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4154U -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4154U
CN206944154U CN201720844897.5U CN201720844897U CN206944154U CN 206944154 U CN206944154 U CN 206944154U CN 201720844897 U CN201720844897 U CN 201720844897U CN 206944154 U CN206944154 U CN 206944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tunnel
cavity
outer shroud
air inlet
middl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48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悦泳
季俊生
张炳卫
唐松茂
马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48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4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4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4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上进风燃烧器包括面板、引射管、分气盘和火盖。引射管设置在面板上方,引射管包括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包括第二直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三引射管包括第三直管和第三螺旋管。分气盘包括内环腔体、中环腔体和外环腔体。第二螺旋管自第二直管螺旋地连接中环腔体的底部,第三螺旋管自第三直管螺旋地连接外环腔体的底部。火盖包括内环火盖、中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设置在内环腔体内,中环火盖设置在中环腔体上,外环火盖设置在外环腔体上,内环火盖为红外火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实现三环上进风燃烧器,并利用红外内环火盖,实现了炭火慢炖和极小火的烹饪模式。

Description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上进风燃烧器一般只有两个引射管,无法实现炭火慢炖或极小火的烹饪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包括面板、引射管、分气盘和火盖,所述引射管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方,所述引射管包括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包括第二直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三引射管包括第三直管和第三螺旋管;
所述分气盘包括内环腔体、中环腔体和外环腔体,所述第二螺旋管自所述第二直管螺旋地连接所述中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螺旋管自所述第三直管螺旋地连接所述外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引射管连接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
所述火盖包括内环火盖、中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设置在所述内环腔体内,所述中环火盖设置在所述中环腔体上,所述外环火盖设置在所述外环腔体上,所述内环火盖为红外火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设置有三环引射管,形成三环火上进风燃烧器,并利用红外内环火盖,实现了炭火慢炖和极小火的烹饪模式。同时,直管连接螺旋管的结构起到较佳的引流作用,使得燃气能从外环引射管和中环引射管更顺畅地进入外环腔体和中环腔体内,气流的阻力大大减小,燃气的燃烧也更高效,实现了大火力的上进风燃烧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腔体、所述中环腔体和所述外环腔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螺旋管在所述中环腔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中环腔体上,所述第三螺旋管在所述外环腔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外环腔体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直管开设有中环通道,所述第二螺旋管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三直管开设有外环通道,所述第三螺旋管开设有第三螺旋通道,所述中环通道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所述外环通道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三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射管、所述第二直管和所述第三直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引射管的进气口、所述第二直管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直管的进气口间隔预设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内环喷嘴、中环喷嘴和外环喷嘴,所述内环喷嘴与所述第一引射管间隔相对,所述中环喷嘴与所述第二直管间隔相对,所述外环喷嘴与所述第三直管间隔相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喷嘴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距离比所述中环喷嘴与所述中环引射管的距离和所述外环喷嘴与所述外环引射管的距离都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包括内环进气管、中环进气管和外环进气管,所述内环进气管、所述中环进气管和所述外环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环喷嘴连接在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内环进气管的一端,所述中环喷嘴连接在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中环进气管的一端,所述外环喷嘴连接在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外环进气管的一端,所述内环进气管的内部、所述中环进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