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5203U -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5203U
CN207005203U CN201720609541.3U CN201720609541U CN207005203U CN 207005203 U CN207005203 U CN 207005203U CN 201720609541 U CN201720609541 U CN 201720609541U CN 207005203 U CN207005203 U CN 207005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ide wall
cylinder side
cas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095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
黄宝新
袁勇超
周明英
曹延军
陈渊
陶冶
于立
毛继哲
岗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095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5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5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52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包括箱体,箱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为竖直布置的输入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输出轴及设在各级转轴上的三级减速齿轮,输入轴上在输入轴齿轮上方同轴固定有甩油套,甩油套包括圆锥台筒形侧壁,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在上方,且大头端固定连接封盖有圆形底板,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小头端靠近或者抵在输入轴齿轮的上端面,圆锥台筒形侧壁上靠近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位置均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更加合理,避免齿轮总体浸油深度过大导致搅油损失过多;采用改进的甩油套将油液甩到或者溅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可以对齿轮进行更好的冷却和润滑。

Description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提高润滑效果的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背景技术
倒伞形曝气机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推流能力强、充氧量高,混合搅拌作用大,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印染、制革、医药、造纸、食品、煤气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该设备不仅适用于活性污泥法中污水的曝气,也适用于河流及氧化塘曝气,尤其适宜在卡鲁塞尔氧化沟中使用。
倒伞形曝气机的主要结构有电机、联轴器、减速机和叶轮组件。其中减速机一般为立式结构,三级齿轮传动,减速机的输入轴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实现对中连接,无需现场调整,叶轮组件连接在减速机输出轴上。
现有倒伞形曝气机的减速机一般外设油泵进行冷却润滑,外设油泵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另外这种润滑方式对于处在下方的齿轮润滑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处在上方的齿轮,由于中心轴都是竖直的,现有的甩油盘的盘面都是与旋转中心垂直的,将现有的甩油盘安装到竖直的中心轴上无法将液态润滑油甩到箱体内上方来润滑处在上方的齿轮,导致处在上方的齿轮磨损较快,需要定期更换。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倒伞形曝气机的减速机中的轴承一般是采用浸油润滑或者半固态润滑脂润滑。如果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目前通常是采用挡油盘对轴承进行密封。
对于除输出轴以外的各级转轴的轴承,其主要承载转轴自身及连接其上的齿轮,承载力很小,采用浸油润滑或者半固态润滑脂润滑都可以。如果采用半固态润滑脂润滑,一般采用挡油盘进行密封基本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即使有少量液态润滑油渗入轴承中和半固态润滑脂混合而产生少量絮状物或者小颗粒对轴承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小。
但是对于输出轴,由于输出轴的端部需要同轴连接叶轮组件,而且叶轮组件只能依靠输出轴悬吊支撑并且由输出轴带动旋转,有时还需要换向旋转,最后对于这些负载的支撑主要集中在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上,因此对此处的轴承的润滑要求较高。如果采用浸油润滑,由于液态润滑油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润滑效果不理想,粘滞阻力大,降低效率,且此处是输出轴,还存在漏油的隐患。如果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现有的挡油盘无法保证很好的密封,致使液态润滑油渗入此处的轴承中与半固态润滑脂混合而产生少量的絮状物或者小颗粒,对于此处的轴承这些少量的絮状物或者小颗粒也会严重影响其使用效果,加速此处的轴承的磨损,需要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此外严重时还会导致液态润滑油从此处渗出箱体,流到下方的叶轮组件上影响叶轮组件的运行,也会导致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减少,影响箱体内的齿轮的润滑。