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8908U - 一种高效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8908U
CN206958908U CN201720744712.3U CN201720744712U CN206958908U CN 206958908 U CN206958908 U CN 206958908U CN 201720744712 U CN201720744712 U CN 201720744712U CN 206958908 U CN206958908 U CN 206958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fire cover
wall
ring wall
ai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47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军妹
苏慧玲
徐强
茅忠群
诸永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47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8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8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890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室、内环火盖及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内环壁和外环壁,该内环壁与外环壁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环形的安装口,该安装口中嵌装有出火部,该出火部由至少两块环形的金属板上下叠设而成,且相邻金属板之间留有缝隙而形成与上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内端口构成进气口,外端口构成出火口。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板通过钣金工艺制成,与传统的浇铸工艺相比,能更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火部传火快、火焰颜色亮、离焰少、无回火,此外,该出气通道不容易堵塞,同时该出火部可将溢液瞬间高温气化,热量损失小,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腔、外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其中混气室设置在基座的上方,而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设置在混气室的上方,如申请号为201410355976.0(申请公布号为CN 104121583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燃烧器结构。其中,传统的外环火盖的出火结构一般为由多个出火孔组成的出火孔圈,存在着传火慢、回火等问题,而且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影响燃烧效率。
此外,目前燃烧器的火盖一般由铜浇铸而成,这种火盖具有加工工艺要求不高、易于运输与存放等优点,但是浇铸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而引起质量问题,从而降低成品率,此外其还存在以下问题:铜是热的良导体,导热系数大,热传导快,当一次空气量大时,或火焰在火孔附近燃烧时,容易出现回火现象,并且燃烧时一部分热量会通过火盖传导至燃烧器的基座上,不仅会降低燃烧效率,而且会使基座的温度升高,而制成基座的铸铁在高温下极易被氧化腐蚀并在表面产生松散的氧化层,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室、内环火盖及外环火盖,所述基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所述混气室设置在基座的上方,该混气室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所述内环混气腔与上述内环通道相通,所述外环混气腔与上述外环通道相通,所述内环火盖覆盖在内环混气腔上,所述外环火盖设置在外环混气腔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内环壁和外环壁,该内环壁与外环壁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环形的安装口,该安装口中嵌装有出火部,该出火部由至少两块环形的金属板上下叠设而成,且相邻金属板之间留有缝隙而形成与上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内端口构成进气口,外端口构成出火口。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本体还包括位于混气室外侧的环形底盘,所述内环壁和外环壁分别自该环形底盘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倾斜向上延伸,且该环形底盘、内环壁以及外环壁围设形成混气环腔;上述混气环腔与外环混气腔之间沿周向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连通混气环腔和外环混气腔的输气管,相邻输气管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间隙。混气室的直径小于火盖本体的直径,不仅能节省燃烧器的制造材料,而且能给二次空气补充间隙提供充足的补充空间,有利于降低烟气。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混气腔的顶壁沿周向向上隆起而形成中环火盖,该中环火盖的上部沿周向布设有中环出火孔。通过设置中环火盖可向内集中负荷,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中环火盖包括顶部环壁和由该顶部环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分别倾斜向下而形成的内侧环壁和外侧环壁,所述中环出火孔设置在内侧环壁的上部并至少为一圈。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的高效燃烧器还包括设置在外环火盖上方的聚能圈,该聚能圈包括环状竖壁、上环壁和下环壁,其中该上环壁由环状竖壁的上侧边缘径向向外并倾斜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下环壁由环状竖壁的下侧边缘径向向内并倾斜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上环壁的倾斜角度为0~90°,且该上环壁的外侧缘沿周向突出于外环火盖的外周。通过设置聚能圈能聚拢高温烟气、聚集热量、提高热效率,同时该聚能圈也可以作为锅支架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下环壁与火盖本体的外环壁平行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二次空气通道,该二次空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0~90°,高度为1~30mm。二次空气通道可向燃烧器的燃烧区域引导、抽吸及补充二次空气,并且能对补充的二次空气进行预热。
