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8631U - 机舱托架 - Google Patents

机舱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38631U
CN206938631U CN201720770932.3U CN201720770932U CN206938631U CN 206938631 U CN206938631 U CN 206938631U CN 201720770932 U CN201720770932 U CN 201720770932U CN 206938631 U CN206938631 U CN 206938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erforation
plate
longeron
carri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09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建
刘鹏
李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neng Dongd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neng Dongda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neng Dongda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09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38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38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38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舱托架。本实用新型的机舱托架在使用时,下层托架具有第一支撑面且通过左、右支架及相应的悬置支架连接穿孔悬置支撑于车架的上方,而上层托架具有第二支撑面并经第一下支板和第二下支板悬置支撑于下层托架的上方,所以实现了前舱空间的分层,合理地利用了前舱空间,在下层托架上安装电机控制器与DC‑DC变换器不会影响车架上的动力总成的安装,同时又能在上层托架上安装高压保险盒及车载充电机而不会与其他层的安装结构相互干涉。

Description

机舱托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舱托架。
背景技术
在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中,需要在前舱中布置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等零件,因而需要在前舱内设置合适的托架以安装各种零件。在设置托架时,既要充分利用前舱空间,又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合理利用前舱空间的机舱托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舱托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机舱托架,包括下层托架和设置在其上方的上层托架,下层托架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横梁之间左右间隔地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三根纵梁的上端面齐平设置而形成第一支撑面,纵梁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连接孔和变换器连接孔,第一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前安装孔,第二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后安装孔;第一横梁的左端焊接固定有后支架,第二横梁的左端焊接固定有前支架,后支架上设置有后悬置支架连接穿孔,前支架上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穿孔,第三纵梁的右端设置有右悬置支架连接穿孔,第三纵梁的上端设置有保险盒支架连接穿孔;上层托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梁和右梁,左、右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左、右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下支板,左、右梁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下支板,第一下支板上设置有与前安装孔对应以将其固定在第一横梁上的第一穿孔,第二下支板上设置有与后安装孔对应以将其固定在第二横梁上的第二穿孔,连接梁上开设有第三穿孔,左梁后端固定有第一上支板,右梁的后端固定有第二上支板,第一、第二上支板的上侧面齐平设置而形成第二支撑面,第一上支板上设置有第四穿孔,第二上支板上设置有第五穿孔。
第一、第二下支板均呈L型,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及设置在主板下端的朝向远离连接梁侧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的下侧面沿水平面延伸,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第一下支板的延伸板上,第二穿孔开设在第二下支板的延伸板上。
所述后悬置支架连接穿孔开设在后支架的下端向外延伸的板段上,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穿孔开设在前支架的下端向前延伸的板段上。
第一、第二上支板均呈Z形,包括上部板段、中部板段和下部板段,中部板段沿竖直面延伸,上部板段的自由端朝左延伸,下部板段的自由端朝右延伸,下部板段的下侧面与左梁或右梁的上侧面平行,所述第四穿孔开设在第一上支板的上部板段上,所述第五穿孔开设在第二上支板的上部板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机舱托架在使用时,下层托架具有第一支撑面且通过左、右支架及相应的悬置支架连接穿孔悬置支撑于车架的上方,而上层托架具有第二支撑面并经第一下支板和第二下支板悬置支撑于下层托架的上方,所以实现了前舱空间的分层,合理地利用了前舱空间,在下层托架上安装电机控制器与DC-DC变换器不会影响车架上的动力总成的安装,同时又能在上层托架上安装高压保险盒及车载充电机而不会与其他层的安装结构相互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舱托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层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下层托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层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机舱托架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下层托架1及支撑固定在下层托架1上方的上层托架2,下层托架1用于支撑固定于车架上。