因此对此类减速机的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的润滑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润滑效果的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包括箱体,前述的箱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为竖直布置的输入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输出轴,输入轴上端外露于箱体的上壁,输出轴下端外露于箱体的底壁,输入轴上设有输入轴齿轮,第一转轴上设有一级齿轮和二级轴齿轮,二级轴齿轮布置在一级齿轮上方,第二转轴上设有二级齿轮和三级轴齿轮,三级轴齿轮布置在二级齿轮上方,输出轴上设有三级齿轮,输入轴齿轮和一级齿轮外啮合,二级轴齿轮和二级齿轮外啮合,三级轴齿轮和三级齿轮外啮合,输入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甩油套,甩油套布置在输入轴齿轮上方,甩油套包括圆锥台筒形侧壁,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在上方,且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固定连接封盖有圆形底板,圆形底板的中心处设有用于紧套在输入轴外侧的过孔,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小头端靠近或者抵在输入轴齿轮的上端面,圆锥台筒形侧壁上靠近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位置均设有通孔。
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的输入轴同轴连接电机,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叶轮组件,本方案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均外露于箱体,方便电机和叶轮组件的连接装配。箱体内三级减速齿轮的传动比较为合理的分配方案是高速级向低速级逐渐增大,这种分配方案可以使各级中间轴获得较高转速和较小的转矩,使轴及轴上零件的尺寸和质量适当,结构较为紧凑,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本方案考虑到减速机的布置形式,将三级减速齿轮的高度布置为由高速级向低速级逐渐升高,这样浸在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中的齿轮数量较少,齿轮总体浸油深度更加合理,避免齿轮总体浸油深度过大导致搅油损失过多。同时本方案采用改进的甩油套将液态润滑油直接甩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同时甩油套也会将液态润滑油甩到箱体侧壁或者上壁内面然后再流到或者溅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这样就可以对位置较高的齿轮进行很好的冷却和润滑。本方案的甩油套的工作原理是: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小头端的通孔,这样液态润滑油可以在圆锥台筒形侧壁内外两侧自由流动,当甩油套随着输入轴转动时,靠着圆锥台筒形侧壁内面的液态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圆锥台筒形侧壁内面向上流动,当液态润滑油沿着圆锥台筒形侧壁内面向上流动到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的通孔处时,液态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的通孔甩出。本方案采用改进的甩油套和合理的三级减速齿轮布局方式,可以给各级减速齿轮进行更好的冷却和润滑,能够减少定期更换齿轮的次数或者避免定期更换齿轮,节省维修保养成本,无需采用外设油泵进行强制循环润滑,节省设备成本。当然为了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也可以在本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外设油泵进行强制循环润滑。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挡油套,挡油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形侧壁,圆筒形侧壁同轴套在上述的输出轴的外侧,圆筒形侧壁的内壁面与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箱体底壁内面上,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靠近三级齿轮的下端面,三级齿轮的下端面将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完全遮挡住。本方案用改进的挡油套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挡油盘,结合本方案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挡油效果,对于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可以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而不必担心箱体内液态润滑油渗入的风险。首先,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小头端的通孔,但是远低于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因此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流入挡油套内。其次,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箱体底壁内面上,因此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进入挡油套内部。再次,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靠近三级齿轮的下端面,三级齿轮的下端面完全遮挡住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在减速机运行时,飞溅起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溅入挡油套内,而液态润滑油即使溅到三级齿轮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态润滑油也会沿着三级齿轮的齿牙边沿甩出,而不会甩入挡油套内,从而对挡油套和箱体之间的轴承,即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进行很好的密封保护,减少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的次数或者避免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液态润滑油从此处渗出箱体。
