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26828U - 飞行器容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容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26828U
CN206926828U CN201720838110.4U CN201720838110U CN206926828U CN 206926828 U CN206926828 U CN 206926828U CN 201720838110 U CN201720838110 U CN 201720838110U CN 206926828 U CN206926828 U CN 206926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liquid
container assemblies
aircraft
coll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81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自超
吴能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gyue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常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常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常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7208381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26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26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26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容器组件,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二箱体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向第二箱体内凹陷的第一嵌装槽,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设有向第二箱体的底部延伸并贯穿第二箱体的第一容置槽,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向第一箱体外凸出且与第一容置槽相匹配的第一集液部,第一箱体嵌设于第一嵌装槽内,且第一集液部嵌设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嵌装形成一个组件,当其应用于飞行器时单个固定结构即可实现对其安装固定,进而减少飞行器的重量;另外,还能够实现对第二箱体内的液体进行分隔,第二箱体内的液体晃动可叠加的空间变小,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液体在第二箱体内的晃动,晃动幅度大大减弱。

Description

飞行器容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容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飞行器主要结构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主要的驱动类型包括电机驱动和内燃机驱动,电机驱动和内燃机驱动在载重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电机驱动的飞行器主要用于监控、拍摄、测量以及科学试验等,而内燃机驱动的飞行器主要用于农业上,如运输、播种、喷药等。因此,应用于喷洒液体的内燃机驱动的飞行器必备两个容器,其一容器用于盛装内燃机的燃油,另一容器用于盛装需喷洒的液体。在飞行器上设置两个用于存储液体的容器或者箱体时,还需要在飞行器上配置两个固定结构分别对两个容器或者箱体进行固定,而固定结构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机架的重量的增加;而且设置两个容器或者箱体时,一旦两个容器或者箱体的位置布局不均,在容器或者箱体内的液体使用不均匀时容易导致飞行器重心变化,飞行器飞行的稳定性变差;飞行器起飞后,还会造成容器或者箱体内的液体晃动,从而造成飞行器晃动,进而影响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容器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设置两个箱体而导致飞行器飞行稳定性差以及增加机架重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行器容器组件,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内凹陷的第一嵌装槽,所述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外凸出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匹配的第一集液部,所述第一箱体嵌设于所述第一嵌装槽内,且所述第一集液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箱体沿所述第一嵌装槽长度方向滑动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延伸至所述第二箱体上,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各所述限位槽位置对应的限位凸起,各所述限位凸起与各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嵌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外凸出且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液体流向所述第一集液部的引流部,所述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引流部的第二容置槽,所述引流部嵌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的侧壁设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内凹陷的多个第一防晃部,所述第二箱体的侧壁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内凹陷的多个第二防晃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嵌装槽的侧壁设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内凹陷的第三防晃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内和所述第二箱体内均设有液位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盖、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组出液结构,所述出液结构包括吸液管、出液接口和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