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9714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9714U
CN207279714U CN201721256846.7U CN201721256846U CN207279714U CN 207279714 U CN207279714 U CN 207279714U CN 201721256846 U CN201721256846 U CN 201721256846U CN 207279714 U CN207279714 U CN 207279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panel
electromagnetic oven
thermal insulation
temperatur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568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开银
杨剑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568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9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9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97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测温元件(51)、支架(4)以及面板(2),测温元件(51)和支架(4)位于面板(2)和底壳(1)围成的空间内,测温元件(51)位于支架(4)上,支架(4)与面板(2)的底面之间还设有隔热件(6),且隔热件(6)上开设有通孔(61),测温元件(51)穿过通孔(61)与面板(2)的底面贴合。通过隔热件有效地阻止面板的温度传递至支架,对支架进行了有效保护,防止支架受高温影响而损毁。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线圈盘、控制板、面板、测温元件以及用于支撑测温元件的支架。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线圈盘、控制板、支架、测温元件位于底壳和面板围成的空间内,测温元件与面板的底面紧密贴合,从而间接探测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的温度。其中,用于支撑测温元件的支架的顶面几乎紧贴面板。电磁炉工作时,锅具表面的温度通过面板传递至测温元件,测温元件将温度传递至控制板,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
然而,由于电磁炉工作时,面板的温度较高,而支架的顶面几乎紧贴面板,面板的高温通常会使支架损毁,使测温元件无法正常进行测温,且会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避免支架受面板高温影响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测温元件、支架以及位于所述底壳顶部的面板;所述测温元件和所述支架位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壳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面板的底面之间还设有隔热件,且所述隔热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测温元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面板的底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面板的底面和支架之间设置隔热件,通过隔热件有效地阻止面板的温度传递至支架,从而对支架进行了有效保护,防止支架受高温影响而损毁,同时在隔热件上开设可供测温元件穿过的通孔,以使测温元件与面板的底面贴合,保证了测温元件的精确测温。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为隔热片。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为云母片或石墨片。
由于云母片或石墨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避免面板的温度传递至支架,且制作成本低。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的形状与所述支架的顶面形状相匹配。
由于隔热件的形状与支架的顶面形状匹配,通过隔热件将支架的顶面覆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隔热件黏贴在所述支架的顶面。
在装配时,可通过硅酮胶等耐高温胶体将隔热件黏贴在支架的顶面上,提高了隔热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架和所述面板将所述隔热件夹设在其中。
这样在装配时,将测温元件安装在支架上,然后将隔热件放置在支架上,由于隔热件上具有可供测温元件穿过的通孔,因此,隔热件通过其通孔与测温元件的限位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将安装有隔热件的支架固定在底壳内,盖上面板后,隔热件被面板和支架夹设在其中,装配非常方便。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对应安装所述测温元件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通过在支架上开设第一凹槽,将测温元件设置在第一凹槽内,这样在安装时,更易对测温元件进行定位,且提高了测温元件的稳定性,避免测温元件在支架上移动,为测温元件的精确测温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还包括热熔断器,所述热熔断器位于所述隔热件的下方。
为了提高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通过热熔断器间接检测面板上方的温度,若面板上方的温度达到热熔断器的限温值时,此时热熔断器将断开保护,使电磁炉停止工作。由于热熔断器的限温规格通常在200度以下,而在电磁炉工作时,面板的温度可达500度以上,因此,通过将热熔断器设置在隔热件的下方,从而可以防止热熔断器在正常温度下进入断开保护状态,即,防止热熔断器受面板高温的影响而发生误判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顶部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热熔断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通过在支架上开设第二凹槽,将热熔断器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这样在安装时更易对热熔断器进行定位,使热熔断器的稳定性更好,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支架为硅胶支架。
