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0032U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60032U
CN202260032U CN2011203134550U CN201120313455U CN202260032U CN 202260032 U CN202260032 U CN 202260032U CN 2011203134550 U CN2011203134550 U CN 2011203134550U CN 201120313455 U CN201120313455 U CN 201120313455U CN 202260032 U CN202260032 U CN 202260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erminal
space
terminal group
bas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134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文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XIN CO Ltd
Chant Since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X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X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X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134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60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60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600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有绝缘座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侦测端子及壳体。第一、二、三端子组相对位于绝缘座体之第一、二插设空间,以分别符合通用串行端口规格,而侦测端子系设于第一插设空间之侧壁,再将壳体包覆于绝缘座体外部并接地。如此,当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正向或反向置入第一、二插设空间时,利用侦测端子受外力挤压产生弹性弯曲而可与壳体形成接触并导通接地,即可产生一触发讯号,藉此控制第一、二插设空间之第一或二端子组作启动或关闭状态,达到提供正、反向插接使用时具正确、稳定的讯号传输。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尤其是USB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现今科技一日千里,人们藉由电子产品可开启全世界知识的大门,也因此电子产品逐渐形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获缺的产品。但是,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日渐倾向轻、薄、短、小,使得各产品除了在内部精简其各部件的使用空间外,对外的连接器也必须整并及改良,乃成为了焦点课题。
而现今电子产品的最普及的连接器讯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串行端口(U S B 2.0),藉此大多以此规格制作的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令外接于计算机的接口设备,如鼠标、打印机及随身碟等等;然而随者目前计算机的软件数据量不断攀升,故现有的通用串行埠(U S B 2.0)已渐渐不敷高流量数据传输的需求,因此进而有发展出具高流量数据传输的通用串行端口(U S B 3.0)。
然上述中,通用串行埠(U S B 2.0)与(U S B 3.0)端子数并不相同,因此通用串行埠(U S B 2.0)的连接器无法支持(U S B 3.0)版本,导致使用者需要另行安装支持(U S B 3.0)版本的连接器来使用,造成购买的成本增加,以及使用上的不方便。因此,如何将通用串行埠(U S B 2.0)与(U S B 3.0)整合为一体积小、简单又不占面积之连接器,同时又需兼具可供相同规格之外部讯号传输接口可上下或正反插接使用,而具有使用方便、正确、稳定的效用者,实是趋势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达到提供外部讯号传输接口作正、反向插接使用时具正确、稳定的讯号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结构,可与至少二种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插接,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一绝缘座体,其前端延伸设有一舌板,并相对于所述舌板两侧分别设有呈上下对应的第一插设空间和第二插设空间;一第一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舌板上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内,该第一端子组具有四支第一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一端设有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另一端设有接脚部;
一第二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舌板上并位于第二插设空间内,该第二端子组设有四支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二端子一端设有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另一端设有接脚部;一第三端子组,包括有五支连接端子及五支传输端子,该连接端子设置于舌板前端并相对位于第一插设空间与第二插设空间之间,所述传输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舌板内部,其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另一端设有接脚部;
一与地连接的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外部。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最外侧二支第一端子作为电源传输的正极与接地埠,且中间二支第一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组最外侧二支第二端子作为电源传输的正极与接地埠,且中间二支第二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端子组其中间的连接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的接地端口,另外四支连接端子作为两组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且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有可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一连接部而相互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绝缘座体的第一插设空间内,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绝缘座体的第二插设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组分别与连接端子的第一对接部搭配组合,所述第二端子组分别与连接端子的第二对接部搭配组合。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端子组于至少二支传输端子的对接部的位置向下或向上延伸有侧板,且该对接部及其侧板相对设置于绝缘座体内部的舌板内。
作为改进,所述舌板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复数个第一槽沟与第二槽沟,所述第一槽沟位于第一插设空间内、第二槽沟位于第二插设空间内,且所述舌板的前端位置设有复数个第三槽沟,所述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槽沟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二槽沟内,所述第三端子组的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三槽沟内。
