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1964U -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1964U
CN207241964U CN201721074490.5U CN201721074490U CN207241964U CN 207241964 U CN207241964 U CN 207241964U CN 201721074490 U CN201721074490 U CN 201721074490U CN 207241964 U CN207241964 U CN 207241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apron
folding
internal channel
boarding bridge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744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恒
胡瑞华
汪从喜
曹猛
赵德清
蒋俊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Debao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Debao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Debao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Debao Machiner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744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1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1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19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将渡板收放机构安装于外通道的底部,渡板伸出接船时,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渡板随之向前移动,收放机构前端与渡板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时,内通道后移缩回至外通道内部,收放机构前端与渡板底部接触连接,收放机构启动,驱动渡板向上翻转折叠收起或向下翻转展开放下。实现在满足渡板随船舶上下、左右移动,且允许船舶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要求的同时,不会出现收放机构与船舶间的碰撞损坏问题,方便旅客通行。由于收放机构独立于渡板之外,减轻渡板与内通道整体伸出时悬臂的重量,提高登船桥的安全性。此外,通过设置回正机构,可在收回渡板之前将渡板回正,为下一步渡板的收起做准备。

Description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登船桥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要求的提高,用于输送旅客的登船桥也随之出现并发展起来,登船桥是港口邮轮码头接驳邮轮供旅客上下船所用的移动式登船设备,是港口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给旅客上下船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渡板是旅客登船桥上关乎安全的重要部件,其工作时通过收放机构放下并与船甲板搭接,以供乘客通过,其不工作时,通过收放机构将其收回,起到安全、美观的作用,防止长时间在外部风吹雨淋导致渡板过早的损坏,因此收放机构是渡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然而,当船舶停在码头的时候,受海潮、海浪的影响,船舶通常会有波动、起伏、摇晃等现象,这就要求有灵活随动的登船桥,而这一要求主要靠接船口的渡板摆动实现,即接船口的渡板需要随船舶的上下、左右移动而移动,同时允许船舶可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而现有技术中收放机构的设置常常制约着渡板的随动,无法实现船舶与渡板有效衔接。
如现有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登船桥的渡板装置及其登船桥”(CN 101161942 B),通过在渡板两侧上方设置油缸以实现渡板的收起与放下,但此种收放机构阻碍了渡板随船在左右方向自由浮动的功能,且油缸设置在通道两侧的上部,影响旅客通行,不舒适安全。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收放机构,设置于渡板的底部,虽然该结构形式不影响渡板的随动功能,但是减小了船舶相对渡板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范围,易与船只发生碰撞,损坏收放机构。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登船桥渡板,实现在满足渡板随船舶上下、左右移动,且允许船舶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要求的同时,不会出现收放机构与船舶间的碰撞损坏问题,方便旅客通行,安全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通过将渡板收放机构安装于外通道的底部,独立于渡板之外,实现在满足渡板随船舶上下、左右移动,且允许船舶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要求的同时,不会出现收放机构与船舶间的碰撞损坏问题,方便旅客通行,安全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设置于登船桥前端位置处,登船桥包括伸缩设置的外通道与内通道,所述外通道底部设置有用以驱动渡板收起或放下的收放机构,所述收放机构前端向渡板一侧伸出;渡板伸出接船时,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渡板随之向前移动,收放机构前端与渡板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时,内通道后移缩回至外通道内部,收放机构前端与渡板底部接触连接,收放机构启动,驱动渡板向上翻转折叠收起或向下翻转展开放下。