下层托架1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第二横梁12位于第一横梁11的前方,两横梁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两横梁之间左右间隔地设置有第一纵梁13、第二纵梁14和第三纵梁15,各纵梁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均是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横梁11的上侧面上、另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二横梁12的上侧面上。第一纵梁13固定在两横梁的左端,第三纵梁15固定在两横梁的右端。第一横梁11的左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右端的宽度,且在左端下方焊接固定有后支架16。第二横梁12的左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右端的宽度,且在右端下方焊接固定有前支架17。
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均为开口向下的槽形件。第二纵梁14与第三纵梁15的整体也呈开口向下的槽型,具体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左右两端的自由端向下延伸的腹板,腹板的前后两端部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连接板而使相应位置处的纵梁截面形状呈“几”字形。连接板的下侧面与横梁的上侧面平行,纵梁两端的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将纵梁焊接固定在横梁上侧面上的焊接孔。
三根纵梁上均设置有上侧凹陷、下侧隆起的第一加强肋,第一加强肋的设置一是有利于增强各梁的机械性能,二是不会影响各纵梁上端面的平整度,不会影响其他零件的安装。
两根横梁上也设置有用于加强横梁机械性能的第二加强肋,其中第一横梁11上于第一纵梁13和第二纵梁14之间的第二加强肋的上侧隆起、下侧凹陷,其余的第二加强肋均是上侧凹陷、下侧隆起。第一横梁11的左端设置有供上层托架连接的后安装孔,第二横梁12的左端设置有供上层托架连接的前安装孔122。
第一纵梁13为左右两端设置有下翻沿131的板状物,其前后两端不设翻沿而使其下侧面可贴设于横梁的上侧面上。第一纵梁13的左侧后端还通过过渡板132设置有自由端向左延伸的安装板133,安装板133上设置螺栓穿孔134。
第三纵梁15的腹板15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高压保险盒支架的保险盒支架连接穿孔152,第三纵梁15右端的连接板15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右悬置支架的右悬置支架连接穿孔153。
后支架16的下端向外延伸的板段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后悬置支架的后悬置支架连接穿孔161。前支架17的下端向前延伸的板段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前悬置支架的前悬置支架连接穿孔171。下层托架通过后支架16及前支架17固定在车架的上方,在车架上方形成了另一支撑稳固的支撑面。
三个纵梁的上侧面齐平设置而形成用于支撑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的第一支撑面,且纵梁及横梁上对应于待连接的电机控制器地设置有电机控制器连接孔,对应于待连接的DC-DC变换器地设置有变换器连接孔。
上层托架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梁21和右梁22,左、右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23,连接梁23的左端固定在左梁21的上侧面上、右端固定在右梁22的上侧面上。左梁21后端固定有第一上支板24,右梁22的后端固定有第二上支板25,第一、第二上支板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对应。左、右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下支板26,左、右梁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下支板27。
第一下支板26呈L型,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及设置在主板下端且自由端向前延伸的延伸板261,延伸板261上左右间隔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前安装孔122适配以将第一下支板26固定在第二横梁12左端的第一穿孔262。第二下支板27也呈L型,结构与第一下支板26类似,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及设置在主板下端且自由端向后延伸的延伸板271,延伸板271上左右间隔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后安装孔适配以将第二下支板7固定在第一横梁11左端的第二穿孔。所以通过第一下支板26和第二下支板27即可将上层托架2悬置在下层托架1上方,在不影响下层托架1支撑功能的同时增加了一层支撑体,使前机舱内立体空间得到拓展。为增强第一、第二下支板的强度,两下支板的板面上均设置有加强肋。两下支板上还设有减重孔及工艺孔。
左梁21的中部设置有上侧凹陷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的右端延伸至左梁21的右端面。右梁22的中部对应设置上侧凹陷的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的左端延伸至右梁22的左端面。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21的上侧面均为平面,所述连接梁23的左端置于第一凹槽211中、右端置于第二凹槽221中并通过连接梁23上开设的焊接孔焊接固定在两梁之间。连接梁223的两端的下侧面为平面以增大其与相应凹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左、右梁对连接梁23的支撑强度。连接梁23的前后两端还设置有自由端向下延伸的翻沿233。连接梁23的中部开设有方孔231,连接梁上还设置有第三穿孔232。左、右梁上均设置有上侧凹陷、下侧隆起的加强肋。
第一上支板24与第二上支板25的结构类似,均呈Z形。具体包括上部板段、中部板段和下部板段,中部板段沿竖直面延伸,上部板段的自由端朝左延伸,下部板段的自由端朝右延伸,下部板段的下侧面与左梁21或右梁22的上侧面平行,且通过下部板段上开设的焊接孔焊接固定在左梁21或右梁22的上侧面上。第一、第二上支板的上侧面齐平布置而形成第二支撑面,第一上支板24的上部板段上开设有第四穿孔241,第二上支板25的上部板段上开设有第五穿孔251。第一、第二上支板的中部均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肋。

