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9816U - 贴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9816U
CN207359816U CN201721176938.4U CN201721176938U CN207359816U CN 207359816 U CN207359816 U CN 207359816U CN 201721176938 U CN201721176938 U CN 201721176938U CN 207359816 U CN207359816 U CN 207359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pressing plate
cabinet
transfer device
phon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69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露
邓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69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59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9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9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设备,用于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的贴合,手机主体上涂有压敏胶,所述贴合设备包括机箱、移送装置及压合装置,压合装置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移送装置可进出所述机箱,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二者于所述移送装置上对位摆放,所述移送装置将所述二者移送至所述压合装置处,所述压合装置抵压所述手机屏而使得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在压敏胶的粘合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本申请的贴合设备使得手机主体上涂抹的且已经凝固的压敏胶因压力而熔融,从而实现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的紧密贴合。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进出式的设计有效节约了空间,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且可实现自动贴合,有效提高了效率及贴合品质。

Description

贴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贴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屏与手机主体贴合的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大面积触摸屏幕的电子设备已经越来越普遍。而这些产品中都涉及到了屏幕与机身主体的贴合作业,为了保证触摸的灵敏性及较高的分辨率,对于屏幕与机身主体贴合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而现有的二者的贴合一般还都是手工作业来完成,贴合耗时长,效率低,且由于手工作业容易出现对位不准的问题,也很难实现将屏幕与机身主体紧密且精确的贴合,无法获得良好的贴合效果,如此,极大影响了产品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可实现自动贴合、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贴合效率高且贴合效果佳的贴合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贴合、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贴合效率高且贴合效果佳的贴合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设备,用于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的贴合,所述手机主体上涂有压敏胶,所述贴合设备包括机箱、移送装置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移送装置可进出所述机箱,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二者于所述移送装置上对位摆放,所述移送装置将所述二者移送至所述压合装置处,所述压合装置抵压所述手机屏而使得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在压敏胶的粘合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贴合设备通过移送装置进出机箱,而将于移送装置上定位摆放的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移送至位于机箱内的压合装置处,再通过压合装置抵压已对位摆放好的手机屏与手机主体,使得手机主体上涂抹的且已经凝固的压敏胶因压力而熔融,从而实现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的紧密贴合。本设备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进出式的设计有效节约了空间,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且自动实现对二者的贴合,有效提高了效率及贴合好的品质。
较佳地,所述移送装置具有进入所述机箱的第一极限位和退出所述机箱的第二极限位,所述移送装置将于所述第二极限位对位摆放的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移送至所述第一极限位,所述压合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的上方。各组件间的布局合理且紧凑,贴合效率高。
较佳地,所述移送装置包括抽拉板、连接于所述抽拉板端部的抽拉门及装载于所述抽拉板上的定位载具,所述抽拉板滑设于所述机箱的内壁上,滑动的所述抽拉板带动所述定位载具进出所述机箱,所述抽拉门对所述机箱的进出口进行封闭。
较佳地,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手机主体呈相匹配的设置,所述定位载具上设有导向孔、防呆柱及定位柱,所述托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托盘的侧端设有与所述防呆柱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导向孔用于与所述压合装置的插接配合。托盘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对位摆放的效率。防呆柱及定位柱可实现将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快速且准确安置于定位载具上。
较佳地,所述定位载具呈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抽拉板上,且所述定位载具可相对所述抽拉板移动以微调与所述压合装置的位置偏差。则只需更换与手机主体相匹配的定位载具,从而有效提高了本设备的适应性。
较佳地,所述贴合设备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箱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移送装置相卡接以固定所述移送装置。通过对移送装置的定位以提高贴合的精确度。
