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97495U -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97495U
CN206997495U CN201721012080.8U CN201721012080U CN206997495U CN 206997495 U CN206997495 U CN 206997495U CN 201721012080 U CN201721012080 U CN 201721012080U CN 206997495 U CN206997495 U CN 206997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late
punch
pin
plate support
perfo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20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煜
彭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bo Beij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Bo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Bo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Bo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120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97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97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97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孔压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压力机、夹板、上模座、凸模和凹模;夹板夹持压力机的升降柱和上模座,将上模座固定于升降柱的端部;凸模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座;凹模可拆卸的固定于压力机的底盘,且位于凸模的正下方,压力机驱动凸模压向凹模或远离凹模。将待开孔件放置在凹模上,且使待开孔的位置与凹模上的冲孔位置对应,压力机驱动凸模运动,通过凸模与凹模的配合可以在待开孔件上冲压出开孔;通过更换不同的凸模与凹模,可以冲压出不同形状的孔,可以大大提高开孔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在施工现场加工孔的情况,所需要加工的孔分为两种:一种是规则的孔,例如,圆孔,另一种是不规则的孔,例如,椭圆孔、椭圆长孔、方形孔、月牙形孔等,或由其中任意多个形成的组合孔。如果是规则的孔,一般通过电钻加工即可方便地加工;如果是不规则的孔,通常需要使用电钻结合其他小型工具进行加工。
例如,在对电气控制柜/箱/盘进行装配时,需要在所使用的线槽上加工不规则孔,利用电钻结合其他小型工具进行加工,具体加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线槽对应的位置划出需要加工的不规则孔;
第二步:通过电钻的圆形开孔器进行多次开孔;
第三步:使用刀具剪出多余部分;
第四步:使用锉刀,修复、平整不规则孔的内沿。
从这个加工过程可以看出,不仅需要多次开孔,还需要剪除和打磨操作,整个加工过程耗费工时,开孔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孔压制装置,以提高开孔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孔压制装置,包括:压力机、夹板、上模座、凸模和凹模;
所述夹板夹持所述压力机的升降柱和所述上模座,将所述上模座固定于所述升降柱的端部;
所述凸模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上模座;
所述凹模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压力机的底盘,且位于所述凸模的正下方,所述压力机驱动所述凸模压向所述凹模或远离所述凹模。
可选的,所述上模座包括插装部和用于固定所述凸模的模具安装部;所述升降柱的端面设有插装孔,且侧面设有连通所述插装孔的侧壁通孔;所述插装部插装于所述插装孔;
所述夹板包括两个半圆形夹持片,所述两个半圆形夹持片通过螺栓固定,且夹紧所述升降柱的端部和所述模具安装部;所述半圆形夹持片上设有定位通孔;
所述装置还包括顶丝,所述顶丝贯穿于所述定位通孔和所述侧壁通孔,并与其中至少一者螺纹配合,以压紧所述插装部。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凹模支架;
所述凹模支架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凹模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凹模支架。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凹模支架底板和第一连接螺钉,所述凹模支架底板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盘;
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螺钉,所述凹模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凹模支架底板;
所述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两者中,一者设于所述凹模支架,另一者设于所述凹模支架底板。
可选的,所述凹模支架具有排屑口;所述排屑口与所述凹模的冲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凹模支架的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避让凹槽。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凹模支架底板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支架底座。
可选的,所述支架底座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凹模支架底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板和第二连接螺钉;所述底盘具有安装长孔和位于所述底盘底面的安装凹槽;所述支架底座具有固定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螺钉依次贯穿于所述固定通孔和所述安装长孔,且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嵌入所述安装凹槽。
