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0581U -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00581U CN207000581U CN201720501730.9U CN201720501730U CN207000581U CN 207000581 U CN207000581 U CN 207000581U CN 201720501730 U CN201720501730 U CN 201720501730U CN 207000581 U CN207000581 U CN 2070005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axletree
- steering
- transmission
- differenti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1307 Myosotis scorpioi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组件和转向传递机构,每组行走轮组件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上的第一行走轮和转动设置在第二车轴上的第二行走轮,第一车轴与第二车轴固定连接;转向传递机构连接两组行走轮组件,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速差能带动转向传递机构运动,转向传递机构用于将其中一组行走轮组件的转向运动传递到另一组行走轮组件。车辆采用上述四轮差速转向机构,转弯半径小,能够全方位转弯行走,能在狭窄的空间转向,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且承载能力大,平衡稳定性好,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使用该四 轮差速转向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转向机构用于控制各类轮式或履带式车辆的行驶方向。传统的转向控制机构 是为满足机器转弯设计的,一般都需要专门的驱动控制其转弯,人力或者其他动力,如自行 车和汽车转向机构。单纯的为转向而增加驱动,通常情况下,驱动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产品 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且普通的两轮差速控制转向机构,通过控制两轮不同的转 动速度,实现转向,转弯半径大,转向角度有限,难以实现在狭窄的空间转向,导致空间利用 率低;且两轮差速转向机构承载能力差,平衡性差,尤其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容 易导致打滑,使得运输能力差,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差速转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 本高、资源利用率低、转弯半径大、转向角度有限、空间利用率低、承载能力差,平衡性差的 技术问题。
[0004]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包括:
[0006] 两组行走轮组件,每组所述行走轮组件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上的第一行走 轮和转动设置在第二车轴上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车轴与所述第二车轴固定连接;
[0007] 转向传递机构,其连接两组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 速差能带动所述转向传递机构运动,所述转向传递机构用于将其中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的 转向运动传递到另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
[0008] 其中,所述转向传递机构包括:
[0009] 两组传动机构,分别与两组所述行走轮组件连接;
[0010] 传动杆,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传动机构铰接,其中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的转向 运动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和传动杆传递到另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
[0011]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12] 轴套,其位于所述第一车轴与所述第二车轴的连接处,并与所述第一车轴和第二 车轴均固定连接;
[0013] 连接轴,其一端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车轴垂直;
[0014]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通过销轴 连接。
[0015] 其中,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接轴垂直。
[0016] 其中,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车轴远离所述第二车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车轴远离所述第一车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0017] 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0018] 其中,所述第一车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车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19] 其中,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中均设置有轮毂电机。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四轮差速转向机构车辆。
[0021]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22]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组件,每组所述行走轮组 件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上的第一行走轮和转动设置在第二车轴上的第二行走轮,第 一车轴与第二车轴固定连接,且第一车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车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 线上;其中任意一组行走轮组件可通过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速差带动转向传递机 构运动,进而驱动另一组行走轮组件进行转向运动;将传统的两轮差速转向机构改为四轮 差速转向机构,减小了转弯半径,转向角度不限,实现了全方位转弯行走;同时提高了资源 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且增大了承载能力,平衡稳定性好,在路面不平或 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
[002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因采用上述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因此具有转弯半径小,能 够全方位转弯行走,能在狭窄的空间转向,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且承载能力大,平衡稳定 性好,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的俯视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转向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 1、行走轮组件;2、传动机构;3、传动杆;4、销轴;
[0031] 11、第一车轴;12、第一行走轮;13、第二车轴;14、第二行走轮;
[0032] 21、轴套;22、连接轴;23、连杆;2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 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 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4] 实施例一
[0035]参见图1至图3,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包括两组行走轮组件1和转向传递机构。 [0036]每组行走轮组件1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11上的第一行走轮12和转动设置在 第二车轴13上的第二行走轮14,第一车轴11与第二车轴I3固定连接,第一车轴^与第二车 轴I3本身并不转动,且第一车轴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车轴1: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线 上。
[0037] 转向传递机构连接两组行走轮组件1,第一行走轮12和第二行走轮14的转速差能 带动转向传递机构运动,转向传递机构用于将其中一组行走轮组件1的转向运动传递到另 一组行走轮组件1。
[0038] 转向传递机构包括两组传动机构2和一根传动杆3。两组传动机构2分别与两组行 走轮组件1连接;传动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组传动机构2铰接,其中一组行走轮组件1的转向 运动通过传动机构2和传动杆3传递到另一组行走轮组件1。
[0039] 传动机构包括轴套21、连接轴22和连杆23。轴套21位于第一车轴11与第二车轴13 的连接处,并与第一车轴11和第二车轴13均固定连接;连接轴22的一端与轴套21固定连接, 且连接轴22与第一车轴11垂直;连杆23的一端与连接轴22固定连接,连杆23的另一端与传 动杆3通过销轴4连接,连杆23与连接轴22垂直。
