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1404U -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1404U
CN207241404U CN201720778049.9U CN201720778049U CN207241404U CN 207241404 U CN207241404 U CN 207241404U CN 201720778049 U CN201720778049 U CN 201720778049U CN 207241404 U CN207241404 U CN 207241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reinforcement
lower panel
backplate assembly
assembly under
panel re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80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a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80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1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1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1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包括下护板本体,还包括第一金属加强件和第二金属加强件。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金属加强件位于下护板本体的中部,且沿纵向延伸,有效地提高了下护板本体的结构强度。另外,与动力电池连接的线束位于第一金属加强件的上方,第一金属加强件不易损伤,从而对线束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第二金属加强件位于第一金属加强件的前部,接插件的正投影落入第二金属加强件内,第二金属加强件不易损伤,从而对接插件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下护板总成的纯电动汽车。

Description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及其下护板总成。
背景技术
电池下护板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构件,对动力电池的端口和接插件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防止路面上的石子等异物撞击、破坏动力电池的端口和接插件。现有的电池下护板的材质通常为塑料,塑料材质的电池下护板在被坚硬、锐利的物体撞击时容易损坏,防护能力差。
因此,如何提高电池下护板的强度,提高电池下护板的防护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该电池下护板总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防护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包括下护板本体,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的第一金属加强件,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中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的第二金属加强件,所述第二金属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的前部,接插件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金属加强件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加强件一体化成型。
优选地,所述下护板本体具有左侧预装部和右侧预装部,所述左侧预装部和所述右侧预装部分布在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的两侧,所述左侧预装部和所述右侧预装部上分别设置有左侧推钉孔和右侧推钉孔。
优选地,所述左侧预装部和所述右侧预装部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螺栓孔,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前部边沿、后部边沿上均设置有所述螺栓孔。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后部边沿上的第三金属加强件,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后部边沿上的所述螺栓孔贯穿所述第三金属加强件。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下护板本体连接的第四金属加强件,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前部边沿,所述下护板的前部边沿上的所述螺栓孔贯穿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
优选地,所述左侧预安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右侧预安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设置有第二漏水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之间设置有第三漏水孔;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之间设置有第四漏水孔。
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电池下护板总成,所述下护板总成为上述任意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下护板总成中具有第一金属加强件和第二金属加强件。第一金属加强件位于下护板本体的中部,且沿纵向延伸,有效地提高了下护板本体的结构强度。另外,与动力电池连接的线束位于第一金属加强件的上方,第一金属加强件不易损伤,从而对线束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第二金属加强件位于第一金属加强件的前部,接插件的正投影落入第二金属加强件内,第二金属加强件不易损伤,从而对接插件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下护板总成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与电池下护板总成的俯视图。
其中,1为第一金属加强件、2为第二金属加强件、3为第三金属加强件、4为第四金属加强件、5为下护板本体、6为左侧预装部、7为左侧推钉孔、8为螺栓孔、9为第一加强筋、10为第三漏水孔、11为接插件端口、12为动力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该电池下护板总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防护能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所描述的“前”、“后”、“左”、“右”与纯电动汽车的前、后、左、右一致。附图1和附图2中的上部即为前部、下部即为后部、左部和右部与纯电动汽车的左、右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池下护板总成包括:下护板本体5、第一金属加强件1、第二金属加强件2。
第一金属加强件1连接于下护板本体5上。第一金属加强件1位于下护板本体5的中部,且沿纵向延伸,有效地提高了下护板本体5的结构强度。另外,与动力电池12连接的线束位于第一金属加强件1的上方,第一金属加强件1不易损伤,从而对线束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第二金属加强件2连接于下护板本体5上。第二金属加强件2位于第一金属加强件1的前部,接插件端口11的正投影落入第二金属加强件2内,第二金属加强件2不易损伤,从而对接插件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电池下护板总成能够对接插件和线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的第一金属加强件1和第二金属加强件2一体化成型,二者构成类似“T”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下护板本体5具有左侧预装部6和右侧预装部。左侧预装部6和右侧预装部分布在第一金属加强件1的两侧。左侧预装部6上设置有左侧推钉孔7,右侧预装部上设置有右侧推钉孔。在将电池下护板总成安装在车身上时,首先将左侧推钉孔7内的推钉推入车身,将右侧推钉孔内的推钉推入车身,从而实现预安装和定位。
