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18408U -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18408U
CN207018408U CN201720966701.XU CN201720966701U CN207018408U CN 207018408 U CN207018408 U CN 207018408U CN 201720966701 U CN201720966701 U CN 201720966701U CN 207018408 U CN207018408 U CN 207018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body
lug boss
resistant pillar
press resista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67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ing Pu Polyureth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ing Pu Polyuretha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ing Pu Polyuretha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ing Pu Polyuretha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667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18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18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184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该车辆设置了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安装座及设置在上面的防压垫,该防压垫包括垫本体、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安装部,安装部设置于垫本体的一端,垫本体开设有安装腔,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沿垫本体的轴线设置,且第一凸起部设置于靠近安装部的一端;其可以缓解、分散所受到的各种振动,使通过该防压垫传递的振动减小,进而使该车辆所受到的振动减小,使其能够负荷更大的载荷,尽可能的避免该车辆的底盘发生撞击。

Description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乘坐舒适性是汽车整车重要性能之一,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考虑部件结构对整车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目的就是在于减小路面传递至车身的振动,进而提高整车乘坐的舒适性。
而在减震装置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为防压垫,设计结构合理的防压垫能够进一步的减小路面传递至车身的振动,进而更加确保乘车乘坐的舒适性能够得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垫,其能够充分的缓解、分散所受到的各种振动,使通过该防压垫传递的振动减小,进而使设置了该防压垫的车辆所受到的振动减小,使车辆能够负荷更大的载荷,尽可能的避免车辆的底盘和车身发生撞击;该防压垫还能降低减震时的噪音,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音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其设置的防震垫能够充分的缓解、分散所受到的各种振动,使通过该防压垫传递的振动减小,进而使设置了该防压垫的车辆所受到的振动减小,使车辆能够负荷更大的载荷,尽可能的避免车辆的底盘和车身发生撞击;还能够减低减震时的噪音,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音污染。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设置的减震装置中的防震垫能够充分的缓解、分散所受到的各种振动,使通过该防压垫传递的振动减小,进而使该车辆所受到的振动减小,使其能够负荷更大的载荷,尽可能的避免该车辆的底盘和车身发生撞击,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压垫,其包括垫本体、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安装部,安装部设置于垫本体的一端,垫本体开设有安装腔,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沿垫本体的轴线设置,且第一凸起部设置于靠近安装部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沿第二凸起部的周向设置有卡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卡环包括环本体和凸块,凸块设置于环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开设于第一凹槽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部朝向第二凸起部的一侧为第一侧壁,第二凸起部朝向安装部的一侧为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延伸面的夹角为50-90°。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垫本体包括第一垫本体、第二垫本体和第三垫本体,第一垫本体连接第二垫本体,第二垫本体远离第一垫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三垫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垫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状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垫本体远离第二垫本体的内径大于第三垫本体靠近第二垫本体的内径。
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减震器安装座和上述的防压垫,防压垫安装于减震器安装座。
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垫、减震装置及车辆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上设置安装了防压垫的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上的防压垫能够充分的缓解、分散所受到的各种振动,使通过该防压垫传递的振动减小,进而使设置了该防压垫的车辆所受到的振动减小,使车辆能够负荷更大的载荷,尽可能的避免车辆的底盘和车身发生撞击,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减震时的噪音,减少车辆行驶时的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压垫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压垫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0-防压垫;20-减震器安装座;100-垫本体;110-第一垫本体;120-第二垫本体;130-第三垫本体;200a-第一凸起部;200b-第二凸起部;250-空心孔;300-安装部;301-第一安装部;302-第二安装部;400-安装腔;410-第一安装腔;420-第二安装腔;430-第三安装腔;240-卡环;241-环本体;242-凸块;201-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203-第一侧壁;204-第二侧壁;111-环状凹槽;210-第一凸起本体;220-第二凸起本体;230-第三凸起本体;500-壳体;510-内隔板;511-内隔板主体;512-侧壁;513-腔室;514-凸齿;515-凸齿;516-弹性材料层;520-减震器活塞杆;521-第一杆部;522-第二杆部;523-第三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压垫10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压垫10的结构示意图二;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压垫10,该防压垫10包括垫本体100、第一凸起部200a、第二凸起部200b和安装部300,安装部300连接于垫本体100的一端,用于将该防压垫10安装于减震器安装座20,第一凸起部200a和第二凸起部200b沿垫本体100的轴线设置于垫本体100的外周,且第一凸起部200a设置于靠近上述安装部300,第二凸起部200b设置于第一凸起部200a和安装部300之间。安装部300开设有用于配合减震器活塞杆520的安装腔400。