由于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将测温元件装配在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支架上,从而使测温元件能够在硅胶支架的弹力作用下与面板的底面贴合,提高了测温元件与面板之间接触的可靠性,且可防止测温元件与面板之间过压的情况发生,对测温元件和面板均进行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测温元件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这样可提高测温的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具有卡槽,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卡槽卡设在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支架上安装有测温元件和热熔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隔热件以及安装有测温元件和热熔断器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隔热件以及测温元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2—面板;
3—线圈盘;
4—支架;
41—第一凹槽;
42—第二凹槽;
51—测温元件;
511—第一引线;
521—第二引线;
52—热熔断器;
6—隔热件;
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支架上安装有测温元件和热熔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的隔热件以及安装有测温元件和热熔断器的支架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隔热件以及测温元件的俯视图。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该电磁炉包括:底壳1、面板2、线圈盘3、控制板等,电磁炉内还可以设置用于散热的散热器、风扇等。其中,面板2位于底壳1的顶部,面板2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面板2的材质不作限定。线圈盘3、控制板等位于底壳1和面板2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底壳1具体包括:下盖和位于该下盖上方的上盖。具体地,下盖包括:底壁和围设在底壁周向上的侧壁,即,下盖为腔体结构。上盖为框型盖,上盖盖设在下盖的上边缘。面板2盖设在上盖上。也就是说,面板2、上盖和下盖共同围成放置线圈盘3、控制板、散热器等部件的腔体。
线圈盘3包括:线圈盘架和位于线圈盘架上的线圈。一般地,线圈由漆包铜线或漆包铝线绕制而成。线圈盘3可以为单层线圈盘,也可以为双层或多层线圈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实现时,线圈盘架上具有绕线隔板,相邻的绕线隔板形成为绕线槽,漆包线沿着绕线槽绕设,从而在线圈盘架上形成线圈,制作非常方便。
利用电磁炉进行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3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锅具,在锅具的底面产生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由于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是上下双向的,为了使磁力线尽量聚集在线圈盘3上方,即,只指向锅具,以提高加热效率,还可以在线圈盘架的底部设置磁条,通过磁条对磁力线进行引导,使磁力线聚集在线圈盘3上方。比如,磁条为多个,多个磁条以线圈盘架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排布在线圈盘架的底部。而且若电磁炉所在的工作台面含有导磁物质,比如金属台面,通过设置磁条,可防止向下的磁力线切割电磁炉所在的台面,引起台面拱起而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使电磁炉能够进行精确控温,本实施例的电磁炉还包括:测温元件51和用于支撑测温元件51的支架4。测温元件51位于支架4上,测温元件51和支架4位于面板2和底壳1围成的空间内。通过测温元件51间接探测放置在面板2上的锅具的温度,为了保证测温元件51测温的精确性,测温元件51与面板2的底面紧密贴合。具体地,测温元件51具有第一引线511,第一引线511与控制板连接,可在支架4上设置用于供第一引线511穿过的引线孔。电磁炉工作时,锅具表面的温度通过面板2传递至测温元件51,测温元件51将温度传递至控制板,从而使电磁炉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实现对锅具的精确控温,从而实现电磁炉煲汤、煮粥、煎炸等各种功能。
一般地,支架4安装在底壳1内的线圈盘3上。较为优选的,支架4安装在线圈盘架的中心位置,具体地,线圈盘架上预留有用于安装支架4的安装孔。参照图1和图4所示,具体地,支架4的侧壁上具有内凹的卡槽,支架4通过该卡槽卡设在线圈盘架的安装孔上。较为优选的,卡槽沿支架4的周向开设。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支架4的侧壁上设有卡条或卡扣,线圈盘架上设有可与该卡条或卡扣匹配卡合的卡孔,当然,支架4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在线圈盘架上,本实用新型对支架4的具体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由于电磁炉工作时,面板2的温度较高,若用于支撑测温元件51的支架4的顶面紧贴面板2,面板2的高温通常会使支架4损毁,导致支架4无法对测温元件51进行有效支撑,使测温元件51无法正常进行测温,而且会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与面板2的底面之间还设有隔热件6,且隔热件6上开设有可供测温元件51穿过的通孔61,以使测温元件51与面板2的底面贴合。