作为另一种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挡油套,上述的三级齿轮的下端同轴设有环形减重槽;挡油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形侧壁,圆筒形侧壁同轴套在上述的输出轴的外侧,圆筒形侧壁的内壁面与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箱体底壁内面上,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伸入环形减重槽内,圆筒形侧壁的外侧密封同轴套接圆环挡片,圆环挡片上面同轴设有圆环形挡油凸台,圆环挡片上位于圆筒形侧壁和挡油凸台之间的区域设有漏油孔,圆环挡片和挡油凸台均伸入环形减重槽内。本方案也是用改进的挡油套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挡油盘,结合本方案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挡油效果,对于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可以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而不必担心箱体内液态润滑油渗入的风险。首先,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小头端的通孔,但是远低于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及圆环挡片,因此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流入挡油套内。其次,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箱体底壁内面上,因此箱体内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进入挡油套内部。再次,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圆环挡片和挡油凸台均伸入环形减重槽内,相当于三级齿轮的环形减重槽将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完全罩住,在减速机运行时,飞溅起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溅入挡油套内,而液态润滑油即使溅到三级齿轮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态润滑油也会沿着三级齿轮的齿牙边沿甩出,而不会甩入挡油套内,圆环挡片和挡油凸台均起到挡油的作用,圆环挡片上的漏油孔可以排出极端情况下溅到圆筒形侧壁和挡油凸台之间的液态润滑油,避免油液聚集。本方案可以对挡油套和箱体之间的轴承,即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进行很好的密封保护,减少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的次数或者避免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液态润滑油从此处渗出箱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更加合理,使浸在液态润滑油中的齿轮数量较少,齿轮总体浸油深度更加合理,避免齿轮总体浸油深度过大导致搅油损失过多;采用改进的甩油套将液态润滑油直接甩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同时甩油套也会将液态润滑油甩到箱体侧壁或者上壁内面然后再流到或者溅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这样就可以对位置较高的齿轮进行很好的冷却和润滑;用改进的挡油套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挡油盘,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挡油效果,对于输出轴上位于下方的轴承可以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而不必担心箱体内液态润滑油渗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甩油套局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挡油套局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挡油套局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包括箱体1,箱体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为竖直布置的输入轴11、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3、输出轴14,输入轴11上端外露于箱体1的上壁,输出轴14下端外露于箱体1的底壁。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的输入轴11同轴连接电机,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的输出轴14同轴连接叶轮组件,本实施例的输入轴11和输出轴14均外露于箱体1,方便电机和叶轮组件的连接装配。
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轴承均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且所有轴承都安装在箱体1上。
本实施例在箱体1内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更加合理。输入轴11上设有输入轴齿轮111,第一转轴12上设有一级齿轮15和二级轴齿轮121,二级轴齿轮121布置在一级齿轮15上方,第二转轴13上设有二级齿轮16和三级轴齿轮131,三级轴齿轮131布置在二级齿轮16上方,输出轴14上设有三级齿轮17,输入轴齿轮111和一级齿轮15外啮合,二级轴齿轮121和二级齿轮16外啮合,三级轴齿轮131和三级齿轮17外啮合。
箱体1内三级减速齿轮传动比的合理分配方案是高速级向低速级逐渐增大,这种分配方案可以使各级中间轴获得较高转速和较小的转矩,使轴及轴上零件的尺寸和质量适当,结构较为紧凑,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掌握的普通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考虑到减速机的布置形式,将三级减速齿轮的高度布置为由高速级向低速级逐渐升高,这样浸在箱体1内的液态润滑油中的齿轮数量较少,齿轮总体浸油深度更加合理,避免齿轮总体浸油深度过大导致搅油损失过多。
本实施例在输入轴11上同轴固定有甩油套18,甩油套18布置在输入轴齿轮111上方。
如图2所示,甩油套18包括圆锥台筒形侧壁181,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大头端在上方,且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大头端固定连接封盖有圆形底板182,圆形底板182的中心处设有用于紧套在输入轴11外侧的过孔183,圆锥台筒形侧壁181上靠近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位置均设有通孔184。
