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8341U -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 Google Patents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8341U
CN207208341U CN201720261784.2U CN201720261784U CN207208341U CN 207208341 U CN207208341 U CN 207208341U CN 201720261784 U CN201720261784 U CN 201720261784U CN 207208341 U CN207208341 U CN 207208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section
jie
handlebar
section
steer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17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ep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ep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p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ep Smar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617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8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8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83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所述节力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至少一根活动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段与车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借助所述活动连接杆完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节力转向机构通过重心调整的方式使得转向操作更为轻便、省力,为使用者骑行过程中的转向提供了便利,提升了车辆的易操控性。且所述节力转向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使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力转向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在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使用的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属于代步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长久以来就是自行车大国,国内自行车保有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近年来随着电动车的兴起,有一部分自行车被两轮电动车所取代,但总体而言,自行车及两轮电动车仍凭借着其节能环保、使用便捷、操控灵活等优点在居民的日常通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道路拥堵的现象愈发严重,相对于家用汽车使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弊端,自行车及两轮电动车凭借其小巧、轻便、适合穿行于狭小空间等优点,成为了很多都市人群的代步首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及一部分两轮电动车都设置有蹬踏驱动机构。其中,大部分车辆的蹬踏驱动机构都采用后置式结构,即所述蹬踏驱动机构与车辆后轮传动连接,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就需要借助链条传动的方式来实现车辆驱动,由于链条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卷绕、断裂等问题,因此采用链条传动不仅存在难以保养、维修困难等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除了上述蹬踏驱动机构后置的车辆外,还有很少一部分的自行车及两轮电动车采用蹬踏驱动机构前置式的结构,即所述蹬踏驱动机构与车辆前轮传动连接。一般而言,蹬踏驱动机构前置就意味着蹬踏驱动结构可以直接与前轮轮轴固定连接,从而简化了传动结构,免去了上述链条传动的弊端。
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所述蹬踏驱动机构直接与前轮驱动连接,再加上车把与前叉固定连接,那么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蹬踏及握持的重心均落在同一根轴线上,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转向操作困难的问题。同时,这样的设置还会导致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进行转向操作时,身体 重心发生偏移,严重的还会造成车辆倾倒、侧翻,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广泛适用于在蹬踏驱动机构前置车辆上的节力转向机构,从而为车辆的转向操作提供便利,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在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使用的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节力转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架,以及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车把,所述节力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至少一根活动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车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借助所述活动连接杆完成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把包括车把连接段及车把操控段,所述车把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前叉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把操控段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把操控段的下端位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中轴线与所述车把连接段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中轴线与所述车架的中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的设置方向相对。
优选地,所述活动连接杆为一弧形连接杆,所述活动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活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连接杆包括多根连接支杆,多根所述连接支杆共同连接组成一根较长的连杆结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活动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电动助力车,包括上述节力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节力转向机构通过重心调整的方式使得转向操作更为轻便、省力,为使用者骑行过程中的转向提供了便利,提 升了车辆的易操控性。且所述节力转向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使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节力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助力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车把;21、车把连接段;22、车把操控段;31、前叉;32、后叉;33、避震器;4、鞍座;51、前轮;52、后轮;61、曲柄;62、踏板;71、驱动电机;72、蓄电池;73、加速手柄;81、第一连接段;82、第二连接段;83、活动连接杆;91、右刹把;92、V刹组件;93、碟刹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在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使用的节力转向机构。
