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1982U -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1982U
CN206951982U CN201720770047.5U CN201720770047U CN206951982U CN 206951982 U CN206951982 U CN 206951982U CN 201720770047 U CN201720770047 U CN 201720770047U CN 206951982 U CN206951982 U CN 20695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 holder
plate
die
vehicle side
noum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00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00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1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1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上设置有拉延凹模,下模座上设置有与拉延凹模相配合的拉延凸模,并且拉延凸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内压边圈组件,内压边圈组件上设置有压力调节组件。由于内压边圈组件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相对的第一内压边圈、以及与汽车侧围外板后角窗位置相对的第二内压边圈,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内压边圈型腔内的第一调节件、以及设置在第二内压边圈上的第二调节件,因此,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通过调整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的压力值就可以改变板料在不同位置的夹持状态,进而改变板料流入量,从而可以优化暗坑等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侧围外板是汽车重要的覆盖件之一,但是由于汽车侧围外板在前门洞、后门洞以及后角窗等三个区域存在拐角,使得汽车侧围外板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在上述三个区域易出现暗坑、板料被拉裂等缺陷。
为了优化汽车侧围外板在前门洞和后门洞的缺陷,技术人员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拉延模具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为在拉延模具上与前门洞和后门洞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内压边圈a和内压边圈b,通过调整内压边圈a和内压边圈b所受的压力大小来调整拉延过程中板料的流入量,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但是,由于内压边圈a和内压边圈b的压力源均为压机顶杆,使得内压边圈a和内压边圈b所受的压力大小相同,当汽车侧围外板在前门洞或后门洞等位置出现缺陷时,就不能单独对前门洞或后门洞对应位置的内压边圈a或内压边圈b的所受的压力大小进行调整。
另外,为了优化汽车侧围外板在后角窗位置的缺陷,技术人员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调整内压边圈b和外压边圈对应位置上的拉延筋的大小来达到优化的目的,但是由于后角窗位置和内压边圈b与外压边圈之间的距离均较远,使得汽车侧围外板在后角窗区域的优化效果有限,而且,由于内压边圈b和外压边圈对应位置上的拉延筋会对整个汽车侧围外板的成型产生影响,使得上述拉延筋对后角窗缺陷区域的调整裕度较小。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不仅可以避免板料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在前门洞、后门洞以及后角窗等三个区域被拉裂,而且还可以避免拉延成型的汽车侧围外板在上述三个区域出现暗坑等缺陷的拉延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延模具,该拉延模具不仅可以避免板料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在前门洞、后门洞以及后角窗等三个区域被拉裂,而且还可以避免拉延成型的汽车侧围外板在上述三个区域出现暗坑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拉延凹模,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拉延凹模相配合的拉延凸模,所述拉延模具还包括内压边圈组件,所述内压边圈组件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内侧并与所述拉延凸模滑动连接,并且所述内压边圈组件上设置有压力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内压边圈组件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相对的第一内压边圈,并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压边圈型腔内的第一调节件。
进一步地,所述内压边圈组件还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后角窗位置相对的第二内压边圈,并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压边圈上的第二调节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压边圈包括第一本体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完全闭合时,所述第一本体下端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为2mm至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或者,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压边圈还包括第一安全件,所述第一安全件包括侧销和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侧面上,所述侧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延凸模的侧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凹槽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压边圈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端的平衡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压边圈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调节件压力大小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压边圈与所述拉延凸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内压边圈与所述拉延凸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拉延模具包括内压边圈组件,并且所述内压边圈组件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相对的第一内压边圈、以及与汽车侧围外板后角窗位置相对的第二内压边圈,而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压边圈型腔内的第一调节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压边圈上的第二调节件,因而,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通过分别调整所述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的压力值就可以改变板料在上述三个位置的夹持状态,进而改变上述三个位置的板料流入量,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在上述三个位置的板料被拉裂,而且还可以优化拉延成型的汽车侧围外板在上述三个区域出现的暗坑等缺陷。