再如图1所示,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小头端靠近输入轴齿轮111的上端面。
本实施例采用改进的甩油套18将液态润滑油直接甩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同时甩油套18也会将液态润滑油甩到箱体1侧壁或者上壁内面然后再流到或者溅到位置较高的齿轮上,这样就可以对位置较高的齿轮进行很好的冷却和润滑。
本实施例的甩油套18的工作原理是:箱体1内的液态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小头端的通孔184,这样液态润滑油可以在圆锥台筒形侧壁181内外两侧自由流动,当甩油套18随着输入轴11转动时,靠着圆锥台筒形侧壁181内面的液态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圆锥台筒形侧壁181内面向上流动,当液态润滑油沿着圆锥台筒形侧壁181内面向上流动到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大头端的通孔184处时,液态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大头端的通孔184甩出。
本实施例在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挡油套19,如图3所示,挡油套19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形侧壁191,圆筒形侧壁191的下端口密封设置有环形法兰盘192,环形法兰盘192再密封连接在箱体1底壁内面上,从而实现圆筒形侧壁191的下端口与箱体1底壁之间的密封。
再如图1所示,圆筒形侧壁191同轴套在输出轴14的外侧,圆筒形侧壁191的内壁面与输出轴14之间留有空隙,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靠近三级齿轮17的下端面,三级齿轮17的下端面将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完全遮挡住。
本实施例采用改进的甩油套18和合理的三级减速齿轮布局方式,可以给各级减速齿轮进行更好的冷却和润滑,能够减少定期更换齿轮的次数或者避免定期更换齿轮,节省维修保养成本,无需采用外设油泵进行强制循环润滑,节省设备成本。当然为了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也可以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外设油泵进行强制循环润滑。
另外,本实施例用改进的挡油套19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挡油盘,结合本实施例中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挡油效果,对于输出轴14上位于下方的轴承可以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而不必担心箱体1内液态润滑油渗入的风险。
首先,箱体1内的液态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小头端的通孔184,但是远低于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因此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流入挡油套19内。
其次,圆筒形侧壁191的下端口通过环形法兰盘192密封连接在箱体1底壁内面上,因此箱体1内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圆筒形侧壁191的下端口进入挡油套19内部。
再次,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靠近三级齿轮17的下端面,三级齿轮17的下端面完全遮挡住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在减速机运行时,飞溅起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溅入挡油套19内,而液态润滑油即使溅到三级齿轮17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态润滑油也会沿着三级齿轮17的齿牙边沿甩出,而不会甩入挡油套19内,从而对输出轴14上位于下方的轴承进行很好的密封保护,减少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的次数或者避免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液态润滑油从此处渗出箱体1。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 三级齿轮17的下端同轴设有环形减重槽17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油套19的圆筒形侧壁191的外侧靠近上端口处密封同轴套接圆环挡片193,圆环挡片193上面同轴设有圆环形挡油凸台194,圆环挡片193上位于圆筒形侧壁191和挡油凸台194之间的区域设有漏油孔195,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圆环挡片193和挡油凸台194均伸入环形减重槽171内。
本实施例是用进一步改进的挡油套19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挡油盘,结合本实施例的三级减速齿轮的布局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挡油效果,对于输出轴14上位于下方的轴承可以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进行润滑,而不必担心箱体1内液态润滑油渗入的风险。
首先,箱体1内的液态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圆锥台筒形侧壁181的小头端的通孔184,但是远低于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及圆环挡片193,因此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流入挡油套19内。
其次,圆筒形侧壁191的下端口通过环形法兰盘192密封连接在箱体1底壁内面上,因此箱体1内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圆筒形侧壁191的下端口进入挡油套19内部。
再次,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圆环挡片193和挡油凸台194均伸入环形减重槽171内,相当于三级齿轮17的环形减重槽171将圆筒形侧壁191的上端口完全罩住,在减速机运行时,飞溅起的液态润滑油无法从上端口溅入挡油套19内,而液态润滑油即使溅到三级齿轮17上,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态润滑油也会沿着三级齿轮17的齿牙边沿甩出,而不会甩入挡油套19内,圆环挡片193和挡油凸台194均起到挡油的作用,圆环挡片193上的漏油孔195可以排出极端情况下溅到圆筒形侧壁191和挡油凸台194之间的液态润滑油,避免油液聚集。
