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6229U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16229U CN207116229U CN201721028481.2U CN201721028481U CN207116229U CN 207116229 U CN207116229 U CN 207116229U CN 201721028481 U CN201721028481 U CN 201721028481U CN 207116229 U CN207116229 U CN 2071162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e rail
- adhesive tape
- block
- axis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包括送管机构、送线机构、夹持机构、绕线机构与包胶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活动夹持件,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可上下滑动的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所述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上下对齐且互为镜像的第一夹持槽,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的第一夹持槽上下拼合为一安装槽,所述送管机构与送线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轨的两端旁侧,所述第一滑轨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夹持件,活动夹持件沿第一滑轨在所述送管机构与送线机构之间来回运动;穿套管与绕线缠胶带同时进行,节省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背景技术
变压器线圈需要饶有线圈,为了提高线圈的绝缘性能,需要在线圈的两端套设套管,然后将线圈弯折再利用胶带固定。现有的生产方式为半自动穿套管机在绝缘线上穿好套管,然后人工配合手动半自动绕线机和半自动包胶带机进行作业。需要人工将穿有套管的绝缘线一端固定,按下按钮半自动绕线机进行绕线,绕制完后固定绝缘线的另一端,人工将线包整理平整,人工取胶带并缠绕至线包上固定线圈位置,最后人工切断胶带。无法做到全自动完成套管、绕线和包胶全工序,需要占用较多的人力,不仅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产品外观及品质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完成整个加工工序,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包括送管机构、送线机构、夹持机构、绕线机构与包胶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活动夹持件,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可上下滑动的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所述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上下对齐且互为镜像的第一夹持槽,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的第一夹持槽上下拼合为一安装槽,所述送管机构与送线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轨的两端旁侧,所述第一滑轨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夹持件,所述送管机构与送线机构分别包括一送管口与一送线口,固定夹持件位于送线口的前端,活动夹持件沿第一滑轨在所述送管机构与送线机构之间来回运动,使得安装槽分别与送管口和送线口对齐,所述绕线机构设置在固定夹持件的后端,所述包胶机构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座与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与第二夹持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夹持座与第二夹持座上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驱动气缸、上夹块和下夹块,两个夹持组件的上夹块分别与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铰接,所述上夹块的末端均与下夹块固定,所述上夹块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动端,所述上夹块与下夹块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槽与送线口位于同一垂直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一前后驱动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一滑座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机构一侧还设置有弯线机构,弯线机构包括一垂直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导槽,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前后驱动机构,所述前后驱动机构的活动端固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的上端固定有弯线导块,所述弯线导块设置在第二夹持座与第一滑轨之间,弯线导块的前端设置有与容线圈卡入的线槽,第三滑轨的下端固定有导轮,所述导轮活动设置在导槽内沿导槽滑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主轴前端固定有变压器插块,所述主轴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线头夹爪,所述变压器插块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变压器压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压器插块上设置有线头定位块,所述线头定位块上设置有线头定位凹槽,所述线头定位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块与下压块,所述上压块与一上下驱动气缸的活动端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一驱动座上,所述驱动座固定在一三轴驱动装置上,所述三轴驱动装置包括X轴滑轨,X轴滑轨上滑动设置有X轴滑块,X轴滑轨旁设置有X轴丝杆,所述X轴滑块通过套设在X轴丝杆上,所述X轴滑块上固定有Y轴滑轨,所述Y轴滑轨上滑动设置有Y轴滑块,Y轴滑轨旁设置有Y轴丝杆,所述Y轴滑块通过套设在Y轴丝杆上,所述Y轴滑块上固定有Z轴滑轨,所述驱动座滑动设置有Z轴滑轨上,Z轴滑轨的上端固定有Z轴气缸,所述Z轴气缸的活动端与驱动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胶机构包括一胶带传送座,所述胶带传送座的前端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切刀,所述切刀固定在切刀座上,所述切刀座的前侧设置有弹性垫。