外环进气管的内部互不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气盘的外侧面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完全遮挡所述内环喷嘴、所述中环喷嘴、所述外环喷嘴、所述内环喷嘴与所述第一引射管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中环喷嘴与所述第二直管之间的第二间隙和所述外环喷嘴与所述第三直管之间的第三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设置有下侧板,所述下侧板的边缘形成3个凹槽,所述进气管顶端设置有3个凸起,所述3个凹槽分别与所述3个凸起对应配合以定位所述分气盘和所述进气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内环喷嘴、所述中环喷嘴和所述外环喷嘴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气盘包括上分气盘和下分气盘,该所述上分气盘包括所述内环腔体、所述中环腔体和所述外环腔体、第一上引射管、第二上引射管和第三上引射管,所述第二上引射管连接所述中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上引射管连接所述外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上引射管连接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
所述下分气盘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下分气盘包括第一下引射管、第二下引射管和第三下引射管,所述上分气盘连接所述下分气盘,所述第一上引射管连接所述第一下引射管形成第一引射管,所述第二上引射管连接所述第二下引射管形成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三上引射管连接所述第三下引射管形成第三引射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气灶具,包括锅支架和如上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所述锅支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脚,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脚,所述锅支架通过所述支撑脚支撑在所述面板上,所述连接板沿远离所述分气盘的方向呈渐扩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气灶具设置三环引射管,形成三环火燃气灶具,并利用红外内环火盖,实现了炭火慢炖和极小火的烹饪模式。同时,直管连接螺旋管的结构起到较佳的引流作用,使得燃气能从外环引射管和中环引射管更顺畅地进入外环腔体和中环腔体内,气流的阻力大大减小,燃气的燃烧也更高效,实现了大火力的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分气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分气盘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分气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分气盘和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100,包括面板10、引射管20、分气盘30和火盖40。引射管20设置在面板10上方,引射管20包括第一引射管22、第二引射管24和第三引射管26,第二引射管24包括第二直管242和第二螺旋管244,第三引射管26包括第三直管262和第三螺旋管264。分气盘30包括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34和第三腔体36,第二螺旋管244自第二直管242螺旋地连接第二腔体34的底部,第三螺旋管264自第三直管262螺旋地连接第三腔体36的底部,第一引射管22连接第一腔体32的底部。
火盖40包括第一火盖42、第二火盖44和第三火盖46,第一火盖42设置在第一腔体32内,第二火盖44设置在第二腔体34上,第三火盖46设置在第三腔体36上,第一火盖42为红外火盖40。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100设置三环引射管20,形成三环上进风燃烧器100,并利用红外第一火盖42,实现了炭火慢炖和极小火的烹饪模式。同时,直管连接螺旋管的结构起到较佳的引流作用,使得燃气能从第三引射管26和第二引射管24更顺畅地进入第三腔体36和第二腔体34内,气流的阻力大大减小,燃气的燃烧也更高效,实现了大火力的上进风燃烧器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100中,一次空气从面板10上方进入引射管20,与燃气混合,提高燃气燃烧的效率,从而实现上进风燃烧器100。
具体地,面板10还可用来盛接放置在上进风燃烧器100上的灶具溢出的汤汁,实现一抹净的清洁效果,方便用户的使用。所以面板10通常采用不锈钢制作,如此,面板10不易被汤汁腐蚀,使用寿命增加。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进风燃烧器100还包括支撑座60,支撑座60包括支撑足62和支撑板66,支撑板66安装在支撑足62上,支撑足62上开设有安装孔64,用户可使用紧固件穿设安装孔64并与燃气灶具的壳体固定而将上进风燃烧器100固定,以保证将锅具放置在上进风燃烧器100上进行烹饪时上进风燃烧器100和锅具的稳定性。
面板10安装在支撑板66上。面板10开设有多个通孔12,配合支撑座60上的元件,和支撑座60紧密安装在一起。面板10覆盖支撑座60,如此,保证了上进风燃烧器100实现上进风,同时也避免了锅具溢出的汤汁流到支撑座60上。
分气盘30可采用包括高温铝、铸铁或者铜材料制作而成,并基本呈圆盘状。第一腔体32相当于上进风燃烧器100的内环腔体,第二腔体34相当于上进风燃烧器100的中环腔体,第三腔体36相当于上进风燃烧器100的外环腔体。火盖40设置在分气盘30上,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第一火盖42上燃烧形成内环火焰,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第二火盖44上燃烧形成中环火焰,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第三火盖46上燃烧形成外环火焰,如此,本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100实现三环火燃烧器。
第一火盖42为红外火盖,如此,可实现极小火和炭火慢炖。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火盖42为多孔状陶瓷板,如此,第一火盖42能实现红外火焰燃烧,同时,能经受高温,保证使用寿命。
请参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34和第三腔体36同轴设置,第二螺旋管244在第二腔体34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腔体34上,第三螺旋管264在第三腔体36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腔体36上。
