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7623U -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47623U
CN207047623U CN201720878741.9U CN201720878741U CN207047623U CN 207047623 U CN207047623 U CN 207047623U CN 201720878741 U CN201720878741 U CN 201720878741U CN 207047623 U CN207047623 U CN 207047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ing track
area
bend
flat zone
upward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787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丹
李鑫
冼浩军
许光林
利颖
吴沈琦
陈书漫
段炎志
何浩明
何健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novision Marketing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novision Marketing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novision Marketing Solu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novision Marketing Solu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787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47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47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47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包括第一环形赛道和第二环形赛道;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的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的另一端,形成由第一环形赛道经第二环形赛道,再回到第一环形赛道的循环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应用在多个领域,可为汽车厂家、汽车销售、汽车服务商、汽车代理商、媒体策划、试驾场所、汽车公园、展览中心和媒体代理提供服务,比如汽车试驾、汽车展示和汽车性能测试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汽车赛道能节约汽车试驾场地,且赛道上设置的多个汽车性能测试装置能根据测试需要灵活设置,可以全面考察汽车性能;且多余的空间可以放置展具,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展览及试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猛发 展。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汽车后市场如新车销售、汽车维修、零 部件供应、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附件销售、二手车销售、交通驾驶教育等市场空间的膨胀。在我国,汽车制造业已经渡过了其初级阶段,技术上不断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制造能力上不断创新和提高。一般汽车厂家在推出一款新车后,都会有新车的试车试驾活动。机动车的展示和试驾是机动车出售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正逐步走入到家家户户,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时,也减轻了公共将交通设施的压力。
汽车的安全性能测试和试驾是汽车制造公司、 汽车销售代理公司、 汽车服务商和展览中心等非常看重的环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领域中,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资源是很重要的。在对消费者展示的同时,获得他们的关注和欣赏就可以得到成果,消费者会被自己喜欢的东西所被吸引,所以给消费者一个更好的环境和视野是引导消费者的最好方法。为了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体验到汽车各方面性能和驾驶体验,汽车商家会设置许多种汽车展台及试驾车道,但试驾车道大多选择附近的车道或小型的空地,车道上人多、车流量大,消费者很难真正体验到车辆的各个性能,且这些试驾场地无法模拟出实际驾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路面情况,因此消费者无法得到全面的试驾体验。
另外,目前测试汽车性能的装置大多体积庞大、功能较单一,且需要的场地很大,容易造成场地资源的浪费,且难以满足汽车测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多方面测试汽车性能、且节约测试场地的循环式汽车赛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包括第一环形赛道和第二环形赛道;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的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的另一端,形成由第一环形赛道经第二环形赛道,再回到第一环形赛道的循环式结构。
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整体呈类似椭圆形,由第一环形赛道和第二环形赛道交叉环合而成,从外观上看,第一环形赛道和第二环形赛道无明显分界,汽车可从一端进入赛道,环绕一周后可从同一位置出赛道。本发明两个环的交互环合的方式,减小了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大大节约了使用空间。本发明中,赛道具有一定宽度,有足够的空间够车辆正常行驶及转弯等车辆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区、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平缓区、第二弯道上坡区组成;所述第二环形赛道由依次连接的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三平缓区、第二上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组成;所述第四弯道下坡区连接第一平缓区;所述第二弯道上坡区连接第二弯道下坡区。
