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74616U -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74616U
CN207274616U CN201721300186.8U CN201721300186U CN207274616U CN 207274616 U CN207274616 U CN 207274616U CN 201721300186 U CN201721300186 U CN 201721300186U CN 207274616 U CN207274616 U CN 207274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fixed
cylinder
locking pi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01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213001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74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74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746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向翻滚保护结构,具体是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车的引擎盖的顶板面上的两个支撑安装座,在支撑安装座中安装有阻力架;所述阻力架上固定有定位套筒,该定位套筒穿过引擎盖,所述定位套筒中设置有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中固定有气缸,该气缸的下腔中设置有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通过数据线与汽车的中控室连接,中控室通过导线与启动器连接,在气缸的缸体侧壁上设置有卸压孔,该卸压孔将气缸的内腔与发动机舱连通;在气缸的活塞杆的头部设置有活塞杆第一被锁部。由于所述结构的优点是出现侧翻事故时能够避免多次翻转、避免了事故升级、降低了事故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

Description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侧向翻滚保护结构,具体是出现侧翻事故时能够避免多次翻转、避免事故升级、降低事故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汽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在行驶过程中也会经常发生翻车事故。尤其是在出现紧急情况的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上,急打方向更容易发生连续侧翻事故,严重影响乘车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造成侧翻事故时,车辆一般都会翻滚多转,造成翻滚多转是因为车辆在翻滚过程中,可以将汽车看成一个近似四棱柱的物体,由于惯性,一旦出现侧翻事故,一般都是翻滚多转,大大增强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一旦出现侧翻事故,对车上的人基本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当车辆发生侧翻时如何尽快停止车辆侧翻,以减少车辆翻转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与损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出现侧翻事故时能够避免多次翻转、避免事故升级、降低事故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在汽车的引擎盖的顶板面上的两个支撑安装座,在支撑安装座中安装有阻力架,该阻力架的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安装座的安装孔中;外力作用下,所述阻力架沿支撑安装座的安装孔的轴心线摆动;
所述阻力架上固定有定位套筒,该定位套筒穿过引擎盖,所述定位套筒中设置有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
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中固定有气缸,该气缸的下腔中设置有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通过数据线与汽车的中控室连接,中控室通过导线与启动器连接,在气缸的缸体侧壁上设置有卸压孔,该卸压孔将气缸的内腔与发动机舱连通;
在气缸的活塞杆的头部设置有活塞杆第一被锁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出现侧翻事故时能够避免多次翻转、避免了事故升级、降低了事故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锁紧机构第一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锁紧机构第二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锁紧机构第一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锁紧机构第二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锁紧机构的锁紧销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的引擎盖上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的引擎盖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8,图中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在汽车的引擎盖1的顶板面上的两个支撑安装座2,在支撑安装座2中安装有阻力架3,该阻力架3的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安装座2的安装孔中;外力作用下,所述阻力架3沿支撑安装座2的安装孔的轴心线摆动;
所述阻力架3上固定有定位套筒4,该定位套筒4穿过引擎盖1,所述定位套筒4中设置有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
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中固定有气缸6,该气缸6的下腔中设置有气体发生器7,该气体发生器7通过数据线与汽车的中控室8连接,中控室8通过导线与启动器9连接,在气缸6的缸体侧壁上设置有卸压孔10,该卸压孔10将气缸6的内腔与发动机舱连通;
