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5557U - 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85557U CN207085557U CN201720916914.1U CN201720916914U CN207085557U CN 207085557 U CN207085557 U CN 207085557U CN 201720916914 U CN201720916914 U CN 201720916914U CN 207085557 U CN207085557 U CN 2070855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dusting
- chamber
- shell
- hous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evention Of Fou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除尘装置,包括有外壳,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储料除尘机构,外壳的前端设有进风口,外壳的后面设有出风口;储料除尘机构具有储料腔,储料腔由设有除尘缝隙的除尘板围隔而成,在各除尘板与外壳之间设有若干风腔,储料腔与各风腔之间通过除尘缝隙连通;各风腔分别与进风口连通,而储料腔则与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中设置储料除尘机构,在分流腔的作用下能够将进入除尘装置的气体进行分路处理,分路后的气体能够从上、下、左、右、前五个方位对待除尘物料进行冲刷,从而使得物料能够多方位的进行除尘;其次,该装置能够保证在除尘与运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物料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制造领域主流的物料除尘设备大部分采用“顶吸式“结构,通过覆盖于物料顶部的吸尘口/吸尘器将物料中的灰尘吸走。这种”顶吸式“结构的缺点在于:首先,不能通过负压将空气充分接触到待除尘物料,从而导致堆积的待除尘物料中部和底部不能实现很好的除尘效果,就是说难以对物料的中间和底部实现除尘;其次,“顶吸式”物料除尘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物料粉尘一般是竖直向上运动,在完成除尘工作后,顶部滤网处的杂质容易掉落在物料上,造成对物料的二次污染。
由于上述传统物料除尘装置存在的种种不足,发明一种能够将运动空气与物料进行充分接触,并防止物料完成除尘后发生二次污染的除尘装置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对物料含杂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使冲刷空气能够与物料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可防止在完成除尘后对物料产生二次污染的物料除尘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储料除尘机构,外壳的前端设有进风口,外壳的后面设有出风口;储料除尘机构为箱体结构,其具有储料腔,储料腔由设有除尘缝隙的除尘板围隔而成,在各除尘板与外壳之间设有若干风腔,储料腔与各风腔之间通过除尘缝隙连通,除尘缝隙的宽度和数量均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物料和粉尘进行调整;各风腔分别与外壳上的进风口连通,而储料腔内部则与外壳后面的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有上盖和作为主体部分的方形壳体,上盖将所述储料除尘机构封闭在壳体内,上盖可通过卡扣、气缸或电磁等方式安装固定于壳体上,并且,上盖上设置有密封结构,能够将上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前后端,冲刷气体只能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流出,防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粉尘进入粉尘收集处之外的其他空间,能够有效的保持外部环境的清洁。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除尘机构为配合所述壳体的方形结构,其具有前端的前除尘板、两侧的侧除尘板、底面的底除尘板和后面的后除尘板,前述各除尘板均具有除尘缝隙,前除尘板的前方设有前风腔,两侧除尘板与壳体左右两侧之间分别形成左风腔和右风腔,底除尘板与壳体底面形成下风腔。
进一步地,前风腔由前除尘板与一分流板隔成,分流板位于前除尘板的前方,分流板与壳体前端之间形成分流腔,进风口直接连通分流腔;分流板上设有若干分流孔,分流腔通过各分流孔分别与各风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前风腔分流孔,位于左右两侧的左风腔分流孔和右风腔分流孔,以及位于底部的下风腔分流孔,前风腔通过前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左风腔通过左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右风腔通过右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下风腔通过下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设于一出风罩的尾部,该出风罩为可关闭的变径结构,其前端宽而尾部窄;出风罩的前端直接对接于储料除尘机构及壳体的后部形成排风结构。出风口和进风口均可通过手动或电控进行选择性开启或关闭。关闭后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具有一定的密闭性,能够防止除尘结束后外界杂质通过进风口或出风口进入装置内对物料产生二次污染。
优选地,出风口处安装有空气流速及粉尘检测传感器,形成对进风口处的冲刷气体流量控制机构和出风口处的粉尘量检测机构。
进一步地,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运动机构,运动机构连接有手推、电控、磁条引导、激光引导或RFID引导装置形成运动控制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有若干脚轮。通过设置的引导装置控制设备整体运动,以方便位置移动。
