止抵部82的下端相平齐,从而保证了止抵部82的端部能够越过壶体20的开口端到达壶体20外侧。
因此,通过在止抵部82上设置第四导向斜面,使得限位件80在开盖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向上运动以越过壶体20,而无需用户手动驱动合盖键70来避免止抵部82与壶体20相干涉,即用户只需驱动拨动部11即可实现开盖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安装空间15的一端横向延伸并贯穿壶盖10的侧壁面形成安装口151,如图6、图8、图10和图16所示,限位件80由安装口151装入安装空间15内。
优选地,安装空间15沿垂直于壶体20中垂面的方向横向延伸,限位件80位于安装口151处,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
安装空间15的一端横向延伸并贯穿壶盖10的侧壁面形成安装口151,则限位件80(及传动件90)可以从安装口151处装入或脱出安装空间15,便于装配、检修和更换;且相较于在壶盖10表面上开设安装口151,既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又降低了杂物通过安装口151落入壶体20内或积存在壶盖10上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清洁度。
安装空间15沿垂直于壶体20中垂面(即经过壶体20中心轴线和壶盖10旋转轴42线的平面)的方向横向延伸,则安装口151位于手柄30和壶嘴21的中间区域,使得限位件80与手柄30和壶嘴21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当,这样既避免了限位件80离壶嘴21较近导致壶盖10打开幅度过小引起不便,又避免了限位件80离手柄30过近导致壶盖10打开幅度过大而增加开盖难度或引起弹性锁合件扭转失效;同时使得限位件80反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恰好与壶体20的外壁面相垂直,因此提高了壶体20对限位件80的止挡作用,进而提高了开盖状态下壶盖10的稳定性。
将限位件80安装在安装口151处,即位于壶盖10的边缘区域,相较于将其安装在安装空间15的中部区域,能够使开盖状态下壶盖10尽可能旋转到壶体20外,便于壶盖10更彻底地打开。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弹性锁合件为扭簧50,扭簧50套设在转轴42上,如图11、图13、图14和图16所示,扭簧50包括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固定臂51限位在安装座40上,活动臂52限位在拨动部11上。
弹性锁合件为扭簧50,扭簧50弹性好、扭力大,能够对壶盖10施加相对较大的合盖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壶盖10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紧紧盖合在壶体20上,进而提高了弹性锁合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扭簧50便于加工成型,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且取材容易,有利于节约成本。
扭簧50套设在转轴42上,对扭簧50的主体部分进行了有效的限位,保证了开盖和合盖过程中,扭簧50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保证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且扭簧50和壶盖10共用一个转轴42,简化了液体加热容器的开盖结构。当然,扭簧50和壶盖10也可以不共用一个转轴42,而是分开设置。
扭簧50的活动臂52限位在拨动部11上,固定臂51限位在安装座40上,在开盖和合盖的过程中,拨动部11相对安装座40转动,使得扭簧50的活动臂52也相对固定臂51发生位置变化,从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保证了壶盖10在转动打开和转动关闭的过程中,扭簧50保持同步变形,进而保证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弹性锁合件不局限于扭簧50,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弹片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保证壶盖10在不受外力时稳稳盖合在壶体20上,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安装座40上设有插孔44或插槽,固定臂51插入插孔44或插槽内,如图13和图16所示;拨动部11上设有限位孔13或限位槽,活动臂52插入限位孔13或限位槽内,如图13和图16所示。
将固定臂51插入安装座40上的插孔44或插槽中,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臂51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安装座40的情况发生,则扭簧50的弹性变形量完全由活动臂52的运动幅度决定;而活动臂52插在拨动部11上的限位孔13或限位槽内,因而能够与壶盖10尾端(即拨动部11)保持同步运动而不会脱离拨动部11,从而准确反映了壶盖10尾端的运动情况,进而保证了扭簧50的弹性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故而有效保证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并保证了壶盖10双向打开时均能够自动复位。
可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13、图15和图16所示。
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11和安装座40上分别设置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孔13和插孔44,即可对活动臂52和固定臂51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50的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此外,活动臂52可以插入拨动部11较深的部位处,更容易带动壶盖10复位。
可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11的下表面和安装座40上分别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和插槽,即可对活动臂52和固定臂51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50的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
进一步地,转轴42包括第一段421和位于第一段421下方的第二段422,第一段421的直径小于第二段422的直径,如图13和图16所示,拨动部11套设在第一段421上,扭簧50套设在第二段422上。
将转轴42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下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使得扭簧50相对较粗,从而增加了扭簧50的扭矩,降低了扭簧50扭转失效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且对于扭簧50的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实施例而言,这样还能够使活动臂52与转轴42的第一段42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二者能够分离开来,而不会因相距过近导致安装困难或者发生摩擦等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座40上,拨动部11上设有轴孔12,如图13和图16所示,转轴42插入轴孔12内,使拨动部11能够相对安装座40转动。