一种节力转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架1,以及与所述车架1相连接的车把2,所述节力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81、第二连接段82以及至少一根活动连接杆83,所述第一连接段81与所述车把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82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81与第二连接段82之间借助所述活动连接杆83完成连接。
所述车把2包括车把连接段21及车把操控段22,所述车把连接段21的一端与所述前叉31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把操控段2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8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把操控段22的下端位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段81的中轴线与所述车把连接段21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段82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前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段82的中轴线与所述车架1的中轴线相垂 直,且所述第一连接段81与第二连接段82的设置方向相对。
所述活动连接杆83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具体而言:
一、所述活动连接杆83为一弧形连接杆,所述活动连接杆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81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82可活动地连接。
二、所述活动连接杆83包括多根连接支杆,多根所述连接支杆共同连接组成一根较长的连杆结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81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82可活动地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所述蹬踏驱动机构直接与所述前轮51驱动连接,再加上所述车把2与前叉31固定连接,因此如果不设置所述节力转向机构,那么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蹬踏及握持的重心均落在同一根轴线上,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转向操作困难的问题。同时,这样的设置还会导致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进行转向操作时,身体重心发生偏移,严重的还会造成车辆倾倒、侧翻,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节力转向机构能够有效地将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蹬踏及握持的重心错开,从而使得使用者的转向操作更为便捷,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骑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电动助力车,包括上述节力转向机构,还包括车架1,以及与所述车架1相连接的车把2、前叉31、后叉32和鞍座4,所述前叉31及后叉32上分别连接有前轮51及后轮52;还包括与所述前叉3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前轮51转动的蹬踏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后叉32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后轮52转动的电动助力机构,。
所述前轮51的轮径大于所述后轮52的轮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51的轮径大约是所述后轮52轮径的两倍。更为确切的轮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大体而言,可以将所述前轮轮径与所述后轮轮径间的比值保持在1.5~2.5这一范围内。
这样的结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性能,具体而言,所述前轮51由所述蹬踏驱动机构带动,因此所述前轮51的轮径较大,那么使用者 的单次蹬踏就能获得较长的前进距离。而所述后轮52由所述电动助力机构带动,因此所述后轮52的轮径较小,那么所述电动助力机构就更容易驱动所述后轮转动。
在车体的组合状态下,所述车架1呈前高后低的形态且整体存在一个向上凸起的弧度,所述车架1的弧度与所述前轮51的轮径及弧度相匹配。也正是由于所述车架1的这种设置形态,且其相对倾斜、具有弧度的特征,因此所述车架1还起到了缩减了车体整体长度的作用。
所述蹬踏驱动机构包括两组踏板组件,每组所述踏板组件均包括一根曲柄61及一个踏板62,所述曲柄61的一端与所述前轮51的轮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踏板62可转动地连接,两组所述踏板组件内的所述曲柄61的设置方向相反、且二者的中轴线相平行。
所述蹬踏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驱动方向的单向自由轮(图中未示出),所述曲柄61借助所述单向自由轮与所述前轮51的轮轴相连接,所述单向自由轮的作用方向与车辆的前进方向相一致。
所述蹬踏驱动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与现有技术大体相同,在此不做赘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蹬踏驱动机构中单向自由轮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踏板组件仅在使用者进行蹬踏操作时发生作用,当蹬踏操作停止时,所述前轮51的转动情况不受所述踏板组件的影响。这样的设置降低了所述踏板组件的转动频率,减小了骑行过程中所述踏板组件剐蹭到异物的可能性,提升了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述电动助力机构包括与所述后轮52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71,与所述车架1固定连接、用于为所述驱动电机71供电的蓄电池72,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2上、与所述驱动电机71电性连接并控制其运作的加速手柄73。所述电动助力机构的设置及连接关系也与现有技术相同,考虑到使用者操控的便捷性,可将所述加速手柄73设置于所述车把2的右侧。
所述电动助力车还包括用于行车制动的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把2上的左刹把(图中未示出)及右刹把91,还包括固定设置于 所述前叉31上、用于所述前轮51制动的V刹组件9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后叉32上、用于所述后轮52制动的碟刹组件93,所述V刹组件92与所述左刹把传动连接并由其控制,所述碟刹组件93与所述右刹把91传动连接并由其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前轮51采用V刹制动,对所述后轮52采用碟刹制动也是充分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所述前轮51连接有蹬踏驱动机构,因此采用V刹制动的话相关部件的安装会更加便捷。由于所述后轮52由所述电动助力机构驱动,动力较强,因此采用碟刹制动的话制动效果会更为显著。
