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1380U - 汽车背门内板 - Google Patents

汽车背门内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1380U
CN207241380U CN201721182147.2U CN201721182147U CN207241380U CN 207241380 U CN207241380 U CN 207241380U CN 201721182147 U CN201721182147 U CN 201721182147U CN 207241380 U CN207241380 U CN 207241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rib
junction
top margin
base
suppor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821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广新
刘向征
王峰
喻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821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1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1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1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背门内板,包括加强框;将加强框分隔成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支撑结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均包括底边、侧边和顶边,支撑结构与底边、侧边和顶边围合形成一中空腔;以及设于中空腔内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连接并将中空腔划分为三个区域或者四个区域,第一加强筋至少有一端连接于底边和侧边的交接处或者顶边与支撑结构的交接处。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背门内板通过支撑结构将加强框分隔成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并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至少有一端连接于底边和侧边的交接处或者顶边与支撑结构的交接处,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车门内板的侧向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汽车背门内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背门内板。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背门在满足普通的强度工况要求的同时,还要避开路面激励及发动机怠速频率,避免发生共振;为了满足车辆转弯、背门开启等工况需求,背门需要具备一定的侧向刚度及扭转刚度。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为一种乘用车背门内板结构,背门内板中部横筋1与内板底边7之间通过两两对称的竖筋5和6连接起来,将该区域分隔成数个近似四边形空腔;由于四边形空腔的稳定性较差,导致背门刚度与模态较低,为了提高背门刚度与模态,竖筋5和6均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的断面呈具有翻边的U型加强筋,但仍然无法满足刚度与模态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汽车背门内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背门内板,解决现有的汽车背门内板由竖筋分隔成的数个四边形空腔稳定性差而导致刚度和模态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背门内板,包括:
加强框;
将所述加强框分隔成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边、远离所述支撑结构一侧设置的侧边和与所述底边相对设置的顶边,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底边、侧边和顶边围合形成中空腔;以及
设于所述中空腔内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接并将所述中空腔划分为三个区域或者四个区域,所述第一加强筋倾斜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内且至少有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和所述侧边的交接处或者所述顶边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交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顶边和所述支撑结构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所述侧边、所述底边或者所述侧边和所述底边的交接处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底边和所述侧边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支撑结构、所述顶边或者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顶边的交接处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所述底边或者所述支撑结构和底边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边、所述顶边或者所述侧边和所述顶边的交接处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顶边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和所述侧边的交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边、所述侧边或者所述侧边和所述顶边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顶边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和所述侧边的交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所述支撑结构或者所述底边和所述支撑结构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边和所述顶边的交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对称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筋,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分别设于所述空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断截面呈U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背门内板还包括车尾灯安装孔,所述车尾灯安装孔靠近所述顶边与所述侧边的交接处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背门内板通过支撑结构将加强框分隔成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内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连接将中空腔划分为三个区域或者四个区域,所述第一加强筋倾斜设置且至少有一端连接于底边和侧边的交接处或者顶边与支撑结构的交接处,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车门内板的侧向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性能,使汽车不易出现抖动异响与加速轰鸣等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背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A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B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汽车背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C-C的剖面图;
图6为图4所示的D-D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背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背门内板100为一体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其包括用于安装玻璃的安装框10、与安装框10连接的加强框30及设于加强框30内的支撑结构50、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