较佳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抵压驱动器、配重块、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及压头,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及所述配重块呈联动的设置,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压头活动的连接,所述抵压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压板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的所述第一压板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下移至所述压头与所述手机屏相抵接,运动的所述第一压板还带动所述配重块下移至与所述压头相抵接,所述压头在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压板的作用下持续抵压所述手机屏。则在配重块自身的重力及第二压板持续的抵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压敏胶作用而实现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紧密贴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较佳地,所述压头包括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的边缘处呈间隔开地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部与所述手机屏相压接的一侧设有硅胶垫。通过第一压接部与手机屏的整个主体面抵接,再通过第二压接部与手机屏的边缘处抵接,从而使得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紧密的贴合,贴合效果更佳。
较佳地,所述抵压驱动器的输出轴与一连接架相连,所述连接架还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所述配重块的抵压轴通过轴套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一导向销轴及第一直线轴承相连,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压头之间通过第二导向销轴及第二直线轴承相连,且所述第二导向销轴上还套设有弹簧。
较佳地,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浮动球,所述浮动球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中心处,以微调所述压头下移时的水平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贴合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手机屏与手机主体放置于托盘中的两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浮动球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设备100,适与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用于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的贴合,由控制器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贴合设备100,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贴合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其中,控制器为现有的控制器,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手机主体300上预先涂有压敏胶,且压敏胶已经凝固,本实用新型的贴合设备100包括机箱10、移送装置20及压合装置30,压合装置30设于机箱10内,移送装置20可进出机箱10,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二者于移送装置20上对位摆放,移送装置20将所述二者移送至压合装置30处,压合装置30抵压手机屏200而使得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在压敏胶的粘合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其中,机箱10上设有报警灯11、控制面板12、启动按钮13、复位按钮14及急停按钮15,机箱10的底部和侧面对应设有脚垫及搬动拉手16。更具体地:
移送装置20具有进入机箱10的第一极限位和退出机箱10的第二极限位,移送装置20将于机箱10外的第二极限位对位摆放的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移送至机箱10内的第一极限位,压合装置30位于第一极限位的上方。即第二极限位对应取放料工位,第一极限位对应压合工位。则压合装置30只需沿竖直方向直线移动即可抵压手机屏200,有效缩短了压合装置30的移动行程,各组件间的布局合理且紧凑,贴合效率高。
请参阅附图2至附图4,移送装置20包括抽拉板21、连接于抽拉板21端部的抽拉门22及装载于抽拉板21上的定位载具23,抽拉板21滑设于机箱10的内壁上,具体是滑设于机箱10的内壁上设置的抽拉导轨上,滑动的抽拉板21带动定位载具23进出机箱10,抽拉门22对机箱10的进出口进行封闭。当抽拉门22将机箱10的进出口封闭时,抽拉板21上的定位载具23正好位于第一极限位,即位于压合装置30的正下方。较优地,抽拉门22与开设于机箱10下侧的进出口相卡接,抽拉门22上设有抽拉把手221及与机箱10的进出口相匹配的卡台222,通过操作抽拉把手221而使得抽拉门22带动抽拉板21于抽拉导轨上滑动而封闭机箱10的进出口时,卡台222部分嵌入到机箱10内,部分卡接于机箱10的侧壁上,并使得抽拉门22与机箱10的箱体相平齐。抽拉式的设置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较优地,定位载具23呈可拆卸的设置于抽拉板21上,且定位载具23可相对抽拉板21移动以微调与压合装置30的位置偏差。则只需更换与手机主体300相匹配的定位载具23,即可实现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手机主体300与相应地手机屏200的贴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设备的适应性。则定位载具23上设有横向调整孔231及纵向调整孔232,抽拉板21上设有与横向调整孔231及纵向调整孔232相对应的载具定位销211。
其中,贴合设备100还包括限位机构40,限位机构40设置于机箱10内并位于第一极限位处,限位机构40与移送装置20相卡接以固定移送装置20。具体地,限位机构40包括对应设置的限位件41和锁紧件42,限位件41设置于抽拉板21的端部,锁紧件42设置于机箱10内且正对限位件41的位置处,当抽拉门22与机箱10相卡接以封闭进出口时,限位件41也正好卡接于锁紧件42中,从而将抽拉板21的两端均固定。较优地,两个限位件41呈对称地设于抽拉板21的端部,限位件41为球型卡扣,与之对应设置的两个锁紧件42具体为球型卡座。
而为了提高整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移送装置20还可包括抽拉驱动器(图中未示出),抽拉驱动器设置于机箱10内,其输出端与抽拉板21相连,抽拉驱动器驱使抽拉板21于抽拉导轨上做直线往复运动以进出机箱10。通过抽拉驱动器精确控制抽拉板21的运动,提高了整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可在机箱10内靠近抽拉板21的位置处增设距离感应器,以感应抽拉板21是否移动到位。
