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9715U -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9715U
CN207009715U CN201720578202.3U CN201720578202U CN207009715U CN 207009715 U CN207009715 U CN 207009715U CN 201720578202 U CN201720578202 U CN 201720578202U CN 207009715 U CN207009715 U CN 207009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titch
speed transmission
miniature high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782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正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anland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5782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9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9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9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结构包括内壳和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并列排布在内壳的内部,每个端子均为冲压一体化结构,端子包括基部、从基部的前方延伸出的两条前针脚和从基部后方延伸出的两条后针脚,两条前针脚和两条后阵脚均朝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布置,两条前针脚的前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前卡凸,两条后针脚的后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后卡凸。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每个端子均为整体的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在端子冲压成型之后,两条前针脚之间的间隙大小就已经确定,该间隙并处于预设的大小,在后续的装配中无需考虑两条前针脚之间的间隙问题,前卡凸就能够有效卡紧外接接头,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大量支持USB的服务器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USB逐步形成PC机的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中文含义为“通用串行总线”,它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USB作为一种得到日益广发使用的PC机互连协议,使外设到计算机的连接更加高效、便利。外围设备如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等一般都通过USB 连接器接入计算机。USB 连接器具有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以及连接多个设备的特点,目前已经在各类外部设备中广泛的被采用。随着技术的发展,USB前后也经过了多代的发展,USB-C接口全称为USB Type-C,属于USB 3.0下一代接口,其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0Gbps)、更强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此外USB-C接口还支持双面插入,相比USB2.0/USB3.0更为先进,实现信号高速传输。
现有的USB Type-C连接器的母头,如图1和图2所示,母头02其结构一般包括内壳03和设置在内壳03的内部的端子,端子包括相互独立的上排端子04和下排端子05,且上排端子04和下排端子05之间留有供公头01插入的间隙。然而在制造过程中,由于上排端子04和下排端子05是分别固定于内壳03的,因此在装配时,上排端子04和下排端子05之间的中部间隙A很难控制,如果该中部间隙A过大,则插接公头01之后出现信号传输不稳定,如果该中部间隙A过小,则较难插入公头01,因此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来控制上排端子04与下排端子05之间的间隙。另外,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公母接头连接之后的示意图,母头02的端子长期被公头01插入之后,端子的前端部容易朝外变形,该变形形成的结构称为“简支结构06”,简支结构06会抵住内壳03的内侧壁,造成了接头结构不稳定,降低接头的使用寿命,变形后的接头不能通过耐久测试。端子的后端部与PCB板连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上排端子04和下排端子05共同夹紧PCB板的,同理需要严格控制上排端子04和下排端子05之间的间隙来配合PCB板,有时还需要其它辅助机构,结构复杂,增大了连接器整体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便于控制中部间隙,防止端子变形,降低制造成本的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包括内壳和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并列排布在所述内壳的内部,每个端子均为冲压一体化结构,所述端子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的前方延伸出的两条前针脚和从基部后方延伸出的两条后针脚,两条前针脚和两条后阵脚均朝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两条前针脚的前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前卡凸,所述两条后针脚的后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后卡凸。
其中,所述基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两条前针脚之间,从而使得两条前针脚与基部之间弹性连接。
其中,所述两条前针脚之间朝远离基部方向逐渐靠拢设置。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包括电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为单针脚端子,多个端子对称分布从而实现能够被外接接头正反插接。
其中,所述内壳的内部一体成型有多个安装槽,不同的端子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安装槽内,每个安装槽内均设有分隔部,分隔部位于端子的两条前针脚的后端部之间。
其中,该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还包括沿连接器宽度方向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梁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梁的两端部的弹性条;所述内壳的两侧开有容置槽,弹性条位于容置槽内,所述弹性条的前端部的朝向端子的侧面设置有侧卡凸,所述中间梁设置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位于所述两条后针脚之间。
其中,所述绝缘块为注塑成型于中间梁的塑胶件。
其中,该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内壳容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包括内壳和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并列排布在内壳的内部,每个端子均为冲压一体化结构,端子包括基部、从基部的前方延伸出的两条前针脚和从基部后方延伸出的两条后针脚,两条前针脚和两条后阵脚均朝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布置,两条前针脚的前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前卡凸,两条后针脚的后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后卡凸。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每个端子均为整体的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在端子冲压成型之后,两条前针脚之间的间隙大小就已经确定,该间隙并处于预设的大小,在后续的装配中无需考虑两条前针脚之间的间隙问题,前卡凸就能够有效卡紧外接接头,降低制造成本。同理在一体成型端子之后,两条后针脚之间的距离也确定在预设范围,后卡凸能够稳定地卡紧PCB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公头母头相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的另一视觉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的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的内壳的立体图。
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
公头01、母头02、内壳03、上排端子04、下排端子05、简支结构06、中部间隙A。
图3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
外壳1;
内壳2、安装槽21、分隔部22、容置槽23;
端子3、电端子31、信号端子32、基部33、凹槽331、前针脚34、前卡凸341、后针脚35、后卡凸351;
连接件4、中间梁41、弹性条42、侧卡凸421、绝缘块43;
