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3651U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03651U CN207403651U CN201721009165.0U CN201721009165U CN207403651U CN 207403651 U CN207403651 U CN 207403651U CN 201721009165 U CN201721009165 U CN 201721009165U CN 207403651 U CN207403651 U CN 207403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coupling rod
- damping
- mounting groove
- decoupling
- cushion co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设有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装置和镜片安装板;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杆,第一减震杆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连接,所以第一减震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挡片,第一减震杆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具备减震功能,从而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后视镜不会发生严重的震动,从而使驾驶员更加清楚的观察后方情况的同时还会有效的防止后视镜因震动而产生的松动甚至掉落,具有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已经作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倒车和更换车道和便于观察后方情况,后视镜起到了自关重要的作用,现有后视镜已经是车辆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现有后视镜不具备减震的功能,当汽车行驶到较差路况时,后视镜会抖动的厉害,不仅会影响到驾驶员观察后方的情况,并且还容易使后视镜片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能够有效的降低后视镜的震动,使后视镜不易掉落的同时便于驾驶员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设有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装置和镜片安装板;
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杆,第一减震杆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连接,所以第一减震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挡片,第一减震杆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
第一挡片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杆,第二减震杆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杆,第二减震杆的中心线与第一减震杆的中心线重合;第二减震杆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减震杆;
第三减震杆包括减震段和缓冲段,减震段的一端与第二减震杆连接,减震段的另一端与缓冲段连接,缓冲段的直径小于减震段的直径,缓冲段与减震段的中心线与第二减震杆的中心线重合;减震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减震杆;
镜片安装板上开设有圆形限位槽,圆形限位槽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缓冲段上套设有缓冲套,缓冲套上端通过限位凸台和减震段进行限位;两个第一减震装置结构相同;缓冲段的另一端与圆形限位槽的底部固定;
两个第一减震装置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四减震杆,第四减震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挡片,第四减震杆上套设有第三减震弹簧;第二挡片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减震杆,第五减震杆与第四减震杆中心线重合,第五减震杆的直径小于第四减震杆,第五减震杆的另一端与镜片安装板内侧连接,支撑柱位于两个第二减震装置之间,镜片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后视镜片;第五减震杆上套设有第四减震弹簧。
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的同时延长缓冲套的使用寿命,缓冲套包括第一缓冲套、第二缓冲套和第三缓冲套,第一缓冲套上端通过减震段限位,第三缓冲套上端通过限位凸台进行限位。
为了便于加工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减震段与缓冲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降低镜片震动感,镜片安装板与后视镜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各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和第四减震弹簧上均设置有一层缓冲橡胶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具备减震功能,从而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后视镜不会发生严重的震动,从而使驾驶员更加清楚的观察后方情况的同时还会有效的防止后视镜因震动而产生的松动甚至掉落,具有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俯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未安装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下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第一安装槽2内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套设有安装套4,安装套4上设置有内壳体5,内壳体5开设有第二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6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装置7和镜片安装板8;
第一减震装置7包括第一减震杆9,第一减震杆9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6连接,所以第一减震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挡片10,第一减震杆9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11;
第一挡片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杆12,第二减震杆12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杆9,第二减震杆12的中心线与第一减震杆9的中心线重合;第二减震杆12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3,第二减震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减震杆14;
第三减震杆14包括减震段15和缓冲段16,减震段15的一端与第二减震杆12连接,减震段15的另一端与缓冲段16连接,缓冲段16的直径小于减震段15的直径,缓冲段16与减震段15的中心线与第二减震杆12的中心线重合;减震段15的直径大于第一减震杆9;
镜片安装板8上开设有圆形限位槽17,圆形限位槽17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18;缓冲段16上套设有缓冲套19,缓冲套19上端通过限位凸台18和减震段15进行限位;两个第一减震装置7结构相同;缓冲段16的另一端与圆形限位槽17的底部固定;
两个第一减震装置7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减震装置20,第二减震装置20包括第四减震杆21,第四减震杆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挡片22,第四减震杆21上套设有第三减震弹簧23;第二挡片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减震杆24,第五减震杆24与第四减震杆21中心线重合,第五减震杆24的直径小于第四减震杆21,第五减震杆24的另一端与镜片安装板8内侧连接,支撑柱3位于两个第二减震装置20之间,镜片安装板8的外侧设置有后视镜片25;第五减震杆24上套设有第四减震弹簧50。