也就是说,通过在支架4和面板2之间设置隔热件6,通过隔热件6对面板2的温度进行阻挡,避免面板2的温度传递至支架4,从而对支架4进行了有效保护,防止支架4受高温影响而损毁的情况发生,且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为了保证测温元件51能够与面板2的底面贴合,隔热件6上还开设有可供测温元件51穿过的通孔61,测温元件51的顶部从该通孔61穿出,以与面板2的底面贴合,从而在实现对支架4和面板2之间进行隔热的同时,保证了测温元件51的精确测温。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元件51具体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简称NTC)。通过将测温元件51设置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保证了测温的灵敏度。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测温元件51也可以是热电偶。当然,测温元件51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进行精确测温的元器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面板2的底面和支架4之间设置隔热件6,通过隔热件6有效地阻止面板2的温度传递至支架4,从而对支架4进行了有效保护,防止支架4受高温影响而损毁,提高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隔热件6上开设可供测温元件51穿过的通孔61,以使测温元件51的顶部与面板2的底面贴合,保证了测温元件51的精确测温。也就是说,在实现支架4与面板2之间隔热的同时,使测温元件51的精确测温不会受到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件6具体为隔热片,即,隔热件6为片状结构。具体实现时,隔热件6可以是云母片,也可以是石墨片。由于云母片、石墨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避免面板2的温度传递至支架4,对支架4进行了有效保护,且制作成本低。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隔热件6也可以为块状。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具体为:硅胶支架。由于硅胶支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将测温元件51装配在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支架上,从而使测温元件51能够在硅胶支架的弹力作用下与面板2的底面贴合,提高了测温元件51与面板2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防止测温元件51与面板2之间过压的情况发生,对测温元件51和面板2均进行了有效保护。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支架4也可以由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比如橡胶支架。或者,支架4也可以为塑料支架,本实用新型对支架4的具体材质并不以此为限。
较为优选的,隔热件6的形状与支架4的顶面形状相匹配。由于隔热件6的形状与支架4的顶面形状匹配,通过隔热件6将支架4的顶面覆盖,从而使隔热件6的顶面完全与面板2隔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且节省了成本。比如,参照图2至图5所示,支架4的顶面为圆形,隔热件6为与支架4的顶面形状、大小均相匹配的圆片。当然,支架4的顶面和隔热件6也可以呈椭圆形或者方形,只要隔热件6能够阻止面板2的热量传递至支架4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支架4和隔热件6的具体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件6的面积也可以比支架4的顶面面积略大,从而保证支架4的顶面完全被隔热件6覆盖。由于隔热件6具有一定厚度,其能够将支架4与面板2有效隔开,因此,隔热件6的面积也可以略小于支架4的面积。
具体地,隔热件6被支架4和面板2夹设在其中。在装配时,将测温元件51安装在支架4上,然后将隔热件6放置在支架4上,由于隔热件6上具有可供测温元件51穿过的通孔61,因此,隔热件6通过其通孔61与测温元件51的限位固定在支架4上,可以理解为,隔热件6套在测温元件51外侧。然后将安装有隔热件6的支架4安装在线圈盘3上,将测温元件51的第一引线511拉出,以方便与底壳1内的控制板连接。盖上面板2后,隔热件6被面板2和支架4夹设在其中,装配非常方便。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支架4的顶面是一平面,这样可使隔热件6更加稳定。当然,支架4的顶面也可以为略带弧形的弧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支架4的顶面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对测温元件51进行有效支撑即可。
为了提高隔热件6的稳定性,隔热件6可以通过硅酮胶等耐高温胶体黏贴在支架4上。装配时,先将测温元件51安装在支架4上,然后在支架4的顶面和/或隔热件6的底面涂抹耐高温胶体,通过耐高温胶体将隔热件6黏贴在支架4的顶面,测温元件51的顶部从隔热件6上的通孔61伸出,然后将安装有隔热件6的支架4固定在底壳1内的线圈盘3上,盖上面板2,测温元件51的顶面与面板2的底面紧密贴合。此时,隔热件6位于面板2和支架4之间,从而可有效防止面板2上的热量传递至支架4。
其中,面板2具体可以通过耐高温硅酮胶粘贴在底壳1的顶部,也可以是,面板2与底壳1卡接,比如,面板2的周向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卡扣,底壳1上具有可与该卡扣匹配卡合的卡槽,面板2放置在底壳1上时,卡扣正好卡入卡槽中,从而实现了面板2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对面板2的固定方式不作限定。
当然,隔热件6也可以通过卡接的形式固定在支架4上,比如,隔热件6上具有向下延伸的卡条,支架4的顶部具有卡槽,将隔热件6放置在支架4上时,使卡条卡入卡槽中即可。本实用新型对隔热件6和支架4的具体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对于隔热件6的具体厚度尺寸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面板2与支架4之间的良好隔热,且同时兼顾生产成本进行设定即可。
具体地,支架4上对应安装测温元件51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41,测温元件51位于第一凹槽41内。通过在支架4上开设第一凹槽41,将测温元件51设置在第一凹槽41内,这样在安装时更易对测温元件51进行定位,且提高了测温元件51的稳定性,避免测温元件51在支架4上移动,为测温元件51的精确测温提供了保障。具体可以在第一凹槽41的槽底开设引线孔,使测温元件51的第一引线511从该引线孔穿出,与控制板电连接。较为优选的,第一凹槽41的内径可与测温元件51的外径匹配,这样可进一步防止测温元件51晃动,使测温元件51更加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该电磁炉内还设有热熔断器52,热熔断器52位于面板2和底壳1围成的内腔中。通过热熔断器52间接检测面板2上方的温度,热熔断器52具有限温值,若面板2上方的温度达到热熔断器52的限温值时,此时热熔断器52将断开保护,使电磁炉停止工作,从而防止着火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地,热熔断器52具有第二引线521,第二引线521与控制板电连接,当热熔断器52检测到的温度达到其限温值时,向控制板发送信号,控制板使电磁炉停止工作。