在气缸6的活塞杆11的头部设置有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在该实施例中,一旦发生侧翻事故,驾驶员快速按下启动器9,中控室8启动气体发生器7,气体发生器7瞬间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使得活塞杆11上移进入定位套筒4中并由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对活塞杆第一被锁部锁紧,活塞杆11上移过程中推动阻力架3向车顶方向转动,当活塞杆11移动至最高点时,阻力架3超出车顶,使得整个汽车不再是类似的四棱柱,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翻转过程中,阻力架3与地面一旦接触,汽车的翻转方向瞬间因为重心和着力点的改变而停止翻转,汽车滑移一端距离后停止。能够有效避免多次翻转、避免了事故升级、降低了事故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在具体实施时,在引擎盖1上设置有供阻力架3放置的容纳槽,阻力架3上的定位套筒4与引擎盖1之间设置密封圈15。气缸6的下端具有安装板,气缸6的缸体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气缸6的缸体与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为一体。
为便于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与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快速锁定,以及保障锁定后的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又包括与定位套筒4的底端固定为一体的环状支撑底板501,在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上固定有与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一体的两块锁紧销支撑板Ⅰ502,该两块锁紧销支撑板Ⅰ502以定位套筒4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每一块锁紧销支撑板Ⅰ502上设置有一根锁紧销Ⅰ503,锁紧销Ⅰ503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Ⅰ504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Ⅰ504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套筒4的内壁上,两锁紧销Ⅰ503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定位支撑杆505;
所述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又包括位于活塞杆11的头部上的锁紧孔Ⅰ506,该锁紧孔Ⅰ506贯穿活塞杆11的杆体,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上的定位支撑杆容纳槽507。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1上移推动定位支撑杆505,定位支撑杆505进入支撑杆容纳槽507中,定位支撑杆505完全与锁紧销Ⅰ503脱离后,锁紧销Ⅰ503在压缩弹簧Ⅰ504作用下弹入锁紧孔Ⅰ506中,实现了锁紧销Ⅰ503对活塞杆11的锁紧。
为便于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与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快速锁定,以及保障锁定后的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又包括与定位套筒4的底端固定为一体的环状支撑底板501,在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上固定有与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一体的锁紧销支撑管Ⅰ508,该锁紧销支撑管Ⅰ508上设置有两根锁紧销Ⅰ503,该两根锁紧销Ⅰ503以锁紧销支撑管Ⅰ508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锁紧销Ⅰ503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Ⅰ504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Ⅰ504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套筒4的内壁上,两锁紧销Ⅰ503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定位支撑杆505;
所述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又包括位于活塞杆11的头部上的锁紧孔Ⅰ506,该锁紧孔Ⅰ506贯穿活塞杆11的杆体,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上的定位支撑杆容纳槽507。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1上移推动定位支撑杆505,定位支撑杆505进入支撑杆容纳槽507中,定位支撑杆505完全与锁紧销Ⅰ503脱离后,锁紧销Ⅰ503在压缩弹簧Ⅰ504作用下弹入锁紧孔Ⅰ506中,实现了锁紧销Ⅰ503对活塞杆11的锁紧。
为进一步提高锁定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锁紧销Ⅰ503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杆Ⅰ509或限位凸台510。
在再进一步提高活塞杆11支撑的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气缸6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12,所述活塞杆11的尾部设置有活塞杆第二被锁部。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机构12又包括与气缸6的顶端固定为一体的两块外支撑块1201和两块内支撑块1202,所述两块外支撑块1201和两块内支撑块1202均以气缸6的活塞杆11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位于同一侧的外支撑块1201与内支撑块120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Ⅱ1203,在内支撑块1202上设置有锁紧销Ⅱ1204,该锁紧销Ⅱ1204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Ⅱ1203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Ⅱ120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支撑块1201的内壁上;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活塞杆11的外壁上;