PCB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外壳1、内壳2和多个端子3,内壳2容置在外壳1的内部,内壳2的内部一体成型有多个安装槽21,不同的端子3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安装槽21内。多个端子3并列排布在内壳2的内部,多个端子3包括电端子31和信号端子32,信号端子32为单针脚端子3,多个端子3左右对称分布从而实现能够被外接接头正反插接,当然端子3的排布方式也可以为其它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被外接接头正反插即可。如图7所示,为一个电端子31的结构示意图,每个端子3均为冲压一体化结构,电端子31包括基部33、从基部33的前方延伸出的两条前针脚34和从基部33后方延伸出的两条后针脚35,信号端子32与电端子31不同的是,信号端子32只有一个前针脚34。每个安装槽21内均设有分隔部22,分隔部22位于端子3的两条前针脚34的后端部之间,能够有效防止相邻两个端子3之间发生短路现象。两条前针脚34和两条后阵脚均朝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布置,两条前针脚34的前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前卡凸341,两条后针脚35的后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后卡凸351。基部33开设有凹槽331,凹槽331位于两条前针脚34之间,从而使得两条前针脚34与基部33之间弹性连接,两条前针脚34之间朝远离基部33方向逐渐靠拢设置,前卡凸341与前针脚34的前端之间形成楔形部,这样便于外接接头插入,更能确保前针脚34被经过多次插接之后,不会出现简支结构,即前针脚34不容易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施例的每个端子3均为整体的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在端子3冲压成型之后,电端子31的两条前针脚34之间的间隙大小就已经确定,该间隙并处于预设的大小,在后续的装配中无需考虑两条前针脚34之间的间隙问题,前卡凸341就能够有效卡紧外接接头,降低制造成本。同理在一体成型端子3之后,电端子31的和信号端子32的两条后针脚35之间的距离也确定在预设范围,后卡凸351能够稳定地卡紧PCB板5,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该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还包括沿连接器宽度方向放置的连接件4,连接件4包括中间梁41和设置在中间梁41的两端部的弹性条42;内壳2的两侧开有容置槽23,弹性条42位于容置槽23内,弹性条42的前端部的朝向端子3的侧面设置有侧卡凸421,中间梁41设置有绝缘块43,绝缘块43位于两条后针脚35之间,绝缘块43为注塑成型于中间梁41的塑胶件,绝缘块43和连接件4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一方面塑胶件能够抵住端子3防止端子3后退,另一方面,绝缘块43位于两条后针脚35之间能够有效防止后针脚35之间短跑。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内壳和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并列排布在所述内壳的内部,每个端子均为冲压一体化结构,所述端子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的前方延伸出的两条前针脚和从基部后方延伸出的两条后针脚,两条前针脚和两条后阵脚均朝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两条前针脚的前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前卡凸,所述两条后针脚的后端部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后卡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基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两条前针脚之间,从而使得两条前针脚与基部之间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两条前针脚之间朝远离基部方向逐渐靠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多个端子包括电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为单针脚端子,多个端子对称分布从而实现能够被外接接头正反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壳的内部一体成型有多个安装槽,不同的端子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安装槽内,每个安装槽内均设有分隔部,分隔部位于端子的两条前针脚的后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还包括沿连接器宽度方向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中间梁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梁的两端部的弹性条;所述内壳的两侧开有容置槽,弹性条位于容置槽内,所述弹性条的前端部的朝向端子的侧面设置有侧卡凸,所述中间梁设置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位于所述两条后针脚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块为注塑成型于中间梁的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内壳容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CN201720578202.3U 2017-05-23 2017-05-23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Active CN207009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8202.3U CN207009715U (zh) 2017-05-23 2017-05-23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8202.3U CN207009715U (zh) 2017-05-23 2017-05-23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9715U true CN207009715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78202.3U Active CN207009715U (zh) 2017-05-23 2017-05-23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97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092A (zh) * 2017-05-23 2017-09-22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110739580A (zh) * 2019-10-22 2020-01-31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092A (zh) * 2017-05-23 2017-09-22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110739580A (zh) * 2019-10-22 2020-01-31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482807B2 (en) 2019-10-22 2022-10-25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4882B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783751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207303499U (zh) 一种绝缘性能良好的连接器
CN204167540U (zh) 电连接器
CN207009715U (zh)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107196092A (zh)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212517597U (zh) 一种Type-C母座8P连接器
CN202749615U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202363640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260032U (zh) 连接器结构
CN212366266U (zh) 一种Type-C母座8P连接器主体
CN105024193A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母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12412271U (zh)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CN202363653U (zh)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
CN204905574U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插头结构
CN105375177A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2363652U (zh) 电连接器
CN209472121U (zh) 新型usb3.0公头
CN202737238U (zh) 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
CN20143670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211179U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M491270U (zh) 端子模組
CN219163811U (zh) 大电流高速快充机构组件
CN109149185A (zh) 新型usb3.0公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