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1812U -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1812U
CN207151812U CN201720631173.2U CN201720631173U CN207151812U CN 207151812 U CN207151812 U CN 207151812U CN 201720631173 U CN201720631173 U CN 201720631173U CN 207151812 U CN207151812 U CN 207151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air
heater
outer barrel
tea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311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功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ilun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ilun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ilun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ilun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311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1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1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1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滚筒杀青机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内筒以及套设于内筒外部的外筒,内筒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斗,内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内筒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下料斗和出料口相连的输送机构,内筒和外筒分别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管以及热风循环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滚筒杀青机受热不均,且仅仅通过筒壁的传热很难将茶叶杀透杀匀,造成茶叶成品率低,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内筒内部设置输送机构及加热管,提高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使得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保证了茶叶的色泽和质量,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茶叶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饮用群体。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部分红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香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按供热方式不同有炒杀和蒸杀之分,目前,我国使用的茶叶杀青设备主要是滚筒杀青机、热风杀青机、蒸汽杀青机等三大类,其杀青的效果各有各的优缺点。滚筒杀青机是一种常用的炒杀机械,利用滚筒筒壁进行传热,结构简单,滚筒杀青机极大的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质量与速度,提升了茶叶档次,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但是,现有的滚筒杀青机存在受热不均的问题,使用滚筒杀青机对名优绿茶进行杀青时,特别是肥厚的单芽茶叶,由于茶叶受热不均,且仅仅通过筒壁的传热很难杀透杀匀,在生产实践中,往往要将芽叶杀到焦边焦尖才能保证芽叶杀透杀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叶底和汤色,影响了茶叶的色泽和质量,使茶叶的成品率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滚筒杀青机受热不均,且仅仅通过筒壁的传热很难将茶叶杀透杀匀,造成茶叶成品率低,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内筒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筒外部的外筒;
所述内筒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斗,所述内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下料斗和所述出料口相连的输送机构,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分别连接有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内筒内部的多个加热管以及用于使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产生循环热风的热风循环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热风机、分别与所述第一热风机和所述外筒连通的进风管以及设于所述外筒远离所述进风管的一侧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热风机和所述外筒连通的出风管。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筒相对置的侧壁上的第二热风机和第三热风机;
所述第二热风机和所述第三热风机上均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上设有筛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筒上的用于排除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内部的湿气的排湿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斗内设置有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外套设有保温套。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外筒相连的机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加工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滚筒杀青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内筒内放置有茶叶,以使茶叶能够利用内筒的旋转来完成杀青工序,外筒套设于内筒的外部,内筒和外筒之间具有间隙,且内筒与外筒的连接处应密封设置,内筒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斗,茶叶从下料斗的口部放入,并由下料斗进入内筒中,从而方便了茶叶的下料,内筒远离下料斗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当茶叶的杀青工序完成后,可由出料口排出,从而便于滚筒杀青机的持续作业以及后续的茶叶加工,在内筒的内部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下料斗和出料口相连,输送机构用于将下料口的茶叶输送至内筒内部,在杀青完成后还可将茶叶连续输送至出料口以便于将茶叶取出,加热装置分别与内筒和外筒相连,是滚筒杀青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滚筒杀青机要达到理想的杀青效果,加热装置是关键。