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座40上,上部插入拨动部11的轴孔12中,且转轴42与轴孔12间隙配合,实现了拨动部11与安装座40的可转动连接,非常方便;安装时,将拨动部11套设在转轴42上,再盖上手柄盖即可;当然,当扭簧50也套设在转轴42上时,先将扭簧50套设在转轴42上,再将拨动部11套设在转轴42上,并保证扭簧50的活动臂52和固定臂51安装到位。
当然,也可以将转轴42的顶部固定在拨动部11上,在安装座40上设置轴孔12,将转轴42的底部插入轴孔12中,并与轴孔12间隙配合,同样能够实现拨动部11与安装座40的可转动连接,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安装座40内设有安装槽41,安装槽41内设有支撑台43,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台43上,如图13和图16所示。
安装座40内设有安装槽41,安装槽41内设有支撑台43,将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台43上,能够缩短转轴42的长度,进而提高转轴42的强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用于安装固定臂51的限位孔13或限位槽也开设在支撑台43上。
优选地,转轴42与安装座40为一体式结构。
转轴42与安装座40为一体式结构,既提高了转轴42与安装座4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转轴42的使用可靠性;又使得转轴42与安装座40能够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柄30包括手柄座31和封盖手柄座31的手柄盖,安装座40设置在手柄座31顶部的容置腔311内,如图13和图14所示。
其中,安装座40上设有连接孔45,如图16所示,手柄座31上设有连接柱312,如图14所示,连接件穿过连接孔45与连接柱312固定相连,使安装座40固定在手柄座31上。
手柄30包括手柄座31和手柄盖,手柄座31的顶部设有容置腔311,将安装座40安装在容置腔311内,能够将安装座40及其与壶盖10拨动部11的装配结构隐藏在手柄30内,从而既起到了保护作用,又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美观度。
安装座40上还设有连接孔45,手柄座31上设有连接柱312,连接件穿过连接孔45将安装座40固定在手柄座31上,保证了安装座40与手柄座31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安装座40的四个角设有四个连接孔45,通过四个连接件(如螺钉,当然不限于螺钉)固定在手柄座31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拨动部11靠近壶盖10的一端套设在转轴42上,如图4、图11和图16所示。
使拨动部11靠近壶盖10的一端套设在转轴42上,能够增加拨动部11尾部与转轴42之间的距离,在开盖扭矩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拨动部11远离壶盖10的一端向上翘起,如图4、图11和图16所示。
拨动部11远离壶盖10的一端向上翘起,增加了拨动部11尾端的厚度和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壶盖10尾端与转轴42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了用户手指与拨动部11的接触面,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柄30上设有蒸汽管60,蒸汽管60的底部与位于壶体20底部的温控器连通,安装座40上设有嵌入蒸汽管60顶部的定位柱46,定位柱46内设有连通孔461,如图13所示,连通孔461的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连通孔461的另一端与蒸汽管60相连通。
安装座40上的连通孔461保证了容纳腔内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管60,进而反馈给温控器,实现温控功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
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不局限于电水壶,也可以是咖啡壶、煮茶器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其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壶盖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开盖后的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向上方开盖导致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高度过高而带来不便的问题;且壶盖上设有可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能够止抵壶体外壁面以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而无需用户手动维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合盖,从而既保证了壶盖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稳稳地盖合在壶体上而不会随意发生偏转,又实现了壶盖的半自动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
手柄,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侧部,所述手柄的顶部设有安装座;
壶盖,所述壶盖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壶盖绕所述转轴在所述壶盖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限位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壶盖上,能在所述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向下运动至止抵所述壶体的外壁面,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
合盖键,活动安装在所述壶盖上,能驱动所述限位件向上运动,以解除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壶体的止抵;
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能够在所述合盖键解除所述限位件对所述壶体的止抵时,带动所述壶盖反向旋转至盖合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盖内设有安装空间和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并贯穿所述壶盖下表面的避让孔,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低于所述安装空间高度的限位部和与所述限位部相连并纵向贯穿所述避让孔以止抵所述壶体外壁面的止抵部;
其中,所述合盖键能够驱动所述限位部向上运动,使所述止抵部缩回所述避让孔内,以解除对所述壶体的止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合盖键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所述合盖键的方向倾斜;
所述合盖键被驱动时,能够对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施加推力,使所述限位部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盖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并贯穿所述壶盖上表面的导向孔,所述合盖键安装在所述导向孔内,并能沿着所述导向孔的中心轴线上下运动;