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管机构包括一第一支架,所述送管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送管转轮组与第二送管转轮组,所述第一送管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轮与第一送料轮,所述第二送管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轮与第二送料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分别与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一送料轮、第二驱动轮与第二送料轮的周面上均设置有容套管通过的送管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线机构包括第二支架,所述送线口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三送线转轮组,所述第三送线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三驱动轮与第三送料轮,所述第三驱动轮连接有第三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三驱动轮与第三送料轮的周面上均设置有容线圈通过的送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将上料、穿套管、绕线和缠胶带整个加工过程实现全自动化加工,一个人可以操作多台设备,人均产能提高10倍左右,穿套管与绕线缠胶带同时进行,节省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利用夹持机构对套管进行夹持和运送,能对套管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使得套管与变压器的位置固定,绕线时能够解决自动定位精度的问题,使得绕线的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弯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轴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送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送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9,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包括送管机构1、送线机构2、夹持机构3、绕线机构4与包胶机构5,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第一滑轨31,所述第一滑轨31上滑动设置有活动夹持件,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可上下滑动的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所述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上下对齐且互为镜像的第一夹持槽34,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的第一夹持槽34上下拼合为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呈圆角矩形,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上下夹紧时套管在安装槽内被挤压呈圆角矩形,能够方便同时塞入两根铜线。
所述送管机构1与送线机构2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轨31的两端旁侧,所述第一滑轨31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夹持件,所述送管机构1与送线机构2分别包括一送管口11与一送线口21,固定夹持件位于送线口21的前端,活动夹持件沿第一滑轨31在所述送管机构1与送线机构2之间来回运动,使得安装槽分别与送管口11和送线口21对齐,所述绕线机构4设置在固定夹持件的后端,所述包胶机构5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4旁。
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座35与第二夹持座36,所述第一夹持座35与第二夹持座3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轨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夹持座35与第二夹持座36上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驱动气缸37、上夹块38和下夹块39,两个夹持组件的上夹块38分别与第一夹持座35和第二夹持座36铰接,所述上夹块38的末端均与下夹块39固定,所述上夹块38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37的活动端,所述上夹块38与下夹块39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夹持槽310,所述第二夹持槽310与送线口21位于同一垂直面。所述第一夹持座35与送管口11之间还是设置有切管刀片,切管刀片固定在一切管升降气缸上。
所述送管机构1包括一第一支架12,所述送管口1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架12上设置有第一送管转轮组与第二送管转轮组,所述第一送管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轮13与第一送料轮14,所述第二送管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轮15与第二送料轮16,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第二驱动轮15分别与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3、第一送料轮14、第二驱动轮15与第二送料轮16的周面上均设置有容套管通过的送管槽17,送管槽能够定位套管位置,使得套管保持平直。
第一驱动轮13与第二驱动轮15通过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带动进行转动,然后第一送料轮14与第二送料轮16被带动一起转动。第一送管转轮组与第二送管转轮组分别输送不同颜色或是材质的套管,当第一送管转轮组将第一根套管送至安装槽内后,第一正反转电机翻转,将切断后的第一套管从送管口11内退出,然后第二正反转电机启动正转,将第二套管从送管口11内输送至安装槽内,第二套管运动到位后,切断第二套管,第二正反转电机反转将第二套管拉回,两根套管通过送管口11送入夹持机构3的安装槽内。
当送管机构1将第一套管送入安装槽后,利用切管刀片将第一套管切断,再通过送管机构1送入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前后并列固定在安装槽内,使得同时能够套上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套管,适合更多不同的变压器进行套管。
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31上的第一滑座311,所述第一滑座311与一前后驱动气缸312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通过升降机构313设置在第一滑座311上。
套管从送管机构1内输出,沿安装槽活动至第一夹持座35内,然后利用切管刀片将套管切断,当套管在安装槽内固定好后,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上下夹紧,第一夹持座35松开,然后活动夹持座沿第一滑轨31运动至送线机构旁,安装槽与送线口21对齐。
所述送线机构2包括第二支架22,所述送线口2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2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置有第三送线转轮组,所述第三送线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三驱动轮23与第三送料轮24,所述第三驱动轮23连接有第三正反转电机25,所述第三驱动轮23与第三送料轮24的周面上均设置有容线圈通过的送线槽,第三正反转电机25启动正转使得铜线沿送线口21输送至套管内部,送线槽能够定位铜线位置,使得铜线保持平直。