法兰盘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出液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上,且所述出液接口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两侧,所述吸液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液接口的内端连接,所述吸液管的下端设有重块或者过滤器且伸入所述第一集液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外凸出且用于聚集液体的第二集液部,所述第二集液部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和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第二法兰盘和通气接口,所述通气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上用于第二箱体通气,所述第二法兰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均为透明箱体或者半透明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箱体的侧面均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容器组件中,第一箱体安装于第一嵌装槽内,在固定安装时,只需要固定第二箱体即可,第一箱体则通过第一嵌装槽来限制第一箱体的位置,无需单独为固定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分别设置固定结构,减少了用于固定第一箱体的固定结构,进而减少飞行器的重量;第一箱体嵌设于第二箱体的中部,无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的液体如何使用均不会造成飞行器重心的偏移,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好;另外,第一嵌装槽设置在第二箱体的上表面的中部且向第二箱体内凹陷,这样当第一箱体嵌装在第一嵌装槽内时,第一箱体把第二箱体内的空间部分隔离在第一嵌装槽的周围,如此可以实现对第二箱体内的液体进行分隔,第二箱体内的液体晃动可叠加的空间变小,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液体在第二箱体内的晃动,晃动幅度大大减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容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容器组件的阶梯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箱体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箱体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箱体 11--第一集液部 12--限位凸起
13--引流部 14--第一防晃部 20--第二箱体
21--第一嵌装槽 22--第一容置槽 23--限位槽
24--第二容置槽 25--第二集液部 26--第二防晃部
27--第三防晃部 28--固定槽 30--固定架
40--液位感应结构 41--液位感应器 42--固定杆
43--固定板 50--出液结构 51--吸液管
52--出液接口 53--第一法兰盘 54--重块
55--过滤器 60--通气结构 61--第二法兰盘
62--通气管 70--第一密封盖 80--第二密封盖
1--第一安装孔 2--第二安装孔 3--排液口
4--出液口 5--第三安装孔 6--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至附图6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附图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容器组件,包括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第二箱体20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向第二箱体20内凹陷的第一嵌装槽21,第一嵌装槽21的底部设有向第二箱体20的底部延伸并贯穿第二箱体20的第一容置槽22,第一箱体10的底部设有向第一箱体10外凸出且与第一容置槽22相匹配的第一集液部11,第一箱体10嵌设于第一嵌装槽21内。第一箱体10安装于第一嵌装槽21内,在固定安装时,只需要固定第二箱体20即可,第一箱体10则通过第一嵌装槽21来限制第一箱体10的位置,无需单独为固定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分别设置固定结构,减少了用于固定第一箱体10的固定结构,减少飞行器重量。
第一箱体10嵌设于第二箱体20的中部,无论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如何使用,第一箱体10以及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的重心均在第一箱体10的中心线上,第二箱体20以及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的重心均在第二箱体20的中心线上,而第一箱体10位于第二箱体20的中部,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的中心线重合,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的整体重心均在其一中心线上,均不会造成飞行器重心往旁边偏移,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好。
另外,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用于存储液体,在飞行时飞行器本身存在震动,同时飞行器姿态调整会导致飞行器晃动,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和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均会跟随晃动或者震动,液体的晃动会导致飞行器重心变化以及使第一箱体10的底部和第二箱体20的底部露出等问题,第一嵌装槽21向第二箱体20内凹陷,并把第二箱体20内的空间部分隔离在第一嵌装槽21的周围,分隔液体避免液体晃动叠加,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晃动可叠加的空间变小,晃动幅度减弱,对于第二箱体20来说,第一嵌装槽21还具有防晃功能的槽状结构。
而且,飞行器在飞行时,由于飞行器的晃动或者震动,极易导致第一箱体10内因液体晃动而集中于箱体底部的某一处,使第一箱体10的最低处或者第二箱体20的最低处暴露于各自箱体内的空气中,极易导致最终无法出液,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第一箱体10盛装向给发动机供给的燃油时,极易使燃油供给不稳定,进而使发动机输出不稳定,导致飞行器飞行不稳定,甚至发生坠毁。本实施例中,即使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余量较少,在第一集液部11内仍然能存储满液体,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的晃动传递至第一集液部11内时已经变得很弱,第一集液部11使第一箱体10的最低处完全浸到液体内。因此第一集液部11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缓冲液体晃动,避免第一箱体10的最低处因液体晃动而暴露于第一箱体10内的空气中,确保第一箱体10能够持续稳定地出液。而第一容置槽22使得第一集液部11嵌入第二箱体20的内凹位置,便于第一集液部11的布置,避免第一集液部11突出于第一第一箱体10的侧面以及避免第一集液部11凸出于第二箱体的侧面。便于飞行器容器组件的安装固定。