所述电动助力车的前叉31为避震前叉,所述后叉32与所述车架1之间连接有用于所述后叉32避震的避震器33,所述避震器33的一端与所述后叉3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相连接。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还可以在所述电动助力车上增加其他功能性机构。具体而言,使用者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将脚踏助力传感器增加至所述蹬踏驱动机构中,从而在蹬踏操作时获得更大的助力,提升骑行的效率。同时,考虑到所述电动助力机构需要依靠蓄电池72供电,因此还可以再所述蹬踏驱动机构中增加一台小型的自发电电机,且所述自发电电机与蓄电池72电性连接,这样一来,当使用者在进行蹬踏操作时,所述自发电电机就能够持续不断地为所述蓄电池72充电,从而在最大限度上的延长了所述电动助力机构的运作时长。
所述车架1上其他部件的安装可按照上述方式以此类推,例如水壶架、车头灯、铃铛等等,因为这些部件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助力车在实际的骑行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独使用所述蹬踏驱动机构或所述电动助力机构来完成骑行,也可以同时选择二者共同运作。当使用者选择两个机构共同运作时,使用者在蹬踏骑行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来自所述电动助力机构的助力,从而获得更轻松的骑行体验以及更快的骑行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节力转向机构通过重心调整的方式使得转向操作更为轻便、 省力,为使用者骑行过程中的转向提供了便利,提升了车辆的易操控性。且所述节力转向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使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所述节力转向机构的电动助力车通过改变前后轮轮径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车辆使用过程中的传动性能,使得整个骑行过程更为流畅、便捷。此外,所述电动助力车还采用齿轮传动取代了传统电动助力车所广泛采用的链条传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省去了后续链条维护与修理的麻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节力转向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蹬踏驱动机构前置的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架(1),以及与所述车架(1)相连接的车把(2),其特征在于:所述节力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段(81)、第二连接段(82)以及至少一根活动连接杆(83),所述第一连接段(81)与所述车把(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82)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81)与第二连接段(82)之间借助所述活动连接杆(83)完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力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2)包括车把连接段(21)及车把操控段(22),所述车把连接段(21)的一端与前叉(31)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把操控段(2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8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把操控段(22)的下端位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段(81)的中轴线与所述车把连接段(21)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段(82)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前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段(82)的中轴线与所述车架(1)的中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第一连接段(81)与第二连接段(82)的设置方向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力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杆(83)为一弧形连接杆,所述活动连接杆(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81)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82)可活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力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杆(83)包括多根连接支杆,多根所述连接支杆共同连接组成一根较长的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81)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82)可活动地连接。
5.一种电动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节力转向机构。
CN201720261784.2U 2017-03-17 2017-03-17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8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1784.2U CN207208341U (zh) 2017-03-17 2017-03-17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1784.2U CN207208341U (zh) 2017-03-17 2017-03-17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8341U true CN207208341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0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178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08341U (zh) 2017-03-17 2017-03-17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83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314A (zh) * 2017-03-17 2017-06-23 利步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2314A (zh) * 2017-03-17 2017-06-23 利步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08341U (zh)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CN202080410U (zh) 双力自行车
CN207029419U (zh) 易操控式电动助力车
CN206327514U (zh) 一种杠杆传动省力自行车
CN106882314A (zh) 节力转向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电动助力车
CN201872879U (zh) 一种往复踏板式自行车
CN105857494B (zh) 一种双动力传动的自行车
CN200995743Y (zh) 娱乐健身车
CN202481240U (zh) 散踏步自行车
CN202146587U (zh) 一种代步滑板
CN201784784U (zh)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CN201863977U (zh) 一种自行车
CN201484601U (zh) 三轮滑板车
CN209008812U (zh) 一种双轮驱动冰上自行车
CN203975117U (zh) 一种双驱动自行车
CN2631917Y (zh) 电动助力三轮自行车
CN210681042U (zh) 滑板车脚踏驱动机构
CN202966570U (zh) 环保型双电机驱动电动车
CN201258063Y (zh) 三轮踏板玩具自行车
CN202847905U (zh) 摆式脚踏倒三轮车
CN209441538U (zh) 一种助力自行车
CN207225547U (zh) 全角度漂移三轮车
CN2897787Y (zh) 后轮驱动微型代步车
CN101104432A (zh) 滑板式自行车
CN101962059A (zh) 一种三轮单摆式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