具体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热风循环装置,加热管设于内筒的内部,并且加热管设置有多个,热风循环装置用以在内筒和外筒之间产生循环的热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热风通道,因此内筒与外筒的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避免热量散失,外筒套设于内筒外固定不动,内筒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利用热风循环装置形成的热风通道对内筒筒壁进行加热,由于热风通道内的热风持续循环,能够使热风通道的温度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随着内筒的旋转,快速加热内筒,使内筒筒壁受热均匀,茶叶在持续的高温下,氧化酶活性受到破坏,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完成杀青工序。
由于在内筒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能够将茶叶由下料斗输送至出料口处,使茶叶能够均匀分布在内筒内部,因此提高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由于内筒筒壁与茶叶受热均匀,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减少了茶叶产生焦边爆点现象的概率,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为了保证茶叶杀青的温度,在内筒的内部还设有多个加热管,利用加热管实现了对内筒的二次加热,保证了内筒内部茶叶杀青所需要的温度,使得在利用滚筒杀青机对名优绿茶进行杀青时,特别是肥厚的单芽茶叶,不需要将芽叶杀到焦边焦尖便能保证芽叶杀透杀匀,从而保证了茶叶的色泽和质量,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内筒;200-外筒;300-下料斗;400-出料口;500-输送机构;600-加热装置;700-排湿风机;800-机架;310-漏斗;610-加热管;620-热风循环装置;621-第一热风机;622-进风管;623-出风管;624-第二热风机;625-第三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杀青机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请一并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滚筒杀青机,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内筒100以及套设于内筒100外部的外筒200,具体而言:
内筒100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斗300,内筒10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00,内筒100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下料斗300和出料口400相连的输送机构500,内筒100和外筒200分别连接有加热装置600,加热装置600包括设于内筒100内部的多个加热管610以及用于使内筒100和外筒200之间产生循环热风的热风循环装置620。
滚筒杀青机包括内筒100和外筒200,内筒100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内筒100内放置有茶叶,以使茶叶能够利用内筒100的旋转来完成杀青工序,外筒200套设于内筒100的外部,内筒100和外筒200之间具有间隙,且内筒100与外筒200的连接处应密封设置,内筒100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斗300,茶叶从下料斗300的口部放入,并由下料斗300进入内筒100中,从而方便了茶叶的下料,内筒100远离下料斗30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00,当茶叶的杀青工序完成后,可由出料口400排出,从而便于滚筒杀青机的持续作业以及后续的茶叶加工,在内筒100的内部设有输送机构500,输送机构500的两端分别与下料斗300和出料口400相连,输送机构500用于将下料口的茶叶输送至内筒100内部,在杀青完成后还可将茶叶连续输送至出料口400以便于将茶叶取出,加热装置600分别与内筒100和外筒200相连,是滚筒杀青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滚筒杀青机要达到理想的杀青效果,加热装置600是关键。
具体地,加热装置600包括加热管610和热风循环装置620,加热管610设于内筒100的内部,并且加热管610设置有多个,热风循环装置620用以在内筒100和外筒200之间产生循环的热风,内筒100与外筒200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热风通道,因此内筒100与外筒200的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避免热量散失,外筒200套设于内筒100外固定不动,内筒100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利用热风循环装置620形成的热风通道对内筒100筒壁进行加热,由于热风通道内的热风持续循环,能够使热风通道的温度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随着内筒100的旋转,快速加热内筒100,使内筒100筒壁受热均匀,茶叶在持续的高温下,氧化酶活性受到破坏,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完成杀青工序。
由于在内筒100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500,输送机构500能够将茶叶由下料斗300输送至出料口400处,使茶叶能够均匀分布在内筒100内部,因此提高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由于内筒100筒壁与茶叶受热均匀,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减少了茶叶产生焦边爆点现象的概率,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为了保证茶叶杀青的温度,在内筒100的内部还设有多个加热管610,利用加热管610实现了对内筒100的二次加热,保证了内筒100内部茶叶杀青所需要的温度,使得在利用滚筒杀青机对名优绿茶进行杀青时,特别是肥厚的单芽茶叶,不需要将芽叶杀到焦边焦尖便能保证芽叶杀透杀匀,从而保证了茶叶的色泽和质量,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热风循环装置620包括第一热风机621、进风管622和出风管623。进风管6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热风机621和外筒200连通,用于将热风机产生的热风送入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出风管623设于外筒200远离进风管622的一侧,并且,出风管623的两端也分别与第一热风机621和外筒200连通,热风由进风管622进入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并在外筒200和内筒100的间隙之间流动,经出风管623回到第一热风机621,从而形成热风循环,由于进风管622与出风管623相对设置于外筒200上,使得热风能够在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充分流动,从而使筒壁受热均匀,保证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