作为改进,所述绝缘座体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所述第四槽沟设有一开口,且所述绝缘座体相对于第四槽沟的一侧设有一剖槽,所述剖槽与第四槽沟的开口相贯通,所述第四槽沟还设有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另一端设有接脚部,所述侦测臂设有一挤压部,并于侦测臂再延伸设有一接触臂;所述侦测臂的挤压部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的挤压部外露于第四槽沟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位置,所述侦测臂的挤压部受外力挤压,以令接触臂移出第四槽沟的开口外部并位于剖槽的位置,所述壳体其相对于侦测端子的接触臂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位于绝缘座体的剖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连接板与位于剖槽位置的接触臂相接触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绝缘座体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所述第四槽沟设有一开口,所述绝缘座体相对于第四槽沟的一侧设有一剖槽,所述剖槽与第四槽沟的开口相贯通,所述第四槽沟还设有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另一端设有接脚部,并于所述侦测臂再延伸设有一接触臂,而该侦测臂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系外露于第四槽沟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位置,该侦测臂受外力挤压,以令接触臂系移出第四槽沟的开口外部并位于剖槽的位置,所述壳体其相对于侦测端子的接触臂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位于绝缘座体的剖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连接板与位于剖槽位置的接触臂相接触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绝缘座体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所述第四槽沟设有一开口,所述绝缘座体外部相对于开口的位置凹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四槽沟还设有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另一端设有接脚部,侦测臂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系外露于第四槽沟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侦测臂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系移出第四槽沟的开口外部并位于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其相对于侦测端子的一侧设有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一端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设有接触部,且该接触部相对位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接触部与位于容置空间位置的侦测臂相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当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正向或反向置入第一、二插设空间时,利用侦测端子受外力挤压产生弹性弯曲而可与壳体形成接触并导通接地,即可产生一触发讯号,藉此控制第一、二插设空间的第一或二端子组作启动或关闭状态,达到提供正、反向插接使用时具正确、稳定的讯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另一视角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的端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俯视剖面及第一作动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俯视剖面及第二作动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又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又一实施例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又一实施例俯视剖面及作动实施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另一实施例端子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另一实施例俯视剖面及作动实施示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绝缘座体          110、舌板
111、第一槽沟          112、第二槽沟
113、第三槽沟          120、第一插设空间
130、第二插设空间      140、第四槽沟
141、开口              150、容置空间
160、剖槽              200、第一端子组
210、第一端子          211、对接部
212、接脚部            300、第二端子组
310、第二端子          311、对接部
312、接脚部            400、第三端子组
410、连接端子          411、第一对接部
412、第二对接部        413、连接部
414、接脚部            420、传输端子
421、对接部           422、接脚部
423、侧板             500、侦测端子
510、侦测臂           5101、挤压部
520、接脚部           530、接触臂
600、壳体             610、连接臂
611、接触部           620、连接板
700、接脚座           710、第一插孔
720、第二插孔         730、第三插孔
740、第四插孔         800、外部讯号传输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5所示,本创作系揭露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有一绝缘座体100、一第一端子组200、一第二端子组300、一第三端子组400、一侦测端子500及一壳体600,其中:
绝缘座体100于其前端系延伸设有一舌板110,并相对于舌板110两侧分别设有呈上下对应的第一插设空间120与第二插设空间130,且舌板110之两侧面分别设有复数个第一槽沟111与第二槽沟112,而第一槽沟111可位于第一插设空间120、第二槽沟112可位于第二插设空间130,又位于舌板110前端上、下位置设有复数个第三槽沟113,另外绝缘座体100于第一插设空间120之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140,而第四槽沟140设有一开口141,且绝缘座体100外部相对于开口141的位置凹设有一容置空间150。
第一端子组200设置于绝缘座体100之舌板110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120,第一端子组200具有4支第一端子210且分别设置于舌板110之第一槽沟111,而第一端子组200最外侧二支第一端子210作为电源传输的正极与接地埠、其中间二支第一端子210作为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以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规格,又第一端子210一端设有可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之对接部211、另一端则设有延伸出绝缘座体100外部之接脚部212。
第二端子组300设置于绝缘座体100的舌板110并位于第二插设空间130,第二端子组300具有4支第二端子310且分别设置于舌板110的第二槽沟112,而第二端子组300最外侧二支第二端子310作为电源传输的正极与接地埠、其中间二支第二端子310作为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以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规格,又第二端子310一端设有可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311、另一端则设有延伸出绝缘座体100外部的接脚部312。