再一点,第一容置槽22贯穿第二箱体20,便于在第一集液部11的底部增设附件,如出液管道、排废接口。
本实施例中,第二箱体20的上表面的中部可以是指第二箱体20中心所在位置的中部,也可以是指过第二箱体20中心且平行第二箱体20侧面的直线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集液部11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垂直向下,或者斜向下延伸,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集液部11垂直向下延伸,垂直向下延伸可避免第一集液部11凸出于第一箱体10的侧壁,便于第一箱体10的布置以及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第一集液部11垂直向下延伸时,第一嵌装槽21的底部设有向第二箱体20的底部延伸并贯穿第二箱体20的第一容置槽22,第一集液部11与第一容置槽22相匹配,且第一集液部11嵌设于第一容置槽22内。第一容置槽22用于容置第一集液部11,另外,第一容置槽22还可限制第一集液部11的位置,因此第一容置槽22具有限制第一箱体10位置的作用。第一容置槽22贯穿第二箱体20,便于布置下文中的设置于第一集液部11的排液口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嵌装槽21横向贯穿第二箱体20,第一箱体10的两端与第二箱体20的沿第一嵌装槽21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的侧壁齐平。第二箱体20的垂直第一嵌装槽2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凹”字形,能够更好的分隔第二箱体20内的空间,第一嵌装槽21能够更有效的减缓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嵌装槽21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第一箱体10沿第一嵌装槽21长度方向滑动的限位槽23,且限位槽23延伸至第二箱体20上,如图5所示,第一箱体10的底部设有与各限位槽23位置对应的限位凸起12,各限位凸起12与各限位槽23一一对应嵌接。具体地,限位槽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嵌装槽21的长度方向垂直,同样的,限位凸起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嵌装槽21的长度方向垂直。限位槽23与限位凸起12配合,防止第一箱体10在第一嵌装槽21内滑动,增加第一嵌装槽21对第一箱体10的限位效果或者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箱体10为壳体类零件,在第一箱体10的内表面设有与限位凸起12对应的槽位(图中未标示),该槽位使实体替换成空心状,能够减轻限位凸起12的重量,减轻第一箱体10的重量。另外,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晃动时,槽位内的空间能够增加第一箱体10容量以及缓冲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箱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向第一箱体10外凸出且用于引导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流向第一集液部11的引流部13,如图2所示,第一嵌装槽2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置引流部13的第二容置槽24,引流部13嵌入第二容置槽24内。具体地,引流部13沿第一嵌装槽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引流部13的延伸方向与限位凸起12的延伸方向垂直,引流部13与槽位连通且引流部13的底部低于槽位的底部。第一箱体10液体晃动,容易导致液体无法及时回流至第一集液部11内,设置引流部13可更迅速的引导液体流向第一集液部11。更重要的是,前文中的槽位存储有液体,引流部13可引导槽位中的液体流至第一集液部11内,有效利用槽位内存储的液体。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所示,第一箱体10的侧壁设有向第一箱体10内凹陷的多个第一防晃部14,第二箱体20的侧壁均设有向第二箱体20内凹陷的多个第二防晃部26。第一防晃部14向第一箱体10内凹陷,第一防晃部14分隔第一箱体10内的空间,且分隔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避免液体晃动叠加,降低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晃动的幅度;第二防晃部26向第二箱体20内凹陷,第二防晃部26分隔第二箱体20内的空间,且分隔第二箱体20液体避免液体晃动叠加,降低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晃动的幅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嵌装槽21的侧壁设有向第二箱体20内凹陷的第三防晃部27。第三防晃部27向第二箱体20内凹陷,第三防晃部27分隔第二箱体20内的空间,且分隔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避免液体晃动叠加,降低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晃动的幅度。
具体地,各第一防晃部14可以是从第一箱体10的侧壁向第一箱体10内部延伸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从第一箱体10的侧壁向第一箱体10内部凹陷的槽状结构;各第二防晃部26和第三防晃部27可以是从第二箱体20的侧壁向第二箱体20内部延伸的板状结构,还可以是从第二箱体20的侧壁向第二箱体20内部凹陷的槽状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各第一防晃部14起于第一箱体10的侧壁,各第一防晃部14和第三防晃部27也可以与第一箱体10的定部或底部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一箱体10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各第二防晃部26和第三防晃部27均起于第二箱体20的侧壁,各第二防晃部26和第三防晃部27也可以与第二箱体20的定部或底部连接,还可以同时与第二箱体20的顶部和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箱体10的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盖70、第一安装孔1和至少一组出液结构50,出液结构50包括吸液管51、出液接口52和第一法兰盘53,第一安装孔1设置于第一箱体的顶部,第一法兰盘53密封连接于第一安装孔1上,出液接口52设置于第一法兰盘53上,且出液接口52的两端分别凸出于第一法兰盘53的两侧,吸液管51的上端与出液接口52的内端连接,吸液管51的下端设有重块54或者过滤器55且伸入第一集液部11内。出液接口52的内端是指出液接口52上位于第一箱体10内的一端。