本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热风循环装置620包括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分别设置于外筒200相对置的侧壁上,并且,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上均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利用进风口和出风口便于实现内筒100和外筒200之间的热风循环。
具体地,如图2所示,也是较为优选的方案,第三热风机625相对于第二热风机624反向设置,并且,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的四个风口两两交错布置,即沿输送机构500的输送方向,在外筒200上依次布置有第二热风机624的进风口、第三热风机625的出风口、第二热风机624的出风口以及第三热风机625的进风口。热风由第二热风机624产生,并由第二热风机624的进风口进入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在外筒200和内筒100的间隙之间流动,经第三热风机625的出风口回到第三热风机625,由第三热风机625进行再次加热,以保证热风的温度,继而由第三热风机625的进风口再次进入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在外筒200和内筒100的间隙之间流动,经第二热风机624的出风口回到第二热风机624,从而形成热风循环,由于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的四个风口两两交错布置,使得热风在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形成倾斜式的热风通道,从而使得热风循环的面积更大,使筒壁受热更加均匀,而且采用两台热风机循环加热,能够保证茶叶杀青所需要的温度,使得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
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的布置也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式,具体地,第三热风机625相对于第二热风机624反向设置,并且,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的四个风口两两正对布置,即沿输送机构500的输送方向,在外筒200上依次布置有第二热风机624的进风口及第三热风机625的出风口、第二热风机624的出风口及第三热风机625的进风口。热风由第二热风机624产生,并由第二热风机624的进风口进入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在外筒200和内筒100的间隙之间流动,经第三热风机625的出风口回到第三热风机625,由第三热风机625进行再次加热,以保证热风的温度,继而由第三热风机625的进风口再次进入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在外筒200和内筒100的间隙之间流动,经第二热风机624的出风口回到第二热风机624,从而形成热风循环,使筒壁受热更加均匀,而且采用两台热风机循环加热,能够保证茶叶杀青所需要的温度,使得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
由于茶叶在杀青过程中,水分逐渐减少,导致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增大,湿度逐渐加大,如果不及时除湿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具体地,内筒100上设有筛孔,筛孔使得内筒100与外筒200连通,热风循环装置620产生的热风可由筛孔进入内筒100,从而使得内筒100筒壁在加热的同时,通过筛孔也能实现热传导,提高内筒100的温度,当需要排湿时,水分也可从内筒100的筛孔上排出,当内筒100中湿度较低时,便可利用筛孔进行排湿,当内筒100中湿度较高时,为提高排湿速度,保证茶叶质量,如图4所示,外筒200上还设有排湿风机700,排湿风机700用于快速排除内筒100和外筒200内部的湿气,提高排湿速度。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内筒100内设置温度控制仪和湿度控制仪。当内筒100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由温度控制仪控制加热装置600提高热风温度或加热管610温度,使内筒100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当内筒100内的湿度超过设定值时,由湿度控制仪控制排湿风机700打开,利用排湿风机700快速排湿,从而保证滚筒杀青机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茶叶的品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下料斗300内设置有漏斗310,通过漏斗310使每次进入内筒100的茶叶量保持在一定的重量范围内,使输送机构500能够正常工作,避免茶叶在内筒100的筒口处堆积,造成堵塞,使滚筒杀青机停止作业,通过在下料斗300内设置漏斗310,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为提高加热装置600的性能,保证茶叶杀青所需要的温度,同时避免加热管610温度过高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在加热管610的外部套设有保温套,避免茶叶直接接触加热管610,在保证茶叶杀青温度的同时,提高了加热管610的使用寿命。在外筒200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热层,热风在外筒200和内筒100之间交替循环,通过设置保温隔热层,减少了热量散失,使热风通道的温度维持稳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内筒100筒壁受热更加均匀,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外筒200还连接有机架800,机架800对内筒100和外筒20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用于使内筒100转动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机架800上,例如电动机等,机架800底部还设有用于使滚筒杀青机移动的滚轮,滚轮可为万向轮,方便滚筒杀青机的移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滚筒杀青机。茶叶加工设备还可包括采茶机等,从而使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在滚筒杀青机的内筒100内部设置输送机构500及加热管610,提高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使得茶叶能够杀匀杀透,从而保证了茶叶的色泽和质量,提高了茶叶的成品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内筒(100)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筒(100)外部的外筒(200);
