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738U -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6738U
CN207106738U CN201720531497.9U CN201720531497U CN207106738U CN 207106738 U CN207106738 U CN 207106738U CN 201720531497 U CN201720531497 U CN 201720531497U CN 207106738 U CN207106738 U CN 207106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arrier
wheel
damper
support fram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14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飞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5314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06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6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67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车轮和连接架,平衡架包括支撑架、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连接架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器,连接架的两侧呈对称连接两个有第二减震器,每个第二减震器的上端铰接连接有连接架,每个第二减震器的下端铰接连接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的上端部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减震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架和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减震器连接,构成第一级减振,过滤路面的微小振动;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与支撑架铰接,使得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可以相对于支撑架相对转动,达到二级减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稳定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两轮动力车成为时下流行的代步工具,常用的两轮动力车的安全系数极低,行走不稳定,容易发生倾斜,三轮动力稳定性好,现在的三轮动力车前面独轮承载能力过重,转弯容易翻车,驾驶的危险性高。
为了提高动力车的稳定性,出现了前轮或者后轮为双轮的小三轮动力车,但是现有的双轮系统一般采用刚性连接轴直接连接双轮,当路面不平或者路面高低相差较大时,双轮系统的两个车轮会有一个车轮会出现与地面不接触的情况,降低了电动车的乘用舒适性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动力车用的双轮平衡系统,所述双轮平衡系统可以有效过滤地面不平引发的抖动,同时能适应高低不平的路面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车轮和连接架,所述平衡架包括支撑架、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支撑架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对称铰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各连接有所述车轮,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正上方,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呈对称连接两个有第二减震器,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架,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上端部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减震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呈L型,所述第一轮架的底臂铰接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轮架与所述第一轮架结构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的底臂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末端固定有滚珠轴承,每个所述滚珠轴承的两侧各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滚珠轴承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固定环完成铰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支撑架的第一凸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套设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给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提供相背离的推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上延伸有副支臂,所述副支臂的末端固定有滚珠轴承,所述副支臂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架完成铰接,所述副支臂的末端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装配有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轮架的旋转轴线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挡泥瓦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轮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碟刹装置的两个挑臂。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呈竖直固定并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器为液压弹簧减震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上竖直连接固定有连接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减震器为液压弹簧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减震器连接,构成第一级减振,用来过滤路面的微小振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通过铰接方式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可以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相对转动,当路面高低相差较大时,上述转动就会发生,当路面区域平稳时,所述弹簧和第二减震器驱动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回归稳定状态,达到二级减振的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级减震将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连成一体,但是在连成一体的同时又具有弹性移动的空间,两个第二减震器和第三减震器构成三角形连接,在具有稳固的基础上,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得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具有连动的效果,使得两个车轮在路面不平或者处于拐弯路况时可以实现同时转动,但是,在实现连动的最初阶段具有弹性的过渡阶段,依次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行驶的舒适性。
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套设的弹簧,一方面为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提供推力用来缓冲,另一方面,弹簧在收缩至极限长度时可以阻止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向支撑架靠近,具有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所述平面轴承来承担轴向力,使得所述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不会产生在旋转方向的部件摩擦,即滚动轴承和所述固定环之间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两轮车变成了三个轮子,而且停车时不用任何支持,车子会自动找平衡站直不倒,行驶过程中轮子因路面不平各自调节高低互不干涉,车身会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两轮动力车上解决了两轮的因路滑颠簸而造成摔倒的危险;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三轮动力车的前轮上解决了三轮车翻车驾驶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稳定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去除轮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3中所示的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平衡架1、车轮2和连接架3,平衡架1包括支撑架101、第一轮架103和第二轮架102,支撑架101呈水平设置,第