[0040]为了增加整体机构的稳定性,还设置有支架24,第一车轴11远离第二车轴13的一 端与支架24固定连接,第二车轴I3远离第一车轴11的一端与支架24固定连接。支架24包括 顶板和侧板,两个侧板分别垂直连接于顶板的两端,第一车轴11远离第二车轴13的一端穿 过一个侧板并通过螺母固定,第二车轴I3远离第一车轴11的一端与穿过另一个侧板并通过 螺母固定。连接轴22的上端穿过顶板,连接轴22的轴身与支架24固定连接。
[0041]第一行走轮12和第二行走轮14中均设置有轮毂电机,使得四个行走轮在行走时转 速相同,能保持平衡。轮毂电机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省略了大量零部 件,简化了车辆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42]为了保证整体机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又减轻整体机构的重量,连接轴22设置为阶 梯轴,连接轴22的直径均是由下向上逐渐减小。
[0043]将传统的两轮差速转向机构改为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中任一组行走轮组件1可 驱动另一组行走轮组件1转向,减小了转弯半径,转向角度不限,实现了全方位转弯行走;同 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且增大了承载能力,平衡稳定性好, 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
[0044]左转向时,控制其中一组行走轮组件1的第一行走轮12的转速小于第二行走轮14 的转速,则第一行走轮12和第二行走轮14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车轴11和第二车轴13 同步在水平面内逆时针旋转,通过转向传递机构2、传动杆3将转向运动传递到另一组行走 轮组件1,完成左转向。
[0045]右转向时,控制其中一组行走轮组件1的第一行走轮12的转速大于第二行走轮14 的转速,则第一行走轮12和第二行走轮14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车轴11和第二车轴13 同步在水平面内顺时针旋转,通过转向传递机构2、传动杆3将转向运动传递到另一组行走 轮组件1,完成右转向。
[0046] 实施例二
[0047]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车辆前进和转向。该四轮 差速转向机构与车辆连接时,两个连接轴22的轴身均与车辆的车盘转动连接,安装完成后, 两个连接轴2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定值。
[0048]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安装于车辆的前端,车辆的后端间隔安装两个万向轮。
[004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可以是自动导引运输车。因采用上述四轮差速转向机构, 因此具有转弯半径小,能够全方位转弯行走,能在狭窄的空间转向,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 且承载能力大,平衡稳定性好,在路面不平或有较大的坡度时,不易打滑,运输能力强的优 势。
[0050]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 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 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 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组行走轮组件,每组所述行走轮组件均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车轴上的第一行走轮和 转动设置在第二车轴上的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车轴与所述第二车轴固定连接; 转向传递机构,其连接两组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速差 能带动所述转向传递机构运动,所述转向传递机构用于将其中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的转向 运动传递到另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传递机构包括: 两组传动机构,分别与两组所述行走轮组件连接; 传动杆,其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传动机构铰接,其中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的转向运动 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和传动杆传递到另一组所述行走轮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轴套,其位于所述第一车轴与所述第二车轴的连接处,并与所述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 均固定连接; 连接轴,其一端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车轴垂直;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通过销轴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接轴垂 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车轴 远离所述第二车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轴远离所述第一车轴的一端与 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支架固定 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轴的中 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车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轮和 第二行走轮中均设置有轮毂电机。
9.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四轮差速转向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01730.9U CN207000581U (zh) | 2017-05-08 | 2017-05-08 |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01730.9U CN207000581U (zh) | 2017-05-08 | 2017-05-08 |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00581U true CN207000581U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44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01730.9U Active CN207000581U (zh) | 2017-05-08 | 2017-05-08 |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005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2584A (zh) * | 2018-11-20 | 2019-01-25 | 钟祥博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智能机器人 |
-
2017
- 2017-05-08 CN CN201720501730.9U patent/CN2070005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2584A (zh) * | 2018-11-20 | 2019-01-25 | 钟祥博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智能机器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47506B (zh) | 一种仓库智能搬运机器人 | |
CN101973307B (zh) | 主销零偏置线控独立驱动与转向的汽车行走机构及电动车 | |
CN206926516U (zh) | 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底盘 | |
CN101450697A (zh) | 圆周运动装置 | |
CN205220269U (zh) | 一种可升降自适应地形agv小车底盘 | |
CN205819403U (zh) | 双向行驶的电动运输车 | |
CN105667587A (zh) | 一种电动车的行走转向机构 | |
CN105313953B (zh) | 具备独立转向和轮边驱动的汽车单轮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7344561A (zh) | 一种转弯半径小可防止侧翻的台车 | |
CN107054460A (zh) |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
CN204038440U (zh) | 一种agv运输车 | |
CN207000581U (zh) | 一种四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
CN105947015A (zh) | 一种agv驱动机构 | |
CN205311696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全转向机构 | |
CN205112850U (zh) | 独轮万向轮 | |
CN202279666U (zh) | 全方位叉车 | |
CN203485985U (zh) | 能横向行驶的公路和铁路两用牵引车 | |
CN206528518U (zh) | 能够使轮子转向任意角度并彼此协作不同转向角度的系统 | |
CN207029291U (zh) | 一种三轮差速转向机构及车辆 | |
CN204774571U (zh) | Agv小车驱动装置 | |
CN202400224U (zh) | 一种不倒电动车 | |
CN204871269U (zh) | 一种新型的移动驱动单元 | |
CN201941821U (zh) | 多轮式搬运车 | |
CN209683463U (zh) | 无轨多台联动双向轨道搬运车 | |
CN105235468A (zh) | 主动悬架式火星车移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