如此,第二直管242和第三直管262长度较大,有利于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尽快输送到第二螺旋管244和第三螺旋管264,并经第二螺旋管244和第三螺旋管264的螺旋增压引射后,以较快的速度分别进入第二腔体34和第三腔体36,从而保证中环火和外环火燃烧稳定。同时,第一腔体32、第二腔体34和第三腔体36同轴设置,增强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结构稳定性和三环火火焰分布的合理性,更有利于用户烹饪。
具体地,第一引射管22直线连接第一腔体32的底部,如此,保证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结构的合理性,减少了引射管20的材料的使用,达到了省料的效果。同时,第一引射管22的直管结构便于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以较快的速度进入第一腔体32,以便于穿设面板10设置在上进风燃烧器100上的温度传感器和点火针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直管242开设有中环通道2422,第二螺旋管244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2442,第三直管262开设有外环通道2622,第三螺旋管264开设有第三螺旋通道2642,中环通道2422的内侧面与第二螺旋通道2442的弧面相切连接,外环通道2622的内侧面与第三螺旋通道2642的弧面相切连接。
如此,第二引射管24和第三引射管26易于加工,降低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成本。而且,相切连接的中环通道2422的内侧面和第二螺旋通道2442的弧面,相切连接的外环通道2622的内侧面和第三螺旋通道2642的弧面使得燃气的流通更为顺畅。
具体地,第二螺旋管244和第三螺旋管264为等壁厚的螺旋管,壁厚为1.5毫米-4毫米,优选2毫米-3毫米。等壁厚的第二螺旋管244和第三螺旋管264易于制造加工,进而降低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加工成本,也提高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有利于第二螺旋管244和第三螺旋管264内分别形成第二螺旋通道2442和第三螺旋通道2642。
请参图5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射管22、第二直管242和第三直管262并排设置,第一引射管22的进气口222、第二直管242的进气口246和第三直管262的进气口266间隔预设距离。
如此,燃气进入第二直管242、第三直管262和第一引射管22时,充足的空气被吸入第二直管242、第三直管262和第一引射管22内,而不会出现进入第一引射管22、第二引射管24和/或第三引射管26的燃气空气补充不足,影响火盖40处火焰燃烧的稳定性的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进风燃烧器100还包括进气管50,进气管50贯穿面板10,位于面板10上方的进气管50的一端连接有内环喷嘴52、中环喷嘴54和外环喷嘴56,内环喷嘴52与第一引射管22间隔相对,中环喷嘴54与第二直管242间隔相对,外环喷嘴56与第三直管262间隔相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进气管50贯穿面板10设置相比设置在面板10外部,减少了进气管50占用的空间,也使上进风燃烧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上进风燃烧器100更加一体化,方便了燃烧器的装配和加工。喷嘴和引射管20间隔相对以对应形成一次空气进气通道,使得燃气进入引射管20之前补充空气,形成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如此,燃气在火盖40上燃烧更完全。
请参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环喷嘴52与第一引射管22的距离d1比中环喷嘴54与第二引射管24的距离d2和外环喷嘴56与第三引射管26的距离d3都小。
如此,相比第二引射管24和第三引射管26,第一引射管22内更快地充满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一火盖42旁边的点火针先点燃燃气,进而使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火盖42处的燃气燃烧后,打开上进风燃烧器100的进气阀,使更多燃气进入第二引射管24和第三引射管26,使燃烧器进入工作状态,保证了燃气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出现燃气泄露的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进气管50包括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固定连接,内环喷嘴52连接在位于面板10上方的内环进气管58的一端,中环喷嘴54连接在位于面板10上方的中环进气管51的一端,外环喷嘴56连接在位于面板10上方的外环进气管53的一端,内环进气管58的内部、中环进气管51的内部和外环进气管53的内部互不连通。
如此,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固定连接,大大增强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喷嘴的位置始终和对应的引射管相对,避免了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发生位移后喷嘴与对应引射管发生错位,造成燃气外泄,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相互独立,避免了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内部相通时燃气分配不均匀造成第一火盖42、第二火盖44或第三火盖46处的火焰过大或过小,影响对放置在上进风燃烧器100上的锅具的加热。
具体地,内环进气管58、中环进气管51和外环进气管53的进气口间隔错开设置。如此,给上进风燃烧器100输送燃气的输气管不会相互影响影响输气,进一步提高了燃气在火盖40上燃烧的稳定性。
请参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分气盘30的外侧面设置有凸缘38,凸缘38完全遮挡内环喷嘴52、中环喷嘴54、外环喷嘴56、内环喷嘴52与第一引射管22之间的第一间隙522、中环喷嘴54与第二直管242之间的第二间隙542和外环喷嘴56与第三直管262之间的第三间隙562。如此,灶具加热时溢出的汤汁沿凸缘38落入燃烧器100外部,而不会流到喷嘴上,堵塞喷嘴进而影响燃气从喷嘴进入引射管20。燃烧器100也更易于清洁。
具体地,凸缘38从分气盘30的外侧面向远离分气盘30方向和向面板10方向倾斜延伸形成。使得溢出的汤汁沿倾斜的凸缘38流下到面板10上,而不易进入燃烧器100内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缘38设置有下侧板39,下侧板39的边缘形成3个凹槽382,进气管50顶端设置有3个凸起55,3个凹槽382分别与3个凸起55对应配合以定位分气盘30和进气管50。