进一步,所述环状竖壁与下环壁的交界处形成圆弧过渡且其弧度为R2~R30。这样聚能圈能较好地发挥将热能内聚的作用,并且上述交界处能形成深凹空间,使得高温气体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大大增加,当聚能圈作为锅支架时,其能有效促进其与锅底的热交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本体的外环壁上沿周向均设有至少两个竖向穿设的安装套管,而火盖本体的内环壁的内侧边缘的相应处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安装凸耳,紧固件依次穿过安装套管和安装凸耳上的安装孔而使内环壁和外环壁固定;所述聚能圈的下环壁的内侧边缘与上述安装套管对应处设置有固定孔,各固定孔限位套设于对应的安装套管的上端,而下环壁的底部沿周向均设有支撑凸块,该支撑凸块支撑在下环壁与外环壁之间而形成上述二次空气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本体覆盖在外环混气腔上,所述内环壁自外环混气腔的内侧边缘朝外倾斜向上延伸,且该内环壁的倾斜角度为0~90°。这样内环壁能发挥聚能作用,并能使燃烧结构简单、易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混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二次空气孔,所述混气室的内部形成有与该二次空气孔相同的二次空气环道,所述外环混气腔设于二次空气环道的外侧,而所述内环混气腔设于二次空气环道的内侧。二次空气孔及对应的二次空气环道的设计,能为内环火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有利于降低烟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出火部由至少两块环形的金属板上下叠设而成,且相邻金属板之间留有缝隙而形成出气通道,该出气通道内端口构成进气口,外端口构成上述出火口。上述金属板通过钣金工艺制成,与传统的浇铸工艺相比,能更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火部传火快、火焰颜色亮、离焰少、无回火,此外,该出气通道不容易堵塞,同时该出火部可将溢液瞬间高温气化,热量损失小,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效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效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效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高效燃烧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高效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高效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高效燃烧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高效燃烧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4及外环火盖。其中,上述基座1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环通道11和外环通道12,混气室2设置在基座1的上方,该混气室2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环混气腔21和外环混气腔22,所述内环混气腔21与上述内环通道11相通,所述外环混气腔22与上述外环通道12相通,内环火盖4覆盖在内环混气腔21上。混气室2的侧壁上开设有二次空气孔23,混气室2的内部形成有与该二次空气孔23相同的二次空气环道25,所述外环混气腔22设于二次空气环道25的外侧,而所述内环混气腔21设于二次空气环道25的内侧。二次空气孔23及对应的二次空气环道25的设计,能为内环火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有利于降低烟气。
外环火盖设置在外环混气腔22的上方,具体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3,该火盖本体3包括内环壁32、外环壁31和位于混气室2外侧的环形底盘33,内环壁32和外环壁31分别自该环形底盘33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倾斜向上延伸,且该环形底盘33、内环壁32以及外环壁31围设形成混气环腔34,内环壁32与外环壁31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环形的安装口30。混气环腔34与外环混气腔22之间沿周向均设有四个用于连通混气环腔34和外环混气腔22的水平输气管7,相邻输气管7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间隙71。可见,本实施例中,混气室2的直径小于火盖本体3的直径,不仅能节省燃烧器的制造材料,而且能给二次空气补充间隙71提供充足的补充空间,有利于降低烟气。此外,本实施例中环形底盘33通过输气管7的下管壁连接形成一体,而输气管7的上管壁与外环混气腔22的顶壁连接为一起,从而方便组装、拆卸以及日常清洁。
上安装口30中嵌装有出火部6,该出火部6由三块环形的金属板61上下叠设而成,且相邻金属板61之间设置有间隔凸块62而形成缝隙,该缝隙形成与上述外环混气腔22连通的出气通道60,该出气通道60内端口构成进气口601,外端口构成出火口602。该金属板61通过钣金工艺制成,与传统的浇铸工艺相比,能更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火部6传火快、火焰颜色亮、离焰少、无回火,此外,该出气通道60不容易堵塞,同时该出火部6可将溢液瞬间高温气化,热量损失小,热效率高。
进一步,外环混气腔22的顶壁沿周向向上隆起而形成中环火盖8,该中环火盖8的上部沿周向布设有中环出火孔84。中环火盖8包括顶部环壁81和由该顶部环壁8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分别倾斜向下而形成的内侧环壁82和外侧环壁83,中环出火孔84设置在内侧环壁82的上部并为两圈。即本实例中,中环火盖8上形成两圈内旋转火,外环火盖上由上述出火部6形成环缝出火,优选地,内环火盖4上形成直喷火,从而能使燃烧器燃烧区的热量有效导流,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还包括设置在外环火盖上方的聚能圈5,该聚能圈5包括环状竖壁52、上环壁51和下环壁53,其中该上环壁51由环状竖壁52的上侧边缘径向向外并倾斜向上延伸而成。其中,下环壁53由环状竖壁52的下侧边缘径向向内并倾斜向上延伸而成,上环壁51的倾斜角度为0~90°,且该上环壁51的外侧缘沿周向突出于外环火盖的外周。通过设置聚能圈5能聚拢高温烟气、聚集热量、提高热效率。本实施例中该聚能圈5的上环壁51的顶部环面上均设有支脚10,从而使得该聚能圈5可作为锅支架使用。