加强框30包括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3,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3沿汽车背门内板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支撑结构5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筋51,两个连接筋51沿汽车背门内板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对称,两个连接筋51连接加强框30的上下两侧,两个连接筋51之间形成空腔53,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3分别设于空腔53的两侧。
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3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边311、侧边313和顶边315,底边311位于加强框30的底部,即位于远离安装框10的一端。其中,侧边313远离连接筋51的一侧且与连接筋51相对设置,顶边315与底边311相对设置。两个连接筋51的一端连接底边311,另一端连接顶边315。
底边311、侧边313和顶边315与连接筋51围合形成中空腔317,第一加强筋70设于中空腔内317。具体地,中空腔317大体为四边形。
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将中空腔317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以下情况: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顶边315和连接筋51的交接处,另一端朝底边311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另一端连接于侧边313或者顶边315上,也可以是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另一端连接于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顶边315和连接筋51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侧边313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另一端连接于侧边313、顶边315或者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上。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顶边315和连接筋51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底边311、另一端连接于侧边313、顶边315或者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上,且第一加强筋70垂直第二加强筋90。需要说明的是,此种连接方式中,当第二加强筋90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侧边313与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底边311的中部时,而汽车背门内板100的车尾灯安装孔101设于侧边313与顶边315的交接处,这样,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支撑于车尾灯安装孔101处,因此,此种连接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车尾灯安装孔101处的刚度和模态性能。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连接筋51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另一端连接于顶边315、侧边313或者顶边315和侧边313的交接处上。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顶边315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另一端连接于侧边313、顶边315或者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上。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连接筋51和顶边315的交接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或者底边311上、另一端连接于侧边313、顶边315或者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上。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和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顶边315、侧边313或者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强筋70。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和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底边311或者连接筋51和底边311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强筋70。
上述第一加强筋70与第二加强筋90呈“T”字型的方式设于中空腔317内,并与连接筋51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汽车背门内板100的侧向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性能,使汽车不易出现抖动异响与加速轰鸣等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将中空腔317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的连接方式具体为以下情况: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和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侧边313和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底边311和连接筋51的交接处。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和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底边311或者侧边313的中部,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连接筋51的中部、另一端连接顶边315、侧边313或者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
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底边311和侧边313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中部,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筋51、底边311或者连接筋51和底边311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顶边315、侧边313或者顶边315和侧边313的交接处。
此时,第一加强筋70与第二加强筋90形成“十”字型结构,同样可以提升汽车背门内板100的侧向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性能,使汽车不易出现抖动异响与加速轰鸣等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请参阅图5,为图4所示的C-C的剖面图,连接筋51的断面呈具有翻边的U型,其包括第一底壁511及自第一底壁511两端弯折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513。
请结合参阅图2,为图1所示A-A的剖面图。竖筋5的长度为L1、深度为H1,图6中所示的第一底壁511的长度为L3,第一侧壁513的深度为H3,而L3=L1,H3=1.2H1,与图2的竖筋5相比,增加了连接筋51的第一侧壁513深度。
请参阅图6,为图4所示的D-D的剖面图。第一加强筋70的断面呈具有翻边的U型结构,其包括第二底壁71及自第二底壁71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侧壁73。
请结合参阅图3,为图1所示的B-B的剖面图。竖筋6的长度为L2、深度为H2,第一加强筋70的第二底壁71的长度L4=0.7L2,第二侧壁73的深度为H4=H2,与图3的竖筋6相比较,减少了第二底壁71的长度。
因此,在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3内设置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并使两者形成“T”字结构,同时增加了连接筋51的深度和减少了第二底壁71的长度,与同类型乘用车相比,在背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使得汽车背门内板100的扭转刚度提升了8.0%、侧向刚度提升了13.3%及一阶扭转模态提升了10.3%。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背门内板通过支撑结构将加强框分隔成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内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连接将中空腔划分为三个区域或者四个区域,第一加强筋倾斜设置且至少有一端连接于底边和侧边的交接处或者顶边与支撑结构的交接处,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车门内板的侧向刚度、扭转刚度和模态性能,使汽车不易出现抖动异响与加速轰鸣等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汽车的NVH性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强框(30);