所述第一环形赛道和第二环形赛道二者交互连接,形成多个高低起伏的坡道,能够很大程度上模拟路面情况。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由最低处的第一平缓区逐渐往上形成第一上坡区,由第一上坡区继续向上并向左环合形成第一弯道上坡区,并到达赛道的第一顶点,再继续向下并向左环合形成第一弯道下坡区,随着第一弯道下坡区到达第一低位,坡度逐渐平缓,形成第二平缓区。第二平缓区逐渐向上且向左继续环合,形成第二弯道上坡区。第二弯道上坡区到达了赛道的第二顶点,紧接着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继续向左环合形成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继续向左环合,并向下形成第三弯道下坡区,逐渐到达赛道的第二低点,坡度逐渐平缓,形成第三平缓区。第三平缓区之后,赛道逐渐向上形成第二上坡区,到达赛道的第三顶点,且坡度趋于平缓,形成赛道的第四平缓区。接着赛道继续向下向左环合,并连接第一环形赛道的第一平缓区形成第四弯道下坡区,最终完成从第一环形赛道经第二环形赛道,最终环绕至第一环形赛道的循环过程。环形赛道的设置形成了多个不同程度的坡道,且赛道的环绕形成了平缓弯道、急转弯道等,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了实际道路情况,能多方面体验汽车性能,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弯道上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平缓区、第二平缓区、第二上坡区为内侧高外侧低的倾斜面。
为了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且最大程度的减小赛道体积,所述赛道设有多个内外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根据赛道位置的不同,倾斜角度也有差异。所述第一平缓区为内侧稍微偏高外侧偏低的倾斜面,坡度平缓,然后坡度逐渐往上形成外高内低且倾斜角度逐渐加大的倾斜坡面即第一上坡区。第一上坡区过后坡度继续升高且向内环合,其外高内低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形成第一弯道上坡区且到达赛道的第一顶点。经过第一顶点之后,进入第一弯道下坡区,坡度开始向下并逐渐变缓,且外高内低的倾斜面逐渐趋于平缓,一直到进入第二平缓区,倾斜面变为外低内高,且倾斜角度偏小,整体趋于平缓。之后坡度逐渐上升,并向内环合,形成坡度和倾斜角度都较大且外高内低的第二弯道上坡区,到达第二顶点。紧连第二弯道上坡区的是第二环形赛道的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外高内低倾斜角度变小且向内环合。之后进入第三弯道下坡区,坡度和外高内低的倾斜斜面角度再度变小,直至赛道的最低点,即进入第三平缓区,第三平缓区基本趋于水平。之后坡度逐渐向上,进入内侧偏高外侧偏低的第二上坡区,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进入第四平缓区,该区倾斜斜面角度逐渐发生变化,由内低外高变为外高内低的倾斜面,直至赛道的第三顶点。第四平缓区之后,进入第四弯道下坡区,赛道继续向内环合,且外高内低的倾斜角度加大,第四弯道下坡区再连接第一平缓区,依次循环。通过设置赛道的高低起伏和大小不同的倾斜角度,使消费者能够从多角度体验,模拟真实路面状况的斜坡、急转弯、倾斜路面等情况,增加了用户体验,也能从多方面考察车辆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设有多个道路模拟装置,其中包括泥泞道路模拟装置、颠簸路模拟装置、坑洼路模拟装置以及侧坡模拟装置中的至少三种模拟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泥泞道路模拟装置为滑轮组装置;所述颠簸路模拟装置为齿状凸起装置;所述坑洼路模拟装置为交叉轴装置;所述侧坡模拟装置为外高内低的斜面装置。
为了更好的模拟路面情况,本发明的循环式汽车赛道设置有多个道路模拟装置,其中泥泞道路模拟装置用于模拟泥泞道路,由于在泥泞路上行驶、车轮阻力在增大,而附着力减小,容易发生空转和侧滑。遇到较深的坑坑洼洼时,车辆不仅容易底盘被托,而且有时还会使车轮陷入泥泞中而不能出来,因此通过泥泞道路模拟装置的设置能够考察车辆动力自动分配性能。进一步的,本发明设置滑轮组装置在最大程度上模拟泥泞道路,使驾驶员获得更加真实的驾驶体验。
由于目前还有许多地区道路建设还不够完善,许多道路仍然颠簸难行,颠簸路主要考验车辆的驱动力和稳定性,并体现通过的舒适性,通过颠簸路时会有较大的摇摆感,颠簸感觉明显。本赛道通过设置颠簸路模拟装置进一步模拟真实路面的颠簸路情形,进一步的,在一段赛道连续设置齿状凸起装置,其中齿状凸起和凹陷处有一定的落差,形成高低不平的颠簸路段,能够考察车辆在颠簸路段行驶的平稳性和抗震能力。
坑洼路是越野时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进一步的,本发明设置交叉轴装置作为坑洼路模拟装置,因为通过交叉轴装置时前轮和后轮会分别交叉达到最高和最低位置,这主要是测试汽车的两个性能:1)对车身钢性的考验:一般来说,专业级别的越野车采用的是非承载式车身,这样在通过交叉轴时就比承载式车身有优势,不会直接地把底盘受到的压力传递给车身,造成车身变形;2)对汽车逃困性的考验:在交叉轴行驶的情况下,四个轮胎受到的附着力是完全不同的,极限状态下是一对对角的轮子被压缩到极限,而另外一对对角的轮子完全悬空,在这种情况下,被困汽车的动力完全发挥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就能顺利脱困。