优选的,所述收放机构包括伸缩驱动件与收放转动件,所述渡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收放转动件相连接的连接件,渡板伸出接船时,收放转动件与连接件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时,内通道缩回至外通道内部,此时渡板位于收放转动件上方,伸缩驱动件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向上转动驱动渡板向上翻转折叠收起,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逐步与连接件连接;放下渡板时,伸缩驱动件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反向转动驱动渡板向下翻转展开放下,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逐步与连接件脱开,之后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
优选的,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于外通道底部,所述收放转动件一端铰连接于固定支架上,另一端用以驱动渡板翻转,所述伸缩驱动件末端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前端铰连接于收放转动件上,通过伸缩驱动件的伸长与收缩带动收放转动件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固定连接于所述渡板底部的挂钩,所述收放转动件包括与挂钩相挂接的挂杆。
优选的,所述渡板与内通道之间连接有一渡板旋转平台,所述渡板旋转平台通过一回转支承左右摆动设置于内通道前端上,所述渡板与渡板旋转平台前端铰连接,渡板相对渡板旋转平台上下摆动。
优选的,所述渡板旋转平台底部设置有回正挡板,外通道的底部向前方伸出有回正导轮,所述回正挡板与回正导轮配合形成回正机构,渡板与内通道后移时,回正挡板逐渐与回正导轮接触,引导渡板旋转平台向中心位置处回正,所述回正挡板与回正导轮对称设置于渡板旋转平台的两侧上。
优选的,所述渡板旋转平台相对内通道左右转动,所述渡板旋转平台两侧设置有旋转平台扶手,旋转平台扶手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道圆弧形防夹护栏,所述防夹护栏与渡板旋转平台共圆心。
优选的,所述渡板旋转平台底部与内通道间设置有回转阻尼和/或所述渡板与渡板旋转平台铰连接处设置有回转阻尼。
优选的,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用以限定渡板下倾角度的限位钢丝绳,所述限位钢丝绳一端连接于内通道或渡板旋转平台扶手上,另一端连接于渡板底部。
优选的,所述内通道通过一伸缩油缸驱动,所述内通道与外通道间通过导轮与导轨实现相对运动;所述外通道内部设置有控制内通道缩回位置的第一限位,所述收放机构上设置有控制渡板翻转到位的第二限位。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旅客登船桥渡板的优点是:
通过将渡板收放机构安装于外通道的底部,实现在满足渡板随船舶上下、左右移动,且允许船舶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要求的同时,不会出现收放机构与船舶间的碰撞损坏问题,方便旅客通行,不占用通道的净空间,安全舒适。
由于收放机构独立于渡板之外,减轻渡板与内通道整体伸出时悬臂的重量,提高登船桥的安全性。
此外,通过设置回正机构,可在收回渡板之前将渡板回正,为下一步渡板的收起做准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登船桥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登船桥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登船桥收起状态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登船桥的仰视图。
图5为图4中H-H剖视图。
图6为旋转平台扶手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00、外通道 200、内通道 300、渡板 400、渡板旋转平台
201、防撞缓冲件 202、伸缩遮蓬 203、第一限位 204、第二限位
310、收放机构 311、固定支架 312、收放油缸 313、收放转动件 314、连接件 315、限位钢丝绳 316、渡板扶手 317、间隙护板 320、回正机构 321、回正挡板 322、回正导轮
401、旋转平台扶手 402、防夹护栏 403、底座 404、摩擦块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渡板通过在其两侧上方设置油缸以实现渡板的收起与放下,此种收放机构阻碍了渡板随船在左右方向自由浮动的功能,且油缸设置在通道两侧的上部,影响旅客通行,不舒适安全。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通过将渡板收放机构安装于外通道的底部,独立于渡板之外,实现在满足渡板随船舶上下、左右移动,且允许船舶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要求的同时,不会出现收放机构与船舶间的碰撞损坏问题,方便旅客通行,安全舒适。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4,如图所示,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设置于登船桥前端位置处,登船桥包括伸缩设置的外通道100与内通道200,内通道200通过一伸缩油缸(未示出)驱动,内通道200与外通道100间通过导轮与导轨实现相对运动。通过调节内通道的伸出长度以控制接船位置。