本实施例中,缓冲套19包括第一缓冲套26、第二缓冲套27和第三缓冲套28,第一缓冲套26上端通过减震段15限位,第三缓冲套28上端通过限位凸台18进行限位。减震段15与缓冲段16为一体成型结构。镜片安装板8与后视镜片25之间设置有缓冲层。各第一减震弹簧11、第二减震弹簧13、第三减震弹簧23和第四减震弹簧50上均设置有一层缓冲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套19、、第一减震装置7和第二减震装置20的相互配合从而使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上也能对后视镜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使驾驶员更加清楚的观察到售房情况,另外有效的降低了后视镜因松动掉落的情况发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所述第一安装槽(2)内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套设有安装套(4),所述安装套(4)上设置有内壳体(5),所述内壳体(5)开设有第二安装槽(6),所述第二安装槽(6)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减震装置(7)和镜片安装板(8);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7)包括第一减震杆(9),所述第一减震杆(9)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6)连接,所以第一减震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挡片(10),所述第一减震杆(9)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11);
所述第一挡片(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杆(12),所述第二减震杆(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减震杆(9),所述第二减震杆(1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减震杆(9)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减震杆(12)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3),所述第二减震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减震杆(14);
所述第三减震杆(14)包括减震段(15)和缓冲段(16),所述减震段(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杆(12)连接,所述减震段(15)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段(16)连接,所述缓冲段(16)的直径小于所述减震段(15)的直径,所述缓冲段(16)与所述减震段(1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减震杆(1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减震段(1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减震杆(9);
所述镜片安装板(8)上开设有圆形限位槽(17),所述圆形限位槽(17)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18);所述缓冲段(16)上套设有缓冲套(19),所述缓冲套(19)上端通过所述限位凸台(18)和所述减震段(15)进行限位;所述两个第一减震装置(7)结构相同;所述缓冲段(16)的另一端与所述圆形限位槽(17)的底部固定;
所述两个第一减震装置(7)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减震装置(20),所述第二减震装置(20)包括第四减震杆(21),所述第四减震杆(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挡片(22),所述第四减震杆(21)上套设有第三减震弹簧(23);所述第二挡片(2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减震杆(24),所述第五减震杆(24)与所述第四减震杆(21)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五减震杆(2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减震杆(21),所述第五减震杆(24)的另一端与所述镜片安装板(8)内侧连接,所述支撑柱(3)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减震装置(20)之间,所述镜片安装板(8)的外侧设置有后视镜片(25);所述第五减震杆(24)上套设有第四减震弹簧(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19)包括第一缓冲套(26)、第二缓冲套(27)和第三缓冲套(28),所述第一缓冲套(26)上端通过减震段(15)限位,所述第三缓冲套(28)上端通过限位凸台(18)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段(15)与所述缓冲段(16)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安装板(8)与所述后视镜片(25)之间设置有缓冲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1)、第二减震弹簧(13)、第三减震弹簧(23)和所述第四减震弹簧(50)上均设置有一层缓冲橡胶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09165.0U CN207403651U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09165.0U CN207403651U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03651U true CN207403651U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322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0916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03651U (zh) | 2017-08-11 | 2017-08-11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03651U (zh) |
-
2017
- 2017-08-11 CN CN201721009165.0U patent/CN2074036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58927U (zh) | 一种卡车用复合式前空气悬架系统 | |
CN103693117B (zh) |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4184475U (zh) | 减振驾驶室及该车辆 | |
CN205891005U (zh) | 乘用车轮罩 | |
CN204998327U (zh) | 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 |
CN108638777B (zh) | 横置板簧结构及双横臂结构前独立悬架 | |
CN207403651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后视镜壳体 | |
CN106466999B (zh) | 减振器安装座和机动车辆 | |
CN205137995U (zh) | 一种车载空调器用压缩机底角固定装置 | |
CN208102231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后轮悬挂装置 | |
CN201487106U (zh) | 板簧装置 | |
CN203637498U (zh) |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3358724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1907578U (zh) |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 |
CN210618265U (zh) | 防护效果好的车辆副车架 | |
CN202923334U (zh) | 一种悬架系统 | |
CN205853796U (zh) | 一种空簧减振器组合支架 | |
CN203958352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简易装置 | |
CN207595076U (zh) | 一种瓦特连杆结构卡车驾驶室后悬置 | |
CN102407743B (zh) |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 |
CN202186439U (zh) | 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 |
CN20919602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减震装置 | |
CN208615668U (zh) | 一种气囊复合式前悬挂结构 | |
CN221023159U (zh) |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机构 | |
CN215041920U (zh) | 一种汽车减震悬架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