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压边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压边圈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在拉延成型开始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在拉延凹模与外压边圈开始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在拉延凹模与第二内压边圈开始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延模具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完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模座;2、拉延凹模;3、下模座;4、拉延凸模;5、第一内压边圈;6、第一氮气缸;7、第一本体;8、安装板;9、平衡件;10、安装面;11、固定件;12、凹槽;13、第一导向板;14、检测组件;15、联路板;16、连接管;17、第二内压边圈;18、第二本体;19、第二氮气缸;20、安全螺栓;21、板料;22、外压边圈;23、通孔;24、第二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期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优选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以及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其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3和外压边圈22,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拉延凹模2,所述下模座3上设置有与所述拉延凹模2相配合的拉延凸模4,所述外压边圈22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与所述下模座3之间,并且所述外压边圈22与所述拉延凸模4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拉延模具还包括内压边圈组件,并且所述内压边圈组件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内侧并与所述拉延凸模4滑动连接,所述内压边圈组件上设置有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内压边圈组件的压力值大小。
为了能够针对汽车侧围外板的前门洞或后门洞的暗坑等缺陷进行优化,所述内压边圈组件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相对的第一内压边圈5,并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的型腔内的第一调节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分别与汽车侧围外板的前门洞和后门洞的位置相对。另外,为了能够针对汽车侧围外板的后角窗位置的暗坑等缺陷进行优化,所述内压边圈组件还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后角窗位置相对的第二内压边圈17,并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上的第二调节件。
由于所述拉延模具在与汽车侧围外板的前门洞、后门洞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内压边圈5,并且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的型腔内设置有第一调节件,所以,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接触的板料21将同时受到所述拉延凹模2和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作用力,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汽车侧围外板前门洞位置和/或后门洞位置的第一内压边圈5中的第一调节件的压力值的大小,从而改变汽车侧围外板在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的板料21的被夹持的松紧程度,进而改变了板料21在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的流入量,不仅可以防止板料21在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上被拉裂,而且还可以使板料21在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的变形更充分,当汽车侧围外板在前门洞或后门洞出现缺陷时可单独优化,较为方便。
另外,由于所述拉延模具在与汽车侧围外板后角窗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内压边圈17,并且第二内压边圈17上设置有第二调节件,因此,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接触的板料21将同时受到所述拉延凹模2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作用力,人们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二调节件的压力值的大小,就可以改变上述位置板料21被夹持的松紧程度,进而改变了板料21在此位置的流入量,不仅可以防止板料21在后角窗的位置上被拉裂,而且还可以使板料21在后角窗位置的变形更充分,便于技术人员针对汽车侧围外板在后角窗位置出现的暗坑等缺陷进行优化。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包括第一本体7和安装板8,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包括第二本体18。为了防止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安装板8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脱离,所述安装板8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11与所述第一本体7连接,为了提高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安装板8连接后的稳定性,所述固定件11的数量为4-6个,并且多个所述固定件11均匀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1的数量为4个,并且4个所述固定件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的四个拐角上。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8上的第一氮气缸6,而且,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在拉延的过程中的受力均匀,多个所述第一氮气缸6均匀连接在所述安装板8上;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氮气缸19,并且所述第二氮气缸19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座3,所述第二氮气缸19的上端抵接所述第二本体18的底面,而且为了保证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在拉延的过程中的受力均匀,多个所述第二氮气缸19均匀连接在所述下模座3上。
为了确保所述第一氮气缸6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当所述拉延凹模2与所述拉延凸模4完全闭合时,所述第一本体7下端和所述安装板8之间的距离为2mm至5mm。
如图2所示,为了确保所述第一本体7和所述安装板8在拉延成型的过程中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所述固定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7,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8;或者,所述固定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8,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7。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7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8,而且,为了避免所述安装板8在垂直方向作运动时滑出所述固定件11,所述固定件11的两端均设置成“L”字型。
为了避免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在拉延的过程中滑出所述拉延凸模4,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还包括第一安全件,所述第一安全件包括侧销和凹槽1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7的侧面上,所述侧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延凸模4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凹槽12中。