外通道100底部设置有用以驱动渡板300收起或放下的收放机构310,收放机构310前端向渡板300一侧伸出;渡板300伸出接船时,内通道200相对外通道100前移伸出,渡板300随之向前移动,收放机构310前端与渡板300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300时,内通道200后移缩回至外通道100内部,收放机构310前端与渡板300底部接触连接,收放机构310启动,驱动渡板向上翻转折叠收起或向下翻转展开放下。
具体地,收放机构310包括伸缩驱动件与收放转动件313,其中伸缩驱动件优选为收放油缸312。渡板300底部设置有与收放转动件313相连接的连接件314,通过设置连接件314与收放转动件313连接以实现将收起后的渡板向下拉动放下。优选的,连接件314为固定连接于渡板300底部的挂钩,收放转动件313包括与挂钩相挂接的挂杆(未示出)。
渡板300伸出接船时,收放转动件313与连接件314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300时,内通道200缩回至外通道100内部,此时渡板300位于收放转动件313上方,收放油缸312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313向上转动驱动渡板300向上翻转折叠收起,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313逐步与连接件314连接。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渡板翻转之前先一步将收放转动件313与连接件314连接。渡板300放下时,收放油缸312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313反向转动驱动渡板300向下翻转展开放下,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313逐步与连接件314脱开,之后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渡板放下到位后进一步驱动收放转动件前移与连接件脱开,具体方式不做限制。
优选的,收放机构还包括一固定支架311,固定支架311连接于外通道100底部,收放转动件313一端铰连接于固定支架311上,另一端用以驱动渡板300翻转,收放油缸312末端铰连接于固定支架311上,收放油缸312的前端铰连接于收放转动件313上,通过收放油缸的伸长与收缩带动收放转动件313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
渡板300与内通道200之间连接有一渡板旋转平台400,渡板旋转平台400通过一回转支承(未示出)左右摆动设置于内通道200前端上,渡板300与渡板旋转平台400前端铰连接,渡板300相对渡板旋转平台400上下摆动。
工作时,由于风浪影响,渡板可能随船只左右摆动一定角度,收回渡板之前需将渡板回正,因此,渡板旋转平台400底部设置有回正挡板321,外通道100的底部向前方伸出有回正导轮322,回正挡板321与回正导轮322配合形成回正机构320,渡板300与内通道200后移时,回正挡板321逐渐与回正导轮322接触,回正挡板受回正推力产生的力矩自动回正渡板及渡板旋转平台。其他实施例中,回正导轮还可为回正挡块等其他结构形式,优选为导轮形式以减小摩擦。
由于渡板旋转平台伸出内通道设置,因此,为了实现渡板旋转平台的回正,优选的将回正导轮322设置在固定支架311上,且回正导轮322位于外通道的前部,内通道缩回外通道内时,回正导轮位于内通道的前部。
优选的,回正挡板321与回正导轮322对称设置于渡板旋转平台400的两侧上,由于渡板旋转平台受船舶影响会向左或向右偏转,通过在两侧均设置回正机构以适应不同情况的回正需求。
如图5所示,渡板旋转平台400通过一回转支承左右摆动设置于内通道200前端上,实现渡板随船左右浮动。由于回转支承阻尼较小,收放过程中易产生晃动,因此选择在渡板旋转平台400底部与内通道200间设置回转阻尼。该回转阻尼由底座403和工程塑料制成的摩擦块404组成,通过螺栓固定在渡板旋转平台400的底部两侧,摩擦块404与内通道200底部相互摩擦,从而增大阻尼,其阻尼大小可通过调摩擦面的正压力进行调节。
渡板放下时主要通过收放油缸312驱动收放转动件313给予渡板一定的支撑,防止渡板快速降落出现事故。在收放油缸或收放转动件出现故障失效时,若渡板受自重继续下落,速度较快,振动较大,会造成渡板与渡板旋转平台连接处的损坏。优选的,在渡板300与渡板旋转平台400铰连接处设置有回转阻尼,通过设置回转阻尼,在渡板受自重下落时,可产生一个缓冲阻力,使得渡板缓慢的落下,减小损坏。
如图6所示,渡板旋转平台400相对内通道200左右转动,渡板旋转平台400两侧设置有旋转平台扶手401,渡板旋转平台400与内通道200相对转动,在渡板旋转平台400转动时,旋转平台扶手401与内通道内壁间的间隙不断变化,该间隙处易对旅客造成夹伤。通过在旋转平台扶手401两侧设置多道圆弧形防夹护栏402,防夹护栏402与渡板旋转平台400共圆心,使得旋转平台扶手401随渡板旋转平台400转动时,各处与内通道间任意一点间隙(如图中D1、D2、D3、D4)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夹伤旅客的风险。
其中,防夹护栏可沿旋转平台扶手上下设置多个,具体不做限制。