进一步,下环壁53与火盖本体3的外环壁31平行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二次空气通道57,该二次空气通道57的倾斜角度为0~90°,高度为1~30mm。二次空气通道57可向燃烧器的燃烧区域引导、抽吸及补充二次空气,并且能对补充的二次空气进行预热。环状竖壁52与下环壁53的交界处54形成圆弧过渡且其弧度为R2~R30。这样聚能圈5能较好地发挥将热能内聚的作用,并且上述交界处54能形成深凹空间,使得高温气体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大大增加,当聚能圈5作为锅支架时,其能有效促进其与锅底的热交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为使上述聚能圈5与火盖本体3形成稳固的连接,火盖本体3的外环壁31上沿周向均设有四个竖向穿设的安装套管311,而火盖本体3的内环壁32的内侧边缘的相应处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安装凸耳321,紧固件(未示出,可为常规的紧固螺钉)依次穿过安装套管311和安装凸耳321上的安装孔322而使内环壁32和外环壁31固定。聚能圈5的下环壁53的内侧边缘与上述安装套管311对应处设置有固定孔55,各固定孔55限位套设于对应的安装套管311的上端,而下环壁53的底部沿周向均设有支撑凸块56,该支撑凸块56支撑在下环壁53与外环壁31之间而形成上述二次空气通道57。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例中,外环混气室2的顶壁与输气管7的顶壁形成平整的平面,使得燃烧器的结构简洁,方便清洗。
实施例3:
如图8~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未设置上述输气管7,火盖本体3直接覆盖在外环混气腔22上,上述内环壁32和外环壁31分别自外环混气腔22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朝外倾斜向上延伸,并且该内环壁32的倾斜角度为0~90°(优选为30°),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内环壁32具有聚能作用,因而本实施例中未另设上述聚能圈5。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结构简单、易清洁。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1)、混气室(2)、内环火盖(4)及外环火盖,所述基座(1)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内环通道(11)和外环通道(12),所述混气室(2)设置在基座(1)的上方,该混气室(2)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内环混气腔(21)和外环混气腔(22),所述内环混气腔(21)与上述内环通道(11)相通,所述外环混气腔(22)与上述外环通道(12)相通,所述内环火盖(4)覆盖在内环混气腔(21)上,所述外环火盖设置在外环混气腔(2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3),该火盖本体(3)包括内环壁(32)和外环壁(31),该内环壁(32)与外环壁(31)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环形的安装口(30),该安装口(30)中嵌装有出火部(6),该出火部(6)由至少两块环形的金属板(61)上下叠设而成,且相邻金属板(61)之间留有缝隙而形成与上述外环混气腔(22)连通的出气通道(60),该出气通道(60)内端口构成进气口(601),外端口构成出火口(6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3)还包括位于混气室(2)外侧的环形底盘(33),所述内环壁(32)和外环壁(31)分别自该环形底盘(33)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倾斜向上延伸,且该环形底盘(33)、内环壁(32)以及外环壁(31)围设形成混气环腔(34);
上述混气环腔(34)与外环混气腔(22)之间沿周向均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连通混气环腔(34)和外环混气腔(22)的输气管(7),相邻输气管(7)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间隙(7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腔(22)的顶壁沿周向向上隆起而形成中环火盖(8),该中环火盖(8)的上部沿周向布设有中环出火孔(8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火盖(8)包括顶部环壁(81)和由该顶部环壁(8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分别倾斜向下而形成的内侧环壁(82)和外侧环壁(83),所述中环出火孔(84)设置在内侧环壁(82)的上部并至少为一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环火盖上方的聚能圈(5),该聚能圈(5)包括环状竖壁(52)、上环壁(51)和下环壁(53),其中该上环壁(51)由环状竖壁(52)的上侧边缘径向向外并倾斜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下环壁(53)由环状竖壁(52)的下侧边缘径向向内并倾斜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上环壁(51)的倾斜角度为0~90°,且该上环壁(51)的外侧缘沿周向突出于外环火盖的外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壁(53)与火盖本体(3)的外环壁(31)平行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二次空气通道(57),该二次空气通道(57)的倾斜角度为0~90°,高度为1~3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竖壁(52)与下环壁(53)的交界处(54)形成圆弧过渡且其弧度为R2~R3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3)的外环壁(31)上沿周向均设有至少两个竖向穿设的安装套管(311),而火盖本体(3)的内环壁(32)的内侧边缘的相应处形成有径向延伸的安装凸耳(321),紧固件依次穿过安装套管(311)和安装凸耳(321)上的安装孔(322)而使内环壁(32)和外环壁(31)固定;