工作过程:待除尘物料放置于储料除尘机构的储料腔内,冲刷气体从进风口先进入分流腔,分流腔中的气体通过对应的分流孔分别进入左风腔、右风腔、前风腔和下风腔内,这几个风腔内的气体最后通过各除尘板上的多组除尘缝隙汇流于储料腔内,再由出风口将冲刷气体排出到除尘装置外部。冲刷气体通过各风腔能从物料的前、左、右、下、上多个方位对物料进行除尘吹扫。当装置内的物料完成除尘工作后,进风口及出风口关闭。然后通过运动机构移动至指定地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中设置储料除尘机构,并在储料除尘机构的多个方向设置风腔,在分流腔的作用下能够将进入除尘装置的气体进行分路处理,分路后的气体能够从上、下、左、右、前五个方位对待除尘物料进行冲刷,从而使得物料能够多方位的进行除尘;其次,该装置能够保证在除尘与运输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物料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料除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储料除尘机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盖,2为储料除尘机构,21为分流腔,22为前风腔,23为储料腔,24为左风腔,25为右风腔,26为下风腔,27为前风腔分流孔,28为左风腔分流孔,29为下风腔分流孔,210为右风腔分流孔,211为除尘缝隙,212为分流板,213为前除尘板,214为侧除尘板,215为后除尘板,3为壳体,31为进风口,4为出风罩,41为出风口,5为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述物料除尘装置,包括有外壳,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储料除尘机构2,外壳的前端设有进风口31,外壳的后面设有出风口41;储料除尘机构2为箱体结构,其具有储料腔23,储料腔23由设有除尘缝隙211的除尘板围隔而成,在各除尘板与外壳之间设有若干风腔,储料腔23与各风腔之间通过除尘缝隙211连通,除尘缝隙211的宽度和数量均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物料和粉尘进行调整;各风腔分别与外壳上的进风口31连通,而储料腔23内部则与外壳后面的出风口41连通。
所述外壳包括有上盖1和作为主体部分的方形壳体3,上盖1将所述储料除尘机构2封闭在壳体3内,上盖1可通过卡扣、气缸或电磁等方式安装固定于壳体3上,并且,上盖1上设置有密封结构,能够将上盖1与壳体3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所述进风口31和出风口41分别设置于壳体3的前后端,冲刷气体只能从进风口31进入,从出风口41流出,防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粉尘进入粉尘收集处之外的其他空间,能够有效的保持外部环境的清洁。
所述储料除尘机构2为配合所述壳体3的方形结构,其具有前端的前除尘板213、两侧的侧除尘板214、底面的底除尘板和后面的后除尘板215,前述各除尘板均具有除尘缝隙211,前除尘板213的前方设有前风腔22,两侧除尘板214与壳体3左右两侧之间分别形成左风腔24和右风腔25,底除尘板与壳体3底面形成下风腔26。
前风腔22由前除尘板213与一分流板212隔成,分流板212位于前除尘板213的前方,分流板212与壳体3前端之间形成分流腔21,进风口31直接连通分流腔21;分流板212上设有若干分流孔,分流腔21通过各分流孔分别与各风腔连通。
所述分流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前风腔分流孔27,位于左右两侧的左风腔分流孔28和右风腔分流孔210,以及位于底部的下风腔分流孔29,前风腔22通过前风腔分流孔27连通分流腔21,左风腔24通过左风腔分流孔28连通分流腔21,右风腔25通过右风腔分流孔210连通分流腔21,下风腔26通过下风腔分流孔29连通分流腔21。
所述出风口41设于一出风罩4的尾部,该出风罩4为可关闭的变径结构,其前端宽而尾部窄;出风罩4的前端直接对接于储料除尘机构2及壳体3的后部形成排风结构。出风口41和进风口31均可通过手动或电控进行选择性开启或关闭。关闭后的进风口31和出风口41具有一定的密闭性,能够防止除尘结束后外界杂质通过进风口31或出风口41进入装置内对物料产生二次污染。
出风口41处安装有空气流速及粉尘检测传感器,形成对进风口31处的冲刷气体流量控制机构和出风口41处的粉尘量检测机构。
在壳体3的底部安装有运动机构,运动机构连接有手推、电控、磁条引导、激光引导或RFID引导装置形成运动控制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有若干脚轮5。通过设置的引导装置控制设备整体运动,以方便位置移动。
工作过程:待除尘物料放置于储料除尘机构2的储料腔23内,冲刷气体从进风口31先进入分流腔21,分流腔21中的气体通过对应的分流孔分别进入左风腔24、右风腔25、前风腔22和下风腔26内,这几个风腔内的气体最后通过各除尘板上的多组除尘缝隙211汇流于储料腔23内,再由出风口41将冲刷气体排出到除尘装置外部。冲刷气体通过各风腔能从物料的前、左、右、下、上多个方位对物料进行除尘吹扫。当装置内的物料完成除尘工作后,进风口31及出风口41关闭。然后通过运动机构移动至指定地点。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储料除尘机构,外壳的前端设有进风口,外壳的后面设有出风口;储料除尘机构为箱体结构,其具有储料腔,储料腔由设有除尘缝隙的除尘板围隔而成,在各除尘板与外壳之间设有若干风腔,储料腔与各风腔之间通过除尘缝隙连通;各风腔分别与外壳上的进风口连通,而储料腔内部则与外壳后面的出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有上盖和作为主体部分的方形壳体,上盖将所述储料除尘机构封闭在壳体内;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前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除尘机构为配合所述壳体的方形结构,其具有前端的前除尘板、两侧的侧除尘板、底面的底除尘板和后面的后除尘板,前述各除尘板均具有除尘缝隙,前除尘板的前方设有前风腔,两侧除尘板与壳体左右两侧之间分别形成左风腔和右风腔,底除尘板与壳体底面形成下风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风腔由前除尘板与一分流板隔成,分流板位于前除尘板的前方,分流板与壳体前端之间形成分流腔,进风口直接连通分流腔;分流板上设有若干分流孔,分流腔通过各分流孔分别与各风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包括位于中间的前风腔分流孔,位于左右两侧的左风腔分流孔和右风腔分流孔,以及位于底部的下风腔分流孔,前风腔通过前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左风腔通过左