通过出液结构50把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引出并且供给至飞行器的其他部位。如第一箱体10盛装燃油时,通过设置多组出液结构50,把第一箱体10内的燃油引至飞行器上的多个内燃机上。
通过过滤器55过滤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并且过滤器55加重吸液管51下端的重量,使得吸液管51下端沉入第一集液部11内,确保吸液管51下端沉入液体中。
吸液管51的下端设有重块54时,加重吸液管51下端的重量,使得吸液管51下端沉入第一集液部11内,确保吸液管51下端沉入液体中。
具体地,第一箱体10的顶部可设有一组、两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以及六组以上数量的出液结构50。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第一集液部11的底部设有排液口3,通过排液口3排放第一箱体10内累积的废液或者杂质。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盖70具有双向透气阀,且从第一箱体10外向第一箱体10内透气的压力小于从第一箱体10内向第一箱体10外透气的压力,第一密封盖70用于在液体被引出第一箱体10时补充第一箱体10内的空气,避免第一箱体10真空而导致吸液管51无法吸液,以及避免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过度挥发。具体地,第一密封盖为油箱盖。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20的顶部均设有第二密封盖80,第二箱体20的底部设有向第二箱体20外凸出且用于聚集液体的第二集液部25,第二集液部25的底部设有出液口4。
飞行器在飞行时,由于飞行器的晃动或者震动,极易导致第二箱体20内因液体晃动而集中于第二箱体20内远离出液口4的地方,使出液口4的内端暴露于第二箱体20内的空气中,最终无法出液。本实施例中,即使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余量较少,在第二集液部25内仍然能存储满液体,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的晃动传递至第二集液部25底部时已经变得很弱,第二集液部25使出液口4的内端完全浸到液体内,因此第二集液部25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缓冲液体晃动,避免出液口4的内端因液体晃动而暴露于第二箱体20内的空气中,确保出液口4能够持续稳定地出液。
进一步地,第二集液部25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垂直向下,或者斜向下延伸,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集液部25垂直向下延伸,垂直向下延伸可避免第二集液部25凸出于第一箱体10的侧壁,便于第一箱体10的布置以及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箱体20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以及设有于第二安装孔2上的通气结构60,通气结构60包括第二法兰盘61和穿设于第二法兰盘61上的通气管62。第二箱体20为大容量箱体,主要用于盛装消耗量大的液体,其流量大,需额外增设通气结构以补充第二箱体20内的空气,以避免第二箱体20因进气不足导致第二箱体20内真空。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箱体10内和第二箱体20内均设有液位感应器44。通过两液位感应器44分别实时感应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和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便于及时知晓第一箱体10内的液体余量和第二箱体20内的液体余量。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箱体10的顶部和第二箱体20的顶部均设有第三安装孔5,两第三安装孔5上均设有液位感应结构40,液位感应结构包括液位感应器41、固定杆42和固定板43,两固定板43通过螺丝(图中未标示)分别固定于第一箱体10的顶部和第二箱体20的顶部且分别覆盖于两第三安装孔5上,两固定杆42的上端分别与两固定板43连接,两固定杆42下端穿过分别两第三安装孔5且分别伸入第一箱体10内和第二箱体20内,两液位感应器44分别固定于两固定杆42的下端。通过固定板43和固定杆42,使两液位感应器44分别固定于第一箱体10内和第二箱体20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第一箱体10和第二箱体20均为透明箱体或者半透明箱体,第一箱体10的侧面和第二箱体20的侧面均设有刻度6。通过目测即可知晓箱体内的液体剩余量,加液时也容易知晓液体是否加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空喷射作业的飞行器,飞行器上设有两个分别用于盛装药液和燃油的容器,其中第一箱体10为盛装燃油的油箱,第二箱体20为盛装药液的药箱。
进一步地,飞行器容器组件还包括两固定架30,在第二箱体20的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槽28,各固定架30分别与第二箱体20的两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各固定架30的一端部伸入对应的固定槽28内并与对应的固定槽28的侧壁抵接,以用于承托第二箱体20,各固定架30的另一端部背向第二箱体20延伸,以用于与飞行器的机架固定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容器组件,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上表面的中部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内凹陷的第一嵌装槽,所述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外凸出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匹配的第一集液部,所述第一箱体嵌设于所述第一嵌装槽内,且所述第一集液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箱体沿所述第一嵌装槽长度方向滑动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延伸至所述第二箱体上,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各所述限位槽位置对应的限位凸起,各所述限位凸起与各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嵌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外凸出且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箱体内的液体流向所述第一集液部的引流部,所述第一嵌装槽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