可选的,所述压力机为手动压力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孔压制装置,包括:压力机、夹板、上模座、凸模和凹模;夹板夹持压力机的升降柱和上模座,将上模座固定于升降柱的端部;凸模可拆卸地固定于上模座,凹模可拆卸地固定于压力机的底盘,且位于凸模的正下方,压力机驱动凸模压向凹模或远离凹模。具体使用时,将待开孔件放置在凹模上,且使待开孔的位置与凹模上的冲孔位置对应,压力机驱动凸模运动,通过凸模与凹模的配合可以在待开孔件上冲压出开孔。开孔的形状取决于凸模与凹模结构,通过更换不同的凸模与凹模,可以冲压出不同形状的孔,包括不规则孔和规则孔,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开孔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孔压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孔压制装置中去除压力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半圆形夹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凹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凹模支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凹模支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待开孔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电钻结合其他小型工具加工不规则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多次开孔,还需要剪除和打磨操作,整个加工过程耗费工时,开孔效率不高。为了能够提高开孔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孔压制装置,包括:压力机1、夹板2、上模座3、凸模4和凹模5;其中,压力机1为手动压力机,通过操作手柄102可以驱动升降柱6上下运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机1也可以为自动压力机。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压力机1是采用手动压力机,还是采用自动压力机,压力机1的结构都可以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夹板2夹持压力机1的升降柱6和上模座3,在夹板2的夹持力的作用下,将上模座3固定于升降柱6的端部,凸模4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座3。
具体的,凸模4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座3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上模座3上设置第一螺纹孔303,凸模4上设置第一通孔401,装配时第一螺钉14贯穿第一通孔401,并与第一螺纹孔303螺纹配合,将凸模4固定于上模座3。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凸模4,还可以在凸模4上设置第一凸起402,在上模座3上设置第一凹槽304,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凸起402嵌装于第一凹槽304,再通过第一螺钉14将凸模4和上模座3进一步固定。
由于第一凸起402和第一凹槽304是一对相互配合的结构,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402设置于上模座3,第一凹槽304设置于凸模4也是可以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起402和第一凹槽304的设置,还可以减少对应零件的平整面加工量,从而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另外,凸模4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座3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卡接的方式。
凹模5可拆卸的固定于压力机1的底盘101,且位于凸模4的正下方,压力机1驱动凸模4压向凹模5或远离凹模5。具体的,可以设置中间件,将中间件直接固定于压力机1的底盘101上,再将凹模5安装在中间件上,其中,中间件可以是指单个零件,也可以是一个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模5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压力机1的底盘101上。
凸模4与凹模5相配合,可以在待开孔件上冲压出开孔,开孔的具体形状取决于凸模4、凹模5以及它们的配合。由于凸模4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座3,凹模5可拆卸的固定于压力机1的底盘101,因此,可以方便地更换凸模4与凹模5,以便加工出不同形状的开孔。
需要说明的是,凸模4上用于冲入凹模5的冲孔501内的部分需要设置尖锐的外沿,将该外沿做硬化处理可以提高凸模4的强度。同时,凹模5的冲孔501需要设置尖锐的内沿,将该内沿做硬化处理可以提高凹模5的强度。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凸模4和凹模5是一对相互配合的模具,凸模4的冲压截面形状和凹模5的冲孔501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例如,图6和图7中示例性表示出凸模4的冲压截面、凹模5的冲孔501截面均为长腰型,这样就可以在待开孔件上冲压出长腰型孔。
具体使用时,将待开孔件的待加工面贴放在凹模5上,且使待开孔的位置与凹模5上的冲孔501位置对应,压力机1驱动凸模4运动,通过凸模4与凹模5的配合可以在待开孔件上冲压出开孔。开孔的形状取决于凸模4与凹模5结构,通过更换不同的凸模4与凹模5,可以冲压出不同形状的孔,包括不规则孔和规则孔,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开孔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夹板2包括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通过螺栓固定,升降柱6的端部和上模座3被夹持在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之间。具体的,半圆形夹持片201可以包括中间的半圆部2012,以及由半圆部2013两端向外延伸的安装部2013,安装部2013上设置安装孔2014,螺栓贯穿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的安装孔2014,锁紧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以将升降柱6的端部和上模座3夹紧在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夹板2的具体结构可以为上述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可以夹紧升降柱6的端部和上模座3即可,例如,夹板2可以为一个弧形的弹性板,将弧形的弹性板套装在升降柱6和上模座3外部,弹性板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向弹性板施加力以锁紧升降柱6和上模座3。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上模座3可以包括插装部301和用于固定凸模4的模具安装部302;升降柱6的端面设有插装孔(图中未示出),且侧面设有连通插装孔的侧壁通孔(图中未示出),插装部301插装于插装孔;两个半圆形夹持片201通过螺栓固定,并夹紧升降柱6的端部和模具安装部302;半圆形夹持片201上设有定位通孔2011,顶丝13贯穿于定位通孔2011和侧壁通孔,顶丝13与定位通孔2011螺纹配合和/或与侧壁通孔螺纹配合,以压紧插装部301。在半圆形夹持片201和顶丝13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上模座3可靠地固定在升降柱6的端部。
继续参照图5,上模座3可以为台阶状的圆柱体,即插装部301和模具安装部302均为圆柱形,前者直径相对较小,后者直径相对较大,这样便于插装部301的插装,也便于安装凸模4。
需要说明的是,插装部301可以为任意可以插入插装孔的形状,如圆柱形、棱柱形或其他形状。模具安装部302的具体形状也不限于圆柱形,可以依据夹板2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夹板2为弧形板,模具安装部302可以为椭圆柱形、圆柱形等。