一轮架103和第二轮架102对称铰接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第一轮架103和第二轮架上102各连接有车轮2,连接架3设置在支撑架101的正上方,连接架3和支撑架10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减震器4,第一减震器4为液压式弹簧减震器,连接架3的两侧呈对称连接两个有第二减震器5,第二减震器5为液压弹簧减震器,每个第二减震器5的上端铰接连接连接架3,每个第二减震器5的下端铰接连接第一轮架103或第二轮架102,第一轮架103呈L型,第一轮架103的底臂铰接连接在支撑架101上,第一轮架103的底臂包括两个支臂108,支臂108的末端固定有滚珠轴承,支臂108的末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固定环107,位于后端的支臂108与两个固定环107之间设置有两个平面轴承106,用来承受轴向力;第一轮架103的侧壁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二减震器5,第一轮架103的上端与第一轮架102的上端铰接连接有第三减震器6,第三减震器6为液压弹簧减震器,第一轮架103的侧壁上还延伸有副支臂104,副支臂104的末端固定有滚珠轴承,支副臂104的末端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架101上的固定环,与支臂108和固定环106的装配结构一样,副支臂104与支撑架101上的固定环之间装配有平面轴承105,平面轴承105的旋转轴线与第一轮架103的旋转轴线重合,还包括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上述所有的固定环和滚动轴承;连接架3上竖直连接固定有连接轴7。
支臂104既可以用来稳定轮子的上下运行,又能调节两个轮子的平行,防止工作时间久了,由于部分部件磨损出现一个轮子直行、另一个轮子侧行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的缓冲第一轮架103的抖动以及限位,第一轮架103的侧壁上凸设有第一凸台110,支撑架101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台110配合使用的第二凸台111,第一凸台110和第二凸台111之间套设有弹簧8,弹簧8既可以给第一轮架103提供推力,同时在弹簧8收缩到极致长度时,可以限制第一轮架103向支撑架101靠拢,起到限位作用。
第一轮架103的侧壁和副支臂104的远端各设置有用于安装挡泥瓦的安装孔109,第一轮架103的侧壁上还延伸有两个挑臂112,两个挑臂112用于安装碟刹装置。
基于上述第一轮架103的结构,第二轮架102与第一轮架103结构相同,且对称的转配在支撑架101的两侧。
第一减震器4具有支撑、导向、和减震的作用。
连接轴7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例如,装在两轮车的前轮需要连接轴7作为导向,如果装在两轮车的后轮则不需要连接轴7。
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最优实施例,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进一步限定,任何劣化或者等同变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架、车轮和连接架,所述平衡架包括支撑架、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所述支撑架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对称铰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上各连接有所述车轮,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正上方,所述连接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连接架的两侧呈对称连接两个有第二减震器,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架,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第二轮架的上端部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减震器;所述第三减震器将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连成一体,连成一体的同时其又具有弹性移动的空间;所述第三减震器和两个第二减震器构成三角形连接,在具有稳固的基础上,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得第一轮架和第二轮架可连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呈L型,所述第一轮架的底臂铰接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轮架与所述第一轮架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的底臂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的末端固定有滚珠轴承,每个所述滚珠轴承的两侧各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滚珠轴承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固定环完成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上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支撑架的第一凸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壁套设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给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提供相背离的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的侧壁上延伸有副支臂,所述副支臂的末端固定有滚珠轴承,所述副支臂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架完成铰接,所述副支臂的末端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装配有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轮架的旋转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挡泥瓦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轮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碟刹装置的两个挑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呈竖直固定并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器为液压弹簧减震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上竖直连接固定有连接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器为液压弹簧减震器。
CN201720531497.9U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6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1497.9U CN207106738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1497.9U CN207106738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6738U true CN207106738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93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149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06738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06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9249B (zh) 一种调节扭杆弹簧运动实现车体升降及减震的装置
CN109017985B (zh) 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
CN102320240A (zh) 一种二桥全驱动的全地形车
CN205569068U (zh) 一种医疗推车的减震移动底座
CN201604689U (zh) 独立悬挂减震可侧倾式机动车
CN207106738U (zh) 一种动力车用新型双轮平衡装置
CN204095429U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103552440B (zh) 电动全地形车的悬挂与驱动结构
CN115559379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地形的挖掘机配重装置
CN201380718Y (zh) 外套式回能减振车轮
CN101513819A (zh) 外套式回能减振车轮
CN105034735B (zh) 山地越野载重运输车
CN102267337A (zh) 用于全地形车的驱动桥
CN105923069A (zh) 用于车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行走底盘
CN207177589U (zh) 一种汽车电动叉臂式玻璃升降器
CN213384612U (zh) 一种用于人力骑行车的减震结构
CN206456476U (zh) 一种动力车用双轮平衡装置
US20020113399A1 (en) S. S. suspension
CN201525253U (zh) 卧轮式全挂车托挂装置
CN209466938U (zh) 一种悬挂系统及具有该悬挂系统的托盘车
CN209738803U (zh) 一种车轮内置四轮驱动式山地攀爬运输车
CN203864385U (zh) 一种调节扭杆弹簧运动实现车体升降及减震的装置
CN203864896U (zh) 电动三轮车减震摇臂前叉
CN107420517B (zh) 汽车中后轮独立悬挂减振装置
CN2059405U (zh) 一种车辆液压自动减震平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