如此,便于将分气盘30和面板10、进气管50快速安装到一起,提高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组装的效率,同时,凹槽382和凸起55之间的配合也限制了分气盘30和面板10之间发生位移,提高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内环喷嘴52、中环喷嘴54和外环喷嘴56分别对应设置在3个凸起55上,如此,喷嘴和面板10之间的距离较大,提高了空气补充燃气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缘38与下侧板39连接形成有收容空间31,内环喷嘴52、中环喷嘴54和外环喷嘴56均位于收容空间31中。
如此,上进风燃烧器100附近的空气产生紊流或者气流波动时,收容空间31保证了燃气从喷嘴出来时稳定地进入对应的引射管20中,不会偏离方向,保证燃气燃烧时的稳定性,避免燃气泄露。保护了环境,也保证了用户使用上进风燃烧器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板39自凸缘38的外边缘垂直向下延伸,这样的分气盘30易于制造。
请参图8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分气盘30包括上分气盘33和下分气盘35,上分气盘33包括内环腔体32、中环腔体34和外环腔体36、第一上引射管224、第二上引射管248和第三上引射管268,第二上引射管248连接中环腔体34的底部,第三上引射管268连接外环腔体36的底部,第一上引射管224连接内环腔体32的底部。下分气盘35设置在面板10上,下分气盘35包括第一下引射管226、第二下引射管241和第三下引射管261,上分气盘33连接下分气盘35,第一上引射管224连接第一下引射管226形成第一引射管22,第二上引射管248连接第二下引射管241形成第二引射管24,第三上引射管268连接第三下引射管261形成第三引射管26。
如此,上分气盘33和下分气盘35连接形成分气盘30,可使得分气盘30的制造较容易,保证了分气盘30的良率。
上分气盘33的连接面为平面。下分气盘35的连接面为平面。这样在组装分气盘30时,两个平面贴合得更紧密,保证了引射管20的气密性。
具体地,面板10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第三引射管26,如此,引射管和面板10不接触,避免了面板10上的高温影响引射管中燃气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气灶具,包括锅支架200和如上任一实施方式的上进风燃烧器100,锅支架200包括连接板202和支撑脚204,连接板202连接支撑脚204,锅支架200通过支撑脚204支撑在面板10上,连接板202沿远离分气盘30的方向呈渐扩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气灶具设置三环引射管,形成三环火燃气灶具,并利用红外第一火盖42,实现了炭火慢炖和极小火的烹饪模式。同时,直管连接螺旋管的结构起到较佳的引流作用,使得燃气能从第三引射管26和第二引射管24更顺畅地进入第三腔体36和第二腔体34内,气流的阻力大大减小,燃气的燃烧也更高效,实现了大火力的燃气灶具。
具体地,分气盘30穿设连接板202。相比现有的燃烧器,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进风燃烧器100将锅支架200设置在面板10上,减少了分气盘30承受的压力,延长了分气盘30的使用寿命,也进一步保证了锅具放置到锅支架200上时的稳定性。连接板202的渐扩结构使得火盖40上的火焰沿连接板202向燃烧器的四周扩散,形成全方位包裹锅具底部的形状,更均匀地加热锅具,提高了上进风燃烧器100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对应于每个支撑脚204的位置,连接板202上设置有承载部206,承载部206可用于支撑锅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引射管、分气盘和火盖,所述引射管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方,所述引射管包括第一引射管、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包括第二直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三引射管包括第三直管和第三螺旋管;
所述分气盘包括内环腔体、中环腔体和外环腔体,所述第二螺旋管自所述第二直管螺旋地连接所述中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螺旋管自所述第三直管螺旋地连接所述外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引射管连接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
所述火盖包括内环火盖、中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设置在所述内环腔体内,所述中环火盖设置在所述中环腔体上,所述外环火盖设置在所述外环腔体上,所述内环火盖为红外火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腔体、所述中环腔体和所述外环腔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螺旋管在所述中环腔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中环腔体上,所述第三螺旋管在所述外环腔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外环腔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管开设有中环通道,所述第二螺旋管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三直管开设有外环通道,所述第三螺旋管开设有第三螺旋通道,所述中环通道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所述外环通道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三螺旋通道的弧面相切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射管、所述第二直管和所述第三直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引射管的进气口、所述第二直管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三直管的进气口间隔预设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内环喷嘴、中环喷嘴和外环喷嘴,所述内环喷嘴与所述第一引射管间隔相对,所述中环喷嘴与所述第二直管间隔相对,所述外环喷嘴与所述第三直管间隔相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喷嘴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距离比所述中环喷嘴与所述中环引射管的距离和所述外环喷嘴与所述外环引射管的距离都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内环进气管、中环进气管和外环进气管,所述内环进气管、所述中环进气管和所述外环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环喷嘴连接在