优选的,收放机构310还包括用以限定渡板300下倾角度的限位钢丝绳315,限位钢丝绳315一端连接于内通道200或旋转平台扶手401上,另一端连接于渡板300底部,具体连接位置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连接于旋转平台扶手上。在将渡板放下还未到水平位置处时,收放转动件313与连接件可先行脱开,后渡板继续向下翻转至限位钢丝绳所设置的机械限位处停止。
此外,外通道内部设置有控制内通道缩回位置的第一限位203,收放机构上设置有控制渡板翻转到位的第二限位204。当不工作时,内通道及渡板缩回到达第一限位时,渡板收放油缸312拉动收放转动件313,收放转动件313与渡板500底部接触并拉动渡板翻转至第二限位,达到收藏渡板的目的。渡板底部设置有减小与收放转动件摩擦的工程塑料。
优选的,渡板上设置有渡板扶手316,渡板扶手316与旋转平台扶手401间设置有间隙护板317,实现渡板扶手与旋转平台扶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乘客被间隙所夹或自间隙处掉落。此外还可通过设置链条连接渡板扶手与旋转平台扶手以遮挡该间隙,具体方式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内通道200前端外侧设置有防撞缓冲件201,内通道200缩回至外通道100内部时,防撞缓冲件201与外通道100边缘接触,减少撞击损坏。
优选的,内通道200顶部设置有伸缩遮蓬202,渡板300收起后位于伸缩遮蓬202的下方,对渡板进行遮挡保护,提高渡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收放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内通道200收缩于外通道100内,渡板300向上翻转折叠收起于内通道200前端,此时收放转动件313挂接于连接件314上,接船时,收放油缸312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313向下转动驱动渡板300向下翻转展开放下,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313逐步与连接件314脱开(也可在后续内通道前移的过程中逐渐脱开),之后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使得渡板300搭接于船只甲板上以接船,此时收放转动件313与连接件314相距一段距离。
渡板收起时,渡板300以及内通道200在伸缩油缸的驱动下沿外通道做收缩运动,直至内通道移动至外通道内部限位处,此时渡板300位于收放转动件313上方,收放油缸312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313向上转动驱动渡板300向上翻转折叠收起,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313逐步与连接件314连接(或在内通道缩回至外通道内时即实现连接),最终将渡板折叠收起在伸缩遮蓬的下方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通过将渡板收放机构安装于外通道的底部,实现在满足渡板随船舶上下、左右移动,且允许船舶相对渡板前后移动要求的同时,不会出现收放机构与船舶间的碰撞损坏问题,方便旅客通行,不占用通道的净空间,安全舒适。
由于收放机构独立于渡板之外,减轻渡板与内通道整体伸出时悬臂的重量,提高登船桥的安全性。
此外,通过设置回正机构,可在收回渡板之前将渡板回正,为下一步渡板的收起做准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设置于登船桥前端位置处,登船桥包括伸缩设置的外通道与内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通道底部设置有用以驱动渡板收起或放下的收放机构,所述收放机构前端向渡板一侧伸出;渡板伸出接船时,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渡板随之向前移动,收放机构前端与渡板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时,内通道后移缩回至外通道内部,收放机构前端与渡板底部接触连接,收放机构启动,驱动渡板向上翻转折叠收起或向下翻转展开放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包括伸缩驱动件与收放转动件,所述渡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收放转动件相连接的连接件,渡板伸出接船时,收放转动件与连接件相距一段距离;收起渡板时,内通道缩回至外通道内部,此时渡板位于收放转动件上方,伸缩驱动件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向上转动驱动渡板向上翻转折叠收起,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逐步与连接件连接;放下渡板时,伸缩驱动件启动带动收放转动件反向转动驱动渡板向下翻转展开放下,在此过程中,收放转动件逐步与连接件脱开,之后内通道相对外通道前移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于外通道底部,所述收放转动件一端铰连接于固定支架上,另一端用以驱动渡板翻转,所述伸缩驱动件末端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前端铰连接于收放转动件上,通过伸缩驱动件的伸长与收缩带动收放转动件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固定连接于所述渡板底部的挂钩,所述收放转动件包括与挂钩相挂接的挂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板与内通道之间连接有一渡板旋转平台,所述渡板旋转平台通过一回转支承左右摆动设置于内通道前端上,所述渡板与渡板旋转平台前端铰连接,渡板相对渡板旋转平台上下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