为了将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于定位载具23上快速且准确的安置,定位载具23上设有导向孔233、防呆柱234及定位柱235,导向孔233用于与压合装置30的插接配合,防呆柱234及定位柱235用于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的对位摆放。具体地,移送装置20还包括托盘24,托盘24与手机主体300呈相匹配的设置,托盘24的底部设有与定位柱235相对应的定位孔,托盘24的侧端设有与防呆柱234相对应的卡槽241。可预先将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于托盘24内对位摆放,再将装载有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的托盘24对位放置于定位载具23上,从而提高了取放料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请参阅附图5至附图8,本实用新型的压合装置30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抵压驱动器31、配重块32、第一压板33、第二压板34及压头35,第一压板33与第二压板34及配重块32呈联动的设置,第二压板34与压头35活动的连接,抵压驱动器31驱使第一压板33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的第一压板33带动第二压板34下移而使得压头35与手机屏200相抵接,运动的第一压板33还带动配重块32下移至与压头35相抵接,则压头35在配重块32自身的重力与第二压板34的抵压力的作用下持续抵压手机屏200,使得压敏胶解固而起到粘合的作用,从而将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紧密贴合。较优地,第一压板33的侧端沿竖直方向布置有定位销331,且定位销331的端部低于压头35的下表面,抵压驱动器31驱使第一压板33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而使得定位销331插接于移送装置20上,从而在压头35与手机屏200抵接前,先通过定位销331与移送装置20间的插接进行导向对位,从而使得压头35与手机屏200更准确的抵接。并且,定位销331处于插接于移送装置20上的状态时,抽拉门22是无法打开的。
具体地,抵压驱动器31的输出轴通过同步轮311和同步带312与丝杆313相连,连接架314套接于丝杆313上,且丝杆313位于第一压板33上方的中心处,连接架314还与第一压板33相连,两个定位销331设置于第一压板33上不相邻的两端。配重块32的抵压轴321通过轴套与第一压板33相连接,且抵压轴321的自由端位于第二压板35的上方。第一压板33与第二压板34之间通过相匹配的第一导向销轴341及第一直线轴承342连接,第二压板34与压头35之间通过相匹配的第二导向销轴343及第二直线轴承344连接,且第二导向销轴343上还套设有弹簧36。压头35上设有抵接轴351,抵接轴351的自由端向上穿过第二压板34并位于第二压板34的上方,且抵接轴351与配重块32的抵压轴321呈一一对应的设置。更具体地,配重块32的抵压轴3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抵压轴321呈对称地设于配重块32底端的中心处,相应地,两个抵接轴351呈对称地设于压头35的顶端且分别与两抵压轴321呈可对接的布置。第一导向销轴341与第一直线轴承342二者的数量分别为4个,且呈对称的设置于第一压板33与第二压板34之间。第二导向销轴343、第二直线轴承344及弹簧36三者的数量均为8个,且呈对称的布置于第二压板34与压头35之间。
其中,为了保证第一压板33的垂直运动,第一压板33上还连接有导向杆37,导向杆37沿竖直方向设置,导向杆37的数量为2个,且2个导向杆呈对称的设于第一压板33上,当然,导向杆37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压头35平稳的抵压手机屏200,压合装置30还包括浮动球38,浮动球38设于第一压板33上且位于第一压板33的中心处,以微调压头35下移时的水平度。当然,浮动球38还可设于转接板39与第一压板33二者之间且位于二者的中心处,具体地,转接板39与第一压板33的中心处分别设有与浮动球38的轮廓相对应的容纳槽。此情况下,连接架314与转接板39相连,导向杆37也设于转接板39上,则丝杆313随着同步轮311转动而使得连接架314带动转接板39上下移动,移动的转接板39通过浮动球38抵压第一压板33,使得第一压板33水平向下移动,从而保证了压头35的水平度。当然,为了检测压头35所承受的抵压力的大小,压头35的抵接轴351处还设有称重传感器。
请参阅附图8,压头35包括第一压接部352和第二压接部353,第一压接部352的边缘处呈间隔开地布置有若干个第二压接部353,第一压接部352和第二压接部353与手机屏200相压接的一侧设有硅胶垫354,以起到良好的缓冲及保护的作用。则通过第一压接部352与手机屏200的整个主体面相抵接,并通过第二压接部353与手机屏200的边缘处相抵接,从而使得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紧密的贴合,贴合效果更佳。具体地,4个第二压接部353对应设置于第一压接部352的四角处,第二导向销轴343连接于第二压接部353上。
结合附图1至图8,对本申请贴合设备100的工作原理具体描述如下:
首先,启动设备,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移送装置20移动至机箱10的外部,将摆放有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的托盘24对位装载于定位载具23上,位于定位载具23处的光纤感应器检测到托盘24到位后,移送装置20移动而进入机箱10并使得定位载具23移动到压合装置30的正下方,此时进出口正好被封闭,限位机构40与移送装置20相卡接以固定移送装置20。
接着抵压驱动器31启动,从而驱使丝杆313转动,套接于丝杆313上的连接架314带动第一压板33或转接板39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的转接板39通过浮动球38抵压第一压板33从而带动第一压板33下移或由连接架314直接带动的第一压板33下移至定位销331插接于定位载具23上的导向孔233中,而第一压板33的下移也带动第二压板34及压头35下移至压头35与手机屏200相抵接,同时,第一压板33的下移也带动配重块32下移至配重块32的抵压轴321与压头35上设置的抵接轴351相抵接,则在配重块32自身重力及第二压板34的持续抵压力的作用下压头25持续抵压手机屏200大致20秒,手机主体300上的压敏胶因压力解固而使得手机屏200紧密粘合于手机主体300上。弹簧36在此过程中被压缩大概3mm,由此产生16Kgf的压缩力。
最后,抵压驱动器31反向作业,解除对第一压板33的抵压力,第一压板33、第二压板34及压头35随之向上移动复位,定位销331与移送装置20相分离,压头35解除对手机屏200的抵压。移送装置20再反向作业,将贴合完成的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送出机箱10以下货,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的自动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贴合设备100通过移送装置20进出机箱10,而将于移送装置20上定位摆放的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移送至位于机箱10内的压合装置30处,再通过压合装置30抵压已对位摆放好的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使得手机主体300上涂抹的且已经凝固的压敏胶因压力而解固,从而实现手机屏200与手机主体300的紧密贴合。本设备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进出式的设计有效节约了空间,缩小了整个设备的体积。