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限位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并能够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往复滑动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合盖键的下端相抵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相抵接;
其中,所述合盖键被按压时,带动所述传动件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滑动,使所述传动件推动所述限位件向上运动,以解除所述止抵部对所述壶体的止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盖键的下端和/或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合盖键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倾斜,且向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倾斜;和/或
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相平行的第三导向斜面;和/或
所述壶盖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内设有所述导向孔;和/或
所述导向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壶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其上端与所述壶盖相抵靠,其下端与所述限位部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抵部的一侧设有用于止抵所述壶体外壁面的止抵面,所述止抵部的另一侧设有第四导向斜面,所述第四导向斜面由上向下并向靠近所述止抵面的方向倾斜,且其上端不低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其下端与所述止抵部的下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空间的一端横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壶盖的侧壁面形成安装口,所述限位件由所述安装口装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空间沿垂直于所述壶体中垂面的方向横向延伸;和/或
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安装口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固定臂限位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活动臂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插孔或插槽,所述固定臂插入所述插孔或所述插槽内;和/或
所述拨动部上设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活动臂插入所述限位孔或所述限位槽内;和/或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一段下方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拨动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段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拨动部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内,使所述拨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支撑台,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和/或
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和封盖所述手柄座的手柄盖,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手柄座顶部的容置腔内。
CN201720683726.9U 2017-06-13 2017-06-13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7492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3726.9U CN207492608U (zh) 2017-06-13 2017-06-13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3726.9U CN207492608U (zh) 2017-06-13 2017-06-13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2608U true CN207492608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3726.9U Active CN207492608U (zh) 2017-06-13 2017-06-13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2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2606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9077611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492608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604804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49260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2426271U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可拆卸的锅盖连接机构
CN208551253U (zh) 液体容器
CN20760480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492611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11588263B (zh)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110200495A (zh) 上盖总成及烹饪器具
CN207492607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9077610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6745181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49261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6612606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532298U (zh) 液体加热容器
KR200456901Y1 (ko) 접이식 주방용기 손잡이의 구조
CN209074217U (zh) 食材加料装置及电水壶
CN207492609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9077608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551216U (zh) 上盖总成及烹饪器具
CN108113467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709408U (zh) 电压力锅
CN107536467B (zh) 电热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