所述聚能圈(5)的下环壁(53)的内侧边缘与上述安装套管(311)对应处设置有固定孔(55),各固定孔(55)限位套设于对应的安装套管(311)的上端,而下环壁(53)的底部沿周向均设有支撑凸块(56),该支撑凸块(56)支撑在下环壁(53)与外环壁(31)之间而形成上述二次空气通道(57)。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3)覆盖在外环混气腔(22)上,所述内环壁(32)自外环混气腔(22)的内侧边缘朝外倾斜向上延伸,且该内环壁(32)的倾斜角度为0~9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2)的侧壁上开设有二次空气孔(23),所述混气室(2)的内部形成有与该二次空气孔(23)相同的二次空气环道(25),所述外环混气腔(22)设于二次空气环道(25)的外侧,而所述内环混气腔(21)设于二次空气环道(25)的内侧。
CN201720744712.3U 2017-06-24 2017-06-24 一种高效燃烧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58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712.3U CN206958908U (zh) 2017-06-24 2017-06-24 一种高效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712.3U CN206958908U (zh) 2017-06-24 2017-06-24 一种高效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8908U true CN206958908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8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471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58908U (zh) 2017-06-24 2017-06-24 一种高效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890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6619A (zh) * 2017-06-24 2018-05-0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10296409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11044024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10440257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
CN110440247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11256128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6619A (zh) * 2017-06-24 2018-05-0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08006619B (zh) * 2017-06-24 2024-01-1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10296409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110440248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10440257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
CN110440247A (zh) * 2018-05-04 2019-11-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11256128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256128B (zh) * 2018-11-30 2021-12-0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8908U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07049921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7146393U (zh) 二次空气开放的燃烧器
CN106594819A (zh)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108006619A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08006644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7094617U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04676683B (zh) 燃气灶和燃气灶的聚能隔热组件
CN206001471U (zh)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
CN209026819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07300173A (zh) 上进风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2371757U (zh) 生物质直燃炉
CN20684682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1099590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7797053U (zh)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高效燃烧器
CN20716253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6958917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8644772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08006622A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07907235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764879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6222399U (zh)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108006620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094727B (zh) 一种燃烧器
CN205825415U (zh)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搅拌设备的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