进一步地,在左侧预安装部上设置了螺栓孔8,该螺栓孔8用于将下护板本体5安装在车身上。右侧预安装部上也设置了螺栓孔8。在预安装后,将螺栓孔8内的螺栓拧紧在车身上,实现与车身的连接。另外,在下护板本体5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前部边沿以及后部边沿上均设置了螺栓孔8,从而形成了中部螺栓孔8与四周边缘螺栓孔8的分布结构,能够实现与车身的牢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三金属加强件3。第三金属加强件3连接在下护板本体5的后部边沿上。下护板本体5的后部边沿上的螺栓孔8贯穿第三金属加强件3。第三金属加强件3的设置提高了下护板本体5的后部边沿的安装点的强度,提高了下护板本体5的后部边沿与车身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增设了第四金属加强件4。第四金属加强件4连接在下护板本体5的前部边沿上。下护板本体5的前部边沿上的螺栓孔8贯穿第四金属加强件4。第四金属加强件4的设置提高了下护板本体5的前部边沿的安装点的强度,提高了下护板本体5的前部边沿与车身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下护板本体5的结构强度,在左侧预安装部的左侧设置了第一加强筋9,在右侧预安装部的右侧设置了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9可以为多个,第二加强筋也可以为多个。第一加强筋9和第二加强筋均为凸起结构。那么第一加强筋9和第一加强筋9之间,第二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容易出现积水,为了能够排出积水,减轻电池下护板总成的承重,可以在第一加强筋9和第一加强筋9之间设置第一漏水孔,在第二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置第二漏水孔。
另外,第四金属加强件4也为凸起结构,为了避免第一加强筋9和第四金属加强件4之间,第二加强筋和第四金属加强件4之间出现积水,可以在第一加强筋9和第四金属加强件4之间设置第三漏水孔10,在第二加强筋和第四金属加强件4之间设置第四漏水孔。当然,还可以在其它容易积水的地方设置漏水孔。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金属加强件1、第二金属加强件2、第三金属加强件3以及第四金属加强件4均可以通过铆钉铆接在下护板本体5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电池下护板总成,该电池下护板总成为上述任意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上述电池下护板总成具有上述优点,具有上述电池下护板总成的纯电动汽车同样具有上述优点,故本文不再赘述。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下护板总成,包括下护板本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5)上的第一金属加强件(1),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1)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5)的中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连接于所述下护板本体(5)上的第二金属加强件(2),所述第二金属加强件(2)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1)的前部,接插件端口(11)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金属加强件(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1)和所述第二金属加强件(2)一体化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5)具有左侧预装部(6)和右侧预装部,所述左侧预装部(6)和所述右侧预装部分布在所述第一金属加强件(1)的两侧,所述左侧预装部(6)和所述右侧预装部上分别设置有左侧推钉孔(7)和右侧推钉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装部(6)和所述右侧预装部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螺栓孔(8),所述下护板本体(5)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前部边沿、后部边沿上均设置有所述螺栓孔(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下护板本体(5)的后部边沿上的第三金属加强件(3),所述下护板本体(5)的后部边沿上的所述螺栓孔(8)贯穿所述第三金属加强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护板本体(5)连接的第四金属加强件(4),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4)位于所述下护板本体(5)的前部边沿,所述下护板的前部边沿上的所述螺栓孔(8)贯穿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安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9);所述右侧预安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9)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9)之间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设置有第二漏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9)与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4)之间设置有第三漏水孔(10);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四金属加强件(4)之间设置有第四漏水孔。
10.一种纯电动汽车,包括电池下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总成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下护板总成。
CN201720778049.9U 2017-06-29 2017-06-29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Active CN207241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8049.9U CN207241404U (zh) 2017-06-29 2017-06-29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8049.9U CN207241404U (zh) 2017-06-29 2017-06-29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1404U true CN207241404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7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8049.9U Active CN207241404U (zh) 2017-06-29 2017-06-29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14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1184A (zh) * 2020-03-20 2020-06-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底护板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1184A (zh) * 2020-03-20 2020-06-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底护板及电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6325A1 (en) A bumper back beam being equipped with a fiber composite reinforming matarial with hollow section inside and a bumper having the same
EP2143619A8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7241404U (zh) 纯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下护板总成
WO2018082617A1 (zh) 一种抗撞连接结构及设有抗撞连接结构的托物载板
CN208646987U (zh) 门槛梁前接头及汽车
CN206426980U (zh) 一种上格栅支架以及包括该上格栅支架的总成
CN106740002B (zh) 一种汽车背门撑杆安装支架总成
WO2009056939A3 (en) Vehicle bumper structure
CN206446671U (zh) 一种新型汽车前围下横梁加强机构
CN204279657U (zh) 发动机挡泥板
CN104728224B (zh) 卡扣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904513U (zh) 车用电池支架以及具有该车用电池支架的车身结构
CN202449075U (zh) 汽车前罩锁销加强件
CN205326766U (zh) 互补式汽车前门防撞杆
CN205780128U (zh) 板材销钉锁紧安装结构
CN205951879U (zh) 丙烯制泡沫的保险杠吸能块
CN205589131U (zh) 一种新型汽车外饰塑料件的构造
CN207454664U (zh) 一种节能型塔式抽油机皮带
CN209454674U (zh) 用于d柱饰板的连接结构、d柱饰板、c柱饰件和汽车
CN204677076U (zh) 一种高强度角码
CN201737056U (zh) 一种汽车c柱加强件
CN210786238U (zh) 一种用于玩具车的掀翻装置
CN211869515U (zh) 一种用于车顶盖板的后限位块组件
CN201970809U (zh) 一种车厢的安全连接装置
CN204605961U (zh) 一种汽车后门槛连接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