侧倾坡是传统的测试项目,它主要用于考验汽车能顾承受的侧倾角度,考验车辆重心位置的设计,是否容易引发侧翻。20°侧倾坡是该项目常用的测试道具。本发明中由于多段赛道本身就处于外高内低的侧坡,因此通过在赛道上增加外高内低的斜面装置,增加了倾斜角度,也加大了考察难度,更能考验车辆的平衡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赛道分为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二弧形模块;所述第二环形赛道分为第三弧形模块和第四弧形模块;所述第一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区、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所述第一上坡区设有滑轮组装置;所述第二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平缓区、第二弯道上坡区,所述第一弯道下坡区设有锯齿状凸起装置;所述第三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三平缓区,所述第二弯道下坡区设有交叉轴装置;所述第四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所述第四平缓区设有斜面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弯道上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平缓区、第二平缓区、第二上坡区为内侧高外侧低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本发明根据赛道的坡度和倾斜度特点,将考察汽车性能的多种装置设置在合适的赛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赛道分为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二弧形模块;所述第二环形赛道分为第三弧形模块和第四弧形模块;其中每个弧形模块根据上下坡特点和倾斜斜面特点各设置了一个汽车性能测试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区、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由于滑轮组装置主要模拟车辆通过泥泞路面情形,通过滑轮组装置,车轮阻力在增大,而附着力减小,为了增加难度,在所述第一上坡区设有滑轮组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平缓区、第二弯道上坡区,所述第一弯道下坡区设有齿状凸起装置;通过在下坡赛道段设置颠簸路模拟装置,考察了汽车在半制动状态下抗颠簸能力,一方面考察了车辆的制动能力,另一方面考验车辆的驱动力和稳定性,并体现通过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三平缓区,所述第二弯道下坡区设有交叉轴装置;在交叉轴行驶的情况下,四个轮胎受到的附着力是完全不同的,极限状态下是一对对角的轮子被压缩到极限,而另外一对对角的轮子完全悬空,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弯道下坡区设置交叉轴装置,由于是下坡路段,车辆本身受力不均匀,在此情况下通过交叉轴路面,可以模拟极限状态下车辆状态,最大限度的考车了车辆的刚性和脱困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所述第四平缓区设有斜面装置。由于第四平缓区坡度趋于平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不会太大,通过在第四平缓区设置斜面装置,比一般侧倾坡角度稍大,增加了通过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弧形模块的第三平缓区设有赛道出入口。第三平缓区处于赛道最低位,且基本处于水平状态,该区域与水平地面高度差很小,车辆可顺利从地面由第三平缓区进入赛道。由于本发明的赛道为循环式赛道,车辆在赛道上行驶,可再次回到第三平缓区,因此该区既可做赛道入口,也可做赛道出口,因此赛道出入口设置在第三平缓区。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赛道设有悬臂衍架,所述悬臂衍架包括固定柱和悬臂梁,所述悬臂衍架通过固定柱固定在赛道内侧,所述悬臂梁朝向赛道外侧。在各类建筑结构中,阳台、外走廊等构造是组成建筑物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构造通常采用悬臂梁结构。悬臂梁的底部弯矩最大,抵抗弯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断面的计算高度,它的端部的弯矩为零,不需要抵抗弯矩。这个从最大到最小的变化,用变断面来适应,既满足结构计算的要求,又能节省材料。在本发明中,由于循环赛道相互环合,有多处相互重叠的区域,且由于赛道倾斜面不同,底部难以安装支柱作为受力点,因此需要悬臂梁对该区域赛道进行受力。
本发明中,悬臂衍架包括固定柱和悬臂梁,所述悬臂梁设有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通过对角钢筋和垂直钢筋连接固定。每个悬臂衍架设有两个固定柱,其中在悬臂梁一端端部设有一个固定柱,另一个设置在悬臂梁距离另一端三分之一处。所述固定柱设有与柱脚两侧固定的钢板加劲肋,所述悬臂梁通过高强螺栓和夹紧装置与柱脚固定。本发明悬臂梁上下层结构的设计,在赛道受力较大时,能够很大程度上起到缓冲受力的作用,增加了多个受力点,平衡由于赛道受力不均匀引起的赛道晃动。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在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两端、第二弧形模块、第二弯道上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各设有一个悬臂衍架。由于赛道中悬臂结构主要设置在环形赛道外侧,因此所述固定柱固定端在赛道内侧,悬臂梁端朝向赛道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下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由多个支撑柱和隔离网构成,所述支撑柱承压于地面,所述隔离网环绕赛道两侧。由于赛道用于汽车的试驾和性能测试,因此赛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且赛道高低起伏,因此下部需要有支撑装置将赛道进行支撑和固定。所述支撑装置由金属的支撑柱和隔离网构成,支撑柱左右对称成对设置在赛道两侧,并对赛道起主要受力作用。整个赛道间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根据赛道高度高低不同。所述隔离网设置在支撑柱的内侧,同样赛道的两侧都有设置,使得赛道底部形成镂空区域。通过隔离网和支撑柱的设置,能够保证赛道的稳定,在汽车通过时也不会引起赛道的晃动或倾斜。且防护网上可以贴宣传海报等信息,能够进一步节约空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柱脚两侧设有钢板加劲肋,支撑柱底部焊接有平衡钢板,所述支撑柱和钢板加劲肋承压在平衡钢板上,所述平衡钢板承压于地面。钢板加劲肋的设计能够加强支撑柱脚柱的受力,使支撑柱更加稳固,平衡钢板的设计能够加大支撑柱底部受力面积,防止地面不够水平或驾道受力不均匀引起的赛道晃动。