具体地,上述安装部300的直径大于第一凸起部200a的直径,同时也大于第二凸起部200b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300的直径大于上述两个凸起部的直径一方面可以使安装部300嵌设在减震器安装座20上更加的稳定、牢固;另一方面安装部300还可以起到加强环的作用,防压垫10的尾部具有加强环就不需要对后轴螺旋弹簧刚度进行调整便能使防压垫10的压死点提高,使得在高速运动状态下提前进入压死状态,大大减小了因防压垫10压死点低而引起的车身与底盘发生碰撞的几率,能有效防止车身与底盘发生撞击而造成车身损坏,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安装部300包括第一安装部301和第二安装部302,第一安装部301设置于远离第二凸起部200b的一端,第二安装部302靠近第二凸起部200b。具体地,第一安装部301的侧壁上设置有凸齿514,且凸齿514是沿着垫本体100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在安装部300上设置多个凸齿514,一方面可以增加安装部300和减震装置的安装座的接触,使得该防震垫能够更加稳定、牢靠的设置于减震器安装座20上,另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地减小传递至安装部300的振动,进而再进一步地降低整车受到的振动,降低车身与底盘发生碰撞的几率,能有效防止车身与底盘发生撞击而造成车身损坏,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上述第一凸起部200a包括第一凸起本体210、第二凸起本体220和第三凸起本体230,第一凸起本体210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三凸起本体230和第二凸起本体220。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本体220的直径从靠近第一凸起本体210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凸起本体210的一端逐渐增加,即第二凸起本体220的截面为三角形。
更进一步地,第三凸起本体230的直径从靠近第一凸起本体210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凸起本体210的一端逐渐增加,即第三凸起本体230的截面为三角形。
再进一步地,第一凸起本体210的截面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当第一凸起本体210的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时,第一凸起部200a的截面为梯形。第二凸起本体220和第一凸起本体210的连接处、第三凸起本体230和第一凸起本体210的连接处均可以倒角化处理。当第一凸起部200a截面的形状被设置为梯形时,可以进一步地将该防压垫10受到的振动分散、减小。
沿上述第二凸起部200b的周向设置有卡环240,该卡环240包括环本体241和凸块242,凸块242设置于环本体241。进一步地,第二凸起部200b包括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202,第二凹槽202设置于第一凹槽201的底部,上述的凸块242和该第二凹槽202配合,环本体241和第一凹槽201配合。卡环240一方面可以迅速的将振动减小,使最终传递到安装座的振动被充分降低,且在防压垫10受到冲击时,卡环240不易相对该防压垫10发生偏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卡环240来连接防尘罩,利用防尘罩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减震装置的内部;由于卡环240能够防止防压垫10偏移,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减震时噪音的产生,同时,利用卡环240连接防尘罩,减少了灰尘的积累,使防压垫10在减震时伸缩更加顺畅,进而再进一步地减少噪音的产生,确保车辆行驶时,不产生噪音污染。
第二凸起部200b的内部还可以设置多个空心孔250,具体地,空心孔250设置于第二凹槽202的上下两侧,即分别在第二凹槽202靠近安装部300和第一凸起部200a的位置设置有上述空心孔250。具体地,空心孔250沿第二凸起部200b的周向设置,并未贯穿第二凸起部200b的侧壁,空心孔250的设置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防压垫10降低振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不会因为在第二凸起部200b的内部设置空心孔250而降低防压垫10的抗冲击强度;还有一方面空心孔25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该防压垫在减震过程中的噪音,利用空心孔250吸收、消散噪音的作用,将噪音降低。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安装部300朝向第二凸起部200b的一侧为第一侧壁203,第二凸起部200b朝向安装部300的一侧为第二侧壁204,第一侧壁203和第二侧壁204的延伸面的夹角为50-90°,本实施例中的夹角角度为90°。
上述垫本体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垫本体110、第二垫本体120和第三垫本体130。作为优选,第一垫本体110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一凸起部200a。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垫本体110、第二垫本体120和第三垫本体130的内侧壁组成了前述的安装腔400,分别为第一安装腔410、第二安装腔420和第三安装腔430。
第一垫本体110的内侧壁设置有环状凹槽111,且环状凹槽111可以是向上述第一凸起部200a弯曲的圆弧,亦可以是顶点设置于朝向第一凸起部200a的三角,本实施例中的环状凹槽111为朝第一凸起部200a弯曲的圆弧,圆弧形的环状凹槽111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减震的效果更突出,另一方面使得该防压垫10和安装座的配合更加的稳定。
上述第三垫本体130对应的第三安装腔430为圆台形的,具体地,第三垫本体130远离第二垫本体120的内径大于其靠近第二垫本体120的内径。圆台形的第三安装腔430可以与减震器安装座20的减震器活塞杆520更加稳定的配合。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前述防压垫10和减震器安装座20,且防压垫10设置于该减震器安装座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座20的结构示意图一。具体地,请参照图4,该减震器安装座20包括壳体500和内隔板510,该内隔板510包括内隔板主体511和侧壁512,侧壁512在内隔板主体511下方沿内隔板主体511的轴线方向延伸,可以构成腔室513,上述内隔板主体511可以位于壳体500的内部。侧壁512位于壳体500的外部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防压垫10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通过减震器安装座20传递给车体。
上述腔室513用于安装前述防压垫10,具体地,腔室513中与防压垫10的安装部300配合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安装部300的侧壁上的凸齿514配合的凸齿515,一方面提高了安装部300与腔室513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传递给整车的振动。