引流部的第二容置槽,所述引流部嵌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侧壁设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内凹陷的多个第一防晃部,所述第二箱体的侧壁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内凹陷的多个第二防晃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装槽的侧壁设有向所述第一箱体内凹陷的第三防晃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内和所述第二箱体内均设有液位感应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盖、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组出液结构,所述出液结构包括吸液管、出液接口和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法兰盘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所述出液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上,且所述出液接口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两侧,所述吸液管的上端与所述出液接口的内端连接,所述吸液管的下端设有重块或者过滤器且伸入所述第一集液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向所述第二箱体外凸出且用于聚集液体的第二集液部,所述第二集液部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和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第二法兰盘和通气接口,所述通气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上用于第二箱体通气,所述第二法兰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均为透明箱体或者半透明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箱体的侧面均设有刻度。
CN201720838110.4U 2017-07-11 2017-07-11 飞行器容器组件 Active CN206926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110.4U CN206926828U (zh) 2017-07-11 2017-07-11 飞行器容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110.4U CN206926828U (zh) 2017-07-11 2017-07-11 飞行器容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26828U true CN206926828U (zh) 2018-01-26

Family

ID=6135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8110.4U Active CN206926828U (zh) 2017-07-11 2017-07-11 飞行器容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268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7509A (zh) * 2021-01-29 2021-05-28 青岛荏原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位测控装置、容器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7509A (zh) * 2021-01-29 2021-05-28 青岛荏原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位测控装置、容器及方法
CN112857509B (zh) * 2021-01-29 2022-08-12 青岛荏原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位测控装置、容器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6828U (zh) 飞行器容器组件
CN204998778U (zh) 一种无人机药箱
CN209305863U (zh) 一种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
CN203190014U (zh) 承力表面张力贮箱
CN208073584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6933101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用防荡药箱
CN208531191U (zh) 一种无人机药箱的防喷溅容器盖及无人机药箱
CN209002682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用药剂箱
CN205084928U (zh) 止荡农药箱
CN110239725B (zh) 一种飞机用可拆卸恒温防晃振滑油箱
CN204399483U (zh) 一种无人机供油系统
CN208198100U (zh) 油气分离结构及设有其的油箱
CN207683788U (zh) 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
CN106218905A (zh) 无人机机翼整体油箱
CN206569276U (zh) 一种负压式低死油防气泡飞机油箱装置
CN207931304U (zh) 一种具有双重防止墨水回流的一体化连供墨盒
CN206502203U (zh) 一种分散剂贮存桶
CN206539420U (zh) 一种化油器防断油装置
CN211055385U (zh) 一种无人机用新型防震荡药箱
CN206468456U (zh) 一种柴油机齿轮室盖
CN207420766U (zh) 一种汽油滤清器
CN202273783U (zh) 储排水式发动机进气装置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04921207U (zh) 二次过滤空滤器
CN208593591U (zh) 一种林蛙运输箱
CN217374913U (zh) 一种无人机燃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5

Address after: 518000 a1311, building 5,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 26, Gaoxin South Ring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ingyue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C, Xinmi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Xinhu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ANGF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