Claims (4)

1.机舱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托架和设置在其上方的上层托架,下层托架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横梁之间左右间隔地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三根纵梁的上端面齐平设置而形成第一支撑面,纵梁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连接孔和变换器连接孔,第一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前安装孔,第二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后安装孔;第一横梁的左端焊接固定有后支架,第二横梁的左端焊接固定有前支架,后支架上设置有后悬置支架连接穿孔,前支架上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穿孔,第三纵梁的右端设置有右悬置支架连接穿孔,第三纵梁的上端设置有保险盒支架连接穿孔;上层托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梁和右梁,左、右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梁,左、右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第一下支板,左、右梁的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二下支板,第一下支板上设置有与前安装孔对应以将其固定在第一横梁上的第一穿孔,第二下支板上设置有与后安装孔对应以将其固定在第二横梁上的第二穿孔,连接梁上开设有第三穿孔,左梁后端固定有第一上支板,右梁的后端固定有第二上支板,第一、第二上支板的上侧面齐平设置而形成第二支撑面,第一上支板上设置有第四穿孔,第二上支板上设置有第五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下支板均呈L型,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板及设置在主板下端的朝向远离连接梁侧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的下侧面沿水平面延伸,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第一下支板的延伸板上,第二穿孔开设在第二下支板的延伸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连接穿孔开设在后支架的下端向外延伸的板段上,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穿孔开设在前支架的下端向前延伸的板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机舱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上支板均呈Z形,包括上部板段、中部板段和下部板段,中部板段沿竖直面延伸,上部板段的自由端朝左延伸,下部板段的自由端朝右延伸,下部板段的下侧面与左梁或右梁的上侧面平行,所述第四穿孔开设在第一上支板的上部板段上,所述第五穿孔开设在第二上支板的上部板段上。
CN201720770932.3U 2017-06-29 2017-06-29 机舱托架 Active CN206938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0932.3U CN206938631U (zh) 2017-06-29 2017-06-29 机舱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0932.3U CN206938631U (zh) 2017-06-29 2017-06-29 机舱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38631U true CN206938631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0932.3U Active CN206938631U (zh) 2017-06-29 2017-06-29 机舱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38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40A (zh) * 2020-03-31 2020-06-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舱大支架加强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40A (zh) * 2020-03-31 2020-06-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舱大支架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47134Y (zh)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CN104112832B (zh) 电动汽车用底盘快换电池箱
CN102390438B (zh) 具有大件装载功能的地板结构
WO2018040851A1 (zh) 车辆
JP2013014927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CN107878483A (zh) 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体结构
CN103612667A (zh) 后地板结构
CN206938631U (zh) 机舱托架
CN20358112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舱骨架
CN105416314A (zh) 一种有轨电车驾驶室
CN206327137U (zh) 可拆卸的电动车电池托架
CN207059742U (zh) 机舱下层托架
CN106394217A (zh) 一种动力蓄电池支架总成
CN203697997U (zh) 一种汽车座椅安装加强结构
CN211107731U (zh) 一种汽车地板边梁及电动车车身
CN203419189U (zh) 厢式车辆的厢板连接结构
CN202965916U (zh) 汽车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CN206171163U (zh) 一种动力蓄电池支架总成
CN204452158U (zh) 车厢前栅板总成及其安装结构与自卸车
CN202209762U (zh) 轨道车辆空调器及其壳体
KR20110058181A (ko) 차량 엔진룸 대쉬 패널의 보강구조
CN204279244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踏步装置
CN206938667U (zh) 机舱上层托架
CN209321060U (zh) 一种低地板车辆及其车架
CN207711787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前吊挂点结构及车身前地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8

Address after: 211200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6 room 2302, building D, Haidian District, Zhichun Road, Beijing, 7

Patentee before: ZHONG NENG DONG DAO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