所述活塞杆第二被锁部又包括锁紧孔Ⅱ1205,位于活塞杆11的外壁上的导向槽1206,该导向槽1206的下端与锁紧孔Ⅱ1205贯通,所述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导向槽1206的上部。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1上移过程中,锁紧销Ⅱ1204滑入锁紧孔Ⅱ1205对活塞杆11进行二级锁紧。
为再进一步提高活塞杆11支撑的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机构12又包括与气缸6的顶端固定为一体的外支撑管1207和内支撑管1208,在外支撑管1207与内支撑管1208之间设置有两根压缩弹簧Ⅱ1203,该两根压缩弹簧Ⅱ1203以气缸6的活塞杆11的轴心线对称设置,在内支撑管1208上设置有锁紧销Ⅱ1204,该锁紧销Ⅱ1204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Ⅱ1203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Ⅱ120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支撑管1207的内壁上;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活塞杆11的外壁上;
所述活塞杆第二被锁部又包括锁紧孔Ⅱ1205,位于活塞杆11的外壁上的导向槽1206,该导向槽1206的下端与锁紧孔Ⅱ1205贯通,所述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导向槽1206的上部。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1上移过程中,锁紧销Ⅱ1204滑入锁紧孔Ⅱ1205对活塞杆11进行二级锁紧。
为进一步提高锁定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锁紧销Ⅱ1204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杆Ⅱ1209或限位凸台。锁紧销Ⅱ1204的结构与锁紧销Ⅰ的结构相同。
为保证阻力架3的受力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阻力架3为弧形杆,该弧形杆的两端通过转轴13固定为一体,该转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两支撑安装座2中。
为进一步提高阻力架3的受力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阻力架3上设置有辅助支撑梁14。
在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反应够快的话,阻力架3先于车顶接触地面,能进一步降低车辆损坏程度,降低财产损失。
上述结构所有部件均为市场销售产品,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和位置关系。气体发生器7采用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瞬间释放高压气体的工作原理与安全气囊系统的瞬间释放高压气体的工作原理一样。
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出现侧翻事故时能够避免多次翻转、避免了事故升级、降低了事故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

Claims (10)

1.一种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的引擎盖(1)的顶板面上的两个支撑安装座(2),在支撑安装座(2)中安装有阻力架(3),该阻力架(3)的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安装座(2)的安装孔中;外力作用下,所述阻力架(3)沿支撑安装座(2)的安装孔的轴心线摆动;
所述阻力架(3)上固定有定位套筒(4),该定位套筒(4)穿过引擎盖(1),所述定位套筒(4)中设置有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
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中固定有气缸(6),该气缸(6)的下腔中设置有气体发生器(7),该气体发生器(7)通过数据线与汽车的中控室(8)连接,中控室(8)通过导线与启动器(9)连接,在气缸(6)的缸体侧壁上设置有卸压孔(10),该卸压孔(10)将气缸(6)的内腔与发动机舱连通;
在气缸(6)的活塞杆(11)的头部设置有活塞杆第一被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又包括与定位套筒(4)的底端固定为一体的环状支撑底板(501),在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上固定有与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一体的两块锁紧销支撑板Ⅰ(502),该两块锁紧销支撑板Ⅰ(502)以定位套筒(4)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每一块锁紧销支撑板Ⅰ(502)上设置有一根锁紧销Ⅰ(503),锁紧销Ⅰ(503)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Ⅰ(504)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Ⅰ(504)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套筒(4)的内壁上,两锁紧销Ⅰ(503)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定位支撑杆(505);
所述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又包括位于活塞杆(11)的头部上的锁紧孔Ⅰ(506),该锁紧孔Ⅰ(506)贯穿活塞杆(11)的杆体,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上的定位支撑杆容纳槽(5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第一锁紧机构(5)又包括与定位套筒(4)的底端固定为一体的环状支撑底板(501),在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上固定有与环状支撑底板(501)的内板面一体的锁紧销支撑管Ⅰ(508),该锁紧销支撑管Ⅰ(508)上设置有两根锁紧销Ⅰ(503),该两根锁紧销Ⅰ(503)以锁紧销支撑管Ⅰ(508)的轴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锁紧销Ⅰ(503)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Ⅰ(504)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Ⅰ(504)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套筒(4)的内壁上,两锁紧销Ⅰ(503)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定位支撑杆(505);