且自动实现对二者的贴合,有效提高了效率及贴合好的品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贴合设备,用于手机屏与手机主体的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主体上涂有压敏胶,所述贴合设备包括机箱、移送装置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设于所述机箱内,所述移送装置可进出所述机箱,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二者于所述移送装置上对位摆放,所述移送装置将所述二者移送至所述压合装置处,所述压合装置抵压所述手机屏而使得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在压敏胶的粘合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具有进入所述机箱的第一极限位和退出所述机箱的第二极限位,所述移送装置将于所述第二极限位对位摆放的所述手机屏与所述手机主体移送至所述第一极限位,所述压合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包括抽拉板、连接于所述抽拉板端部的抽拉门及装载于所述抽拉板上的定位载具,所述抽拉板滑设于所述机箱的内壁上,滑动的所述抽拉板带动所述定位载具进出所述机箱,所述抽拉门对所述机箱的进出口进行封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手机主体呈相匹配的设置,所述定位载具上设有导向孔、防呆柱及定位柱,所述托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托盘的侧端设有与所述防呆柱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导向孔用于与所述压合装置的插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载具呈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抽拉板上,且所述定位载具可相对所述抽拉板移动以微调与所述压合装置的位置偏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箱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处,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移送装置相卡接以固定所述移送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抵压驱动器、配重块、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及压头,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及所述配重块呈联动的设置,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压头活动的连接,所述抵压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压板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的所述第一压板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下移至所述压头与所述手机屏相抵接,运动的所述第一压板还带动所述配重块下移至与所述压头相抵接,所述压头在所述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压板的作用下持续抵压所述手机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包括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的边缘处呈间隔开地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部与所述手机屏相压接的一侧设有硅胶垫。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驱动器的输出轴与一连接架相连,所述连接架还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所述配重块的抵压轴通过轴套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一导向销轴及第一直线轴承相连,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压头之间通过第二导向销轴及第二直线轴承相连,且所述第二导向销轴上还套设有弹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动球,所述浮动球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中心处。
CN201721176938.4U 2017-09-13 2017-09-13 贴合设备 Active CN207359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6938.4U CN207359816U (zh) 2017-09-13 2017-09-13 贴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6938.4U CN207359816U (zh) 2017-09-13 2017-09-13 贴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9816U true CN207359816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6938.4U Active CN207359816U (zh) 2017-09-13 2017-09-13 贴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59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3004B (zh) 反贴压检一体机
CN207359816U (zh) 贴合设备
CN214216447U (zh) 板材生产线及其打标机构
CN206797795U (zh) 一种可计量医用配药器
CN106404132B (zh) 一种光伏硅片专用电子秤体装置
CN209858164U (zh) 一种双工位跌落测试设备
CN208483462U (zh) 一种手机配件自动组装下料一体机构
CN111324031A (zh) 全自动点胶组装设备
CN207326392U (zh) 一种电感器组装点胶焊接一体机
CN214184113U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集成线路板检测装置
CN211759670U (zh) 一种对片料进行转贴的半自动组装机构
CN213210447U (zh) 一种三相智能电表内部模块用检测工装
CN211002057U (zh) 一种用于手机屏的自动贴薄膜机
CN114985296A (zh) 一种面膜包装筛选设备
CN113967605A (zh) 一种产线在线称重装置
CN210213826U (zh)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拉动配送实训装置
CN209218532U (zh) 辅料压合装置
CN207516530U (zh) 一种专变采集终端的自动校验装置
CN208616884U (zh) 电芯移送装置及注液系统
CN110977408A (zh) 一种对片料进行转贴的半自动组装机构
US20070079502A1 (en) Convenient auto-assembling system for small shell devices
CN214953126U (zh) 一种基于aoi检测仪的检测定位装置
CN219296620U (zh) 一种高强度玻璃加工用自动下片装置
CN110816032A (zh) 一种流水线产品信息码打印装置及其信息追溯方法
CN218256938U (zh) 一种居中帖屏保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