参照图1和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孔压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凹模支架7;凹模支架7可拆卸的固定于底盘101,凹模5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7。在凹模5的冲孔501的安装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凹模支架7的设置可以相应的减少凹模5的自身高度,实际使用过程中,凹模5是要经常更换的,因此,减少凹模5的自身高度,也就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支架7的宽度和长度可以参考凹模5的长度和宽度来设计,既要能牢固的支撑凹模5,又要尽量避免对待开孔件结构的限制,使待开孔件可以顺利的放置到凹模5上。例如,凹模支架7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与凹模5的长度和宽度一致。
凹模5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7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凹模5上可以设置第二通孔502,凹模支架7上可以设置第二螺纹孔704,第二螺钉15贯穿第二通孔502,并与第二螺纹孔704螺纹配合,将凹模5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模支架7上。
进一步的,凹模5上可以设置第二凸起503,凹模支架7可以设置第二凹槽705,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二凸起503嵌装于第二凹槽705,再通过第二螺钉15将凹模5和凹模支架7进一步固定。
由于第二凸起503和第二凹槽705是一对相互配合的结构,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起503设置于凹模支架7,第二凹槽705设置于凹模5也是可以的。
另外,凹模5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7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卡接的方式。
参照图8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孔压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凹模支架底板8,凹模支架底板8可拆卸的固定于底盘101,凹模支架7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底板8。
其中,凹模支架7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底板8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凹模支架7和凹模支架底板8通过第一连接螺钉9固定连接。具体的,凹模支架7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三螺纹孔706,凹模支架底板8上开设多个(如5个)与第三螺纹孔706配合的第三通孔802,第一连接螺钉9贯穿第三通孔802,并与第三螺纹孔706螺纹配合,将凹模支架7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底板8。
进一步的,凹模支架底板8上开设有定位凹槽801,凹模支架7的具有定位凸起701,在装配过程中,先将定位凸起701嵌装于定位凹槽801,再通过第一连接螺钉9将凹模支架7和凹模支架底板8进一步固定。
由于定位凹槽801和定位凸起701是一对相互配合的结构,因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801开设于凹模支架7,定位凸起701设置于凹模支架底板8也是可以的。
上述的定位凹槽801可以为燕尾形凹槽,定位凸起701可以为燕尾形凸起。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凹槽801和定位凸起701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矩形。
另外,凹模支架7可拆卸的固定于凹模支架底板8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卡接的方式。
参照图2和图8,凹模支架7具有排屑口702;排屑口702与凹模5的冲孔501连通。在开孔的过程中,通过凹模5和凸模4的配合,可以在待开孔件上冲下一块废料,以在待开孔件上形成开孔,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废屑,冲出的废料和废屑可以通过排屑口702排出。
具体的,排屑口702可以为凹模支架7上的一个U型缺口,加工过程中,废料和废屑可落至U型缺口的底面,然后再从U型缺口将废料和废屑清理掉。当然,排屑口70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可以使废料和废屑从排屑口702排出即可。
凹模支架7的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避让凹槽703。针对一些结构特殊的待开孔件,避让凹槽703可以避让待开孔件的结构,防止待开孔件的结构与凹模支架7相冲突,导致无法正确放置待开孔件进行开孔操作。因此,避让凹槽703的设置可以提高该开孔压制装置的适用性。避让凹槽703的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待开孔件的结构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针对如图13所示的待开孔件,该待开孔件为一种U型线槽,是电气控制柜/箱/盘装配时常用到的一种线槽。这种线槽的侧壁具有向内凹陷的,截面类似弧形的侧面凸起1601,为了在线槽底面冲出孔1602,需要将线槽倒置在凹模5上,侧面凸起1601避让侧面凸起1601。为了能够实现避让侧面凸起1601,避让凹槽703的截面形状可以类似弧形,也可以为矩形。
参照图1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孔压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底座10,支架底座10可拆卸的固定于底盘101,凹模支架底板8可拆卸的固定于支架底座10。具体的,支架底座1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到底盘101,凹模支架底板8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到支架底座1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底盘101一般是采用铸铁进行铸造的,后期不便重新加工,一般现有的压力机1的底盘101都是具有安装孔的,这样通过支架底座10的设置,就可以在支架底座10上灵活地设置凹模支架底板8安装位。
参照图11,支架底座10开设有多个(如16个)定位安装孔1001,用于安装凹模支架底板8。多个定位安装孔1001之间可以组成不同的安装位,可以用于安装不同的凹槽支架底板8,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安装位来调整同一凹模支架底板8位置。例如,16个定位安装孔1001呈矩形阵列分布,呈矩形分布的四个定位安装孔1001就可以组成一个安装位。
参照图2和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孔压制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螺钉12;底盘101具有安装长孔(图中未示出)和位于底盘101底面的安装凹槽(图中未示出);支架底座10具有固定通孔1002;第二连接螺钉12依次贯穿于固定通孔1002和安装长孔,且与连接板11螺纹连接;连接板11嵌入安装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孔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压力机、夹板、上模座、凸模和凹模;
所述夹板夹持所述压力机的升降柱和所述上模座,将所述上模座固定于所述升降柱的端部;