所述活塞杆第一被锁部又包括位于活塞杆(11)的头部上的锁紧孔Ⅰ(506),该锁紧孔Ⅰ(506)贯穿活塞杆(11)的杆体,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上的定位支撑杆容纳槽(507)。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销Ⅰ(503)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杆Ⅰ(509)或限位凸台(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锁紧机构(12),所述活塞杆(11)的尾部设置有活塞杆第二被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12)又包括与气缸(6)的顶端固定为一体的两块外支撑块(1201)和两块内支撑块(1202),所述两块外支撑块(1201)和两块内支撑块(1202)均以气缸(6)的活塞杆(11)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位于同一侧的外支撑块(1201)与内支撑块(120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Ⅱ(1203),在内支撑块(1202)上设置有锁紧销Ⅱ(1204),该锁紧销Ⅱ(1204)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Ⅱ(1203)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Ⅱ(120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支撑块(1201)的内壁上;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活塞杆(11)的外壁上;
所述活塞杆第二被锁部又包括锁紧孔Ⅱ(1205),位于活塞杆(11)的外壁上的导向槽(1206),该导向槽(1206)的下端与锁紧孔Ⅱ(1205)贯通,所述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导向槽(1206)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12)又包括与气缸(6)的顶端固定为一体的外支撑管(1207)和内支撑管(1208),在外支撑管(1207)与内支撑管(1208)之间设置有两根压缩弹簧Ⅱ(1203),该两根压缩弹簧Ⅱ(1203)以气缸(6)的活塞杆(11)的轴心线对称设置,在内支撑管(1208)上设置有锁紧销Ⅱ(1204),该锁紧销Ⅱ(1204)的尾端与压缩弹簧Ⅱ(1203)的一端固定为一体,该压缩弹簧Ⅱ(120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支撑管(1207)的内壁上;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活塞杆(11)的外壁上;
所述活塞杆第二被锁部又包括锁紧孔Ⅱ(1205),位于活塞杆(11)的外壁上的导向槽(1206),该导向槽(1206)的下端与锁紧孔Ⅱ(1205)贯通,所述锁紧销Ⅱ(1204)的头端紧抵在导向槽(1206)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销Ⅱ(1204)的尾端设置有限位杆Ⅱ(1209)或限位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架(3)为弧形杆,该弧形杆的两端通过转轴(13)固定为一体,该转轴(1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两支撑安装座(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架(3)上设置有辅助支撑梁(14)。
CN201721300186.8U 2017-10-10 2017-10-10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4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0186.8U CN207274616U (zh) 2017-10-10 2017-10-10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0186.8U CN207274616U (zh) 2017-10-10 2017-10-10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74616U true CN207274616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018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74616U (zh) 2017-10-10 2017-10-10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74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8387B (zh) 侧翻防护扶正装置、方法及采用该装置的客车
CN108422960B (zh) 一种行人保护主动弹起式系统及汽车
CN106114117A (zh) 一种用于降低车辆爆胎及侧撞侵入伤害的安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974612U (zh) 一种乘用车车轮冲击性能液压提升砝码实验机
CN103332157B (zh) 一种客车侧翻缓冲器及客车抗侧翻系统
CN109532748A (zh) 一种油罐装车侧翻防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2345444U (zh) 移动式安全座
CN207274616U (zh) 汽车侧向翻滚保护装置
CN207697824U (zh) 一种新型防撞式汽车底盘
CN206155386U (zh) 一种安全车门
CN205661402U (zh) 一种由两种弹簧制成的保险杠
CN202214991U (zh) 混凝土泵车臂架的臂以及相应的臂架和混凝土泵车
CN110510014A (zh) 货车侧翻撑扶器
CN107791988A (zh) 一种汽车侧向连续翻滚保护装置
CN108859618B (zh) 一种轮胎防爆装置
CN213534899U (zh) 液压托底式翻车机
CN104832020A (zh) 一种汽车前罩铰链
CN205890415U (zh) 一种汽车爆胎安全行驶辅助装置
CN109664690A (zh)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防爆轮毂
CN214648002U (zh) 一种车载升降倒伏机构锁定装置
CN205970700U (zh) 一种用于降低车辆爆胎及侧撞侵入伤害的安全装置
CN107720565A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吊车
CN110356480A (zh) 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
CN106744504A (zh) 一种隧道用模板翻转固定架及模板转运车
KR101028454B1 (ko) 자동차의 후드 리프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