所述夹持机构3一侧还设置有弯线机构6,弯线机构6包括一垂直的安装板61,所述安装板61上设置有导槽62,所述安装板61上固定有前后驱动机构63,所述前后驱动机构63的活动端固有第二滑块64,所述第二滑块64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滑块65,所述第三滑块65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滑轨66,所述第三滑轨66的上端固定有弯线导块67,所述弯线导块67设置在第二夹持座36与第一滑轨31之间,弯线导块67的前端设置有与容线圈卡入的线槽68,第三滑轨66的下端固定有导轮69,所述导轮69活动设置在导槽62内沿导槽62滑动。
所述绕线机构4包括旋转电机41,所述旋转电机41的主轴前端固定有变压器插块42,所述主轴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线头夹爪43,所述变压器插块42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变压器压块410。所述变压器插块42上设置有线头定位块44,所述线头定位块44上设置有线头定位凹槽45,所述线头定位块4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块46与下压块47,所述上压块46与一上下驱动气缸48的活动端连接。变压器插入固定在变压器插块42上,变压器压块410下压固定变压器,线头夹爪43下压固定一侧的铜线,旋转电机41带动变压器旋转使得另一侧的铜线绕制在变压器上。
所述旋转电机41固定在一驱动座49上,所述驱动座49固定在一三轴驱动装置上,所述三轴驱动装置包括X轴滑轨71,X轴滑轨71上滑动设置有X轴滑块72,X轴滑轨71旁设置有X轴丝杆73,所述X轴滑块72通过套设在X轴丝杆73上,所述X轴滑块72上固定有Y轴滑轨74,所述Y轴滑轨74上滑动设置有Y轴滑块75,Y轴滑轨74旁设置有Y轴丝杆76,所述Y轴滑块75通过套设在Y轴丝杆76上,所述Y轴滑块75上固定有Z轴滑轨77,所述驱动座49滑动设置有Z轴滑轨77上,Z轴滑轨77的上端固定有Z轴气缸78,所述Z轴气缸78的活动端与驱动座49固定连接。
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将变压器插入到变压器插块42上,再利用三轴驱动装置将变压器运输至固定夹持件前端,第一夹持座35和第二夹持座36能够固定套管的两端,使得每次加工时套管的位置固定,只需要三轴驱动装置调整变压器位置,就能实现变压器与套管的精确定位,使得加工效果更佳,成品质量更好,而且自动进行定位加工,效率更高。
所述包胶机构5包括一胶带传送座51,所述胶带传送座51的前端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切刀52,所述切刀52固定在切刀座53上,所述切刀座53的前侧设置有弹性垫。胶带从胶带传送座51上输出,输送至变压器插块42上的线圈上固定,旋转电机41启动带动变压器旋转至黏贴牢固,然后切刀52上升切断胶带,切刀52下降时弹性垫与线圈相抵压,使得胶带的尾端牢固黏贴在线圈上,自动完成整个包胶的过程。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管机构(1)、送线机构(2)、夹持机构(3)、绕线机构(4)与包胶机构(5),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第一滑轨(31),所述第一滑轨(31)上滑动设置有活动夹持件,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可上下滑动的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所述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相对的一面设置有上下对齐且互为镜像的第一夹持槽(34),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的第一夹持槽(34)上下拼合为一安装槽,所述送管机构(1)与送线机构(2)分别设置在第一滑轨(31)的两端旁侧,所述第一滑轨(31)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夹持件,所述送管机构(1)与送线机构(2)分别包括一送管口(11)与一送线口(21),固定夹持件位于送线口(21)的前端,活动夹持件沿第一滑轨(31)在所述送管机构(1)与送线机构(2)之间来回运动,使得安装槽分别与送管口(11)和送线口(21)对齐,所述绕线机构(4)设置在固定夹持件的后端,所述包胶机构(5)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4)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座(35)与第二夹持座(36),所述第一夹持座(35)与第二夹持座(3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轨(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夹持座(35)与第二夹持座(36)上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驱动气缸(37)、上夹块(38)和下夹块(39),两个夹持组件的上夹块(38)分别与第一夹持座(35)和第二夹持座(36)铰接,所述上夹块(38)的末端均与下夹块(39)固定,所述上夹块(38)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37)的活动端,所述上夹块(38)与下夹块(39)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夹持槽(310),所述第二夹持槽(310)与送线口(21)位于同一垂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31)上的第一滑座(311),所述第一滑座(311)与一前后驱动气缸(312)的活动端连接,所述上夹持片(32)与下夹持片(33)通过升降机构(313)设置在第一滑座(3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一侧还设置有弯线机构(6),弯线机构(6)包括一垂直的安装板(61),所述安装板(61)上设置有导槽(62),所述安装板(61)上固定有前后驱动机构(63),所述前后驱动机构(63)的活动端固有第二滑块(64),所述第二滑块(64)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滑块(65),所述第三滑块(65)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滑轨(66),所述第三滑轨(66)的上端固定有弯线导块(67),所述弯线导块(67)设置在第二夹持座(36)与第一滑轨(31)之间,弯线导块(67)的前端设置有与容线圈卡入的线槽(68),第三滑轨(66)的下端固定有导轮(69),所述导轮(69)活动设置在导槽(62)内沿导槽(62)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4)包括旋转电机(41),所述旋转电机(41)的主轴前端固定有变压器插块(42),所述主轴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线头夹爪(43),所述变压器插块(42)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变压器压块(4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插块(42)上设置有线头定位块(44),所述线头定位块(44)上设置有线头定位凹槽(45),所述线头定位块(4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块(46)与下压块(47),所述上压块(46)与一上下驱动气