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7719U -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7719U
CN207207719U CN201721090327.8U CN201721090327U CN207207719U CN 207207719 U CN207207719 U CN 207207719U CN 201721090327 U CN201721090327 U CN 201721090327U CN 207207719 U CN207207719 U CN 207207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ide wall
towards
rear window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903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安东
陈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903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7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7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7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涉及车辆制造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后边框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第一凹槽朝向车内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空腔,通过将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均与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贴合设置,且将第二凹槽朝向外侧部的第三侧壁与外侧部之间圆滑过渡,如此,不需要对后边框主体进行焊接工艺以及包边压合工艺就能够获得后边框主体,大大简化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同时,还能够避免焊接缺陷以及包边不良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窗框后边框通常包括:边框外板以及边框内板;边框外板与边框内板朝向车内的第一端焊接固定,且边框外板与边框内板在该第一端还填充有密封胶;边框外板以及边框内板朝向车外的第二端通常通过包边压合,且边框外板与边框内板在该第二端还填充有密封胶。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后窗框后边框,导致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比较复杂,且极易存在包边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有助于简化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并且能够避免包边不良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包括: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所述后边框主体具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所述第一凹槽朝向车内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空腔;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均与所述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三侧壁与所述外侧部之间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第一侧壁背离所述外侧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凸出设置;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凸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与所述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沿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侧壁还与所述外侧部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还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弯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翻边由所述后边框主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弯折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上形成有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四侧壁凸出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及车窗玻璃,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有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中,所述后窗框后边框组件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采用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后边框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通过将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均与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贴合设置,且将第二凹槽朝向外侧部的第三侧壁与外侧部之间圆滑过渡,如此,不需要对后边框主体进行焊接工艺以及包边压合工艺就能够获得后边框主体,大大简化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同时,还能够避免焊接缺陷以及包边不良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后边框主体;100a-第一端;110-第一凹槽;111-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二限位凸起;120-第二凹槽;121-限位翻边;122-第三限位凸起;123-延伸部;130-外侧部;140-第一空腔;200-二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内”、“外”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包括: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100,后边框主体100具有第一凹槽110以及第二凹槽120,第一凹槽110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第一凹槽120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第一凹槽110以及第二凹槽120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130,第一凹槽110朝向车内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空腔140。
其中,第一凹槽110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120的第二底壁均与后边框主体100的第一端100a贴合设置,第二凹槽120朝向外侧部130的第三侧壁与外侧部130之间圆滑过渡。
具体地,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100可以辊压成型,后边框主体100的精度更高,能够提升后边框主体100与密封条之间的装配工艺性,减少装配过程中的零件不匹配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整车的装配精度;同时,采用辊压成型的后边框主体100,还能够避免冲压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产品质量。
第一凹槽110具有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背离外侧部130设置。第一凹槽110中设置有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密封条的第一安装部可以容纳在第一凹槽110中,且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凹槽110的第一底壁相抵,从而密封后边框主体100与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起到隔音、防水、防尘等作用。其中,第一密封条的第一安装部还可以与第一凹槽110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相抵,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条的安装牢固可靠。
可选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111,第一限位凸起111朝向第二侧壁凸出设置;和/或,第二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112,第二限位凸起112朝向第一侧壁凸出设置。
第一限位凸起111与第一底壁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限位凸起112与第一底壁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以使第一密封条的第一安装部能够容纳在第一凹槽110中,并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11以及第二限位凸起112将第一密封条的第一安装部限制在第一凹槽110中,避免了第一密封条在汽车后车窗的装配过程中发生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条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并且有助于保证汽车后车窗的装配精度。
本实施例对于第一预设距离以及第二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将第一密封条的第一安装部限制在第一凹槽110中的功能即可。
第一凹槽110的第一侧壁同时还是第一空腔140的腔壁,通过设置在第一空腔140,能够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同时第一空腔140还能够缓冲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当然,在后边框主体100中,还可以设置有其它空腔,例如在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的部分与外侧部130之间也可以形成有空腔,第一凹槽110的第二侧壁与外侧部130之间也可以形成有空腔。
第二凹槽120具有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四侧壁背离外侧部130设置。第二凹槽120中设置有第二密封条200,第二密封条200具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密封条200的第二安装部可以容纳在第二凹槽120中,且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凹槽120的第二底壁相抵,从而密封后边框主体100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起到隔音、防水、防尘等作用。其中,第二密封条200的第二安装部还可以与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相抵,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条200的安装牢固可靠。