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右风腔通过右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下风腔通过下风腔分流孔连通分流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于一出风罩的尾部,该出风罩为可关闭的变径结构,其前端宽而尾部窄;出风罩的前端直接对接于储料除尘机构及壳体的后部形成排风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出风口处安装有空气流速及粉尘检测传感器,形成对进风口处的冲刷气体流量控制机构和出风口处的粉尘量检测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运动机构,运动机构连接有手推、电控、磁条引导、激光引导或RFID引导装置形成运动控制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有若干脚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16914.1U CN207085557U (zh) | 2017-07-26 | 2017-07-26 | 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16914.1U CN207085557U (zh) | 2017-07-26 | 2017-07-26 | 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85557U true CN207085557U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4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16914.1U Active CN207085557U (zh) | 2017-07-26 | 2017-07-26 | 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8555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6218A (zh) * | 2019-01-31 | 2019-04-26 | 王彦 | 一种自动清洁的城市规划布局展示装置 |
CN112810150A (zh) * | 2020-12-28 | 2021-05-18 |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物料除尘系统 |
-
2017
- 2017-07-26 CN CN201720916914.1U patent/CN20708555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6218A (zh) * | 2019-01-31 | 2019-04-26 | 王彦 | 一种自动清洁的城市规划布局展示装置 |
CN109686218B (zh) * | 2019-01-31 | 2021-02-12 | 王彦 | 一种自动清洁的城市规划布局展示装置 |
CN112810150A (zh) * | 2020-12-28 | 2021-05-18 |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物料除尘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700980U (zh) | 一种滤筒式除尘器的滤筒用清洁装置 | |
CN207085557U (zh) | 一种物料除尘装置 | |
US20210146621A1 (en) | Depowdering apparatuse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 |
CN203154993U (zh) | 滤筒除尘器 | |
CN110624338A (zh) | 一种冶金废气再利用绿色处理设备 | |
CN207445795U (zh) |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207973870U (zh) | 一种面料纺织过程中纺织尘的收集装置 | |
CN208614572U (zh) | 一种义齿台的除尘装置 | |
CN204277790U (zh) | 一种烟尘净化系统及其双风道可调式打磨除尘工作台 | |
CN207221593U (zh) | 一种塑粉生产粉尘回收装置 | |
CN107583385A (zh) | 一种多重除尘装置 | |
CN203972822U (zh) | 一种蓄电池铸焊机清渣装置 | |
CN207203720U (zh) | 一种节能清灰气体注入装置 | |
CN206652347U (zh) | 一种布袋除尘和水喷淋除尘装置 | |
WO2020029447A1 (zh) | 一种球磨机内置超细粉磨细装置用节能环保除尘器 | |
CN208577207U (zh) | 翻车机机房 | |
CN209665141U (zh) | 喷砂机除尘设备 | |
JP2865226B2 (ja) | 移動式研掃装置 | |
JP2018131305A (ja) | ホッパの飛散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
CN210590509U (zh) | 一种全自动一体化吹瓶设备 | |
CN206778130U (zh) | 一种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用除尘降温装置 | |
CN220817787U (zh) | 一种电厂用移动式负压引射除尘装置 | |
CN217220692U (zh) | 一种干法脱硫装置 | |
CN104307276B (zh) | 一种加工中心除尘装置 | |
CN220802426U (zh) | 一种用于滤筒式除尘器的清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810007 No.1, Jinsi Road, Chengd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ning City, Qingha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sia silicon (Qi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810007 Qinghai city of Xining province Dongch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1 gold Guilu Patentee before: ASIA SILICON (QINGHAI)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