第三端子组400包括有五支连接端子410及五支与连接端子410相对应连结的传输端子420,且五支连接端子410其中间的连接端子410作为讯号传输的接地端口,另外4支连接端子410作为两组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而连接端子410分别设置于舌板110的第三槽沟113,以相对位于舌板110前端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120与第二插设空间130,其包括有可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对接部411、第二对接部412,且第一对接部411与第二对接部412之间设有一连接部413而相互电性导通,此外第一对接部411可位于绝缘座体100的第一插设空间120、第二对接部412可位于绝缘座体100的第二插设空间130;而传输端子420分别设置于绝缘座体100及舌板110内部,其一端设有与连接端子410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421、另一端设有延伸出绝缘座体100外部的接脚部422,又至少二支以上传输端子420相对于对接部421的位置可向下或向上延伸有侧板423,而本创作试举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可将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延伸有侧板423,使得增加传输端子420其对接部421的纵向应力,藉以避免传输端子420其对接部421容易产生纵向弯曲变形。
侦测端子500设置于绝缘座体100的第四槽沟140,其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510、另一端设有接脚部520,而侦测臂510具可弹性弯曲变形及复位的功效,且侦测臂510其自由端可为弯折状并相对位于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处,使得侦测臂510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510系外露于第四槽沟140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120;又侦测臂510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510系移出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外部并位于容置空间150。
壳体600包覆于绝缘座体100,其相对于侦测端子500的一侧设有一连接臂610,而连接臂610一端与壳体600相连接、另一端则向内弯折设有一接触部611,且接触部611相对位于绝缘座体100的容置空间150。
而上述之接脚部212、312、422及520系分别延伸出绝缘座体100外部,以分别电性连接于一外部电路板;此外连接端子410可进一步于第二对接部412延伸设有与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相互电性连接的接脚部414,使得连接端子410的第一对接部411与第二对接部412皆可共同经由传输端子420而与外部电路板形成电性导通;另外,本创作亦可由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直接与连接端子410的第一对接部411或第二对接部412相互电性连接。
如此,本创作透过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规格的第一端子组200于绝缘座体100第一插设空间120可与第三端子组400的五支连接端子410其第一对接部411搭配组合,以符合通用串行埠US B 3.0规格;又透过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规格之第二端子组300于绝缘座体100第二插设空间130可与第三端子组400的五支连接端子410其第二对接部412搭配组合,以符合通用串行埠US B 3.0规格。藉此达到于同一连接器分别具至少二个以上呈上下或正反对应之通用串行埠U S B 2.0及3.0,以供相同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可上下或正反插接使用。举例来说,当一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或3.0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正向插入连接器时,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的对应端子可与绝缘座体100第二插设空间130内的第二端子组300或第二端子组300及第三端子组400的第二对接部412相互电性连接;或者当一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或3.0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反向插入连接器时,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的对应端子可与绝缘座体100第一插设空间120内的第一端子组200或第一端子组200及第三端子组400的第一对接部411相互电性连接。
值得注意的事,如图6所示,当壳体600接地时,一特殊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如薄型通用串行埠(U S B 2.0或无屏蔽壳体通用串行埠U S B 2.0正向插入连接器时,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的对应端子可与绝缘座体100第二插设空间130内的第二端子组300相互电性连接;又当上述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反向插入连接器时,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的对应端子可与绝缘座体100第一插设空间120内的第一端子组200相互电性连接,同时侦测端子500的侦测臂510因受外力挤压而产生弹性弯曲,使得侦测臂510移出第四槽沟140之开口141外部并位于容置空间150,进而与壳体600的接触部611相接触而形成接地,即可产生一触发讯号,使得藉由电路板上所设的控制芯片,将第二端子组300的讯号关闭并将第一端子组200之讯号启动,藉此控制第一插设空间120与第二插设空间130的第一端子组200、第二端子组300作启动O N或关闭OFF状态,达到提供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作正、反向插接使用时具正确、稳定的讯号传输。此外,如图11所示,透过第三端子组400至少二支以上传输端子420相对于对接部421的位置可向下或向上延伸有侧板423,使得可增加传输端子420其对接部421之纵向应力,以避免传输端子420其对接部511容易产生纵向弯曲变形,而本创作试举一实施例可分别将第三端子组400其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提早弯折,即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的长度大于其它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的长度,使得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可分别位于绝缘座体100及舌板110内,同时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之对接部421的位置延伸有侧板423,以利用将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及其侧板423分别设置于绝缘座体100内部及舌板110内,以藉由最外侧二支传输端子420的对接部421相对增加纵向应力,达到相对增加绝缘座体100的舌板110强度。
再者,本创作可进一步于绝缘座体100后端结合有一接脚座700,接脚座700分别设有复数第一插孔710、第二插孔720、第三插孔730及一第四插孔740,由第一插孔710以供第二端子组300之接脚部312插设并稳固,由第二插孔720以供第一端子组200之接脚部212插设并稳固,由第三插孔730以供传输端子420之接脚部422插设并稳固,再由第四插孔740以供侦测端子500之接脚部520插设并稳固,藉此达到第一端子组200、第二端子组300、第三端子组400及侦测端子500可稳固设于绝缘座体100。
