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0617U -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0617U
CN207340617U CN201720707591.5U CN201720707591U CN207340617U CN 207340617 U CN207340617 U CN 207340617U CN 201720707591 U CN201720707591 U CN 201720707591U CN 207340617 U CN207340617 U CN 207340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mycorhiza
root
iii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075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亮
杜公福
余小兰
李汉丰
戚志强
杨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Original Assignee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filed Critical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Priority to CN2017207075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0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0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0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分根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及尼龙网隔断而成的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自左向右分为非根际土壤室(Ⅰ)、根室(Ⅱ)、菌根室(Ⅲ)、菌丝室(Ⅳ)。非根际土壤室(Ⅰ)与根室(Ⅱ)、菌根室(Ⅲ)与菌丝室(Ⅳ)之间用尼龙网‑镂空塑料板隔开,根室(Ⅱ)与菌根室(Ⅲ)之间用有机玻璃隔板隔开,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五面均由有机玻璃组成。该装置中菌丝和溶液能透过尼龙网,而根系则不能通过,故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养分的贡献,以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的植物分根装置。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真菌,能够与90%的陆生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菌根共生体可通过其庞大的根外菌丝,吸收磷、氮、硫及微量元素等矿质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大多数菌根研究主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菌根功能,但是在这些研究体系中,植株的根系、菌丝等都生长和分布于同一空间内,无法准确定量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直接作用,也不能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因此,本专利采用四室分根装置,从空间上隔离菌根、植物根系以及菌根菌丝,分析比较菌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菌丝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土壤参数,从而能够定量评价丛枝菌根真菌在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影响植物光合产物分配中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养分的贡献,以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影响的丛枝菌根真菌分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的植物分根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及尼龙网-镂空塑料板隔断而成的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自左向右分为非根际土壤室(Ⅰ)、根室(Ⅱ)、菌根室(Ⅲ)、菌丝室(Ⅳ)。所述非根际土壤室(Ⅰ)与根室(Ⅱ)、菌根室(Ⅲ)与菌丝室(Ⅳ)之间用尼龙网-镂空塑料板隔开,所述根室(Ⅱ)与菌根室(Ⅲ)之间用有机玻璃隔板隔开,所述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五面均由有机玻璃组成。
所述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5cm。
所述非根际土壤室(Ⅰ)、根室(Ⅱ)、菌根室(Ⅲ)、菌丝室(Ⅳ)长×宽×高均为5cm×10cm×15cm。
所述尼龙网-镂空塑料板中,尼龙网长×宽为15cm×10cm,孔径为40μm,镂空塑料板长×宽×厚为15cm×10cm×0.5mm,孔径为5mm。
根室(Ⅱ)与菌根室(Ⅲ)之间的有机玻璃隔板长×宽×厚为13cm×10cm×3mm。
所述有机玻璃厚度为3m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可以填充河沙、蛭石、玻璃珠、土壤等常用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且不易于基质粘附,容易清洗,方便重复利用;
2、本装置可将植物根系分成两部分,可在两侧设置不同接种处理,研究接种与不接种以及接种不同菌种对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3、本装置可在非根际土和根际土区域定量加入氮磷等养分,在菌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养分吸收的贡献;
4、本装置体积适中、质量轻、耐腐蚀,能大幅节省试验场地面积,方便移动,还能置于苗床等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设施上,方便研究人员操作;
5、本装置采用30μm孔径尼龙网,丛枝菌根真菌菌丝可以通过,植物根系不能通过,因此,可以明确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影响;
6、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材料价格便宜,制作简单,便于多处理试验的开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分根装置中尼龙网-镂空塑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丛枝菌根真菌研究的植物分根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及尼龙网-镂空塑料板隔断而成的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容器厚度为3mm。
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自左向右依次通过嵌套的尼龙网-镂空塑料板1、有机玻璃2、尼龙网-镂空塑料板3分为非根际土壤室Ⅰ、根室Ⅱ、菌根室Ⅲ、菌丝室Ⅳ。
其中: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5cm。
非根际土壤室、根室、菌根室、菌丝室长×宽×高均为5cm×10cm×15cm。
尼龙网-镂空塑料板中,尼龙网长×宽为15cm×10cm,孔径为40μm,镂空塑料板长×宽×厚为15cm×10cm×0.5mm,孔径为5mm。
根室与菌根室之间的有机玻璃隔板长×宽×厚为13cm×10cm×3mm。
以辣椒为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操作步骤:
(1)基本材料准备
A、宿主植物:辣椒;接种剂:丛枝菌根真菌菌剂。
B、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5cm的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长×宽为15cm×10cm、孔径为40μm的尼龙网2张,长×宽×厚为15cm×10cm×0.5mm,孔径为5mm的镂空塑料板2张,长×宽×厚为13cm×10cm×3mm的有机玻璃隔板1块,容量为2L的盆钵1个。