缸(48)的活动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41)固定在一驱动座(49)上,所述驱动座(49)固定在一三轴驱动装置上,所述三轴驱动装置包括X轴滑轨(71),X轴滑轨(71)上滑动设置有X轴滑块(72),X轴滑轨(71)旁设置有X轴丝杆(73),所述X轴滑块(72)通过套设在X轴丝杆(73)上,所述X轴滑块(72)上固定有Y轴滑轨(74),所述Y轴滑轨(74)上滑动设置有Y轴滑块(75),Y轴滑轨(74)旁设置有Y轴丝杆(76),所述Y轴滑块(75)通过套设在Y轴丝杆(76)上,所述Y轴滑块(75)上固定有Z轴滑轨(77),所述驱动座(49)滑动设置有Z轴滑轨(77)上,Z轴滑轨(77)的上端固定有Z轴气缸(78),所述Z轴气缸(78)的活动端与驱动座(49)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机构(5)包括一胶带传送座(51),所述胶带传送座(51)的前端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切刀(52),所述切刀(52)固定在切刀座(53)上,所述切刀座(53)的前侧设置有弹性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管机构(1)包括一第一支架(12),所述送管口(1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架(12)上设置有第一送管转轮组与第二送管转轮组,所述第一送管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轮(13)与第一送料轮(14),所述第二送管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轮(15)与第二送料轮(16),所述第一驱动轮(13)与第二驱动轮(15)分别与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13)、第一送料轮(14)、第二驱动轮(15)与第二送料轮(16)的周面上均设置有容套管通过的送管槽(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2)包括第二支架(22),所述送线口(2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2)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架(22)上设置有第三送线转轮组,所述第三送线转轮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三驱动轮(23)与第三送料轮(24),所述第三驱动轮(23)连接有第三正反转电机(25),所述第三驱动轮(23)与第三送料轮(24)的周面上均设置有容线圈通过的送线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8481.2U CN207116229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8481.2U CN207116229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16229U true CN207116229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71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2848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16229U (zh) | 2017-08-16 | 2017-08-16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1622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3229A (zh) * | 2018-03-06 | 2018-08-21 | 南通劲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包装设备及其方法 |
CN113223835A (zh) * | 2021-04-23 | 2021-08-06 | 东莞市拥城电子有限公司 | 变压器绕线设备 |
CN113838669A (zh) * | 2021-10-29 | 2021-12-24 |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 一种绕线设备的导线丝束自动套管工装以及方法 |
-
2017
- 2017-08-16 CN CN201721028481.2U patent/CN20711622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3229A (zh) * | 2018-03-06 | 2018-08-21 | 南通劲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包装设备及其方法 |
CN113223835A (zh) * | 2021-04-23 | 2021-08-06 | 东莞市拥城电子有限公司 | 变压器绕线设备 |
CN113223835B (zh) * | 2021-04-23 | 2021-12-17 | 东莞市拥城电子有限公司 | 变压器绕线设备 |
CN113838669A (zh) * | 2021-10-29 | 2021-12-24 |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 一种绕线设备的导线丝束自动套管工装以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52502A (zh)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 |
CN108648903B (zh)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及绕挂线一体机 | |
CN106240890B (zh) | 一种线圈捆扎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全自动线圈捆扎设备 | |
CN207116229U (zh)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 |
CN107331885B (zh) | 一种电芯加工设备 | |
CN106710869B (zh) | 一种磁芯绕线机构 | |
CN104361991B (zh) | 线圈包胶机 | |
CN205282857U (zh) | 一种双头端子自动组装设备 | |
CN106364982A (zh) | 全自动成圈成盘收线机 | |
CN208570817U (zh) | 圆柱形电芯制片卷绕机 | |
CN108599030A (zh) | 一种线材扭编织机的自动上线切线装置 | |
CN206619502U (zh) | 一种磁芯绕线机构 | |
CN110033942A (zh) | 一种非晶三角立体卷铁心箔线两用型自动绕线机 | |
CN109936263A (zh) | 插绝缘纸装置 | |
CN208284346U (zh) |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及绕挂线一体机 | |
CN212891346U (zh) | 一种电线电缆缠绕捆扎设备 | |
CN111081469B (zh) | 一种用于磁环全自动线圈勾线机 | |
CN114758888A (zh) | 一种电感绕线机构及电感自动绕线设备 | |
CN207239003U (zh) | 一种医用导丝绕线机 | |
CN210973440U (zh) | 一种全自动线束包胶机 | |
CN114408670B (zh) | 一种风电叶片螺栓套缠丝装置 | |
CN217972008U (zh) | 一种风电叶片螺栓套缠丝装置 | |
CN207684635U (zh) | 一种双工位自动绕线机 | |
CN110517876A (zh) | 磁棒线圈的加工设备 | |
CN206947290U (zh) | 一种全自动灯丝绕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