如图7至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又一实施例,其中,绝缘座体100可进一步于第四槽沟140的一侧设有一剖槽160,且剖槽160系与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相贯通;而侦测端子500可进一步于侦测臂510的位置再延伸设有一接触臂530,且接触臂530相对位于第四槽沟140及其开口141处,使得侦测臂510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510系外露于第四槽沟140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120的位置;又侦测臂510受外力挤压,以令接触臂530系移出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外部并位于剖槽160的位置;又壳体600其相对于侦测端子500之接触臂530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板620,且连接板620系相对位于绝缘座体100的剖槽160内。藉此,当壳体600接地时,一特殊规格之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如薄型通用串行埠U S B 2.0或无屏蔽壳体通用串行埠U SB 2.0反向插入连接器时,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的对应端子可与绝缘座体100第一插设空间120内的第一端子组200相互电性连接,同时侦测端子500之侦测臂510因受外力挤压而产生弹性弯曲,使得接触臂530系移出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外部并位于剖槽160,进而与壳体600的连接板620相接触而导通接地,即可产生一触发讯号,使得藉由电路板上所设的控制芯片,将第二端子组300的讯号关闭并将第一端子组200之讯号启动,藉此控制第一插设空间120与第二插设空间130的第一端子组200、第二端子组300作启动O N或关闭O F F状态,相同达到提供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作正、反向插接使用时具正确、稳定的讯号传输。
如图10至1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另一实施例,其中,绝缘座体100可进一步于第四槽沟140的一侧设有一剖槽160,且剖槽160系与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相贯通。而侦测端子500的侦测臂510系以弯折方式凸出设有一挤压部5101,使得侦测臂510可呈反く形状,又侦测端子500可进一步于侦测臂510的位置再延伸设有一接触臂530,且接触臂530相对位于第四槽沟140及其开口141处,使得侦测臂510之挤压部5101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510的挤压部5101外露于第四槽沟140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120的位置;又侦测臂510的挤压部5101受外力挤压,侦测臂510朝剖槽160方向弹性弯曲并带动接触臂530移动,以令接触臂530移出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外部并位于剖槽160的位置。又壳体600其相对于侦测端子500的接触臂530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板620,且连接板620相对位于绝缘座体100的剖槽160内。藉此,当壳体600接地时,一特殊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如薄型通用串行埠U S B 2.0或无屏蔽壳体通用串行埠U S B 2.0反向插入连接器时,外部讯号传输接口800的对应端子可与绝缘座体100第一插设空间120内之第一端子组200相互电性连接,同时侦测端子500其侦测臂510的挤压部5101因受外力挤压,使得侦测臂510产生弹性弯曲并带动接触臂530移出第四槽沟140的开口141外部而位于剖槽160,进而与壳体600的连接板620相接触而导通接地,即可产生一触发讯号,再藉由预设电路板上所设的控制芯片,将第二端子组300的讯号关闭并将第一端子组200之讯号启动,藉此控制第一插设空间120与第二插设空间130的第一端子组200、第二端子组300作启动O N或关闭OFF状态,相同达到提供外部讯号传输接口900作正、反向插接使用时具正确、稳定的讯号传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透过绝缘座体100的舌板110分别设有至少二个以上呈上下或正反对应之符合通用串行埠U S B 2.0及3.0规格的端子组,以供相同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可正反插接使用,即当外部讯号传输接口正向插入连接器时,其对应端子位于绝缘座体100第二插设空间130内,并可与第二端子组300或第二端子组300及第三端子组400的第二对接部412相互电性连接;又外部讯号传输接口反向插入连接器时,其对应端子位于绝缘座体100第一插设空间120内,而与第一端子组200或第一端子组200及第三端子组400的第一对接部411相互电性连接;同时再透过绝缘座体100内的侦测端子500受外力挤压产生弹性弯曲而可与壳体600形成接地连接,即可产生一触发讯号,使得藉由电路板上所设的控制芯片,将第二端子组300的讯号关闭并将第一端子组200之讯号启动,藉此控制第一插设空间120与第二插设空间130之第一端子组200、第二端子组300作启动O N或关闭OFF状态,藉此达到具有使用方便、正确及稳定的效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实施之范围;故当熟习此技艺所作出等效或轻易的变化者,如增加一些基本的电路零件或系统,但在不脱离本创作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结构,可与至少二种规格的外部讯号传输接口插接,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有:
一绝缘座体,其前端延伸设有一舌板,并相对于所述舌板两侧分别设有呈上下对应的第一插设空间和第二插设空间;一第一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舌板上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内,该第一端子组具有四支第一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一端设有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另一端设有接脚部;
一第二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舌板上并位于第二插设空间内,该第二端子组设有四支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二端子一端设有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另一端设有接脚部;
一第三端子组,包括有五支连接端子及五支传输端子,该连接端子设置于舌板前端并相对位于第一插设空间与第二插设空间之间,所述传输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舌板内部,其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对接部、另一端设有接脚部;
一与地连接的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最外侧二支第一端子作为电源传输的正极与接地埠,且中间二支第一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最外侧二支第二端子作为电源传输的正极与接地埠,且中间二支第二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组其中间的连接端子作为讯号传输的接地端口,另外四支连接端子作为两组讯号传输的输出与输入埠,且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有可与一外部讯号传输接口的对应端子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一连接部而相互电性导通,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绝缘座体的第一插设空间内,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绝缘座体的第二插设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组分别与连接端子的第一对接部搭配组合,所述第二端子组分别与连接端子的第二对接部搭配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组于至少二支传输端子的对接部的位置向下或向上延伸有侧板,且该对接部及其侧板相对设置于绝缘座体内部的