C、培养基质:土壤,河沙。
D、辣椒种子用10% H2O2消毒10 min,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置于干净培养皿中;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采用84 消毒液灭菌;所有培养基质均需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30 min。
(2)试验步骤
将消毒过的辣椒种子置于装有土:沙=1:3的盆钵中,并用河沙覆盖,浇足水分使之发芽,待辣椒长出5-10cm根系时进行分根。
首先分别在根室Ⅱ、菌根室Ⅲ的室底放置0.25 kg土壤,后将辣椒根系分成均匀的两部分分别置于根室Ⅱ、菌根室Ⅲ中,然后在菌根室Ⅲ中加入与接种剂充分混合均匀的0.5kg土壤,根室Ⅱ中则加入与灭菌的接种剂混合均匀的土壤,最后再加0.25 kg土壤覆盖。非根际土壤室Ⅰ和菌丝室Ⅳ加入的土壤与根室Ⅱ相同。分根完成后,每室浇水150 mL,盆栽3个月后收获,收获时样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开,四个室的土壤分开收获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植物分根装置,包括由有机玻璃及尼龙网-镂空塑料板隔断而成的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自左向右分为非根际土壤室(Ⅰ)、根室(Ⅱ)、菌根室(Ⅲ)、菌丝室(Ⅳ);所述非根际土壤室(Ⅰ)与根室(Ⅱ)、菌根室(Ⅲ)与菌丝室(Ⅳ)之间分别用尼龙网-镂空塑料板(1、3)隔开,所述根室(Ⅱ)与菌根室(Ⅲ)之间用有机玻璃隔板(2)隔开,所述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五面均由有机玻璃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分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四室菌根分离器长×宽×高分别为20cm×10cm×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分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根际土壤室(Ⅰ)、根室(Ⅱ)、菌根室(Ⅲ)、菌丝室(Ⅳ)长×宽×高均为5cm×10cm×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分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网-镂空塑料板(1、3)的尼龙网长×宽均为15cm×10cm,孔径均为40μm,镂空塑料板均长×宽×厚为15cm×10cm×0.5mm,孔径均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分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根室(Ⅱ)与菌根室(Ⅲ)之间的有机玻璃隔板(2)长×宽×厚为13cm×10c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分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玻璃厚度为3mm。
CN201720707591.5U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Active CN207340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7591.5U CN207340617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7591.5U CN207340617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0617U true CN207340617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58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07591.5U Active CN207340617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06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7163A (zh) * 2018-09-29 2019-01-22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用于对土壤养分异质性根际响应行为研究的分根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7163A (zh) * 2018-09-29 2019-01-22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用于对土壤养分异质性根际响应行为研究的分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1315B (zh) 一种利用外生菌根真菌优化苗木培育的方法
CN10635875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314676B (zh) 工厂化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
CN103444394A (zh) 一种在仿生态条件下实现白芨有性繁殖育苗的方法
CN203999584U (zh) 复合式丛枝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
CN102175554A (zh) 从多个切花菊品种中筛选氮利用效率相对最高品种的方法
CN105684849A (zh) 一种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机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49912A (zh)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09536401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促进水稻生长中的应用
CN109429971A (zh)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6635821B (zh) 一种促进蓝莓营养吸收的菌根真菌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91217A (zh) 一种优质纹党参熟地宽带起垄设施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CN103411793A (zh) 一种气雾培养法收集根系分泌物的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HUE027082T2 (en) Glomus iranicum var. tenuihypharum var. nov. strain and application as biostimulant
Giri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llosphere nitrogen fixation by newly isolated Corynebacterium sp. & Flavobacterium sp. and their potentialities as biofertilizer
CN105841995B (zh) 一种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取样装置和取样方法
CN207340617U (zh) 一种植物分根装置
CN102835288A (zh) 土传病害鉴定病圃的建立方法
CN104560787A (zh) 一种花生根际促生菌hs11及其应用
CN104630092A (zh) 一种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及其应用
CN104651474B (zh) 一种甜瓜白粉菌生理小种的快速鉴定方法
CN103340156B (zh) 荷叶离褶伞菌株
CN1633833A (zh) 应用菌根技术恢复金属尾矿植被的方法
CN108040678A (zh) 一种用于植物分根土培的装置及其应用
CN114395485A (zh) 一种具有促进石斛茎粗生长的胶膜菌菌株tp-2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