板旋转平台底部设置有回正挡板,外通道的底部向前方伸出有回正导轮,所述回正挡板与回正导轮配合形成回正机构,渡板与内通道后移时,回正挡板逐渐与回正导轮接触,引导渡板旋转平台向中心位置处回正,所述回正挡板与回正导轮对称设置于渡板旋转平台的两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板旋转平台相对内通道左右转动,所述渡板旋转平台两侧设置有旋转平台扶手,旋转平台扶手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道圆弧形防夹护栏,所述防夹护栏与渡板旋转平台共圆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板旋转平台底部与内通道间设置有回转阻尼和/或所述渡板与渡板旋转平台铰连接处设置有回转阻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用以限定渡板下倾角度的限位钢丝绳,所述限位钢丝绳一端连接于内通道或渡板旋转平台扶手上,另一端连接于渡板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旅客登船桥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道通过一伸缩油缸驱动,所述内通道与外通道间通过导轮与导轨实现相对运动;所述外通道内部设置有控制内通道缩回位置的第一限位,所述收放机构上设置有控制渡板翻转到位的第二限位。
CN201721074490.5U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1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4490.5U CN207241964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4490.5U CN207241964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1964U true CN207241964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7449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1964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19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021A (zh) * 2018-06-28 2018-11-0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带波浪补偿功能的折叠伸缩式步桥装置
CN108928437A (zh) * 2018-09-28 2018-12-04 华德宝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登船桥接候船楼通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021A (zh) * 2018-06-28 2018-11-0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带波浪补偿功能的折叠伸缩式步桥装置
CN108928437A (zh) * 2018-09-28 2018-12-04 华德宝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登船桥接候船楼通道
CN108928437B (zh) * 2018-09-28 2024-04-16 华德宝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登船桥接候船楼通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1984A (zh)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CN106144978B (zh) 一种混合臂高空作业车
CN207241964U (zh) 一种旅客登船桥渡板及包含该渡板的登船桥
CN107416224A (zh) 机动式无人机回收装置
CN107472464B (zh) 一种旅客登船桥接船通道
CN108774942A (zh) 具有集成的维护平台的自行式路面铣削机械
CN110525533A (zh) 一种大跨度防沉陷极地科考车
CN102001589A (zh) 汽车起重机
CN206033153U (zh) 混合臂高空作业车
CN207241965U (zh) 一种旅客登船桥接船通道
KR101346068B1 (ko) 여객선박용 탑승장치를 구비하는 차량
CN106758808B (zh) 用于桥梁混凝土护栏滑模施工的模板展开装置
CN204847246U (zh) 一种自卸舶液压折叠输送臂及自卸舶
CN109518592A (zh) 一种可缓冲撞击的桥梁防撞防坠车装置
CN106219167A (zh) 一种自适应的整体翻转式输送机
CN103850176A (zh) 桥梁桥架的限高防撞装置
CN112062011A (zh) 一种臂架系统及具有该臂架系统的拱架车
CN207774741U (zh) 一种带移动配重的变幅装置和高空作业平台
CN203902517U (zh) 一种安全制动系统以及带有辅助安全制动系统的机动车
CN103485812B (zh) 一种超前支护机构及掘进机
CN105143588B (zh) 成组梯、特别是消防梯以及装备有这种成组梯的车辆
CN206623984U (zh) 一种飞机机载折叠登机梯折叠装置
CN212583617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机载锚护平台
CN206647120U (zh) 掘锚一体化综掘机的超前支护装置
CN102335506B (zh) 一种平台运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