进一步地,内隔板主体511和腔室513可以是圆柱体的,并且内隔板主体511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腔室513的横截面直径,以便于安装。
更进一步地,在内隔板主体511与壳体500之间还可以设置弹性材料层516,例如:聚氨酯层、橡胶等,有效地进一步降低冲击力。
在上述的减震器安装座20上还设置有减震器活塞杆520,具体地,减震器活塞杆520设置于上述腔室513的内部,且该减震器活塞杆520于防压垫10的安装腔400配合,进而该减震器活塞杆520具有第一杆部521、第二杆部522和第三杆部523,且第一杆部521、第二杆部522和第三杆部523依次连接。
具体地,第一杆部521对应设置于上述第一安装腔410,第二杆部522设置于第二安装腔420,第三杆部523设置于第三安装腔430。本实施例中,第一杆部521和第二杆部522可以是圆柱体的,第三杆部523的侧壁可以设置为与第三安装腔430配合的斜面。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第一杆部521可以具有与第一安装腔410的凹槽对应的凸起,第二杆部522和第三杆部523可以是圆柱体。可以进一步保持防压垫10的安装腔400和减震器活塞杆520的配合稳定,即保持减震装置稳定、有效地减震效果,长效保持行驶安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了上述的减震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震垫、减震装置及车辆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上设置安装了防压垫的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上的防压垫能够充分的缓解、分散所受到的各种振动,使通过该防压垫传递的振动减小,进而使设置了该防压垫的车辆所受到的振动减小,使车辆能够负荷更大的载荷,尽可能的避免车辆的底盘与车体发生撞击,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还能降低减震时的噪音,减小车辆行驶时的噪音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本体、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垫本体的一端,所述垫本体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垫本体的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于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周向设置有卡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包括环本体和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环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凸起部朝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面的夹角为5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本体包括第一垫本体、第二垫本体和第三垫本体,所述第一垫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垫本体,所述第二垫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垫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垫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状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垫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垫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垫本体靠近所述第二垫本体的内径。
9.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安装座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压垫,所述防压垫安装于所述减震器安装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装置。
CN201720966701.XU 2017-08-04 2017-08-04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8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6701.XU CN207018408U (zh) 2017-08-04 2017-08-04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6701.XU CN207018408U (zh) 2017-08-04 2017-08-04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18408U true CN207018408U (zh) 2018-02-16

Family

ID=61478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670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18408U (zh) 2017-08-04 2017-08-04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18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509542A (ja) 車体バンパー構造
CN107380106A (zh) 一种外延缓冲式载重汽车后保险杠
CN20251805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座总成
CN207018410U (zh) 用于车底盘减震的缓冲块、减震装置及车辆
CN209987738U (zh) 一种装配孔垂直结构的高侧向刚度吊耳
KR102487172B1 (ko) 유체 봉입형 엔진 마운팅 장치
CN207018408U (zh) 防压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CN202923328U (zh) 车辆减振器的减振支架及车辆减振器
JP2014020487A (ja) 軸はり装置用防振ブッシュ
CN105667290B (zh) 用于动力总成的前悬置总成
CN202528880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
JP3725346B2 (ja) 防振マウント
CN103465745A (zh) 汽车前麦弗逊悬架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7015104U (zh) 用于整车减震的防撞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KR101093206B1 (ko) 차량용 로어 암 부시유닛
CN204547998U (zh) 一种汽车及其保险杠
CN207018419U (zh) 防撞垫、减震装置及车辆
CN114069133A (zh)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的双重减震电动车电池
CN102829113A (zh) 滚筒式减震悬置装置
CN2106000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CN210113163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系统
CN204095937U (zh) 重型车辆后悬置分装机构及该重型牵引车
CN204279670U (zh) 一种驾驶室悬架连接结构及轮式起重机
CN202272081U (zh) 一种减振型驾驶室液压锁
KR20120095557A (ko) 차량의 트레일링암 부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