由于热熔断器52的限温规格通常在200度以下,而在电磁炉工作时,放置锅具的面板2的温度可达500度以上,若热熔断器52贴在面板2的底面或者距离面板2的距离过近,热熔断器52会受面板2高温的影响而发生温度误判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若某一时刻电磁炉面板2上方的实际温度在热熔断器52的限温范围内,但由于热熔断器52受到面板2高温的影响而导致热熔断器52感测到的是面板2自身的温度,并非是面板2上方的温度,导致热熔断器52一直检测到温度超过了其限温值,而使电磁炉处于停机状态,导致电磁炉无法将食材烹煮熟。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热熔断器52具体位于隔热件6的下方,通过隔热件6的隔热效果,从而防止热熔断器52在正常温度下进入断开保护状态,避免热熔断器52受面板2高温的影响。
参照图4所示,热熔断器52具体位于支架4上,其中,支架4的顶部具有第二凹槽42,热熔断器52位于第二凹槽42内。具体地,可在第二凹槽42的槽底开设引线孔,热熔断器52的第二引线521从该引线孔穿出,以与控制板电连接,当热熔断器52检测到的温度达到其限温值时,热熔断器52通过第二引线521向控制板发送信号,以使控制板控制整机停止工作。通过在支架4上开设第二凹槽42,将热熔断器52设置在第二凹槽42内,这样在安装时更易对热熔断器52进行定位,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且使热熔断器52的稳定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测温元件(51)、支架(4)以及位于所述底壳(1)顶部的面板(2);所述测温元件(51)和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面板(2)和所述底壳(1)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测温元件(51)位于所述支架(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与所述面板(2)的底面之间还设有隔热件(6),且所述隔热件(6)上开设有通孔(61),所述测温元件(51)穿过所述通孔(61)与所述面板(2)的底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6)为隔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6)为云母片或石墨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6)的形状与所述支架(4)的顶面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6)黏贴在所述支架(4)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和所述面板(2)将所述隔热件(6)夹设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上对应安装所述测温元件(51)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41),所述测温元件(5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4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熔断器(52),所述热熔断器(52)位于所述隔热件(6)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顶部具有第二凹槽(42),所述热熔断器(52)位于所述第二凹槽(4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为硅胶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5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CN201721256846.7U 2017-09-28 2017-09-28 电磁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9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6846.7U CN207279714U (zh) 2017-09-28 2017-09-28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6846.7U CN207279714U (zh) 2017-09-28 2017-09-28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9714U true CN207279714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568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9714U (zh) 2017-09-28 2017-09-28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9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2843B (zh) 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
CN207279714U (zh) 电磁炉
CN207132397U (zh) 电磁炉
CN207378887U (zh) 电磁炉
CN203555530U (zh) 一种安全测温的电热锅
CN206993446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06222389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5942478U (zh) 一种电热炊具控温装置及其电热炊具
CN211795961U (zh) 内衬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475915U (zh) 电磁炉
CN211047282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07584834U (zh) 电磁炉
CN208192781U (zh) 一种感温灵敏的电热锅
CN208463673U (zh) 电水壶
CN217209466U (zh) 一种具有高热聚能结构的气电两用灶
CN220327324U (zh) 一种防冷凝水装置的烹饪器具
CN208312453U (zh) 烹饪器具
CN205987441U (zh) 线圈盘和电磁炉
CN208371549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9300761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7584837U (zh) 电磁炉
CN213850171U (zh) 一种安全的多功能电烤炉
CN215723409U (zh) 烹饪器具
CN217039755U (zh) 烹饪器具
CN210014398U (zh) 一种电陶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