本发明可应用在多个领域,也可为汽车厂家、汽车销售、汽车服务商、汽车代理商、媒体策划、试驾场所、汽车公园、展览中心和媒体代理提供服务,可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比如汽车试驾、汽车展示和汽车性能测试等,非常实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循环式汽车赛道能节约汽车试驾场地,且赛道上设置的多个汽车性能测试装置能根据测试需要灵活设置,可以全面考察汽车性能,增强用户体验;且赛道的镂空设置,多余的空间可以放置展具,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循环式汽车赛道示意图。
图2为循环式汽车赛道立体图一。
图3为循环式汽车赛道侧视图一。
图4为循环式汽车赛道立体图二。
图5为循环式汽车赛道侧视图二。
图6为循环式汽车赛道立体图三。
图7为循环式汽车赛道侧视图三。
图8为循环式汽车赛道立体图四。
图9为悬臂衍架侧视图。
图10为悬臂衍架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循环式汽车赛道侧视图四。
图12为支撑柱柱脚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包括第一环形赛道1和第二环形赛道2;所述第一环形赛道1的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2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赛道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2的另一端,形成由第一环形赛道1经第二环形赛道2,再回到第一环形赛道1的循环式结构。所述第一环形赛道1包括第一弧形模块11和第二弧形模块12;所述第二环形赛道2包括第三弧形模块21和第四弧形模块22。
进一步的,如图2~8所示,所述第一弧形模块11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区111、第一上坡区112、第一弯道上坡区113,所述第一上坡区112设有滑轮组装置1121;所述第二弧形模块12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弯道下坡区121、第二平缓区122、第二弯道上坡区123,所述第一弯道下坡区121设有齿状凸起装置1211;所述第三弧形模块21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弯道下坡区211、第三弯道下坡区212、第三平缓区213,所述第二弯道下坡区211设有交叉轴装置2111;所述第三平缓区213设有赛道出入口,所述第四弧形模块22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坡区221、第四平缓区222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223,所述第四平缓区222设有斜面装置2221。
进一步的,如图2~8所示,所述第一上坡区112、第一弯道上坡区113、第一弯道下坡区121、第二弯道上坡区123、第二弯道下坡区211、第三弯道下坡区212、第四平缓区222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223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平缓区111、第二平缓区122、第二上坡区221为内侧高外侧低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设有悬臂衍架4,悬臂衍架4包括固定柱41和悬臂梁42,所述悬臂梁设有上层板421和下层板422,上层板421和下层板422通过垂直钢筋423和对角钢筋424固定。每个悬臂衍架4设有两个固定柱,其中在悬臂梁一端端部设有一个固定柱,在悬臂梁距离另一端三分之一处设有另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有与柱脚两侧固定的钢板加劲肋43,所述悬臂梁通过高强螺栓和与柱脚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在靠近第一弯道上坡区113一端的第一上坡区112、第一弯道上坡区113两端、第二弯道上坡区123、第二弯道下坡区121、第四平缓区222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223各设有一个悬臂衍架4。进一步的,所述悬臂衍架4固定柱靠近循环式汽车赛道内侧,悬臂梁朝向循环式汽车赛道的外侧。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下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由多个支撑柱5和隔离网6构成,所述支撑柱承压于底面,所述隔离网环绕赛道两侧。所述汽车循环赛道还设有防护栏7,防护栏环绕整个赛道。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为循环式汽车赛道支撑柱柱脚图,所述支撑柱5柱脚两侧设有钢板加劲肋51,支撑柱底部焊接有平衡钢板52,所述支撑柱5和钢板加劲肋51承压在平衡钢板52上,所述平衡钢板52承压于地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赛道上道路模拟装置的数量和放置位置不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赛道倾斜斜面的倾斜方向的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包括第一环形赛道和第二环形赛道;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的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赛道的另一端,形成由第一环形赛道经第二环形赛道,再回到第一环形赛道的循环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赛道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区、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平缓区、第二弯道上坡区组成;所述第二环形赛道由依次连接的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三平缓区、第二上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组成;所述第四弯道下坡区连接第一平缓区;所述第二弯道上坡区连接第二弯道下坡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弯道上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平缓区、第二平缓区、第二上坡区为内侧高