本实施例可以对输出轴14上位于下方的轴承进行很好的密封保护,减少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的次数或者避免定期更换此处的轴承,降低维修保养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液态润滑油从此处渗出箱体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为竖直布置的输入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输出轴,输入轴上端外露于箱体的上壁,输出轴下端外露于箱体的底壁,输入轴上设有输入轴齿轮,第一转轴上设有一级齿轮和二级轴齿轮,二级轴齿轮布置在一级齿轮上方,第二转轴上设有二级齿轮和三级轴齿轮,三级轴齿轮布置在二级齿轮上方,输出轴上设有三级齿轮,输入轴齿轮和一级齿轮外啮合,二级轴齿轮和二级齿轮外啮合,三级轴齿轮和三级齿轮外啮合,输入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甩油套,甩油套布置在输入轴齿轮上方,甩油套包括圆锥台筒形侧壁,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在上方,且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大头端固定连接封盖有圆形底板,圆形底板的中心处设有用于紧套在输入轴外侧的过孔,圆锥台筒形侧壁的小头端靠近或者抵在输入轴齿轮的上端面,圆锥台筒形侧壁上靠近大头端和小头端的位置均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挡油套,挡油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形侧壁,圆筒形侧壁同轴套在所述的输出轴的外侧,圆筒形侧壁的内壁面与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箱体底壁内面上,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靠近三级齿轮的下端面,三级齿轮的下端面将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完全遮挡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挡油套,所述的三级齿轮的下端同轴设有环形减重槽;挡油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形侧壁,圆筒形侧壁同轴套在所述的输出轴的外侧,圆筒形侧壁的内壁面与输出轴之间留有空隙,圆筒形侧壁的下端口密封连接在箱体底壁内面上,圆筒形侧壁的上端口伸入环形减重槽内,圆筒形侧壁的外侧密封同轴套接圆环挡片,圆环挡片上面同轴设有圆环形挡油凸台,圆环挡片上位于圆筒形侧壁和挡油凸台之间的区域设有漏油孔,圆环挡片和挡油凸台均伸入环形减重槽内。
CN201720609541.3U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5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9541.3U CN207005203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9541.3U CN207005203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5203U true CN207005203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954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5203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52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730A (zh) * 2017-08-29 2019-03-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曝气防止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730A (zh) * 2017-08-29 2019-03-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曝气防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24434B1 (ko) 해양 선박의 조향가능한 스러스터의 윤활을 배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윤활 배열체
ZA200409525B (en) Hydraulic motor for use in high-pressure environment.
US6698934B2 (en) Agitator drive
CN207005203U (zh) 一种倒伞形曝气机用的减速机
CN205841709U (zh) 一种起重机焊接齿轮箱自润滑机构
CN107812478A (zh) 一种高效润滑油加工装置
JP2012202507A (ja) 軸受装置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CN202300806U (zh) 润滑油自循环式冷却塔用水轮机
JP5302428B2 (ja) 処理対象物濃縮装置
KR100512286B1 (ko) 누유 방지구조를 가지는 2중출력 유성감속기어장치
CN213598545U (zh) 一种多输入高承载能力的立式传动装置
CN108612839B (zh) 整体式双分流齿轮传动的润滑装置
CN208107075U (zh) 一种新型平行轴减速机
CN108180257A (zh) 一种上面输入下面输出的齿轮减速箱
CN219809294U (zh) 一种带有油槽的滑动轴承
CN205745227U (zh) 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
CN209034218U (zh) 一种合成润滑油加热调和装置
CN109647239A (zh) 一种水力混合装置
CN208878458U (zh) 一种防油污的磁力驱动搅拌器
CN207701738U (zh) 一种具有闭式润滑装置的玻璃研磨机的齿轮箱
CN217736221U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小齿轮主轴防渗油装置
CN107763192A (zh) 一种中央减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108546631A (zh) 一种生物材料的降解装置
CN219023514U (zh) 一种航空滑油过滤机
CN201982683U (zh) 埋地管道用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