所述凸模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上模座;
所述凹模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压力机的底盘,且位于所述凸模的正下方,所述压力机驱动所述凸模压向所述凹模或远离所述凹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包括插装部和用于固定所述凸模的模具安装部;所述升降柱的端面设有插装孔,且侧面设有连通所述插装孔的侧壁通孔;所述插装部插装于所述插装孔;
所述夹板包括两个半圆形夹持片,所述两个半圆形夹持片通过螺栓固定,且夹紧所述升降柱的端部和所述模具安装部;所述半圆形夹持片上设有定位通孔;
所述装置还包括顶丝,所述顶丝贯穿于所述定位通孔和所述侧壁通孔,并与其中至少一者螺纹配合,以压紧所述插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凹模支架;
所述凹模支架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凹模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凹模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凹模支架底板和第一连接螺钉,所述凹模支架底板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盘;
通过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螺钉,所述凹模支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凹模支架底板;
所述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两者中,一者设于所述凹模支架,另一者设于所述凹模支架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支架具有排屑口;所述排屑口与所述凹模的冲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支架的相对的两侧面均设有避让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凹模支架底板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支架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凹模支架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板和第二连接螺钉;所述底盘具有安装长孔和位于所述底盘底面的安装凹槽;所述支架底座具有固定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螺钉依次贯穿于所述固定通孔和所述安装长孔,且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嵌入所述安装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4、7、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机为手动压力机。
CN201721012080.8U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Active CN206997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2080.8U CN206997495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2080.8U CN206997495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97495U true CN206997495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5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2080.8U Active CN206997495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97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83914U (zh) 可调支承夹紧装置及其垫板
CN203936424U (zh) 电机端盖的钻孔工装
CN206997495U (zh) 一种开孔压制装置
KR100683000B1 (ko) 분전반용 부스바 성형장치
CN206066596U (zh) 一种电子延期体的半自动分板机
CN206500649U (zh) 一种五面打孔装置
CN211727268U (zh) 一种用于冲压生产线用的钳工
CN203863169U (zh) 一种分体式线切割装夹工装
CN214816755U (zh) 一种用于井组冷输管线的防蜡防冷凝机生产装置
CN209035308U (zh) 定位治具及生产设备
CN211554003U (zh) 一种混凝土块成分分析装置
CN210208320U (zh) 一种金属盖冲压成型模具
CN203863732U (zh) 一种线路板分板固定装置
CN215239344U (zh) 一种冲压件生产制造设备
CN215432630U (zh) 一种新型薄壁u型件边缘铣夹具
CN205765218U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工的流动夹具
CN110788212A (zh) 一种夹持装置
CN204657996U (zh) 一种圆柱零件加工夹具
CN210361695U (zh) 一种基于条形板材打孔的固定装置
CN210450744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用气动剪脚机
CN213223925U (zh) 一种金属制品打孔机
CN213379332U (zh) 一种五金件打孔设备
CN108818761A (zh) 一种带排屑结构的木板开孔治具
CN210523577U (zh) 一种冲压件脱模装置
CN203254279U (zh) 一种小尺寸柱状零件批量端面磨削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ompil suppression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Pledgee: Beijing Jingxi Xinrong Cci Capital Ltd.

Pledgor: AUBO (BEIJING) 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99000050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4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Pledgee: Beijing Jingxi Xinrong Cci Capital Ltd.

Pledgor: AUBO (BEIJING) 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990000503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07, building 5, yard 98, lianshihu West Road,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102300

Patentee after: AUBO (Beij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300 301a1, building 5, Shilong Yangguang building, 98 lianshihu West Road,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AUBO (BEIJING) 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