将所述加强框(30)分隔成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3)的支撑结构(50),所述第一框体(31)和所述第二框体(33)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边(311)、远离所述支撑结构(50)一侧设置的侧边(313)和与所述底边(311)相对设置的顶边(315),所述支撑结构(50)与所述底边(311)、侧边(313)和顶边(315)围合形成中空腔(317);以及
设于所述中空腔(317)内的第一加强筋(70)和第二加强筋(90),所述第一加强筋(70)和所述第二加强筋(90)相连接并将所述中空腔(317)划分为三个区域或者四个区域,所述第一加强筋(70)倾斜设置于所述中空腔(317)内且至少有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311)和所述侧边(313)的交接处或者所述顶边(315)与所述支撑结构(50)的交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所述顶边(315)和所述支撑结构(50)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所述侧边(313)、所述底边(311)或者所述侧边(313)和所述底边(311)的交接处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90)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与所述底边(311)和所述侧边(313)的交接处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支撑结构(50)、所述顶边(315)或者所述支撑结构(50)和所述顶边(315)的交接处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90)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50)、所述底边(311)或者所述支撑结构(50)和底边(311)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边(313)、所述顶边(315)或者所述侧边(313)和所述顶边(315)的交接处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50)和所述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311)和所述侧边(313)的交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边(315)、所述侧边(313)或者所述侧边(313)和所述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结构(50)和所述顶边(315)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311)和所述侧边(313)的交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9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边(311)、所述支撑结构(50)或者所述底边(311)和所述支撑结构(50)的交接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边(313)和所述顶边(315)的交接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50)包括对称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筋(51),两个所述连接筋(51)之间形成空腔(53),所述第一框体(31)和所述第二框体(33)分别设于所述空腔(53)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90)的断截面呈U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70)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筋(9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背门内板(100)还包括车尾灯安装孔(101),所述车尾灯安装孔(101)靠近所述顶边(315)与所述侧边(313)的交接处设置。
CN201721182147.2U 2017-09-14 2017-09-14 汽车背门内板 Active CN207241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82147.2U CN207241380U (zh) 2017-09-14 2017-09-14 汽车背门内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82147.2U CN207241380U (zh) 2017-09-14 2017-09-14 汽车背门内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1380U true CN207241380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8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82147.2U Active CN207241380U (zh) 2017-09-14 2017-09-14 汽车背门内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13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195A (zh) * 2018-11-02 2019-02-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气弹簧安装装置
CN109532434A (zh) * 2018-12-29 2019-03-29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背门内板
US10717349B1 (en) 2019-01-29 2020-07-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s including torsion bar support assembli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3195A (zh) * 2018-11-02 2019-02-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背门气弹簧安装装置
CN109532434A (zh) * 2018-12-29 2019-03-29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背门内板
CN109532434B (zh) * 2018-12-29 2023-12-12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背门内板
US10717349B1 (en) 2019-01-29 2020-07-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s including torsion bar support assembli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41380U (zh) 汽车背门内板
CA2460902A1 (en) Truck cab space frame
JP2006193037A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100423977C (zh) 铸造悬架梁构造
CN207360426U (zh) 一种加强的前轮罩装置
CN204750297U (zh) 汽车铝合金副车架
CN209566754U (zh) 一种汽车悬挂控制臂
CN207161164U (zh) 新型轻量化摇臂架
KR20130045474A (ko) Fem캐리어의 장착구조
JP200309514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07902557U (zh) 一种车辆、前围组件及其减震器座组件
CN218505632U (zh) 背门内板、背门及车辆
CN209925115U (zh) 一种高强度防震动的曲轴箱
CN217864369U (zh) 车体接头结构和车辆
KR100362079B1 (ko) 대형 버스의 루프 진동 저감구조
CN204506494U (zh) 一种发动机右悬置架
CN203854494U (zh) 汽车发动机轻型支撑
CN217705448U (zh) 一种背门内板焊接总成
JP3975424B2 (ja)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CN219601447U (zh) 车身悬置加强组件及车辆
CN204506513U (zh) 铸造成型的发动机右悬置架
CN204506747U (zh) 一种汽车的衣帽架总成
JP5712853B2 (ja) 樹脂ルーフ構造
CN104015670B (zh) 设置在车辆立柱中的骨架式膨胀胶块
CN219706642U (zh) 后背门结构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