所述内筒(100)的一端连接有下料斗(300),所述内筒(100)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00),所述内筒(100)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下料斗(300)和所述出料口(400)相连的输送机构(500),所述内筒(100)和所述外筒(200)分别连接有加热装置(600);
所述加热装置(600)包括设于所述内筒(100)内部的多个加热管(610)以及用于使所述内筒(100)和所述外筒(200)之间产生循环热风的热风循环装置(6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装置(620)包括第一热风机(621)、分别与所述第一热风机(621)和所述外筒(200)连通的进风管(622)以及设于所述外筒(200)远离所述进风管(622)的一侧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热风机(621)和所述外筒(200)连通的出风管(6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装置(62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筒(200)相对置的侧壁上的第二热风机(624)和第三热风机(625);
所述第二热风机(624)和所述第三热风机(625)上均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0)上设有筛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筒(200)上的用于排除所述内筒(100)和所述外筒(200)内部的湿气的排湿风机(7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300)内设置有漏斗(3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610)外套设有保温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00)的内壁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滚筒杀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外筒(200)相连的机架(800)。
10.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滚筒杀青机。
CN201720631173.2U 2017-06-01 2017-06-01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Active CN207151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1173.2U CN207151812U (zh) 2017-06-01 2017-06-01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31173.2U CN207151812U (zh) 2017-06-01 2017-06-01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1812U true CN207151812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1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31173.2U Active CN207151812U (zh) 2017-06-01 2017-06-01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18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0088A (zh) * 2018-05-25 2018-11-06 史海艳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滚筒杀青机
CN109393080A (zh) * 2018-11-21 2019-03-01 镇江苏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青机滚筒
CN115251183A (zh) * 2022-07-14 2022-11-01 衡阳市南岳区西岭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连续化加工用自动炒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0088A (zh) * 2018-05-25 2018-11-06 史海艳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滚筒杀青机
CN109393080A (zh) * 2018-11-21 2019-03-01 镇江苏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青机滚筒
CN109393080B (zh) * 2018-11-21 2021-08-24 镇江苏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青机滚筒
CN115251183A (zh) * 2022-07-14 2022-11-01 衡阳市南岳区西岭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连续化加工用自动炒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51812U (zh) 滚筒杀青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CN102318692B (zh) 一种茶叶自动杀青机及杀青方法
CN202232814U (zh) 一种茶叶自动杀青机
CN104543053A (zh) 一种茶叶杀青揉捻一体式装置
CN210486369U (zh) 一种益生菌食品加工用真空干燥装置
CN205784385U (zh) 一种中药材烘干装置
CN204032242U (zh) 一种茶叶杀青装置
CN206131651U (zh) 一种复合肥生产用烘干机
CN105758156A (zh) 一种便于操作和控温的饲料颗粒干燥机
CN204888611U (zh) 一种茶叶杀青筒
CN206354331U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
CN107906888A (zh) 一种茶叶烘干设备
CN206659011U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
CN104236304B (zh) 一种新型外热式燃气回转窑
CN206547775U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
CN207163144U (zh) 一种低能耗的蚕茧烘干装置
CN204841452U (zh) 搅拌加热筒结构
CN104970124A (zh) 杀青机
CN206507174U (zh) 一种滚筒炒干机
CN206043292U (zh) 茶叶杀青系统
CN207180237U (zh) 一种茶叶杀青烘干设备
CN211538330U (zh) 一种高消化抗病型蛙类膨化饲料喷油烘干一体机
CN107047837A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
CN205878833U (zh) 一种片状物烫干装置
CN106172944A (zh) 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