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内环进气管的一端,所述中环喷嘴连接在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中环进气管的一端,所述外环喷嘴连接在位于所述面板上方的所述外环进气管的一端,所述内环进气管的内部、所述中环进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外环进气管的内部互不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的外侧面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完全遮挡所述内环喷嘴、所述中环喷嘴、所述外环喷嘴、所述内环喷嘴与所述第一引射管之间的第一间隙、所述中环喷嘴与所述第二直管之间的第二间隙和所述外环喷嘴与所述第三直管之间的第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设置有下侧板,所述下侧板的边缘形成3个凹槽,所述进气管顶端设置有3个凸起,所述3个凹槽分别与所述3个凸起对应配合以定位所述分气盘和所述进气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与所述下侧板连接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内环喷嘴、所述中环喷嘴和所述外环喷嘴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包括上分气盘和下分气盘,所述上分气盘包括所述内环腔体、所述中环腔体和所述外环腔体、第一上引射管、第二上引射管和第三上引射管,所述第二上引射管连接所述中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上引射管连接所述外环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上引射管连接所述内环腔体的底部;
所述下分气盘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下分气盘包括第一下引射管、第二下引射管和第三下引射管,所述上分气盘连接所述下分气盘,所述第一上引射管连接所述第一下引射管形成第一引射管,所述第二上引射管连接所述第二下引射管形成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三上引射管连接所述第三下引射管形成第三引射管。
12.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支架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所述锅支架包括连接板和支撑脚,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脚,所述锅支架通过所述支撑脚支撑在所述面板上,所述连接板沿远离所述分气盘的方向呈渐扩的形状。
CN201720844897.5U 2017-07-12 2017-07-12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Active CN206944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4897.5U CN206944154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4897.5U CN206944154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4154U true CN206944154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4897.5U Active CN206944154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41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173A (zh) * 2017-07-12 2017-10-27 芜湖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044024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173A (zh) * 2017-07-12 2017-10-27 芜湖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044024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0173A (zh)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PT2122249E (pt) Placa de cozedura
CN206944154U (zh)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6958908U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0667880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4534470A (zh) 一种燃烧器
CN207196491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684682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206944158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7559825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7907235U (zh) 一种燃烧器
CN106287840A (zh) 燃烧器
CN207298941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7366907A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0094727B (zh) 一种燃烧器
CN209147079U (zh) 一种燃烧室、燃烧器与燃气灶
CN110094728B (zh) 一种燃烧器
CN20764879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6122961A (zh)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206944157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4864393B (zh) 一种带环状火焰的燃烧器
CN101504142B (zh) 气体辐射燃烧器
CN204421002U (zh) 一种燃烧器
CN104676592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9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209 Mei Kitchen and Sanitary Industrial Park, Wanchun Street,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U MIDEA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