为了避免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在拉延的过程中滑出所述拉延凸模4,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还设置有第二安全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全件为一安全螺栓20,所述第二本体18上设置有供所述安全螺栓20的下端穿过的通孔23,并且所述安全螺栓20上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23的直径,具体连接时,所述安全螺栓20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23后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座3上。
为了能够进一步调整汽车侧围外板的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的板料21流入量,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7上端的平衡件9,而且为了方便所述平衡件9的安装,所述第一本体7的上端设置有安装面10,并且所述安装面10低于所述第一本体7的顶面,而且,多个所述平衡件9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面10上。
在拉延成型之前,由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处于顶起的状态,当所述上模座1在压机滑块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至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接触后,所述平衡件9也将与所述拉延凹模2接触,此时通过在所述平衡件9下端设置垫片或将所述平衡件9进行打磨就可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与所述拉延凹模2之间的间隙,从而改变了板料21在汽车侧围外板在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的被夹持的松紧程度,进而改变了前门洞或后门洞位置的板料21流入量。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压力值,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调节件压力值大小的检测组件14,并且所述检测组件14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8的上端,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16与所述调节件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1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氮气缸6的压力值,由于所述检测组件14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管16与所述第一氮气缸6连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氮气缸6的压力值相同,不仅确保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的不同位置受力均匀,而且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一氮气缸6的压力值是否满足需求。
而且,为了能够更方便地调整所述第一氮气缸6的压力值,所述检测组件14包括用于指示压力数值的压力表、充气阀、排气阀以及防爆垫等,从而实现了对所述第一氮气缸6的压力值进行监测,并利用充气阀和排气阀实现压力值的调整,而且还可以确保所述第一氮气缸6的压力值在安全范围之内,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简化多个所述连接管16的布置,所述检测组件14还固定连接有联路板15,每个所述连接管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氮气缸6,另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联路板15上。
为了确保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沿固定的方向作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与所述拉延凸模4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外壁上的第一导向板13、以及至少一个对应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内壁上的第一导向面,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面的数量与第一导向板13的数量相同。为了确保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在作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所述第一导向板1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导向板13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7的外壁上,对应地,所述第一导向面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导向面对应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的内壁上。
为了确保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沿固定的方向作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与所述拉延凸模4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8外壁上的第二导向板24、以及至少一个对应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内壁上的第二导向面,并且所述第二导向面的数量与第二导向板24的数量相同。为了确保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在作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所述第二导向板24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导向板24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18的外壁上,对应地,所述第二导向面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导向面对应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的内壁上。
为了确保所述外压边圈22沿固定的方向作上下运动,所述外压边圈22与所述拉延凸模4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上的第三导向板、以及至少一个对应设置在所述外压边圈22上的第三导向面,并且所述第三导向面的数量与第三导向板的数量相同。为了确保所述外压边圈22在作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所述第三导向板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三导向板均匀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4上,对应地,所述第三导向面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三导向面对应设置在所述外压边圈22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的拉延过程具体如下:
如图4所示,拉延成型之前,打开所述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此时所述外压边圈22、两个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以及第二内压边圈17均处于顶出状态,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的顶出高度比所述外压边圈22的顶出高度高2mm-5mm,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的顶出高度低于所述外压边圈22的顶出高度;然后将板料21放置在所述下模座3上,此时两个第一内压边圈5和外压边圈22与板料21接触,而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与板料21不接触;如图5所示,所述上模座1在压机滑块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所述拉延凹模2将首先与两个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上的板料21接触,所述第一氮气缸6将逐渐被压缩,此时与两个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接触的板料21将同时受到所述第一氮气缸6向上的作用力和所述拉延凹模2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在拉延过程中可以控制板料21在此前门洞和后门洞位置的板料21流入量,不仅可以避免板料21在前门洞和后门洞位置被拉裂,而且还可以使得板料21在此位置的变形更充分;所述拉延凹模2继续向下运动,直到所述拉延凹模2与所述外压边圈22上的板料21接触,此时两个所述第一内压边圈5、外压边圈22将与拉延凹模2同时在压机滑块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拉延成型开始;如图6所示,所述上模座1在压机滑块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直到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与板料21开始接触,此时与所述第二内压边圈17接触的板料21将同时受到所述第二氮气缸19向上的作用力和所述拉延凹模2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在拉延过程中可以控制板料21在此位置的流入量,不仅可以避免板料21在此处被拉裂,而且还可以使得板料21在此位置的变形更充分;如图7所示,所述上模座1在压机滑块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直到所述上模座1与下模座3完全闭合,此时,所述拉延凸模4与拉延凹模2完全闭合,拉延完成。