外侧低的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设有多个道路模拟装置,其中包括泥泞道路模拟装置、颠簸路模拟装置、坑洼路模拟装置以及侧坡模拟装置中的至少三种模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泞道路模拟装置为滑轮组装置;所述颠簸路模拟装置为齿状凸起装置;所述坑洼路模拟装置为交叉轴装置;所述侧坡模拟装置为外高内低的斜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赛道分为第一弧形模块和第二弧形模块;所述第二环形赛道分为第三弧形模块和第四弧形模块;所述第一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区、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所述第一上坡区设有滑轮组装置;所述第二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平缓区、第二弯道上坡区,所述第一弯道下坡区设有锯齿状凸起装置;所述第三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三平缓区,所述第二弯道下坡区设有交叉轴装置;所述第四弧形模块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上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所述第四平缓区设有斜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坡区、第一弯道上坡区、第一弯道下坡区、第二弯道上坡区、第二弯道下坡区、第三弯道下坡区、第四平缓区以及第四弯道下坡区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倾斜面;所述第一平缓区、第二平缓区、第二上坡区为内侧高外侧低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模块的第三平缓区设有赛道出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赛道设有悬臂衍架,所述悬臂衍架包括固定柱和悬臂梁,所述悬臂衍架通过固定柱固定在赛道内侧,所述悬臂梁朝向赛道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汽车赛道下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由多个支撑柱和隔离网构成,所述支撑柱承压于底面,所述隔离网环绕赛道两侧。
CN201720878741.9U 2017-07-19 2017-07-19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Active CN207047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78741.9U CN207047623U (zh) 2017-07-19 2017-07-19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78741.9U CN207047623U (zh) 2017-07-19 2017-07-19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47623U true CN207047623U (zh) 2018-02-27

Family

ID=6149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78741.9U Active CN207047623U (zh) 2017-07-19 2017-07-19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47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6759A (zh) * 2017-07-19 2017-11-07 广州市天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6759A (zh) * 2017-07-19 2017-11-07 广州市天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5952U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Landis et al. Intersection level of service for the bicycle through movement
CN205091136U (zh) 一种汽车性能的组合式测试装置
CN203772549U (zh) 可移动坡道路面模拟装置
CN106892014A (zh) 一种适用于旋转阶梯的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
CN207047623U (zh)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CN201195564Y (zh) 一种非机动车悬停架
CN206002324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性能展示平台
CN107326759A (zh) 一种循环式汽车赛道
CN2706555Y (zh) 城市道路上方停车场
CN100392185C (zh) 一种十字立体交通设施
CN107215394B (zh) 一种前置后驱桁架式跑车车架及车身结构设计方法
CN205679397U (zh) 一种用于对车辆进行测试的v型坡面颠簸路
CN205620142U (zh) 一种用于对车辆进行测试的颠簸滚轴路
CN207420200U (zh) 一种公路用网状防护栏
Gagnon et al. A multibody dynamics model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road unevenness on the efficiency of a semitrailer truck
CN107121293A (zh) 汽车性能的组合式测试装置
CN203957724U (zh) 一种低地板客车前轴
CN202703166U (zh) 一种沙滩车前桥
CN103963566B (zh) 一种低地板客车前轴
JP3162127U (ja) 独立懸架効果を有する2車輪傾斜機構
CN110599851A (zh) 一种体验式营销的汽车路况模拟装置
CN207360424U (zh) 一种小型方程式赛车车架
CN101555679A (zh) 双层钢桁架-摩天轮组合式桥梁
CN208488258U (zh) 阶梯路面模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