可选地,第三侧壁上形成有第三限位凸起122,第三限位凸起122朝向第四侧壁凸出设置;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翻边121,限位翻边121朝向第三侧壁弯折设置。此时,第二密封条200的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可以不接触。
限位翻边121可以由后边框主体100的第二端弯折形成;而第三限位凸起122可以由第三侧壁的部分朝向第四侧壁凸出形成。限位翻边121与第二底壁之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第三限位凸起122与第二底壁之间也具有第四预设距离,以使第二密封条200的第二安装部能够容纳在第二凹槽120中,并通过限位翻边121以及第三限位凸起122将第二安装部限制在第二凹槽120中,避免了第二密封条200在汽车后车窗的装配过程中发生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条200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并且有助于保证汽车后车窗的装配精度。
本实施例对于第三预设距离以及第四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将第二密封条200的第二安装部限制在第二凹槽120中的功能即可。
可选地,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沿背离第一凹槽11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延伸部123,以增大后边框主体100与车身钣金的接触面积,保证二者之间的良好装配;此时,第三限位凸起122设置在第三侧壁上相对靠近第二底壁的位置。并且,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的至少部分与外侧部130贴合设置,例如第三侧壁的延伸部123与外侧部130贴合设置,从而提高后边框主体100的强度,进而提高车身强度;此时,第三侧壁的延伸部123与外侧部130之间圆滑过渡。
由于后边框主体100是一体设置的,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的延伸部123与外侧部130之间圆滑过渡,在第二凹槽120的第三侧壁与外侧部130之间不再需要进行包边压合,并且,不再需要在此处填充密封胶,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减少了密封胶的用量,节约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0的第一底壁、第一凹槽1230的第二底壁分别与后边框主体100的第一端100a相贴合设置,此时,由于后边框主体100是一体设置的,在后边框主体100与车身钣金、车窗玻璃的装配过程中,不需要将第二凹槽120的第二底壁与后边框主体100的第一端100a焊接固定,第二凹槽120也能够相对于后边框主体100的第一端100a定位,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节约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通过采用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100,后边框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0以及第二凹槽120,第一凹槽110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第二凹槽120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第一凹槽110及第二凹槽120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130,通过将第一凹槽110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120的第二底壁均与后边框主体100的第一端100a贴合设置,且将第二凹槽120朝向外侧部130的第三侧壁与外侧部130之间圆滑过渡,如此,不需要对后边框主体100进行焊接工艺以及包边压合工艺就能够获得后边框主体100,大大简化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同时,还能够避免焊接缺陷以及包边不良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及车窗玻璃,车身钣金上设置有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其中,后窗框后边框的结构、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采用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后边框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通过将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均与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贴合设置,且将第二凹槽朝向外侧部的第三侧壁与外侧部之间圆滑过渡,如此,不需要对后边框主体进行焊接工艺以及包边压合工艺就能够获得后边框主体,大大简化了后窗框后边框组件的装配工艺,同时,还能够避免焊接缺陷以及包边不良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后边框主体,所述后边框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车窗玻璃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车身钣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朝向车外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部,所述第一凹槽朝向车内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空腔;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均与所述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外侧部的第三侧壁与所述外侧部之间圆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外侧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凸出设置;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凸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与所述后边框主体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沿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侧壁还与所述外侧部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还具有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弯折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翻边由所述后边框主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三侧壁弯折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形成有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四侧壁凸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钣金及车窗玻璃,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有后窗框后边框组件,其中,所述后窗框后边框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CN201721090327.8U 2017-08-29 2017-08-29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Active CN207207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90327.8U CN207207719U (zh) 2017-08-29 2017-08-29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90327.8U CN207207719U (zh) 2017-08-29 2017-08-29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7719U true CN207207719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2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90327.8U Active CN207207719U (zh) 2017-08-29 2017-08-29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77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7366A (zh) * 2018-11-01 2019-02-2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玻璃与窗框的导向支撑组件
CN111717296A (zh) * 2019-03-18 2020-09-2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功能的箱体箱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7366A (zh) * 2018-11-01 2019-02-2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玻璃与窗框的导向支撑组件
CN111717296A (zh) * 2019-03-18 2020-09-29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功能的箱体箱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73554A1 (ja) 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CN108058750B (zh) 具有角部连接器的电池支架和用于制造电池支架的方法
CN100575653C (zh) 开口部分结构
CN207207719U (zh) 汽车及其后窗框后边框组件
US11220162B2 (en) Door frame for vehicles
CA2928643A1 (en) Two-part component
CN105730202A (zh) 一种汽车天窗的防水密封结构
CN203920916U (zh) 车身组件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835820U (zh) 电动尾翼安装底托及汽车
CN217022143U (zh) 车窗玻璃导轨结构、车门和汽车
EP4067172A1 (en) Tailgate trim, tailgate assembly, and vehicle
WO2018008687A1 (ja) 車両のルーフ固定構造
CN208118899U (zh) 车窗以及车辆
CN114228453A (zh) 车窗玻璃导轨结构、车门和汽车
CN210526250U (zh) 一种pp骨架导槽与角窗一体结构
CN114620146A (zh) 一种前舱盖铰链加强板以及采用该加强板的前舱盖总成
CN213501790U (zh) 车辆的限位器加强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JP4765660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CN213167650U (zh) 辊压式车门的盲窗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2213622U (zh) 一种具有翻边的零件
TWI451991B (zh) 軌道車輛的車廂
CN214028166U (zh) 一种氢能汽车车门
CN210191608U (zh) 一种顶盖外板安装结构
CN212958161U (zh) 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