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拉延凹模,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拉延凹模相配合的拉延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模具还包括内压边圈组件,所述内压边圈组件设置在所述拉延凸模内侧并与所述拉延凸模滑动连接,并且所述内压边圈组件上设置有压力调节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边圈组件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前门洞和/或后门洞位置相对的第一内压边圈,并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压边圈型腔内的第一调节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边圈组件还包括与汽车侧围外板后角窗位置相对的第二内压边圈,并且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压边圈上的第二调节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包括第一本体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一个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完全闭合时,所述第一本体下端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为2mm至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或者,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还包括第一安全件,所述第一安全件包括侧销和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侧面上,所述侧销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延凸模的侧面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凹槽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上端的平衡件。
9.如权利要求4-8任何一项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压边圈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调节件压力大小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
CN201720770047.5U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Active CN20695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0047.5U CN206951982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0047.5U CN206951982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1982U true CN206951982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8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0047.5U Active CN206951982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198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7919A (zh) * 2018-11-09 2019-01-04 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
CN110814173A (zh) * 2019-11-11 2020-02-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差速行程压料圈的侧围拉延模
CN112775255A (zh) * 2020-12-24 2021-05-11 南京京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拉延模内压边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32153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拉延模具和拉延设备
CN114192668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工具箱开口模具切换结构及模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7919A (zh) * 2018-11-09 2019-01-04 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
CN109127919B (zh) * 2018-11-09 2019-12-31 重庆秋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左右前纵梁外板拉延模
CN110814173A (zh) * 2019-11-11 2020-02-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差速行程压料圈的侧围拉延模
CN112775255A (zh) * 2020-12-24 2021-05-11 南京京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拉延模内压边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32153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拉延模具和拉延设备
CN114192668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工具箱开口模具切换结构及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1982U (zh)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拉延模具
CN105945150B (zh) 车身侧围外板拉延模具及拉延方法
KR100970433B1 (ko) 금속제 캔의 밀봉립 가공장치
CN107825198A (zh) 发动机缸盖加工夹具
CN107597975A (zh) 汽车尾门内板成形模具
CN107855413A (zh) 铝制车门外板冲压成形模具及回弹控制方法
CN111503209B (zh) 一种减振器充气收口一体机
CN109551435A (zh) 一种家具加工定位装置
CN203463540U (zh) 一种含导向座的防超行程主动安全的氮气弹簧
CN205927060U (zh) 一种车身结构件减震塔三板真空压铸模具
CN206997512U (zh) 翻边整形冲压模具
CN104550075A (zh) 一种空气制动控制阀中间体内腔清洗夹具
CN110303093A (zh) 一种能够控制高强度钢回弹的折弯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2442921U (zh) 环行器/隔离器盖板与腔体预铆工装
CN209394209U (zh) 一种可调节通用型汽车车门焊接用夹具
CN210706107U (zh) 一种热熔压合治具
CN215004134U (zh) 一种真空箱氦检漏系统外接气缸压紧装置
CN208377200U (zh) 全自动包装机用送包小车
CN106363107A (zh) 扣压装置及钢筋连接用机床
CN110899507A (zh) 一种解决外覆盖件拉延变形的凸模
CN208131918U (zh) 可自动回位的上芯盒内置式排气顶杆机构
CN111687325A (zh) 环行器/隔离器盖板与腔体预铆工装及预铆工艺
CN217831525U (zh) 一种半自动封罐机
CN216989375U (zh) 一种在封头专用压力机上实现敞车下侧门成形的压边装置
CN204842411U (zh) 一种空气制动控制阀中间体内腔清洗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