舌板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复数个第一槽沟与第二槽沟,所述第一槽沟位于第一插设空间内、第二槽沟位于第二插设空间内,且所述舌板的前端位置设有复数个第三槽沟,所述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槽沟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二槽沟内,所述第三端子组的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三槽沟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所述第四槽沟设有一开口,且所述绝缘座体相对于第四槽沟的一侧设有一剖槽,所述剖槽与第四槽沟的开口相贯通,所述第四槽沟还设有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另一端设有接脚部,所述侦测臂设有一挤压部,并于侦测臂再延伸设有一接触臂;所述侦测臂的挤压部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的挤压部外露于第四槽沟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位置,所述侦测臂的挤压部受外力挤压,以令接触臂移出第四槽沟的开口外部并位于剖槽的位置,所述壳体其相对于侦测端子的接触臂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位于绝缘座体的剖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连接板与位于剖槽位置的接触臂相接触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所述第四槽沟设有一开口,所述绝缘座体相对于第四槽沟的一侧设有一剖槽,所述剖槽与第四槽沟的开口相贯通,所述第四槽沟还设有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另一端设有接脚部,并于所述侦测臂再延伸设有一接触臂,而该侦测臂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系外露于第四槽沟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位置,该侦测臂受外力挤压,以令接触臂系移出第四槽沟的开口外部并位于剖槽的位置,所述壳体其相对于侦测端子的接触臂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相对位于绝缘座体的剖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连接板与位于剖槽位置的接触臂相接触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于第一插设空间的侧壁设有一第四槽沟,所述第四槽沟设有一开口,所述绝缘座体外部相对于开口的位置凹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四槽沟还设有一侦测端子,所述侦测端子一端延伸设有侦测臂,另一端设有接脚部,侦测臂未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系外露于第四槽沟外部并位于第一插设空间,侦测臂受外力挤压,以令侦测臂系移出第四槽沟的开口外部并位于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其相对于侦测端子的一侧设有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一端与壳体相连接,另一端设有接触部,且该接触部相对位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接触部与位于容置空间位置的侦测臂相接触连接。
CN2011203134550U 2011-08-25 2011-08-25 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0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34550U CN202260032U (zh) 2011-08-25 2011-08-25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34550U CN202260032U (zh) 2011-08-25 2011-08-25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60032U true CN202260032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2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1345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0032U (zh) 2011-08-25 2011-08-25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6003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91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101741317B1 (ko) 2014-07-15 2017-05-30 한주형 전자 커넥터
TWI800067B (zh) * 2021-10-29 2023-04-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91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064915B (zh) * 2013-03-18 2018-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101741317B1 (ko) 2014-07-15 2017-05-30 한주형 전자 커넥터
TWI800067B (zh) * 2021-10-29 2023-04-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56490U (zh)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usb插座与插头
CN103515792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2259790U (zh) 电连接器
CN201256225Y (zh) 整合直流电源接脚的外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接头
CN204030066U (zh) 具有弹片的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1877657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118388U (zh) 具有中间屏蔽片的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1946773U (zh)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usb插头
CN102931538A (zh) 连接器结构
CN201097428Y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202260032U (zh) 连接器结构
US20140004749A1 (en) Transmission line with double-contact connectors
CN201230095Y (zh) 电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130793Y (zh) 电连接器
CN109346883A (zh) 一种实现Type-C接口正反插的系统
CN207572575U (zh) 电连接器
CN207009715U (zh)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105375177A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104037549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96743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2737238U (zh) 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
CN204577786U (zh) 复合式连接器
CN208078309U (zh) 插头连接器的插拔定位结构
CN203071361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